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哈哈大笑,片刻之后,笑声一停,厉声说道:“你们这些听话的臣子,真的很好,朕登基这七年,无时无刻不在忧虑中度过,每日不是这里出事,便是那里出事,你们虽然听话,但是又有什么用?只是唯唯诺诺,毫无自己的见解!”
“相反,吴炳吴知州,主动出击,派赵无忌征战草原,既打击了皇太极,又为朕争取来了察哈尔部这样强力的盟友,而此时,你们又在做什么?你们在攻击朕的功臣,要把他置于死地!想要朕自毁长城!”
“朕也听说过一句话,‘主辱臣死’,朕每日勤政不休,日日批阅奏折直至深夜,你们可有谁主动想起要为朕分忧?你们可真是好臣子,真听话,有了你们,这大明的每一处地方,朕都不放心,生怕出了什么乱子。”
“吴炳,赵无忌两人,他们看似不太听话,但是,他们主政的西北,如今却是朕最放心的地方,朕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不必为西北边境而担心。”
“朕希望你们,都学一学他们二人,做一个让朕放心的臣子,至于那种唯唯诺诺的泥塑木偶,尸位素餐之辈,朕,不需要!”
“传朕的旨意,马懋才诬陷大明功臣,革去官职,永不录用!吴炳审时度势,及时派遣赵无忌出兵蒙古,劳苦功劳,升任延安府知府!赵无忌以文官之身,率一众乡勇,毅然入蒙参战,重挫后金锐气,又争取来了察哈尔部为我大明盟友,加以击破多铎之功,升任葭州道知州,授阶正五品奉政大夫,其妻叶氏,封五品诰命夫人!”
崇祯最后环视一眼大殿中的诸臣,眉眼中掩饰不住的轻松,说道:“今日朝会,便到这里罢,退朝。”
朝会后,在御书房内,崇祯再度召见了兵部侍郎杨嗣昌,见到崇祯后,杨嗣昌当即说道:“皇上,赵无忌虽然有功,但其毕竟已是察哈尔部摄政王,皇上重用他,恐怕不妥。”
崇祯听了,叹了口气,说道:“爱卿所言极是,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朕其实也是没有办法,若我大明无内忧外患,朕必将其调至京城,放在朕的眼皮底下,将他牢牢盯死,如今匪患不平,又有皇太极屡屡入侵边境,朕既没有粮饷,也没有士卒,去迎接再一场战争了,不管他是何身份,只要能为朕稳住西北边境,便是大功。”
杨嗣昌听了,也叹了一口气,说道:“皇上圣明,为今之计,也只得如此了。”
崇祯微微点头,又说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西北边境既已安定,杨爱卿,你说说看,而今是应该与后金决战,还是全力剿灭流贼?”
第二百四十三章初见洪承畴()
杨嗣昌想了想,说道:“臣以为,皇太极受挫于蒙古,一统草原的计划落空,必不会心甘情愿,明年后金的主要目标应是蒙古,而不是我大明,而今我朝正可趁此良机,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平定流贼匪患,内部平定后,在伺机与皇太极决战北方。”
崇祯听了,点了点头,说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洪承畴也给朕上了折子,说道剿匪任重道远,匪患平息之前,不建议立即与后金决战。”
杨嗣昌看了崇祯一眼,欲言又止。
崇祯说道:“爱卿可有何话说?只管说出,朕不会责怪于你。”
杨嗣昌斟酌了一下,出言说道:“臣以为,是否可以花费金银,暂且与后金议和,保得我北方边境平安,而后调关宁铁骑主力南下,参与剿匪,尽早剿灭匪患。”
崇祯听了,默然不语,良久,方才说道:“本朝太祖曾言,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与异族纳贡议和……朕九泉之下,如何去见祖宗?此事休要再提。”
杨嗣昌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却也只得说道:“皇上圣明,是臣孟浪了。”
几日后,西北,神木县,一骑快马匆匆奔入神木城内,直向县衙而去,不一会,马上骑士便出现在了赵无忌面前,恭声说道:“大人,在下奉三边总督洪承畴洪大人之命,请大人前去一会,洪大人已至城外三十里处。”
赵无忌看着眼前的这名骑士,年约三十余岁,皮肤黝黑,身手矫健,身上衣甲已略有些破损,显然是一直在外征战惯了的,赵无忌便说道:“既然是制台大人相召,赵某这就动身,烦请将军先回去禀报一下。”
那骑士又说道:“洪大人说了,假如察哈尔部林丹汗嫡女也在的话,若是方便,洪大人也有意一见。”
赵无忌点了点头,说道:“下官晓得了。”那骑士对着赵无忌拱手行礼后,也不多待,返身便出了县衙,回去复命。
总督相召,非同小可,赵无忌当即便命人去请淑济公主,夏允彝,韩林,陈国宝等三人此时也正在左右,陈国宝说道:“大人,洪承畴不在那边主持围剿流贼事宜,却来我神木这里,又点名想见淑济公主,只怕来者不善,大人不可轻易前去。”
赵无忌叹了一口气,说道:“本官毕竟是大明的臣子,又怎能不去见上司,这一次是躲不过去了。”
此时淑济公主也已来到,夏允彝等人见到淑济公主,连忙施礼,淑济看着赵无忌说道:“夫君,怎么了?听说洪大人想见我?”
赵无忌点点头,说道:“正是,刚才信使来到,说道洪大人已离此地不远,让我前去一唔,还说若是你在的话,也想和你见个面。”
夏允彝在旁说道:“公主若去的话,洪承畴顾忌公主身后的察哈尔部,必不会对大人下手。”
淑济公主闻言,便说道:“既然如此,妾身便随夫君走一遭罢。”
于是赵无忌便与淑济一起,又带着商敬石和一百名士卒,以为护卫,前去拜见洪承畴,陈国宝打算多派一些人前去,被赵无忌拒绝了。
赵无忌等人来到洪承畴的驻地,只见军营内人人衣甲鲜明,佩戴武器,军纪严整,秩序井然,眉宇间都有一种百战老兵的剽悍气质,显然是一支精锐之师,赵无忌看着这军营的规模,暗忖洪承畴这次应该带来了三四千兵马。
他不知洪承畴这番来意如何,是以内心也是暗自警惕。
早有亲兵将赵无忌等人引至洪承畴的大帐门前,赵无忌将商敬石留在外面,自己与淑济二人沉稳地踏进了洪承畴的大帐之中。
赵无忌进得大帐,只见正中高坐一名四十岁左右的官员,身穿绯袍,上面绣着锦鸡补子,腰盘犀带,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望之炯炯有神,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此人正是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少保,三边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身边还站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身读书人打扮,像是他的幕僚,虽然年纪不大,却少年老成的气质。
洪承畴见到二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来人可是神木知县赵无忌,与察哈尔部的淑济公主?”
赵无忌连忙上前见礼,淑济公主为人文静内敛,在赵无忌面前经常是一副夫唱妇随的贤内助样子,此刻见到洪承畴,笑容虽然也是同样的温和,却隐隐添加了一丝不容侵犯的威严与高贵。
只见淑济也是轻施一礼,说道:“察哈尔部林丹汗嫡女,淑济见过大人。”
洪承畴满面笑容,连忙说道:“哦,原来是淑济公主,快来人,给赵大人和淑济公主看座。”
两人坐定之后,洪承畴看向淑济公主,笑容可掬,说道:“我大明与贵部一向交好,听闻大汗宾天,本官也是痛心不已,大汗已逝,不知贵部有否困难与要求,本官或可助你解决。”
淑济公主微微欠身,说道:“洪大人的好意,淑济心领了,皇太极狼子野心,悍然兴兵,企图侵吞我部,幸有赵大人毅然出手,助我察哈尔部度过难关,此恩此德,察哈尔部不敢或忘。”
洪承畴哈哈一笑,说道:“听闻公主已与赵大人成亲?”
淑济脸上飞起一朵红霞,低下头去,洪承畴笑得愈发和蔼起来,说道:“郎才女貌,真是让本官也艳慕不已啊。”
赵无忌在旁,看着洪承畴笑眯眯地和淑济说这话,脸上也微微带笑,内心却是犹如紧绷的弓弦一般,不断揣摩着洪承畴的用意。
洪承畴此人,虽然是儒家士子出身,却绝不迂腐,凡事懂得变通,他不但剿匪时出手狠辣,并且杀降,为成事还不择手段,堂堂朝廷大员,居然还实行暗杀之事。
西北早期的流贼首领王嘉胤实力强大,兵多将广,纵横大明西北,无人能制,王嘉胤是府谷县人,如今叱咤风云的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当时都是他的麾下部将。
洪承畴自知贼军势大,不能力取,便实行美人计,策反了王嘉胤的部将,又使出反间计,离间王嘉胤与其部下的关系,最终迫使被策反的部将暗杀了王嘉胤,随后趁着流贼首脑被杀,军心大乱之时,趁势进军,以少胜多,一举剿灭了这股西北实力最强的起义军。
洪承畴虽然取得了赫赫战功,然而很多士林中人,儒家子弟都认为杀俘不祥,又以为官军当以堂堂正正进军,搞暗杀实在是令人不齿,是以洪承畴虽然军功累累,为崇祯看重,却也是个褒贬不一,极受争议的人物,可谓毁谤随身。
为人精明强干,而又出手狠毒,不择手段,这使得他在剿灭流贼的过程中如鱼得水,而他的官职也步步高升,直至今日,更是位列封疆大吏,权柄沉重。
第二百四十四章美人恩重()
洪承畴面色和蔼地与淑济说着话,问的都是一些家常的琐事,或是一些草原上的逸闻,时间久了,淑济也觉得这位总督大人温文有礼,说话和蔼,对他也升起一些好感。
过了一会,洪承畴便说道:“本官还有一些公务上的事情,想与赵知县一叙,这个……还请淑济公主先去他处歇息罢。”
淑济闻言,有些担心地看了赵无忌一眼,赵无忌对她报以温和的一笑,轻轻握着她的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