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2章 犁的制作()
也幸好水牛是第一次被人上牛栓,鼻孔还很粉嫩,稍微被绳子用力一扯,估计很疼,整个牛头都不敢轻易转动。
如果是那种已经驯养过很久的牛,有的牛鼻子都被扯出老茧了,无论你怎么扯绳子它都无动于衷。
虽然野牛不听话,但是好牛架不住人多,二十几个战士,人人两把武器,直接就让牛没地方可以撒野,乖乖地听话。叫你往东你就得往东,让你往西你就得往西。
王东最怕的就是在路上再遇到狼群,如果遇上,少不了有损伤。
不过还算好,一直到大蛮城,都没有再碰到什么意外的情况。
回到大蛮城后,王东让人立即在城内的一个角落圈了一小块地出来搭建牛棚。把四头牛关了进去,然后找了畜牧组的人员,大兔还留在主基地那里,只有他的徒子徒孙在这边。
水牛相对来说比较好畜养,在人类的保护下,去除了狮子老虎的威胁,只要不发生牛类的瘟疫,存活率非常高。
因此管理的人只要准备一些青草和饮水就可以了,先关个几天,去去野性,让牛和管理人员好好熟悉熟悉,等条件成熟了,才能牵出去放养。
牛的生活条件弄好以后,王东开始想办法制作犁。抓牛回来最重要的就是犁田呀,如今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不管是红薯还是粟,只靠人来翻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犁这个东西没少见,其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三角形。其中靠在地上的那边前端,会安装一个尖尖的犁头,将泥土从地里挖起来就靠它了。
由于和泥土的摩擦力很大,所以必须要用金属材料制作犁头,否则就跟容易损毁。
还好,王东现在已经有了铜了,咱们就用铜来制作犁头吧。改革开放前,农村使用的犁头都是生铁制造的,非常容易碎,都是成本的原因。
现在王东居然用铜来制作犁头,简直就是土豪。
犁头的制作需要费些功夫,先放在一边,先制作犁身。
犁身就可以用木头制作了,这个一是因为成本考虑,毕竟金属昂贵,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重量。
如果全部用金属制造,那个重量太大了。俗话说的好,没有耕坏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水牛也只是动物,力气大也有个限度,拉动犁耕地已经很辛苦了,没有必要为了犁的牢固而累死牛。
犁身三角架中,斜着面对前面的那一边,是犁身中最重要的一个结构。
它不是直面平整的,而是带有一个螺旋的弧度,有了这个结构,犁头从地里挖起来的泥土,才不会一直堆在犁身上,而是顺着那个螺旋弧度翻倒在旁边的地上。
而且是泥块的底层会翻起来在上面,而原本上面的泥土就会被盖在下面,达到深耕翻土的效果。
犁身上剩下的另一边,是一根长出头的木头,用来当做扶手,是犁田的时候控制犁头方向和深度的。
这些所有的结构中,最困难的就是犁头和那条螺旋面了。
金属犁头,有看过非洲铁匠制作,完全就是将一小团的铁块,烧红了捶打,打成薄饼并且要留出尖头,然后再将两边捶打弯曲,形成一个可以套在犁身上的铁套子。
它们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大量节省金属材料,因为基本上他们这种犁只有一面是金属,另一面就只有一点点。
但是那样的犁头需要很多功夫去捶打,如今王东还不想走到那一步去,自己手上只有铜,又没有铁。
所以犁头的制作,还是利用黏土模具。如果要做成真正意义上的犁头,那种模具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需要做成那么薄的一个套子,四周都包裹起来的,需要花费很多精力,而如今王东最不想消耗的就是精力。
于是退而求其次,制作了一个上下包裹,两边开口的犁头模具,这样子的模具就简单多了。生产出来的犁头造型和经典版差一些,挺难看的,但是一定可以用。
犁头的模具完成以后,王东就亲自带着回了趟基地冶炼所,在那里,找到了好久不见的石,他正在刻苦研究王东所说的对种植有利的耙子等等工具。
王东将模具交给了石,并和他探讨了一下,描述了一下自己想要的东西,确保石知道以后,自己才离开。
王东并没有回大蛮城,而是和木就在基地展开了犁身的制作。
首先就是要准备直径十厘米左右的木头,木制要坚硬细密的,本来茶树就挺好的,但是考虑到没有趁手的工具削砍,最后还是选择了另外一种青皮树。
把厚厚的一层青皮剥开以后,里面发白的树芯正是制作犁身的好材料。
砍了几节合适的树木,按照事先规划好的大小,把木材截取成数断,然后就是用刀斧开始削。
这个工作又是发明创造,所以大部分的工作都得王东亲自来,边想边做,还真是烧脑。
值得欣慰的是,木所带领的木工队伍,已经可以帮上一些忙了,只要王东给出了需要的尺寸和造型,徒弟们很快就能给削好。
这让王东大感安慰,这可是在制造一件新东西啊,想当初刚来的时候,第一张渔网,那可是全部都由自己搞定,其他人根本问都没有问一声。
想不到现在已经可以帮助自己加快研究发明了,人类进步真的是巨大的。
由于有很多徒弟帮忙,犁身的各个部件相继完成,王东还多准备了几件备用着。
部件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组装,为了避免削制好的木材被钉子弄破,通常情况下这种组装是要通过木卯结构。
但是王东不想搞得那么复杂,因此就直接用钉子钉,由于上次在做木筏的时候,已经发现了筷子一样粗的钉子很容易让木材破裂,特别是干木材,会有一半的机会把木材弄破。
所以后来王东叮嘱了石,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把钉子的模具小一些。经过石和陶的研究,已经实验成功了,生产出了更细的钉子。
第123章 开始犁田()
有了更细的钉子,终于可以在木头上钉了。
但是,贪图省力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两套犁身的木材被钉破掉了,徒弟们花了一天才削好的犁身材料,就这样三五秒之间就变成了一堆废柴。
木和徒弟们看得是心在滴血,王东拍了拍木的肩膀,把木卯结构的原理告诉了他,让他好好自己想一想。
就算不能想成功,那也要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样让这个钉子钉下去不会那么容易让木头破裂,否则,就只能一根又一根地白削木头,浪费人力物力。
木咬咬呀,狠狠地抓紧了拳头。看那样子,应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攻破这个技术难关。
在牺牲了几套木材后,终于完成了一个犁身。
这个时候,石那边传来消息,他们的犁头也已经弄好了。
带上犁身,去了石的冶炼厂。看到了石拿着一个三角形状的铜块,面积约是一个手掌那么大。
简单来说,就是一块三角形的铜块,但是厚度有三四厘米,三角形的下端是中空的,分成了上下两块,每一层厚度约是一到两厘米,中间的空层大约是两到三厘米。
这个造型和王东想象中的一模一样,刚好犁身的底端那个前头已经削成了那种三角造型了。
因此可以直接将犁头就套在了犁身上。虽然两者结合不是很紧凑,但由于犁地的时候,作用力是往后的,因此虽然结合不紧密,但是也没那么容易掉落下来。
犁已经搞定了,接下来要去找绳子,用绳子将犁和水牛连接起来。
告别了木和石,让他们按照自己给他们的这种构造,继续完成五十套出来备用。
接着王东去了藤的工作室,从他的库存里挑选了一些粗大的绳子,然后就可以回大蛮城了。
回到大蛮城,去看了看野牛,已经老实多了,四头牛就在牛棚里安静地吃草,眼神中少了一种牛气。
想必它们现在还很开心,因为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牛棚居住,又没有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的威胁,每天还有吃不完的草料,这种生活,简直就是每一头牛生下来以后为之奋斗的目标啊。
“嘿嘿,明天就让你们知道厉害。”
第二天,天气大好,王东让人一起,牵着牛到外面草原上放养。
现在这些牛和人经过了几天的相处,已经不会那么害怕,而且也已经习惯了鼻孔上的牛栓,被人用绳子一牵,就跟着走了。
牵着牛在草原上吃了半天,王东把其中一头牛牵到了一片红薯地,那里的红薯已经成熟,种植组的人正在那里收获,用锄头挖。
王东来了以后,有人给他拿来了刚做好的犁,那上面已经用绳子绑好了,把牛牵过来,将绳子挂到牛脖子处。
如果直接用绳子挂在牛脖子上,摩擦力太大,绳子容易磨断,牛身也容易受伤。
为此必须准备一根半米来长的,带有弧度的圆木,用这一块圆木架在牛的脖子上,木头两端再分别绑上绳子,另一头绑在犁身上。
刚开始绑的时候,牛是拒绝的,不过反应不是特别大,被安抚了一下就好了。
问题是在开始犁地的时候。把犁摆在红薯地的土陇下,把犁头插进土陇里,一手扶着犁身,一手拿着牵绳,开始驱赶水牛前进。
如果正常,水牛前进,就会带动犁头挖开土陇,里面的红薯就会翻起来,那人就不需要去挖了,直接捡到筐里就可以了。
但是水牛毕竟是第一次耕地,刚走了两步,巨大的阻力从犁身上传过来,让水牛都一顿。
这下牛不干了,就想着调转头来看看身后是怎么回事。
王东当然不能让它转身,否则一切就乱套了,要是犁身被它踩两脚,那就糟糕了。
抓着牵绳,摆动方向,就像骑马拉缰绳一样,控制牛的方向。
可这毕竟是牛的第一次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