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震惊!唐代的诗为何会在明朝被抄袭?少年神童涉嫌剽窃为何未被揭穿?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请读者老爷们前往第22章观看。)

第二十二章有人蹭热度() 
俗话说,唐诗宋词元曲,唐朝是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候,名家名作辈出,璨若星河。

    春江花月夜的原作者张若虚,在赵无忌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只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一首。

    但是春江花月夜在诗坛的地位,素有‘孤篇盖全唐’的说法,就是说张若虚这首诗,压制住了唐朝所有的诗歌。

    后世诗人闻一多,也称这首诗是‘诗中的诗,诗中的巅峰。’

    不知道为什么,赵无忌穿越而来的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并没有张若虚,而这首绝世名篇,也没有现世。

    所以赵无忌就让这首绝世名篇出世了。

    赵无忌之所以抛出这么一颗重磅炸弹下来,是有他的考虑的。

    第一他同情难民;

    第二他目前事业草创,急需扬名以招揽人才;

    第三他的名气大了,对产品的销售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

    春江花月夜这枚重磅炸弹,不但把南京城里的文人骚客震的晕乎乎的,也震惊了南京城的普通老百姓。

    两位文坛泰斗钱谦益,张岱给这首诗的评价是‘神作’,是‘几百年内之内也难以出现的神作’。

    两位大佬的高度评价,犹如给春江花月夜本已璀璨的光芒之上,又增添了几圈光环,这光环是如此耀眼,晃得所有的人眼花缭乱,仿佛看到一轮巨星正在冉冉升起。

    一时间,南京城里,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侯贵胄,都在议论这首诗,议论这首诗的作者。

    原来江南文坛公认冒辟疆,陈子龙,方以智,吴梅村四人并列为年轻一代江南四大才子,而今在春江花月夜如同恒星般的光芒之下,已经有人宣称四大才子已经是过去式,如今只有新鲜出炉的江南第一才子……赵无忌才是真正的诗坛第一人。

    头脑灵活的生意人们,反应最快,秦淮河边卖豆腐的顾家大嫂子,四处宣传她家的豆腐正是‘春江’牌的,第一才子最爱吃她家的豆腐,正是她家的豆腐,给了第一才子灵感,才有了春江花雨夜这首不朽诗篇。

    顾家大嫂子甚至连夜寻人制作了一块招牌,上面刻了五个大字‘春江大豆腐’,逢人便不厌其烦地解说一遍,她家的豆腐,正是第一才子诗篇灵感的源泉。

    于是便有正义的群众站出来揭发她,说作为街坊邻居,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她家的豆腐还有品牌;

    也有群众站出来,指出在她家买了十多年豆腐,也没看见第一才子光顾过她家;

    更有群众认为,作为一名商贩,她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做出更好的豆腐上,反而挖空心思搞旁门左道,蹭热度,可见她不是一名值得消费者信赖的良心商贩!

    虽然正义的群众频频发声,但是并没有妨碍顾家大嫂子的豆腐销售火爆,据她旁边卖鸡蛋的老李目测,顾家大嫂子这个月的营业额起码是往期的三倍有余!

    于是一股妖风在南京城渐渐吹起,春江牌臭豆腐,春江牌老醋,春江牌火腿,春江牌卤肉……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一而足。

    那日东园诗会的诸位,就数应天府尹李诚德最为鸡贼,他第一个反应过来,马上以赵无忌是他早就看好的人才,明年乡试必将高中魁首,成为他的门生,作为未来的老师,他必须替他将来的学生保存这份春江花月夜的原稿,用这个理由,在老实人张岱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把赵无忌的原稿纳入自己袖中。

    待到大家反应过来,找他讨要原稿之时,他便急忙以最近事务繁忙,急需他这个府尹回去日理万机为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事后据传有江南富豪欲出价纹银两千两购买此稿,结果被府尹大人严词拒绝,一口咬定原稿已不在他手中,至于在谁手中,也没人敢找府尹大人问个究竟。

    四大才子之中,冒辟疆为人最为争强好胜,他少年成名,年轻气盛,顺风顺水,一直没受过什么挫折,如今骤然被赵无忌压住风头,讨好美人的计划也宣告破灭,一时间心态崩坏。

    每当有人当他面提及最新的江南第一才子之时,便心中不喜,奈何赵无忌那首诗实在太过霸道,他自认自己恐怕终此一生,也写不出如此佳作。

    技不如人,也只能背后嘀咕几句,说些什么此诗虽然不错,可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不得这么高评价之类酸溜溜的话语。

    就连那些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们,也有一些诗歌爱好者,组成了第一才子粉丝团,更有走火入魔者,终日守在赵家庄前,伺机而动,只盼见心中偶像一面或是能得到偶像的亲笔签名。吓得无忌出门如同做贼,鬼鬼祟祟,以袖掩面。听闻此事的婉儿急派小娟,没事就以过来帮忙为由,来赵家庄巡查一番。

    来赵家庄最多的,还是文人士子,有人是想向第一才子讨教学问,互相切磋;也有人是抱着打擂台的心态而来,想和第一才子在文学上争个高低,以此扬名;也有过来攀附关系的,第一才子前程不可限量,坊间传言府尹大人已经预定他为明年乡试第一名,仕途一片光明,跟他攀上关系,对个人以后的发展大有助益……

    更有个别奇葩的,说道自己千里迢迢慕名而来,没想到遇上歹徒打劫身无分文,只盼第一才子伸出援手,援助个几十几百两盘缠,日后返乡必然十倍回报云云。赵无忌平时本来就忙的脚不沾地,庄中诸事都需要他一一打点,哪有时间应付他们,不胜其扰之下,命令手下凡是访客一个都不见。

    谁知道这日,赵家庄来了一位赵无忌不能不见的客人,魏国公府一位执事,为他带来口信,说道魏国公府大管家徐德,邀请赵无忌明日魏国公府一会。

    说是两家上次的米花糖技术转让,合作非常愉快,听闻他又有了生产肥皂的技术,想问他是否可以再次合作。

    赵无忌想了想,告诉来人明日必登门造访,魏国公府执事刚走,门子又来报有客人来访,赵无忌挥挥手不耐烦地说道:“不是说了不见客吗?”

    这时门子背后,一位老者闪了出来,拱手向赵无忌说道:“老朽莽撞了,那日在东园诗会偶得一块肥皂,可是贵庄所产?”

    赵无忌定睛一看,此人看年龄约莫五十岁上下,面容清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由迟疑道:“不知贵客尊姓大名?”

    老者态度谦和:“想必这位就是赵庄主吧,老朽宋应星。”

第二十三章敌人在内部() 
宋应星?著作《天工开物》宋应星?这位可是明末有名的大科学家啊,震惊之下,赵无忌立刻恭敬地问道:“您就是著作《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吗?”

    老者一脸诧异:“嗯?这本书我刚刚写了不到一半,你怎么知道?”

    赵无忌暗想,我当然不能说是后世看过你的书啊,于是便敷衍说道:“学生偶然听一位长辈说起过宋先生的事情,不知宋先生来此,有何见教?”

    宋应星听他提起来意,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手腕一翻,露出手上的那块赠品肥皂:“这个可是贵庄制作出来的?”

    赵无忌点点头,宋应星便说道:“这个肥皂,用来洗手,洗衣真是效果神奇,老朽也自负见多识广,但这肥皂却是闻所未闻,不知赵庄主,可愿将这肥皂的制作之法告诉老朽。”

    赵无忌说道:“肥皂是我发明的,也算是我赵家庄的独门之秘,如今我赵家庄全庄上下,都指着这肥皂赚钱养家,宋先生的要求,未免冒昧了点吧?”

    宋应星脸色一红:“老朽也晓得自己冒昧,只是每当见到新奇事物,总是想一探究竟,要不,老朽拿其他技术和赵庄主交换,如何?”

    赵无忌摇摇头:“宋先生,我的技术可是独家的,而先生的技术,并非只有先生所独有。”

    宋应星微微皱眉,摇了摇头说道:“公子也是读书人,岂不闻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公子既然有这利国利民的技术在手,更应该造福于天下啊。”

    “如今老朽正在著作一本《天工开物》,打算对我中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知识做一个总结,记录,流传下去,留给后人,造福百姓。”

    “就以水稻为例,书中记载了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全部过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将来此书刊印天下,教诲农民,或许可使我大明的水稻产量能有所提升。”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西北之乱,皆因连年旱灾,颗粒无收,故此民众流浪,流贼四起,此书早日刊印天下,增加我大明粮食产量,老百姓有了吃的,也许这陕西流贼之乱就会平息。”

    赵无忌听得频频点头,这老先生,不但有一颗探索科学的求知之心,还有一颗造福天下百姓的报国之心啊。

    历史上,五年之后也就是崇祯十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正式刊印,只可惜并未能阻止大明王朝的陷落,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在国外也流传甚广。

    只是满清此后闭关锁国,为了巩固统治,销毁了很多科学著作,很多科学技术都受到打压,比如说火药技术和火枪技术,结果导致明朝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逐渐向下滑落,待到清朝晚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了。

    八国联军侵华时,面对全面使用火枪,火炮等热兵器的敌人,满清的主要武器却是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火枪的使用率还不如明朝。

    八里桥之战中,清军精锐三万余人,八国联军则只有七千人,但是清军的战法和装备严重落后。

    开战后,僧王僧格林沁率领清朝最精锐的骑兵,对八国联军的阵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