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眯起眼,扫了陈耀一眼,点点头。
陈耀低声一笑,说道:“杀了可惜了……”
杨大虎目一睁,露出凌厉的光芒,“何意?”
陈耀耐心的跟杨大解释道:“延平将军,咱们西北四府虽然繁荣,可是一直都很缺人,特别是劳力。虎侯本领高绝,西北四府从原来的两府之地,扩充到了四府,眼看着就要扩充到五府,甚至六府,甚至更多。
大同府和复兴府的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建设虽然齐备了,可是东晟府、西夏府,以及以后的其他诸府的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建设还没有齐备。
偏偏这些地方都是新得的,人口又相对稀少。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力帮忙。
而且,虎侯还暗中命人扩建了兵器工坊,炼制兵器需要铁矿和煤矿。
我们手底下,需要大量的劳力去挖矿。
还有南国,南国山林里矿产丰富,也需要大量的劳力。
总而言之,我们很缺劳力,大批大批的劳力。”
杨大虎目中凌厉的光芒消退了不少,眉头却拧成了一团,“可是派人押送这些俘虏,需要很多时间,也需要腾出一些兵力。
你应该清楚,此番我们出征的兵马本来就不多,每一兵每一卒,都有他的用处。分不出一点儿兵力押送他们。”
陈耀会心一笑,提醒道:“不是还有七万民夫可用吗?他们虽说是民夫,可是跟军卒并无差别。”
杨大一愣,笑了,“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把他们当成寻常的民夫了。罢了,俘虏就交给你,你看着处理。”
顿了顿,杨大又道:“我得提醒你一句,这些个辽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一旦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跳上了马背,那他们瞬间就能变成勇猛的战士。”
“嘿嘿嘿……”
陈耀低声一笑,“您就放心吧,我有的是手段对付他们。”
陈耀是杨七从最底层擢升上来的官员,历任政绩虽然谈不上卓然,但是却走的四平八稳,办事利利索索的。
杨大跟陈耀打过不少交到,了解陈耀。
陈耀既然说有办法对付俘虏,那杨大也就相信了他。
得到了杨大的首肯,陈耀立马就去调遣了一队万人的民夫,帮他押送俘虏。
俘虏。
早在开战之前,陈耀就盯上了。
想要让以后的朔州、寰州快速的繁荣起来,需要建设的东西有很多。
而朔州、寰州两地,经过了常年战争,以及西北四府的几次人口掠夺,人口本来就稀少。
靠着他们建设两州,还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有俘虏就不一样了。
没人权的俘虏,陈耀可以随便的使用,而且还不用给他们发工钱,每天给吃一顿稀的,一顿干的,就能鞭策他们干一天的活儿。
逃跑?
上马作战?
嘿!
挑断他们每人一只脚的脚筋,看他们能跑到哪儿去。
好好的被压着被奴役,也许还能寿终正寝。
不听话,就卖给折家,或者卖给野乞部族。
折家在有意无意的模仿西北四府的建设,所以折家也需要大批的劳力。
野乞部族自从此前一战,伤筋动骨以后,如今连牧马人都凑不齐了。
据说现在野乞部族已经开始向女人当家的趋势上蜕变了。
男人已经开始沦为她们的战利品了。
以野乞部族僧多肉少的状况,这些劳力们被贩卖过去,不仅白天得被榨干,晚上同样也得被榨干。
还有南国的那些藏在深山里的矿场,同样需要人。
那更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据说南国所有的矿场,都是俘虏们的修罗场。
目前为止,进去的俘虏们,没有活着出来的。
总而言之,陈耀不仅要利用这些俘虏,还会压榨干净他们身上所有的价值。
其目的,就是为了建设被他们糟蹋了的朔州和寰州。
陈耀的心思,杨大搞不清楚,也不愿意搞清楚。
他的目标和目的,都是作战。
扫清了眼前的城池的敌人,剩下的安抚、重建之类的工作,都是陈耀的。
一切的琐事交给了陈耀。
杨大异常轻松的策马到了城门口,看着他麾下那些个大包小包背着缴获乐呵呵傻笑的军卒,他皱了皱眉,问道:“这个城的城主呢?”
有军卒立马笑嘻嘻的回应道:“陈二狗那个崽子抢人家腰间的金刀的时候,人家不答应,他就一刀把人家宰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0701章 一日令()
真定府。
府城内。
赵光义临时行辕,百万大军临时指挥所。
赵光义正在发脾气,参谋军务的几位文臣,一个个低着头沉默不语。
“一群废物!”
“辎重是干什么吃的?”
“呼延赞会不会打仗?”
“曹彬是不是老了,不会打仗了?”
“……”
文臣们在替中军的将领们挨骂,赵普、赵德芳、杨七三人坐在东侧的角落里当泥菩萨。
从杨大攻克大辽朔州第一个城池,打响了北伐第一枪,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天了。
六天时间,左军先锋殇倾子,率领着游骑军,扫荡干净了朔州境内乡野之间的所有辽兵。杨五率领着铁骑军,配合杨大围点打援,击退了敌人十六次增援。
而杨大,在杨五和殇倾子配合下,一路攻城拔寨,先后抢占了朔州六座城池。
如今,整个朔州,就剩下了主城朔城还没有被攻克,剩下的已经全部纳入杨七的版图。
和左军相比,右军同样高歌猛进。
石守信率领着右军的兵马,转沧州,入大辽。
右军叩开大辽的第一战,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守卫在右军必经之路上的辽将,是一个心怀汉室的汉人。
看看到了右军大兵压境,收复燕云有望的情况下,他二话不说,斩杀了督战的辽官,在石守信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
心怀汉室的辽将,领着他麾下的兵马,果断的投了。
石守信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破开了大辽的大门。
紧接着,一连三天,在已经投诚了的辽将帮助下,石守信部劝降了三座城池的守将,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三座城池。
他手下的兵马不仅没有因为战事减少,反而在逐渐的增多。
四位心怀汉室的辽国守将投诚,石守信收获了近九万的辽兵。
手下的兵马隐隐有突破四十万的趋势。
石守信带着他麾下近四十万的兵马,黑压压的扑向了第五座城池。
在占据了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石守信麾下的兵马,轻而易举的拿下了第五座城池。
左右两军都在一路高歌猛进。
反观被赵光义派遣了重兵,并且寄予厚望的中军,有点止步不前。
曹彬率领着中军将士们出了瓦桥关,一路横扫了过去,仅用了两日,就到达了铜台关下。
然而,铜台关就像是曹彬的克星。
铜台关就像是一根钉子,挡在了曹彬的必经之路上,稳稳的扎在哪儿。
曾经在杨五手里,不堪一击的铜台关,重建以后就变成了铜墙铁壁,再配合十万的兵力,距险而守,硬生生的挡住了曹彬前进的脚步。
这十万辽军,并不是大辽最精锐的战士,甚至连辽人都不是。
他们只是韩德让在幽州一地的私军。
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曾经是汉人,后来跟随着韩德让做了伪辽人。
就是这么一群私军,硬生生的拖住了曹彬的数十万大军近五天时间。
这也是为何赵光义会在临时指挥所里骂人的缘故。
人数最少的左军,一路势如破竹,右军运气好的简直就像是在捡地盘。
被他寄予厚望的中军,却像是拖后腿的一样。
赵光义焉能不怒。
“传令给曹彬,告诉他,一日之内拿不下铜台关,朕不介意换一个中军统帅。”
对于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皇帝而言,结果最重要。
至于在过程中有多少艰辛和无奈,他不在乎。
赵光义给曹彬下了一日令。
杨七听到这个命令,微微皱了皱眉头,但他并没有说话。
从战争的角度看,赵光义这个一日令,难免有些急功近利了一些。
中军作为战场的中流砥柱,一定要稳,一稳再稳。
它就像是定海神针,只要它不动摇,左右两翼的兵马不论胜败,都决定不了战场的大局。
但是中军一旦急功近利了,那就难免会产生动摇,军力也会急速的消耗。
长此以往下去,一旦中军被耗弱下去,大局就不稳妥了。
……
赵光义的一日令,仅用的一天时间,就送到了曹彬手上。
拿到赵光义的一日令,曹彬有些茫然,又有些无奈。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曹彬率领的大军,虽然还没达到十倍于敌的人数上。
但是就战斗力而言,绝对在敌人的十倍之上。
曹彬对付铜台关,采用的就是围而佯攻之的谋略。
通过围困,给敌人施加压力,通过佯攻,不断的消磨敌人的斗志。
并不是曹彬不能一举拿下铜台关,而是因为强攻的话,对兵力损耗极大。
耗损兵力死磕铜台关,有点不划算。
作为一个战场上的统帅,他更注重的是整个战场的大局。
中军索要攻克的不只有一个铜台关。
后面还有幽州、顺州等等地,以及最后古北口,正面抗衡辽国主力大军。
从一开始,中军作战的目的,就不是为了攻城拔寨,而是不断的消耗辽国的主力大军,并且在最后的战场上,一举攻克辽国大军。
在最开始的时候,占领辽国多少城池,那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