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事小,只怕生出贰心的都不在少数,真到那个时候,平州军分崩离析只在旦夕之间。
再退一步说,萧山自己的妻妾、儿女现在都在平城王府,平城丢了,他萧山就是孤魂野鬼,就算最后能击退炎王军,若是家人尽殁,那就算打下来的盖世霸业又能如何?像孟破天那样白白便宜了外人吗?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平州军可败,但平城绝不容失!萧山更不好用大义来约束部下弃小家而顾大局,真那么干,他离众叛亲离也就不远了。
薛振遒续道:“大军回转平城布置防务,平州东南地盘无城能挡炎王军兵锋,只能暂弃,积蓄粮草固守坚城,只要我军不犯下禹王之失,坚守平城一年半载想来问题不大,而且老臣断定半年之内,官军必定再次攻禹,如今禹北三城兵力不足,根本无力阻挡众志成城,再次南下之官军,一旦官军突破禹北杀往禹城,周正就算不退兵也不得不退兵,否则禹州一失,夏州必危,夏州乃炎王军崛起之本,一旦有失,炎王军全军必危!”
“另外老臣以为,大王可派出使臣前往云州、青州陈述厉害,当初大王炮制炎王威胁论诸王或许还会不以为然,但如今炎王军夺禹州败五十万官军于野,声势已然喧天,佛王和明王素有雄志,安能眼睁睁看炎王军坐大最后威胁到他们的统治,所以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二王出兵入禹攻夏的可能性,微臣以为高达八成!”
萧山陷入沉思,他当初深陷谣言之苦,又值天狼军夺夏州之地,为了转移禹王攻打平州的注意力,才抛出炎王威胁论,说到底是不得已,却也没有真正想到,炎王军崛起之猛超乎想象,竟然真的成了天下群雄包括朝廷的心腹之患!
炎王军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朝廷,而周正此番出动大军悍然攻平州,就是想要利用朝廷整顿兵马再次南下的这个时间差来配合幽州军一举侵占平州之土,也就是说,周正有把握以最快的速度,在官军未曾南下之际一举夺取平州全境!
如果换一路反王,甚至是当年号称对朝廷国祚最具威胁的青州明王,萧山都不会怵上一星半点,但是炎王军不一样,就凭周正哪些层出不穷的阴毒手段,萧山对于自己能在官军南下之前守住平城并不抱有太大信心。
帐中诸将包括薛振遒在内想必多半也是如此想法,这些都是随他萧山刀尖上搏杀,死人堆子里面趟出来的好汉,让他们正面冲锋陷阵没人会有半分胆怯,即便炎王军正面大战战力不弱又能如何!
但是炎王军崛起之路上尸骨遍地,有多少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鹰钩谷三万五日夜哀嚎的厉鬼,夏郡城下十万死不瞑目的冤魂,还有禹城之战时死的莫名其妙的将军、大王
如今炎王军挺近平州,周正会用什么手段对付平州军对付他萧山?萧山不知道,诸将不知道,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因为知道些许从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萧山现在最直接的心里状态。
薛振遒的分析自然在理,可以说是对如今平州军的形势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判断,但萧山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身为纵横天下二十年的枭雄人物,他必须要从最坏的结果当中去做出对自己对平州军最合理的决断!
第四百四十七章 烟城下的萧山(7)()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十五年前萧山就是光着一双脚,哪怕死了最多也就是挖个坑随便埋了了事,但是自从他战胜各路豪强,击退原本孱弱不堪一击的官军,将对手一个个送进坟墓之后,他就成了穿鞋的大王。
穿上了光鲜亮丽的鞋子,过上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对于萧山这种造反前差点没被饿死的人来说,就尤其显得珍贵,随之而来的就是怕死,比怕死更加让萧山感到恐惧的是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
基王万世梦占据夏州,过上醉生梦死等诏安的生活,群雄表面上极其不耻,但是追随万世梦的文臣武将却没有几个离开夏州投靠别的大王去建功立业,为什么?因为夏州诸将包括李乐天在内,他们造反最初的梦想就是吃饱饭,而后在吃饱饭之后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于是他们想要荣华富贵。
富庶的夏州已经给了他们想要的一切,彻底完成从被剥削者到剥削者的华丽转变,所以各路反王哪怕明面上看不起基王,但是心里更多的却是羡慕。
萧山也不愿意无休无止的战下去,但他不得不战,平州与朝廷地盘直接接壤,不战就会让肉体和精神一同消亡,萧山无法忍受,只能在夹缝中求存。
不是所有的反王终极目的是为了推翻大越自己当皇帝,至少万世梦不是,孟轻语不是,他萧山也不是,有这野心的是佛王、明王和禹王,禹王已经成为历史,萧山实在没有勇气和周正决一死战,最终去步夏逊的后尘
自从萧山下令不惜代价强攻烟城,甚至将孟轻语自身都逼上城墙参加防御的那一刻起,萧山就一直在为自己想退路,王梦锡说的那几种选择,萧山全都考虑过,只不过一直没能下定决心罢了。
所以萧山在一日攻城再次无功而返的时候选择召开军议,目的是想让诸将为自己下定决心,因为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委实不太多了
“归顺朝廷如何?”萧山突然间问出这么一句,却并无半点突兀。
大帐内的都是心腹重将,自家大王与朝廷之间暗通款曲的事情怎么可能不知道,否则在禁卫军离开德州大营南进禹州的时候,只需一路大军北上就至少有八成的机会踏灭德州大营,让禁卫军蒙受巨大战损,甚至付出比虎贲军更加惨重的代价。
但是萧山选择的是烟城,天下人不是瞎子,自然知道萧山实际上已经甘为朝廷鹰犬,但是这一点对于诸将来说并无不妥,他们要的荣华富贵萧山能给,朝廷为了早日平定战乱一样能给,最后失意的也只会是萧山一人罢了。
但对于戎马半生的萧山来说,去京师当一个没有实权却能富贵一世的侯爷,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萧山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和战力,那么平州军未来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被剿灭,二是归顺朝廷或者归顺将取代大越的新主。
而这个新主,至少在面前看来,炎王军的周正无疑是最具王霸之像的一个
薛振遒没来由的暗叹,道:“不失为一条出路,但大王更需要回转平城,然后召集大军校场受训,只要愿意继续追随大王去归顺朝廷的将勇,那就留下来一起共富贵,如果不愿意就遣散,并给予遣散安家之费,如此,被遣散的大兵自会对大王的怨怼之心降到最低”
萧山冷哼道:“怨怼?都是追随本王打天下的袍泽骨肉,本王归顺朝廷难道不是为了让他们洗脱贼名,换上一个好出身,如此,他们岂能还对本王有怨怼之心!”
薛振遒苦笑道:“大王说的是,但是平州军中不乏被朝廷暴政迫害,以至于家破人亡的弟兄,他们追随大王南征北战,为的就是有一天能看见大王掀翻越皇的龙座,用大越皇室的血来祭奠他们含愤而死的亲人,大王若归顺大越,他们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因此离开已是对大王最大的效忠。”
“大概有多少?”
“三到五成!”
萧山倒吸一口凉气,双目竟然微微赤红,和朝廷眉来眼去对于他乃至整个平州军来说不算什么,一句事急从权都能解释的过去,但是彻底归顺是完全两码事,意味着的就是背叛。
背叛天下义师,背叛那些追随他打江山的老兵,背叛所有被朝廷欺压以至于活不下去的万千百姓,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萧山绝对不愿意走出那一步!
一年半前,孟轻语散布谣言,以至于让他焦头烂额,甚至不得不提兵北上和禁卫军明火执仗的打了几仗,为的就是洗刷掉自己身上的污点,为的就是不让自己成为天下间想要推翻大越的人心目中的叛徒。
如果还有一丝退路,萧山都不愿意背上叛徒的恶名,因为这种恶名,哪怕大越最终平定天下,他萧山也洗刷不掉,就算成为大越贵族,他和他的后世子孙都不会融入大越真正的贵族圈。
这是阶级,根深蒂固,想要破除,何其艰难
但是三成真的多了,更不用说什么五成,在萧山最初的估算当中,当他宣布归顺朝廷的王命一下,平州军将会有不少与朝廷有血海深仇的将兵离开,但总量应该不会超过两成,平州野战兵力和驻防军力全部加起来大概有近二十万,两成就是差不多四万人!
四万人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因为失望最后主动离开,可想而知将会对军心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可现在薛振遒竟然说三到五成,折中一下就是四成,八万人马!
突然间损失八万人马,直接导致的问题就不是军心和战力的问题,而是元气,甚至是难以恢复的元气!
朝廷需要萧山将一个完整的平州交到禁卫军的手上,而不是平州军这种官军眼里的乌合之众。
可以说,平州之土就是萧山归顺朝廷的投名状,同样是他萧山日后是否能富贵一世的根本所在!
第四百四十八章 烟城下的萧山(8)()
有时候人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萧山极其渴望大越三路官军能够剿灭炎王军在禹州境内的势力,如此一来,平州的西面和北面将由朝廷牢牢掌控,平州军就可以心无旁骛的和幽州军决一死战!
可如果官军真的赢了,萧山绝对不会在官军彻底剿灭炎王军、云州军、青州军,这三路大军之前选择投诚,或者说朝廷想要平州军光明正大的归顺,至少要击溃其中两路才有可能!
但如今官军未败已败,三路大军虽未伤筋动骨,可声势浩大的伐炎之战,真正大战的时间甚至还没有越皇动员誓师加上准备粮草辎重的时间多,这无疑是对越皇信誓旦旦要诛灭炎王军最大的讽刺。
当然这些现在和萧山没有太大关系,与萧山有关系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