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普通的中国人只有一个姓名,那就是自己的姓加上名,这个名字一般是由自己父母取的。而一般有点文化的人在成年以后都给自己取了字,甚至有的人在姓名和字之外另取一个号。这个字或者号一般都是自己取的,是对自己名字的解释和补充,或者表达自己的志向等等。

    比如大诗人李白,他的姓名就是李白,而他的字是太白,他的号是青莲居士,这三个称谓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人。

    这个回答让李青林哭笑不得,连长在一边劝解道:“算了算了,反正李立功也好,李青林也好都是你一个人的,我们知道就行了,你还讲究那么多做什么。立功、立功,这个名字也很不错嘛,当兵的人多立功才是正路啊。”

    事已至此,李青林也很无奈,只好接受了李立功这个名字。

    等李青林他们在小河里洗好澡换好衣服后,补充的新兵已经到了,而且以前受轻伤的人员也已经归队。李狗剩的屁股只是被弹片划伤了一个口子,因为及时使用了云南曲焕章“万应百宝丹”,他的伤口没有感染,并且正良好的愈合,所以李狗剩也回来了。

    整个二营伤亡惨重,所有连队都缺班长,班附。经历过战火的老兵现在都是宝贝,象李青林的一班这样有战功而且伤亡率低的班出来的老兵更是宝贝中的宝贝。李青林的三排一班老兵原计划全部都要被抽走充实到别的班,他们要么去当班长,要么去当班附。

    小六子和李狗剩现在都提升为下士军衔,已经被定为别的班的班附,可小六子和李狗剩坚决不愿意离开一班,甚至连到别的班当班长都不干。最后连长做了让步,让二人留在一班,小六子担任了班附,李狗剩还是当他的大头兵。

    新兵们很快就补充进了各班,李青林的一班现在又是齐装满员的十三个人。

    吃晚饭的时候,在另外一个方向传来了枪炮声。过了一会,连长过来了,说日军果然派了穿插队伍偷袭,已经被第十师的警戒部队堵住,现在双方正在交火。

    大战还在继续,休整只是暂时的。连长同时向各排长也下达了团里的命令,要求抓紧训练新兵,以求在最短时间里形成战斗力。

    晚饭之后,三排排长来到了士兵们的驻地,进了门就丢给李青林他们三个班长每人一颗香烟,并且划着了火柴亲自给李青林点上了火。

    四连三排三个班,一班班长李青林,二班班长张二苟,三班班长是原一班的机枪射手,并且张二苟的班附也是李青林班过去的。军队最讲究资历,也最服气有本事的人,这些班长班附们现在见到李青林就敬礼,口口声声称李青林为“老大”。

    对于李青林这样会打仗,人缘又好的班长,排长是不敢得罪的,甚至有时候还要顺着他的意思才能坐好排长这个位置,这点烟的动作其实就是表达了这种尊重意思。

    等大家都吸上了烟,排长问李青林:“连里下了死命令,这几天必须形成战斗力,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加快训练?”

    李青林想了想,道:“咱们都是上过战场的,在第一战中打死打伤的并不一定是军事训练不好的人,而是因为恐惧造成了慌乱,以至于头脑发呆动作僵硬。这样的人都是第一批被打死的,所以我认为训练从今天晚上就开始,让老兵们讲讲战斗经过,传授给新兵战场经验,这样等新兵们上战场时才不至于害怕慌乱,至于军事训练咱们按部就班就行了。”

    训练成绩好的士兵不一定是战场上最好的士兵,就如同几十年后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是最成功的学生一样。战场情况非常复杂,影响士兵的不仅仅是掌握技战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家都有过过初次上战场慌乱的经历,对于初上战场的新兵心理都有很深刻的体会,自然知道李青林说的是正确的。排长点头道:“就按你的办法做,咱们三排争取成为第一个形成战斗力的排。”

    等排长走后,各班的老兵们开始讲各自的战场经历。

    远处不时有枪炮声传来,战争就在身边,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被派上战场。这些新兵们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害怕,其实心里都是惴惴不安,害怕得很。老兵们口中所说的都是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其真实性不容置疑,这些过程里就有经验和教训,这些对于没有任何战场经验的新兵们来说是最宝贵的战前教育。

    轮到李青林的时候,他专门强调了那个因为不擦枪而拉不开枪栓,最后被鬼子打死的新兵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有的新兵害怕了,拿来自己的步枪就开始擦枪。老兵们看看这些新兵的枪膛,原来这些人里也有偷懒的兵,枪膛里也是枪油、污垢一大堆,看来这故事教育还真的起了效果。

    晚上的时间比较多,讲完故事也就该睡觉了,可这时有一个新兵忽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一班长,为啥大家都喊你做老大,而不喊排长叫老大呢?”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但是老兵们有人捂嘴笑起来。

    这个新兵很奇怪,问:“你们笑什么?难道我问错了吗?”

    这时有老兵接口笑答道:“一班长那个家伙大,所以大家伙都叫他老大!”此言一出,所有人“轰”的一声都笑了起来。

    ;

    

第一三八章 风云起,山河动24() 
老兵们的笑声是有原因的,而且这句话也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来历的,并且还就是今天下午才发生的。

    原来下午这些人都在山脚边的小溪里洗澡,男人们都有个臭毛病,总喜欢往别人的裆下瞄,再将别人的和自己的比试一下长短粗细。见到比自己小的总在心里鄙视一下:“原来你看上去高高大大,胯下却是这么小的东西。”看到别人比自己大,心里总也要嘀咕一声:“长得大有什么用,说不定就是个软货,中看不中用呢。”

    在大家伙有意无意的比对之后,终于有一个老兵得出结论:李青林被称为老大确实名至实归,因为他的家伙是这群人里面数一数二的大。

    于是李青林“老大”这个称呼变了味,有了多种解释,再结合他有两个老婆的的事实,河边洗澡的老兵们的解释竟然成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众人一番说笑以后,夜也已经深了,熏蚊子的烟也点起来了,三排士兵们都进入了梦乡。

    团里队训练抓得很紧,第二天一大早,营里、团里就有人下到连队来监督。早早地吃过早饭,四连就被连长带到了一处相对空旷的山脚处,各排各班开始新兵战前训练。

    战前训练和新兵训练都叫训练,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此时**新兵训练比较简单,主要是队列和单兵战术,而战前训练不一样,具体来说主要就是教会他们使用枪械的杀人技巧。枪支和手榴弹是士兵们最主要的武器,因此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射击和投弹训练。

    李狗剩屁股上的伤本来就不重,伤口愈合得也很好,现在除了不能坐、不能平躺着睡觉和不能剧烈运动之外,其他已无大碍。李青林将新兵们分为两组,小六子和李狗剩各带一组训练,他自己反倒闲而无事。

    小六子和李狗剩第一次带兵,当然尽心尽力,新兵们都知道现在学的就是保命的本事,因此更是尽心尽力。在生死选择的压力下,加上小六子和李狗剩尽心尽力地教,新兵们学的都很快,打靶的成绩也很不错。

    连里发下来的练习弹为每人三十发,李青林让新兵们全部打完。好的射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此时新兵少打一发,战时少一分经验,死亡的危险就多一分。在战场上总有人会牺牲,李青林不想以后自己心里内疚,所以他没有留下一颗子弹去卖钱。

    下午就开始手榴弹投弹训练,投完了连里发下来的手榴弹,李青林还专门介绍了日军的手雷及其使用的方法。

    日军此时装备的手榴弹绝大部分都是大正十年式、九一式和九七式手榴弹,前两种手榴弹都可以在底部安上发射药盂后用掷弹筒发射。日军的手榴弹不像**的M24手榴弹有木柄,而是呈卵形,在中国俗称“四十八瓣甜瓜手雷”。它们的引信也不是拉发式的,而是针刺发火延期引信。投掷前先须拔下保险,接着用力将弹在石头、枪托、甚至钢盔等硬物上敲击一下,然后再投出去才能爆炸。

    “鬼子的手雷一定要在手里攥紧了,拉下保险并且敲击以后等几秒钟就要将它投出去,千万别失手让它落到脚底下,那样会把自己炸死。”李青林特别强调道。

    “班长,我们不是有自己的手榴弹吗?用不到鬼子的手雷吧?”一个兵问道。

    李青林正色道:“一个好的士兵必须熟悉战场上各种武器,包括自己的武器和敌人的武器,因为战场条件下各种情况都会出现,有时你不得不使用敌人的武器。”

    为了配合李青林所说的话,小六子绘声绘色的讲起了李青林使用日军掷弹筒炸鬼子和使用三八大盖压制鬼子机枪火力的事情,那几个曾经是李青林班里的老兵们也不断补充甚至有些夸大事实。

    对于这两件事,李青林很是惭愧。他只是亲眼见到炸伤了一个鬼子兵,至于步枪有没有打死鬼子机枪手,他自己也不能肯定。但是为了激发新兵们学习新武器的兴趣,对于新兵们的提问李青林往往笑而不答,算是默认了此事。

    接着是刺杀训练。此时中央军的中低层军官绝大部分来自于黄埔军校,黄埔立校之初一直将所谓“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军官在战术素养方面似乎还不如北洋系的保定军校。并且在同德**事合作当中,整个战术思想深受德军军事思想影响。

    德国陆军传统上更重视步兵的射击速度和战场上火力的持续性,对于白刃战并不是很重视,德**队只有在巷战、堑壕战突击战才使用手榴弹、刺刀、工兵锹等进行白刃战。第十师是按照德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