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胜扣上盖子,悄悄按动暗纽,将第一层锁死了。
李逵这个傻子白白换了一双雕眼,并没有发现里面的秘密。屁蹦屁蹦地拿着盒子,跟着公孙胜往神坛上跑。等他开盒子时,已经是另一层了,看也没看就往下扬。这一层的木片上,两面全写成了“招”字。自然『露』在上面的全是招字。公孙胜一挥手,64个早就训练好的士兵,将64枚木片拾起扔到火炉中,烧成了灰。
假如宋江等不搞鬼,64枚木片上的“招”字会同时朝上吗?
从理论上讲,有那么一丁点可能。这一丁点可能是多少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从概率学角度看,64片玉的“招”字面同时朝上的概率为:2的64次方之一。2的64等于:1844674407309551616。
换言之,就是李逵抛玉片1844674407309551616次,才可能会出现1次64枚木片的“招”字面同时朝上的结果。假设李逵每秒抛1次木片,永不间断地抛下去,要抛大约500亿年,才可能会出现1次宋江所要看到的结果。
断言:如果宋江等不搞鬼,这个“天意”一直到他们死,甚至到地球毁灭的一天也不会出现。
宋江采取欺骗的手法,最终招安成功,带领兄弟们归顺了朝庭,最后的结局大家都比较清楚,打方腊之后,死了三分之二还多。最后,宋江也未能善终。
就文学形象而言,宋江比武松、鲁智深、李逵还是丰富得多。尽管武松、鲁智深、李逵喜欢的人比较多,就形象而方,有点简单化了。尤其是李逵,就是个卡通人物,没有什么好谈的,不是喝酒就是杀人。
宋江是个圆形人物,可谈的地方很多……
三十二:“杯酒释兵权”的启示()
“杯酒释兵权”的启示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人们马上会想到两个故事,一个是“黄袍加身”,另一个是“杯酒释兵权”。两个故事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没有前者,就不会有后者。
这里重点谈一谈后者——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
“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
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宋太祖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此番任免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从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已没有任何实权……
历史学家纷纷赞美宋太祖赵匡胤干得漂亮,兵不血刃,解除了功臣们的军权。这比刘邦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大杀功臣确实高明多了。拿今天的眼光看,也应该给赵匡胤点赞。
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内忧是解决了,可外患并没有解决。赵匡胤重文轻武,从他开始,宋的武力越来越弱,对外作战,很少有胜利的时候。无论是对西夏,还是对辽,更不用说对金了,最后酿成了靖康之耻。
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穷兵黩武自然不好,但没有一定的武备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对外战争中,武备一天也不能松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该打就得打,靠进贡,早晚有一天国将不国。
到了宋朝第三代皇帝赵恒,更是重文轻武到了极至,他写过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广大的知识分子,除了读圣贤书不干别的了,“棒子炖肉”是早早晚晚的事。
四大名著小故事:演讲()
刘禅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我只讲一讲心态问题。
《三国》中谁的武功最高?当然是吕布。“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捉对撕杀,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乃绝配也。当年虎牢关一役,我岳父张飞,我二叔关羽,外加上我爹刘备,三英战吕布,才打个平手。这吕布果真厉害!可厉害又怎么样呢?吕布既贪心,又三心二意。为了赤兔马,杀义父丁原;为了貉婵,杀义父董卓……我孩子他姥爷张翼德,一见面就骂他是“三姓家奴”。最后,正当壮年就命丧白门楼了。
《三国》中谁最高聪明?当然是我相父诸葛亮了。他定三分,战群儒,破曹『操』,斗周瑜,据荆襄,取成都,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大小数十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又如何呢?我相父用心太专了,心如铁石,说白了就是有点死心眼。我曾劝过他:“相父,三分天下有其一,够用了!”他非要三分天下全拿来,总想着恢复汉室成一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累吐了血,不治身亡。
《三国》里谁的心态最好呢?当然是我刘禅了。我这个人从来都是心满意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勾当,不干!累不累?我心平气和,从不搞“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把戏,烦不烦?
我这个后主,就是个甩手掌柜的。事无巨细,一概不管,全由相父裁决。用人不疑,让相父放手去干;心宽体胖,惟我逍遥自在。
我知道有许多史学家对我不感冒,说我有两大弱点:一是缺乏大志,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二是没心没肺,乐不思蜀。
俗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该躺着的时候,就要躺着;该跪着的时候,就要跪着。我睡得好好的,用着别人扶吗?
有一次,司马昭弄一帮歌『妓』,专唱蜀歌、跳蜀舞,想引起我的思乡之情。我的那群老部下,一个个真没出息,痛哭流涕的。惟独我喜笑自若。第二天,这家伙假惺惺地关心我:“你是不是有点怀念家乡啊?”我告诉他:“此间乐,不思蜀。”
要说一点不思念家乡,那也不见得。老子说大智若愚,我装傻耍司马昭这老儿玩一回。换言之,我在蜀时的生活,也不过是吃喝玩乐,在司马昭这也是玩乐吃喝。哪儿的酒不醉人,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还有句俗语说:人比人得死,贷比贷得扔。千万别这样!我告诉你个真理:人比人得活着,贷比贷得留着。
我做过一首打油诗,给大读读,你的心情就会开朗多了。
人生在世有高低,人家骑马我骑驴。
回头瞧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
忘记告诉大家了,我演讲的题目是《心态决定一切》。
朱仝演讲
大家晚上好!
主办方让我讲《品水浒·说英雄》,这个让易中天去品吧,我一点品的心情也没有。我要讲的是:《英雄乎?魔鬼乎?》
梁山泊里真的有英雄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英雄的含义。英雄有两种解释:一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按第一条讲,梁山108将,个个可算英雄;若第二条论,108将中没有一个够英雄。我认为合二而一才能算是英雄。若此,108将中不但没有英雄,杀人恶魔倒有一大批:阮氏兄弟、王英、周通、石秀、**、武松、李逵……太多了!今晚,我只说一说武松和李逵。
一提武二,就会说他是打虎英雄。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说是英雄也不为过。可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离英雄越来越远。要之,他就是个杀人狂!“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前前后后杀死15人,如果说张团练、蒋门神等该杀的话,那么,杀无辜的歌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