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果然中计,这一听之下,当即就是怒气攻心!
好一个桀骜不驯的赵无忌,没有朕的命令,你怎么敢轻易调兵前去辽东!你这么做,分明是没有把朕放在眼中。
更何况崇祯原本就对此次出征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而洪承畴的初战取胜,又进一步地加深了崇祯的乐观情绪,这个时候得知赵无忌出兵辽东,崇祯的心思立即就想歪了。
在崇祯看来,赵无忌这不是前去抛热血,赴国难,而是去捞军功,捞威望去了!
团团怒火在崇祯心中熊熊燃烧,不过片刻之后,崇祯皇帝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哼,市井传言而已,陈卿不必在意。”崇祯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装糊涂比较好。
如今的大明,随着各路军阀的逐步坐大,各地的军将已经渐渐地都有不听朝廷调遣的趋势,作为大明战功最盛,同时也是战力最强的赵无忌,崇祯现在也有点怕他。
前几日代王还上奏崇祯,言道李自成率领大军进逼大同,大同岌岌可危,请皇上速速将前线的王朴以及王朴率领的宣大兵马,调遣回来。
崇祯的身边,全都是猪队友,代王也是。
他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王朝和满清的国战都重要。
大同城高壕深,李自成手下虽然兵马众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拿着锄头,叉子的农夫百姓而已,不借助外力,根本没法攻下大同城。
李自成手中,连攻城工具都没有。
所以崇祯急着催促洪承畴速战,其实也有这些各地藩王的压力在内,李自成,张献忠四处流窜作案,为了自身的安危和财产,这些藩王,朱元璋的子孙们也纷纷给崇祯上奏,希望崇祯早日结束辽东之战,把兵力调回来,剿匪。
所以在这个时候,每一个能打的军将,都是大明王朝的稀缺资源,崇祯虽然是皇帝,却也要哄着他们来,更何况是战力最强的赵无忌。
再说赵无忌主动求战,那也是好事,崇祯担心自己若是贬斥赵无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反作用,会打击其他将领的积极性。
思前想后一番,崇祯决定还是拿出自己练就的鸵鸟神功出来,应对此事。
那就是装糊涂。
反正陈洪范也说了,他也是听说,市井传言嘛,不可信,不可信。
“这……”,看到崇祯皇帝的态度,陈洪范顿时便有些失望,心想皇上这也太怂了,不过崇祯金口玉言,既然他已经给此事定了调,陈洪范也不敢多说什么。
“此外,兵械之事,干系重大,陈新甲,你们兵部的工作,该检讨了。”崇祯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内心的责怪和气愤之意,却被在场的所有人给听了出来。
陈新甲急忙上前,再度谢罪,并表示回去就会去武库,把此事从头到尾好好地查一查,崇祯的脸上这才露出了微笑。
“陈新甲,给洪卿去信,命他尽快将斩首敌将的头颅,以及那五千清兵的头颅,运回京师,朕要献祭太庙。”崇祯皇帝笑着吩咐道。
执政十四年了,中兴大明,成为像尧舜那样明君的希望,从未像这一刻那样,近在眼前。
念及此处,崇祯皇帝脸上再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金色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让崇祯皇帝更是增添了几分‘圣君’的气度。
可惜,崇祯皇帝笑得有点早,最起码,目前在距离锦州不远的松山城,被他寄予厚望的一众明军将领以及洪承畴等人,现在是谁也笑不出来了。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已经被清军给包围了。
实际上,在曹变蛟发现粮草被夺,清军正在明军退路上挖掘壕沟之时,马绍愉便曾向洪承畴进谏,建议洪承畴‘趁锐出奇击之’,洪承畴深以为然,便派出吴三桂,曹变蛟两将,前去突击正在己方后面挖壕沟的清兵。
结果皇太极派出马福塔,阿济格,多铎三将以及八千白甲兵,拼死挡住了明军的攻势,明军虽拼尽全力,但始终无法杀到清兵掘壕之处。
最终明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远处的朝鲜民夫和大明奴隶把壕沟挖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深,最终与清兵相持不下的明军只能再度撤退,收兵回营。
当天下午,在豪格的拼命催促下,三道大壕已成,被团团包围的明军,处境极其被动。
因为营寨中的粮草,已经撑不过两日了。
就算明军原本是一只扎手的刺猬,但此时此刻,这只刺猬却不得不行动起来,前去觅食。
而当刺猬行动的时候,也便是它最危险的时刻。
洪承畴的帅帐中,大部分将领均是有些无精打采,只有端坐正中的洪承畴,气度和以往一样,依旧是那么的沉稳镇定。
洪承畴目光炯炯,不时抬眼打量着帐中的每一个人,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帅帐的门帘突然被人掀开,咔嚓咔嚓的铁甲甲叶摩擦之声响起,身上带着几处殷红血迹的玉田总兵曹变蛟,大跨步地走了进来,对着洪承畴拱手抱拳。
“大人,末将手下昨日抓获了几名俘虏,一番拷打之下,他们已经交代,此战确实是鞑酋皇太极御驾亲征,敌方兵力约七万人,多尔衮,萨哈廉,阿济格,豪格等满清名将均已来此,鞑酋尽起全国之兵,欲与我军在此,一决雌雄。”
“七万兵马,”洪承畴微微颔首,随即便对曹变蛟温言道:“曹将军辛苦了,本官晓得了。”
曹变蛟随即便站到了大帐的一侧,与吴三桂,虎大威等人站成一排。
skbshge
第八百七十六章风起云涌()
环顾帐中众将,洪承畴轻咳一声,道:“今日请诸位来此,乃是想和诸位商议一番,如今我军粮草被劫,营寨粮草已不足两日之用;
而今又被鞑子掘壕沟断了退路,局势十分严峻,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洪承畴话音落下,半晌却是迟迟没有人开口。
望着帐下站着的这些将领,几乎都是一副噤若寒蝉的样子,洪承畴的心中,不由得有些失望。
“敌军势大难敌,更加之皇太极御驾亲征,敌军士气高涨,下官以为,避其锋芒,方是上策。”监军张若麟率先开口。
“张大人的意思是?”洪承畴追问道。
“下官以为,突围返回宁远,与清兵固守相持,方为上策。”张若麟面色不改地说道。
这半年来,要说谁是最坚决的主战派,速战派,当属监军张若麟,洪承畴却是没想到,在此关键时刻,他居然会提出突围撤退的主张。
主张速战的是他,如今出战不利,张若麟才明白了固守相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可惜他明白的太晚了。
“张大人言之有理,我军如今粮草不继,迅速突围方是上策。”手下兵力最多的山西总兵王朴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张若麟的主张。
迟疑了片刻之后,白广恩,唐通,马科等三将也纷纷表态附和,支持突围返回宁远。
洪承畴皱着眉头,耐心地一一听完诸将的主张之后,这才开口说道:“张大人所言,有一定道理,但本官以为,突围并非是此战的上策。”
突围,也便意味着承认这场增援锦州战役的失败,十五万大军,耗费民脂民膏无数,最终就落得个战败认输,突围而走的结果?这一点,是洪承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的。
“我军虽然小挫一场,但相比清兵,我军依旧占据一定的优势,”洪承畴环顾众人,缓缓说道。
“我军兵力依旧高达十二万,整整比鞑子多了五万人,更何况,敌军炮营虽然厉害,并且在上一场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总体而论,我军的火器依旧占优,若不是粮草断绝,我军原本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本官的判断是,我军实力,依旧要稍强清兵几分。”
“是以,本官打算,置于死地而后生,明日我军全军出动,与清兵决一死战!”洪承畴斩钉截铁地说道。
洪承畴话音刚落,曹变蛟便已经慨然出列,道:“我辈武将,理应奋勇争先,精忠报国,而今我军兵力远超清兵,却要设法突围而走,传将出去,岂不为天下人所笑!”
“末将附议大人,末将愿率本部兵马,与鞑子决一死战,不死不休!”曹变蛟表情坚毅,话语铿锵有力。
虎大威亦是跟随出列,抱拳道:“末将附议曹将军,某熟读兵书,从未见有兵力多者,反而要突围而走的道理。”
洪承畴的目光投向还没表态的两个总兵身上,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
王廷臣想了想,便说道:“何去何从,末将唯大人马首是瞻。”
至此,支持突围的总兵有四人,而支持决一死战的,有三人。
众人慢慢地把目光投向了至今尚未出声的宁远总兵吴三桂身上。
“吴将军以为如何?”洪承畴问道。
作为初战时明军阵中最亮眼的将星,号称勇冠三军的吴三桂,此刻内心也是在激烈地天人交战着。
是战,是逃?
短短的几秒钟,对于吴三桂来说,却仿佛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迟疑片刻之后,最终求稳的心理占据了上风,吴三桂低着头,有些不敢与洪承畴对视,“大人,末将以为,突围方是稳妥之计,改日再战,亦是不晚。”
三比五,赞成突围的总兵占据了大多数。
洪承畴的脸色慢慢地颓败了下去,他明白,自己提出的决一死战计划,已经破产。
支持自己的三将,曹变蛟兵力六千,虎大威是副总兵,兵力只有四千,王廷臣兵力八千,但是士卒的精锐程度远不如前两人。
三人总兵力加起来不到两万,而主张突围的总兵们,兵力加起来几乎十万之多。
强扭的瓜不甜,洪承畴没有赵无忌那样的威信,对手下的诸位总兵,他也没有多大的掌控力。
总兵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后,便是洪承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