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出兵二十万?一旁的廉颇顿时思量低语道:“相国,二十万兵马非举国之兵不可啊,这卫相的意思是想要我找过倾举国之力啊。”
肥义惊诧的低声回应:“老夫更是吃惊于卫国对我赵国国力竟是如此知根知底,我等却是对卫国家底不甚了知。”
廉颇又道:“老相国忘了苏代可是在久伴赵主父多年,卫国知我家底也在情理之中。”
后知后觉的肥义恍然点头,想起苏代也是感慨不已,也钦佩赵主父的识人之才,灭中山国,北伐林胡、娄烦,苏代皆在幕后为赵国出了不少的良策。赵主父甚至屡屡意欲收揽其心,更知道赵雍一度以上卿之位许之,可苏代却不为所动。对此,肥义更对卫王佩服不已,“卫王延揽人才确有一套啊!”
此时,居辛又看了下张平:“至于韩国,出十万兵马虽然有些困难,但想必还是可以的,韩相以为呢?”
张平迟疑了片刻,道:“承蒙与楚一战,韩国确实恢复了不少元气,倾举国之力集十万兵勉强尚可。”
肥义停下了与赵将领的私议,面向居辛拱手道:“此事重大,二十万大军非同小事,老夫万不能决断之,此事老夫还需返回赵国秉承赵主父决断。”
“无妨,伐秦大业不是朝夕之举,不急不急,聚众合兵也是定在今年深秋,有的时间商议嘛。”居辛笑道。顿了,环视众人一眼,接道:“那么还有一议,此番伐秦,何人为统帅理应定下,诸位以为哪位将军可当此大任?”
众人无语,此问毫无意义,卫国既为合纵约长,这统帅的任命肯定是由卫王钦命,岂不多此一问?
“论三军统帅,出贵国武安君之上将军白起,无人不服也。”张平顿时开言说道,众人亦且不言,推举白起为三军统帅,赵国的一干将军们皆一言不发,显然服气。
肥义却道:“卫王乃是此次伐秦而共尊之合纵约长,三军统帅理应卫王钦命,敢问卫相,不知卫王可否已定下了武安君统帅三晋大军?”
居辛笑了笑,无比自信的说道:“白起乃我卫国战神也,武安君既出,自然无人不服,战必胜、攻必克。只是,上将军在与楚一战身负重伤,如今身体抱恙,一时间难以痊愈,怕是不能为此挂帅西征。”
“什么?武安君受伤了?我等怎不知晓?”张平惊讶的说道。
骤然间,赵国的一众将领心思活络了起来,武安君这尊大将抱恙不能挂帅,岂不意味着赵国也有机会?若是能在此次合纵伐秦立下功勋,必然声震天下,功垂千古啊。
“那卫王的意思是?”张平试探性的问道。
赵国将领和诸位的目光顿时聚焦在居辛身上,后者转身看向了身旁的年轻魏缭,“我王钦命伐秦三军之统帅便是魏缭将军!”
刷的一下,所有的目光顿时落在了青年魏缭身上。后者很平静,一言不发的向所有人拱手回敬。
魏缭在昭关大战时,白起命其阵前统兵阻击了项章所部的项氏一族所有的突围战,可谓一战成名。可即便如此,天下人还是认为武安君坐镇中军的原因才会有此战果。
显然,魏缭还需要一次独立统军的一次胜役方能使得天下人服气。
这时,廉颇面向青年魏缭:“敢问魏缭将军,三晋合纵伐秦,破秦之日几何?”
魏缭想了想便拱手道:“秦之锐士,敢死悍勇,天下强兵也。加之秦扼守崤函之险,此战绝非易事,更非一日之功,以魏缭之愚见,欲破秦川,非三年之功不可。略其秦地,首拔宜阳,便是这个宜阳城,没有个一年也难以拔除,攻秦之战乃是一场苦战。”
宜阳城本是韩国旧都,秦武王在位时大费周章方才从韩国手里夺来,可见拔此城之难,且不说韩国守城便让秦国吃尽苦头,而今秦国攻占此城之后更是派重兵把守,加固城防,破宜阳显然比当年秦略此城更难。
“敢问将军可有破秦之策?”肥义老相国问道。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个卫王钦命的青年统帅到底有何高论之时,魏缭却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乃兵家之胜,恕魏缭不能在此先传于众。”
这一言回绝不由得让众人呆然,众人也看出来魏缭似乎信心十足,可越是这样越让人觉得他不够持稳,这样的青年统帅,把四十万大军交于他手,当真是明智之举?
尤其是赵国,卫国要求赵国出二十万兵马一旦折损在此次伐秦战争中,那赵国这十年积蓄的国力岂不一朝付诸东流?这样的风险未免太大了。
“不知白起将军的伤势何时痊愈?”老相国忽然问居辛。韩、赵两国又无一人统帅二十万大军以上进行作战的将领,钦命大军统帅又掌控在卫峥手里,韩赵两国的话语权自然就更弱了,赵国没有堪比武安君的大将,即便有一个可以堪比齐国的匡章,也底气硬朗些,可奈何没有。
显然,赵国还是更加放心把大军交给武安君,毕竟人的名树的影,武安君至今从无败绩,再没有比打出来的赫赫战功更令人信服。
“武安君之伤势怕是难以短时痊愈,若是等武安君伤势健全,势必贻误战机,如今讨伐恶秦的檄文已经昭示天下,久托之下势必给秦国准备时机,于我不利。”居辛叹息的说道,此言在明白过了,武安君无法挂帅出征,看来一旦定下大秦大计,魏缭是铁定统帅三军了。
就在赵国犹豫不决的时候,张平忽然开言了,旋即看向肥义说道:“依本相之见,老相国怕是多虑了。卫王何许人也?且说武安君本为秦人,想必老相国也知晓当年卫王十金买信,临郿问起之美谈。卫王慧眼识人犹伯乐再世,再说,武安君闪击宋国的成名之战时,与魏缭将军一样年轻,可见能力大小与资历毫无关系。”
说道这里,张平淡淡的补充道:“莫不是老相国在质疑卫王的识人之能?”
这番话,再没有比从张平口中说出来的实在,居辛此刻是对张平甚是喜爱。也看出来了,这张平断然不是突然献媚讨好卫国,他又怎看不出来对方是想要借卫国之势巩固在韩国的相位,如此张平,遂他之愿又何妨?有这么一个亲卫的韩相无疑能够更好的影响韩王,左右韩国意志,看来该要在张平身上多多用心才行啊。
片刻,张平向居辛拱手道:“本相代韩国承诺。魏缭将军若挂帅,韩国三军愿尊魏将军号令!无论何人统帅,只要是卫王钦命,韩军皆愿尊其号令!”
……
第042章:挑拨离间()
——
秦国。
魏冉匆促离开丞相府,来到咸阳宫面王,彼时,秦王嬴稷与宣太后俱至,魏冉神色慌忙,一见君王便道:“姐姐,王上。我山东密探来报,卫王打着替楚国吊民伐罪、替天行道的名义云集三晋会盟太行,欲合纵伐我秦国。”
说完,魏冉便即刻从怀里取出了一份书信,赫然是产自卫国的纸张撰写的文章,正是卫峥讨伐秦国而广示天下的檄文。宫侍双手奉上了这封檄文。
“伐无道,诛暴秦……”嬴稷一看手中的檄文怒不可遏,却又欲语不得。嬴稷一言不发之时,左侧的宣太后却面露苦涩,“本宫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老楚王最终还是死在了我秦国。”
嬴稷自知为秦闯下了弥天大祸,左思右想竟已不知如何是好,便忙问道魏冉:“三晋派了多少兵马?”
“具体出动多少兵马,我密探未曾探知,知之不详!”魏冉拱手,如实回道:“不过,依如今三晋形势来看,其地其众皆数倍于秦,怕是比当年五国伐秦犹有过之。”
“卫王他……真的要……合纵攻秦?”嬴稷支支吾吾的说道。此时,宣太后又开口了,“冤有头债有主,秦国注定无法逃过此劫。”
“卫王借机攻我,可我秦国也不是任人鱼肉之国。他有三晋,寡人也有齐盟。”嬴稷不愿认输,执拗的说道。
“王上所言不无道理,以眼下局势来看,三晋伐我是必然,齐国应当不会坐视不理,秦齐双强以御敌三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魏冉拱手说道。
为今之计,秦国能寻求援助的也就只有齐国了。嬴稷不由得精神大振:“穰侯所言极是,三晋大军陈境我秦边,此时齐国举兵西进,卫国必然首尾难顾。”
“这也是臣所担忧的。”魏冉在此时话锋一转,面露疑惑的说道:“以卫王之雄略,又怎可能轻易将腹背暴露在齐国跟前?这是臣所想不通之处,还是三晋意欲同时分东西两线与秦齐作战?亦或是卫王对其别有谋略?”
“无论如何,齐国都得出兵牵制三晋一部分大军。三晋若胜,下一个便是他齐国,齐王不可不知唇亡齿寒之害。”嬴稷如是说道。
“眼下只得如此了。”魏冉叹息的说道,便领王命。
……
十日之后,齐国临淄。
话说这孟尝君自从跟齐王的关系恶化之后,便连日称病不朝,齐湣王一打听,发现这田文根本就没病,天天缩在自家府邸与帐下的门客把酒言欢,这可把齐湣王给气坏了。差点一怒之下要罢了田文的相位,可朝堂之上的群臣多数皆与田文有着裙带关系,田文一倒,意味着他们也会倒下,齐湣王可以遇见肯定会遭到竭力反对。
加之田文并无大过,只不过是因为政见不同而顶撞了君王,如此便贸然罢之,非但不能如愿,反而还会得一个不听谏言的昏君恶名。
齐湣王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忍了。
今日,田文确是入宫面王了,这让齐湣王大感意外。此时见到田文就在眼前,齐王惊诧的说道:“薛公病好了?”
“多谢我王体恤,田文已无碍。”孟尝君拱手说道,齐王便淡淡的问道:“薛公此来有何指教!”
“不敢!”田文连忙道,旋即补充:“臣近日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