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片刻,我这就去请。”
没想到黄迢带着八个师弟进入房间,顿时乱叫起来:“师叔,你居然能够把硫磺和硝石如此这般处理,这里果然很神奇。但是有一点我不敢苟同,那些小娘子弄得什么导火索,还有什么拉发式地雷,根本不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李宪就知道鬼道士肯定有些鬼门道,闻言大喜过望:“先别急,我们边吃边说。”
“吃什么吃?”黄迢摆摆手:“修道之人,怎么可能专心口腹之欲?其它的我还不知道,但是拉发式地雷,不需要在里面增加任何东西,只要把导火索稍微加工一下,绝对比原来好用多了!”
“师叔现在的导火索能够在水中燃烧,已经足够神奇了。既然能够制作出拉发式信号弹,为何地雷不采用导火索装填呢?刚才我仔细推演了一番,原来信号弹使用的导火索不能防水。”
说到这里,黄迢从怀中摸出两根导火索,拿出其中一根用手一拉,嗤嗤嗤燃烧起来,而且火苗足够大。不要说引燃黑火药,只怕可以直接烧房子。
这一幕看得李宪目瞪口呆,变成了典型的呆若木鸡。
原来,李宪弄出地雷之后,也想过另外一种武器,那就是手雷。
他采用后世小孩子玩的拉炮原理,弄出来的导火索的确就不能防水,而且燃烧的时间很难控制。
按照后世的标准,手雷和手榴弹导火索的燃烧时间都是七秒。如果掌握不好的话,很可能导致手雷还没出手,或者刚出手就爆炸,那就会把自己人炸死。
李宪根本没有时间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他只能采用耗时最少,威力最大的方式,让黑火药立即派上用场。
古人云:术业有专攻。正因为如此,他才迫切希望黄迢等人加入自己的阵营,今天终于让他看到了效果。
第二天,李宪把自己专用的两个人叫过来,这就是郝大根、霍高明。这两个人理论不行,但是动手能力绝对天下一绝。
李宪拿出几张纸说道:“我现在要做这两样东西,从今天开始,你们随时听从黄迢他们差遣。”
李宪说说的两样东西,就是铜壳手雷和木柄手榴弹。
考虑到黑火药的爆炸威力有限,李宪设计的手雷和手榴弹,并非普通的铸铁破片杀伤,而是采用薄铜壳,里面装填八两黑火药,外加二两小铁珠,一共一百二十颗。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制作成功,手雷的重量是一斤二两。爆炸威力相当于现在的炮弹,因为装药量是一样的。
有了黄迢他们九个人进入深层次研究,李宪终于腾出手来对付另外的东西——夏安民用一年时间弄回来三千斤石油,现在需要蒸馏出来。
忙成一团的时候,李宪脑海中始终萦绕着黄迢所说的导火索,随即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虽然目前无法制作凝固汽油弹,但是李宪认为纵火弹也具有强大的威力。因为目前对付的敌人,威胁最大的就是骑兵。畜生都怕火,战马同样如此。
如果能够研制出一批纵火弹,在关键时刻放一把大火,就可以遏制敌人的一次强大进攻,这种战斗太划算了。
李宪原以为这个想法很困难,没想到仅仅实验了五次,就获得空前成功。
原来,李宪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手雷铜壳里面不装火药,直接灌油进去封闭注,采用导火索引燃。
大爆炸的产生,是因为密封空间内的气体急速膨胀。混合油一旦燃烧起来,同样会急速膨胀。
汽油桶遇热就会发生大爆炸,现在不是遇热,而是直接引燃密封的混合油,大爆炸不可避免。
李宪需要实验的内容,就是汽油、煤油和柴油混合的比例。确保大爆炸发生的时候,混合油并没有烧完,爆炸出去的热油迎风爆燃,从而实现大面积纵火的目的,而且用水无法扑灭。
这种纵火弹肯定不能用大炮发射,只能采用投掷方式,也就是纵火手雷。
试验有了一个基本结果,剩下的就是黄迢等人精加工,李宪首先制作了一批一斤二两的铸铁手雷训练弹,然后找到孟威和陈团,命令少年军团开战投掷手雷训练。
李宪心里很清楚,后世的八路军因为没有掷弹筒,更没有迫击炮,于是不断挖掘人类的潜能,涌现了一大批能够把手榴弹扔出去七十米的战士,而且能够扔进小鬼子炮楼的射击孔,号称“移动小钢炮”。
后世解放军男兵投掷手榴弹,1978年创下88米的世界记录。女兵投掷手榴弹,是中国的徐蕾在2003年军事五项世锦赛上,创下62。7米的世界纪录。
李宪本人前一世当战略侦察兵,投掷手雷训练的最好成绩,是扔出五十二米。但这个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比人家女兵徐蕾都差劲。
女人一旦认起真来,连神仙都只能叹气。正因为如此,李宪从来不敢小瞧女人。
一千年之前的人,无论是体格还是纯力量,都远超后世的八路军,所以李宪充满了期待。如果突破一百米,那就能够超过绝大多数弓箭手,成为这个年代的迫击炮。
“命令:白云山庄单独批出九座窑洞,让黄迢等人使用。黄迢等人所需要的物品,姜四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满足。郝大根、霍高明,以及白云山庄的女兵营,要全力支持黄迢等人,同时提供最严密的保护。”
第一枚杀伤手雷、第一枚纵火手雷成功投掷爆炸,李宪同步公开下达命令,奠定了黄迢等人至高无上的地位。
当然,李宪私底下也给姜四娘另外一条命令,也就是“提供最严密保护”的实施细则。
因为国舅爷王元动作很快,韩世忠已经把硫磺和硝石已经送回来。李宪从长远考虑,把黑火药的配方交给了黄迢,
李宪希望黄迢等人不要当道士,而是沉下心来当化学家,最好是琢磨出黄色火药,并且谈了许多绝密内容,这是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
为此,李宪私底下给姜四娘一条命令:“黄迢等人如果想单独外出,必须有一个女兵排随行保护,而且女兵排长配备左轮手枪。如果外出之后不想回来,立即就地处决!”
有了精益求精的专业人士,李宪轻松太多了,以至于有时间指导少年军团军训。
古人说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个消息传来,所有的平静都被彻底打破!
0618、折可存,逼反义胜军()
赶到白云山庄求见李宪的不是别人,正是宝贝傻儿子李奚骨,驻守在平型关的黑煞军团军团长!
简单听了李奚骨回报的问题,李宪才知道自己忙这忙那,居然忘记了很多事情,实在不可饶恕。
大宋君臣无耻,实在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山西境内的几大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军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情都敢做。
现如今的韩世忠不过是一个小不点,老婆梁红玉也就写了一封希望在飞狐县安家的书信,结果被有心人抓住不放,开始大做文章。
尤其是山西境内的大军阀之一姚古,更是勾结杨可世、杨惟忠、王彦,矛头直指种师道、种师中、种师闵三兄弟,忙得不亦乐乎。
私通叛逆,养寇自重,这两个罪名里面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种家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朝廷中的事情,军队里面的事情,那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山西境内三大军阀,分别是折家军、种家军、姚家军。因为平时三足鼎力,所以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实际上暗流汹涌,随时都会爆发惊涛骇浪。
现在,姚古、杨可世、杨惟忠、王彦内勾外联起来,搞得声势浩大,种家军面临的形势极为险恶,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彻底崩溃。
军方出现如此巨大的变故,不管惊动别人没有,至少惊动了山西境内另一个大军阀家族的代表:折可存。
对于折家军来说,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接受,如果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就绝对不能容忍。
一旦种家军彻底垮台,姚古、杨可世、杨惟忠、王彦抱成一团,折家军就没有抗衡的能力,是可忍孰不可忍?
种家军和蔚州叛逆李宪扯上了关系,折可存首先就想到了自己身上。因为一年前的今天,折可存和毕长青达成私下协定,让追魂枪李宪平安救走了大辽余孽耶律余里衍。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姚古发起疯来,利用蔚州叛逆这件事情,妄想同时扳倒种家军和折家军,那真的糟了。
按照以往的平衡套路,种家军打下风的时候,折家军就应该站出来“主持公道”,为种家军说两句好话,扼制姚家军一家独大的可能性。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折家军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绝对不能在追魂枪李宪的问题上说三道四,那会引火烧身。
可是,就这么看着种家军被姚家军整垮么?
折可存、折可求,两兄弟仔细推演了各种可能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绝对不能坐以待毙,老折家也应该未雨绸缪。
要想挽回颓势,就必须打蛇打七寸,折家军应该从哪里下叉子呢?
经过一番密谋,折家两兄弟决定引爆一枚定时炸弹,这就是两河宣抚使谭稹!
前文书已经说过,谭稹接替童贯出任两河宣抚使,面临迫在眉睫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如何才能尽快建立自己的班底,让自己在几大军阀面前说话有底气,别人不认为是放屁。
第二,如何才能遏制势力日益膨胀的郭药师,常胜军号称三十万,已经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经过一番谋划,谭稹给昏君赵佶写了一份奏折,力呈“云中归朝人”忠义可嘉、足堪重用。
“归朝人”,就是原来属于大辽国,现在归顺大宋朝廷的幽云汉人。
谭稹组建义胜军,任命李嗣本、耿守忠、韩常为左中右三军统制,并不是相信幽云汉人,而是贯彻“以夷制夷”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