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是出于一致性的战略考虑,日美欧的大公司纷纷把仙女钟情的产业出让给她,尤其以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最甚,据说后来被称为仙女收购的牺牲品和受害者。让人们无可奈何乃至佩服的是,仙女收购的公司的母公司,几乎全都是世界顶级的大公司,电子行业排名第一的因特,排名第二的松本和排名第四的德州电子;新材料行业排名世界第一的世佳,排名第二的西蒙和排名第五的姬可;生物科技行业排名第一的山崎和排名第二的休斯,都把旗下的产业转让给仙女,从这些巨头身上,仙女一共支付了9250亿元,收入异常的丰厚。
在经济危机以前,电子行业老大因特的资产为2。6万多亿元,被仙女吃掉了卡罗公司之后,下降到了两万多亿元,实际资产仅有8600多亿元;松本原有资产2。2万亿元,被剥去北川电子之后,下降到了1。8万亿元和一万亿元的实际资产;德州电子失去了德河电子之后,成为仅仅只有6500亿元的大公司……相反的,仙女电子不仅没有受到严重削弱,排名反而上升到了第一位,更是从原资产的1。73万亿元上升到如今的3。14万亿元原资产和1。88万亿元的实际资产,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在前十大公司中,仙女的原资产所占的比例从11。3%上升到20。5%,实际资产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总数7。44万亿元的25%,四分天下,有其一家!而在新材料行业,排名第一的世佳公司先后把5500亿元的资产剥离给仙女,原资产降到了1。8万亿以下,实际资产仅仅只有6000亿元;排名第二的西蒙公司则先后被剥离了1600亿元,在经济危机前的资产达到了5700亿元,使得她的实际资产下降到4400亿元左右,即使是原资产也仅仅剩下了1。4万亿元;而排名第五的印度巨头更是受损严重,身在印度的泥潭中,根本就无法自拔……相反,受损并不严重的仙女,资产额从危机前的1。47万亿元上升到了2。9万亿元,几乎上升了一倍,所占的份额从10。2%上升到20。1%;实际资产更是达到了5。62万亿元中的25。36%,同样是四分天下有其一家!更让人们震惊的是她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成就,在经济危机以前,山崎公司排在榜首,资产两万多亿元,被仙女剥去了9400多亿元后,剩下了不足1。2万亿元,实际资产也从5000亿元下降为3300多亿,按照实际资产来计算,甚至降到了印度德里公司的后面;而美国的休斯公司被仙女剥离了七千多亿元,实际资产从将近六千亿元下降为三千多亿元,继续排在山崎公司的后面,当然,这并不是说两家公司的实力已经大大不济,他们的实际竞争能力还非常强大,在这上面仙女比谁都清楚。仙女虽然迟迟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但是时机一到就一朝组建成功,不仅收购了国内同行的众多产业,组建了自己的产业底子,更是收购了国际巨头们的相关产业,实际资产已经上升到七千多亿元,这能不让国际巨头们震惊么!
虽然仙女收购的这些产业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但是仅仅前期的几次收购,也足以让人们对之侧目,以后的每一次收购在使得对手们窃喜的同时,也让他们提高了警惕,大家知道,如果仙女不死,将来必成劲敌!可以这么说,一方面,世界大公司们养肥了仙女,送给了她大批的资产;另一方面,仙女也直接扶植了这些大公司,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竞争难度。
远东之战,是东亚三大经济强国的经济拼争,拼争得自然是还有市场的那些产品,像汽车、机电这类产品,在这种时候根本就没人要,除了个别人之外,就是一些暴发户也不会轻易采购。据说在北方市场上,三年时间才销售了200辆轿车,上海的销售量还不及北京的多,但是不管在哪个方面,各公司都进行了争夺。因为在这时候,被允许开工生产的都是一些还有市场需求的行业,大都是耗材类产品,比如电子、新材料以及生物药品、电器等产品,当然还有一些零部件等基础产品,食品就不必说了,国内的食品公司几乎没有一个不赢利的。几乎每一个有较大市场的行业,三国的公司都进行了残酷的争夺,仙女公司自是首当其冲,尤其是国外的公司把仙女当作了优先考虑对象和照顾重点。从中日贸易协议签订之日起,就有专家指出仙女的行动有玩火的味道,虽然她的资金雄厚,但是每收购一家,就资助了一家公司的生产经营,因此许多人对仙女收购外国公司尤其是日本公司是既支持又不满意。收购美子公司的下属产业,可以使得她的资产实力增强,在危机后迅速的出击世界市场,可是收购日本企业,不仅养活了这些公司,更加重了国内企业在市场争夺中的负担。当36年仙女收购两家日本公司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非议,因为世佳公司和山崎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叫卖”非常起劲儿,把许多国内公司压得抬不起头来,责骂仙女的人渐渐越来越多,但是这时候,情况还比较稳定,因为仙女基础强劲,公司没有债务,储备资金高达数千亿元,日本也没有大举进攻的样子(主要是市场还比较小)。但是到了37年初,中国经济停止下滑,社会消费量有所加大,市场出现了强劲恢复的势头,日本和韩朝公司产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仙女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
第一百七十五章 开战(2)
这一年是中国企业极为困难的一年,尤其是在早期,各自为战的公司根本就不是在协调配合上非常默契的两国公司的对手,而且这些公司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联手之势,如果不是在紧急关头国人还算“爱国”,前半年大多数公司连一个产品都卖不出去,即使是仙女也保不住愿有的市场!整个中国市场被两个邻居的产品给挤占,大有天塌下来的危险,各大公司损失惨重。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积压就等于占用资金,一旦恶性循环出现,那就只有等着破产倒闭了,市场占有率的数字对比每个月都被调查和公布出来,互联网上到处是网民们“吃惊”的感叹,各种评论和建议随处可见……于是就在中国公司最艰难的时候,来自民间的“爱国”举动拯救了他们,不少地方发起了“使用国货”运动,就连仙女也跟着沾了点儿光,使得已经严重积压的货舱得到了缓和。而这时候,社会各界人士对仙女批评的声音空前高涨起来,因为到37年4月份,她已经付给了日本大公司收购资金1150亿元,实际上让日本公司从国外抽身的资金达到了2400多亿元,这些资金可是马上被他们投放到了与中国公司的竞争中,因此人们不约而同的认为仙女是“帮凶”,是“汉奸卖国贼”,如果不是有人指出她也身受其害,更加上前半年向社会上又投放了高达800亿元的救济资金,人们早就把仙女尤其是李氏骂的狗血喷头了。人们不是反对仙女的收购与投资,其直接剥离世界大公司产业的壮举还是让大家感到鼓舞和由衷的祝贺,但是也不能“变相”的支持小日本呀,这可是举国之战,关系到战后多年经济形势大局的,仙女怎么就没有国家认同感呢?许多人纷纷不已!经济学家们也对仙女的举动所产生的副作用表示担忧,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她在“玩火”,弄不好会自燃其身;虽然他们对仙女出手收购的时机非常认同,也赞同她坚持使用贷款进行收购,甚至对仙女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出谋划策。
专家们认为仙女在玩火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就是她的资金问题,其二就是仙女的投资收益问题,因为到了37年初,她在国内的账面资金也仅仅剩下四千多亿元,而要维持庞大的五大系和西星的几家公司,仅仅每个月的工资就高达81亿元,全部的基本维持费用高达160亿元以上,如今还要维持生产,这些钱很明显让人感到捉襟见肘。相比于仙女,日本公司的资金相对来说更加充裕,或许他们没有仙女如此庞大的净资产储备,但是流动资金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严重的是,专家们认为仙女的救济资金太高了,每个月高达一百亿以上,仅仅上半年就达到了八百多亿元,庞大的救济资金,换来了无可比拟的社会声势,既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又为自己戴上了深深的枷锁,为了保持这种声势,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停止下来,而这将极其严重的侵蚀她的流动资金。认为仙女在玩火的专家越来越多,连得一些普通民众都对此议论纷纷。仙女国内公司的债务虽然不大,仅仅有数百亿元而已,形不成什么压力,因为她的规模太大了。虽然仙女还没有在国内公司投入贷款,但是在欧洲的贷款已经多达1550亿元,并且已经开始在国内贷款投资印度了;假如仙女真的陷入了印度这个泥潭,那可真的就非常危险了,而且看这种趋势,她似乎还要继续进行大规模投资,而且进行的是收益非常没有保障的高风险投资!
仙女在国内的各系公司,尤其是电子公司和新材料公司更是苦不堪言,总部的投资战略他们管不了,总部想留多少资金保命,大家也说不上话,可是日本和韩朝同行巨大的竞争压力,让他们深受其害,尤其是总部给日本人送去了大量资金,比如如今闹得最凶的世佳和松本都是仙女的“手下败将”,这可以说是总部给他们找来的麻烦。而仙女生物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们更是苦不堪言,成立不过半年多的这家大型公司,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整合,就匆忙投入生产,刚开始的时候各公司只能各自为政,甚至出现了彼此竞争的尴尬局面,让总公司协调人员哭笑不得。另一方面,山崎公司虽然被仙女“严重剥削”,但是实力并不弱,更得到了“自己”的巨资“扶持”,在中国市场上棋鼓大张,威风八面,让急于内部整顿的生物科技公司望山崎而兴叹。仙女的流动资金虽然高达四千多亿元,要说也不少了,但是平均到四大系身上,连一千亿元都分不到;另一方面,西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