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东北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狙击手打中头部而殉国,第327师师长杨荣先上校毅然接过指挥权指挥着两个师全力反击,官兵们像钢钉般死死捍卫着阵地,直杀得苏军盈尸遍野,使得苏军“将东北军分割开来各个击破”的计划破产。

    8月1日凌晨四点,天还没有亮时,一架苏军的“米格…3”式战斗机飞过鄂毕河中央河段的时候无意扔下了一串照明弹,下方河面上被照亮的情景让这个苏军飞行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空空如也根本没有浮桥的鄂毕河上,一列列密密麻麻的东北军坦克和士兵正蜿蜒蠕动着,犹如施展着武侠小说中“水上漂”功夫踏着水面般正在川流不息源源不断地过河。

    苏军的后方炮火很快呼啸而来,炸得水面上腾起了一片片浪花水柱,但已经无济于事。至天亮时分,东北军第10机械军和第15装甲军的七万多人马和四百五十多辆坦克、装甲车已经基本一夜之间通过秘密搭建在水下的二十多条水下桥渡过了鄂毕河。官兵们在水下桥上踏着齐膝盖深的冰冷河水,势不可挡地冲上岸,在友军第五十旅的协助下猛打猛冲地杀向苏军第六十八集团军的后背。此时,合围圈的另外一把锋利的镰刀也挥舞向了苏军,两把镰刀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叉形攻势,绞在苏军近卫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六十八、第六十九、第七十集团军的脖子上。

    8月2日下午,第15装甲军和第10机械化军沿着河岸迅猛北上,一口气向前推进了20多公里,深深地斜插进了苏军的左翼内侧,与另一路的第1军和第5装甲军遥相呼应。双方的“风暴”激战开始不断扩大,但主动权已经到了东北军的手里。包围苏军和被苏军包围的东北军里应外合,挤压着腹背受敌的苏军。4日,苏上将命令包围圈内的第25军和第33军主动对苏军发动迎击。“苏联人的末日到了!”东北军上下都充满了信心。

    峰回路转的战局震动了苏军高层,朱可夫上将大为惊讶,他问道:“东北军是如何做到整整两个军悄无声息过河的?”

    总参谋长科兹诺夫中将回答道:“东北军的工兵部队在夜里修建了大批的水下木桥,躲过了我们飞机在白天的侦察,然后其机械化部队在第二天夜里全部过了河。”

    乌博列维奇上将现在略有点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包围东北军第25军、第33军的四个集团军东、南、西三个方向都出现了大量的东北军,只有北部还有一个四十多公里的缺口,而对被围东北军的打击战果也十分不理想。“同志们,”乌博列维奇上将神色焦迫地道,“东北军第10军和第15装甲军的成功渡河使得我们右翼已经丢失,其与左翼的第1军和第5装甲军对我们形成了钳形攻势。我军现在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已经无法按照原计划慢慢消化东北军的第25军和第33军。包围圈里的东北军和包围圈外的东北军正在试图反包围我们。我们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及时命令进攻卡缅卡的部队向北撤离,让东北军的合围扑个空;二、继续投入兵力,加强对被围东北军的攻击,并确保左翼东北军和右翼东北军无法在卡缅卡北部会师。否则,那将是我军的一场大灾难。”

    “第九集团军和第十七集团军正在重新控制对城区的占领,哈杰耶夫同志和马林诺夫斯基同志正分别指挥着第六十六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与敌军第十集团军僵持对峙在西区;第四十五集团军为第六十六、第十八集团军提供侧翼掩护,我们目前能动用的只有第四十六、第四十七集团军,但两部都伤亡很大,重武器和弹药十分不足。”总政委科涅夫中将补充道。

    乌博列维奇上将犹豫起来,卡缅卡就像一锅正在沸腾的开水,他不知道该不该将手中最后的两瓢冷水投进去,万一没有止住火势,反而也一道被蒸干了,那这场会战就败定了。

    “我们如果就这样空手退却,是无法向斯大林同志交代的…”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勃列日涅夫低声地道。这话顿时让现在众人心头一冷,是的,要是轰轰烈烈的“红色风暴”作战就这么虎头蛇尾地草草收场,对此抱以极大希望的斯大林会是什么反响?谁都不敢想。

    思前想后,乌博列维奇上将最终下了一个折中的命令,第四十六集团军和第四十七集团军开赴至卡缅卡北部的伊尼亚沃斯托奇纳亚地区,以确保东北军的左翼部队和右翼部队无法对进行包围的苏军的合围,并吸引东北军注意牵制部分兵力,以减轻合围苏军部队的压力。“全力绞杀包围圈内的东北军要比反击试图包围你们的东北军更加重要。”这是乌博列维奇上将给近卫第五装甲集团军司令员普希金中将的吩咐。

    大包围圈外的东北军最精锐的第五装甲集团军和第1、第10机械化步兵军犹如三把钢刀猛地刺向苏军,而这种压力很快被苏军近卫第五装甲集团军传递到了东北军第25军和第33军的肩膀上,在苏军几百辆坦克的冲击和上百架飞机的轰炸以及上百门大炮的不断轰击下,两部官兵伤亡很大,阵地也被压缩到了前后左右不到六十公里的地方内,朱可夫上将同时还抽调了一支工兵部队截断了卡缅卡上游的河流溪水,使得东北军陷入缺水之中。5日傍晚,普希金中将派出军使向被围东北军发出了劝降通牒。其实普希金中将自己也不相信东北军会投降,但正如俄罗斯的那句谚语,“问问并不吃亏”,也许这能收到奇效尽快地解决战事。通牒内容如下——

    被围困在卡缅卡地区的中国东北军第33军军长寿少将、第25军军长文少将,你们已经被苏联红军围困得水泄不通,不要幻想你们的友军会来援助你们,我们会在他们包围我们之前将你们彻底消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希望你们接受下列投降条件:

    1、以你们和你们军部为首的所有被困东北军停止抵抗;

    2、你们要有组织地将全体部队、全部武器、所存的军械物资、弹药辎重完好无损地交给我们。

    我们保证将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投降的贵军军官和士兵,所有的官兵保留军服、私人财产、勋章、个人物品等,并得到正常的饭食供应,所有的伤员将得到治疗。…

    倘若你们拒不投降,苏联红军将被迫全歼你们,一切后果由你们自己承担,特此警告。

    苏联红军新西伯利亚方面军副总司令员朱可夫上将

    苏联红军近卫第五装甲集团军总司令员普希金中将

    通牒在傍晚5点半时由第23坦克军第4坦克师的一名会汉语的中校和两名士兵送交到了东北军那边,东北军第25军和第33军在半个小时后便迅速地回复了苏军的劝降通牒。苏军的通牒洋洋洒洒几百字,语言也说得十分文明;而文少将和寿少将的回复只有两个字,并且很粗俗——“狗屁”。

    可以想象朱可夫上将和普希金中将看到这么言简意赅的回复时脸上的表情。连天的炮火间,恼羞成怒的苏军再次孤注一掷地猛扑上来,而严阵以待的东北军则全力还击,天昏地暗的战争熔炉再次沸腾起来。

    8月7日,以第101重装甲师为核心突击力量的东北军第5装甲军经过苦战,成功地击溃了苏军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御,重创其两个步兵师,将合围圈北部苏军四十公里的逃生缺口压缩了将近一半。而在同一天,更好的消息传了来,第一批新式坦克和第一批北路集团军群的援军终于在西路集团军群几十万官兵望眼欲穿的期待中慢慢抵达了新西伯利亚以南三十公里的贝尔德。顷刻间,各路部队都士气大振。

    飘扬着战斧军旗的贝尔德火车站上,在车站东北军士兵们雷动般的欢呼声中,一辆辆浑身黑白斑斓纹路交错的“雪虎”主战坦克(即“东北虎…2”主战坦克)、“雪豹”88毫米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德式“突击虎”380毫米自行突击臼炮、新式“雪狼”防空装甲车、新式“雪狐”半履带式弹药运输车以及老式的“野牛”100毫米自行突击炮源源不断地从军列上卸载下来准备开赴战场,现场的东北军装甲部队军官们个个喜上眉梢。为了适应苏联战争的地理环境,新生产的东北军战车不再喷涂以前的墨绿色伪装迷彩油漆,而是喷涂由白色纹路、灰色纹路、黑色纹路交错的雪地伪装迷彩。

    同新式坦克一起抵陆续达战场的还有北路集团军群第35军的第260机械化步兵师(师长张嘉睿上校)、第263机械化步兵师(师长吴俊垒上校)等部队,由于军长舒少将还滞留在迪化,因此第八集团军总参谋长卞小进上校暂时接替指挥权。

    当天下午三时,卞总参谋长从托木斯克机场改乘一架“夜鹰”运输直升机飞赴贝尔德,前往新建的第35军前线指挥部,卞上校描述道:

    “我先从蒙古乌兰巴托乘坐一架‘鸬鹚’运输机到了托木斯克,再乘着一架直升机飞往贝尔德,全程时间长得令人难以接受。先穿过了茫茫蒙古大草原,再越过西伯利亚荒无人烟的沼泽地和崇山峻岭,我这才到达了前线。这里距离东北本土将近3000公里,距离最近的西疆自治区也有1000多公里,我对我们的军队在如此遥远的地方进行这样一场战争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直升机盘旋在贝尔德火车站上空的时候,下面的场景让我吃了一惊又十分激动。整个村镇的地面都已经被我们新式的‘雪虎’坦克、‘雪豹’坦克歼击车、‘突击虎’自行突击臼炮的雪地迷彩色给覆盖了,大约超过五百辆的新式坦克即将投入了战役,如此强大的力量势必能给苏军一连串的重创。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川流不息的军列不但给前线部队送来了新式武器,还特地从东北本土运送来了一百多吨东北特产——乌拉草,分发给前线东北军士兵们。乌拉草曾经和人参、鹿茸并称为东北三宝,是生长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东部地区的特产。将乌拉草垫在军靴里面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