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建北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你当初为何说他们无药可救,同时也对他们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主动提出来担任后军都监,负责组织妇孺转移。我一路向北突围,就是想把姐妹们带到蔚州找大哥的。”

    “涉及到军权问题,我兄长和张迪谁都不让步,最后决定各自挑选一支两万人的精兵南下,负责打开一条南下通道。上层将领勾心斗角,给两军将士造成了恶劣影响。恰在此时,出现了一个恶劣事件。”

    李宪一直没有搞清楚一个历史谜团:杨江、张迪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兵力达到百万之众。为何会同时阵亡,导致河北大起义戛然而止。

    宋江和三十六个小蟊贼,手下喽罗不过三千余人,历史上都有记载,为何杨江和张迪最后的结局,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杨琼说到恶劣事件,李宪顿时精神振:“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琼恨声说道:“兄长杨天王的后军统领彭和尚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而且武艺高强,不在褚精忠、郦琼之下,是兄长赖以打天下的六猛之一。谁都知道河北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尽快南下才能求得一线生机,所以彭和尚也提出第一批南下。”

    李宪不以为然:“大家都想寻求出路,彭和尚自告奋勇站出来打头阵,这是好事啊,怎么变成了恶劣事件?”

    杨琼又擦了一把眼泪:“愿意冲锋陷阵当然是好事,可彭和尚是后军主将,负责粮草、女眷、钱财的安全,可以说掌握着军队的命根子,可见兄长对他是何等倚重。”

    李宪推测道:“彭和尚抛弃了粮草辎重?”

    “如果只是抛弃辎重到没什么,反正也没有多少粮草。”杨琼突然满身杀气:“彭和尚没有拿到南下的先锋之职,整日里喝得醉醺醺的不理正事,更没有关注四周的敌情。王渊可能通过细作察觉到什么,在一天夜里发起突然袭击。敌人打进大营的时候,彭和尚居然大醉未醒而被俘!”

    李宪听得身临其境,居然失声大叫起来:“果然是一起恶劣事件!”

    杨琼双目冒火,仿佛要吃人一样:“更加恶劣的还在后面!彭和尚虽然被俘了,也不过折损了五千人马而已。虽然损失够严重,实际上并没有了不起。他的两个副将反应很快,已经带领女眷连夜转移到预定的下一个宿营地,并没有遭到什么损失。”

    李宪不是傻子,通过杨琼的表情和语气,很快明白了严重后果:“彭和尚投降了?”

    杨琼几乎是咬牙切齿:“不错,平时把大话说得震天响的彭和尚,居然一被俘就投降了。仅仅是投降这也没什么,他连夜带领王渊的官军偷袭密营,导致数万女眷在睡梦中被抓走,那才是罪该万死!”

    “我在中军接到后军巨变的消息,连夜带领亲兵赶过去,没想到灾难已经彻底暴发。王渊简直就是畜生不如,第二天下令把这些女眷全部扒光,然后赶到河里淹死,这里面有数千未满八岁的孩子啊!”

    “数万妇孺遭遇奇耻大辱而死,我一怒之下潜入王渊大营想刺杀彭和尚,没想到找了一个更次也没有找到。后来抓住一个小校严刑逼供,才知道彭和尚已经被黄潜善提走,更大的灾难由此产生。”

    李宪虽然明白杨江、张迪瞬间覆灭,肯定是出了大问题,却没想到还如些此一波三折,居然还有大奸贼黄潜善的事情。

    “黄潜善是河间知府,怎么把手伸到这里来了?”这是李宪感到最奇怪的事情,所以迫不及待问了出来。

    杨琼情绪低落,声音也小了很多:“彭和尚被黄潜善提走这件事,刚开始我们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想到仅仅过了十来天,两支义军突然连续出现大面积叛逃事件。最糟糕的是,两支南下的先锋部队,同时掉进何灌的伏击圈。”

    “两支部队的行军路线,只有核心将领才知道。何灌老贼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把两支部队都算得分毫不差?毫无疑问,有人泄密了。结合最近连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我们肯定彭和尚已经彻底出卖了两支义军。”

    “原来,兄长揭竿而起的初期,最早的那批人都是燕山府、河间府人,刚开始的军事行动都是大家商量着来,慢慢变成了不成文规矩。这批人目前都是各部主将,自然更能够参与核心机密,彭和尚作为六猛之一,掌握各种核心部署。”

    “黄潜善老奸巨猾,在河间知府任上一心挖掘义军将领的根基。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真被他找到了许多蛛丝马迹,对核心成员的性格了解甚深,自然就能够对症下药。彭和尚虽然在女色方面没什么,但热衷于个人名利。”

    “黄潜善把彭和尚提过去以后,首先把他狠夸了一通,那真是天上少有,地上绝无。然后空口白牙许给彭和尚一个河间府团练使的虚职,彭和尚就把两支部队的所有内幕和盘托出,重点解释了杨江和张迪面和心不合。”

    李宪彻底明白了杨江、张迪为什么能够迅猛发展,为什么又同时覆灭,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杨江、张迪属于半流寇性质,并没有真正的核心地盘,朝廷官军无法确定义军的真实动向,只能平分兵力四处设防,反而变成了处处被动挨打,助长了义军的气焰。

    第二,朝廷一直认为杨江、张迪、高托天三位一体,官军每次制定围剿计划,都要同时考虑三股义军之间的相互策应问题,结果自然是顾此失彼,到处都是漏洞。

    彭和尚投降之后,让黄潜善彻底掌握了杨江、张迪两支义军高层的真实内幕,知道了人心不稳的巨大秘密,而且还知道两支义军接下来的所有计划,这才是杨琼所说的“恶劣后果”,也就是两支义军覆灭的直接原因。

    有了彭和尚提供最核心的详细资料,朝廷官军可以很简单制定有针对性的两个计划:

    第一步就是广泛宣传招安,用彭和尚现身说法,招安自然事半功倍,成效显著。部队成建制接受朝廷招安的局面出现,两支义军实际上已经垮了。

    第二步就是改变围剿策略,变四面围攻为重点进攻,集中官兵精锐实施重点打击,暂时忽视溃逃的小股部队,对核心人物穷追不舍,起到了擒贼先擒王的作用。

    当然,杨江、张迪、高托天三支义军同时覆灭,李宪知道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而且最开始就和徐成、杨江、张迪、高托天、高托山说过。后来李宪又和光明左使方七佛说过,也和杨琼说过。

    所有人都没有认识到严重性,最后出现这种无言的结局,李宪只能一声叹息。

0629、埋伏笔,李宪收郦琼() 
杨江、张迪、高托天等人之所以瞬间败亡,就是狭隘的小农意识作怪。

    第一,事先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没有方针。

    无论是杨江、张迪,又或者是高托天、高托山兄弟,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起义目的,完全走一步看一步。

    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几个人决定大着胆子赌一把,究竟是死是活并没有人关心。

    第二,事后野心膨胀,急于称王,自绝于民。

    没想到三数月时间,居然在身边聚集了数十万百姓。这不是开玩笑的,只要定力稍弱的人,就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

    事实证明,杨江、张迪、高托天就是心理失衡了,以为荣华富贵已经到手,一个个都不甘人下,于是大封功臣,开始称孤道寡起来。

    这些历史上血的教训,后来人并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奥妙。一直要等到两百五十年以后,才有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明白了其中的真谛,结果在群雄中脱颖而出。

    这个人叫朱元璋,真名朱重八,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因为实在是太饿了,这家伙居然把地主家的一头小牛犊给宰了,饱餐一顿之后逃进寺庙当和尚躲过一劫。

    在征战过程中,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各路大王的结局,第一次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并且顶住所有人的劝进拒不称王。最后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明朝。

    河北三路义军的悲惨结局,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这一点李宪当初就己经和徐成说过。

    但是,通过杨琼这个当事人口述事情经过,让李宪对部队建设、根据地建设,引起了更大的重视。

    要想从外部攻破一个团队,其实难度非常大。如果能够从内部下手,那就容易多了。

    有了杨江、张迪这种血的教训,李宪认为执行队伍纯洁性的原则,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绝对不能搞成乌合之众。

    李宪叹了口气:“死者已矣,生者自强,你没有必要太伤心。杨江、张迪、高托天,他们都是草莽英雄。最后这种无言的结局,也算是他们求仁得仁。就目前掌握的情况,褚精忠、伍文彬暂时安全了,吴湛结果不明,郦琼所部现在如何了?”

    杨琼擦了一把眼泪:“我没什么好伤心的,那些人本来是活不下去才起来造反。郦琼有六百余人,大白天目标太大。我担心引起官军对杨氏义庄的注意,所以让他们藏起来了,等到后半夜再接应他们过河。”

    李宪一想也对,虽然郝家市、田家庄从西北向东南绵延十多里,但现在四周都有官军出没,五六百人马移动起来的动静不小,很可能被发现。

    这些事情只能暂时抛开,李宪终于想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了,你刚才说刘光世的中军,他本人在什么地方?”

    杨琼的神情突然严肃起来:“漳河以西的南部战场,全都是何灌负责。刘光世的部队向北扫荡,配合王渊、赵明、阎定方绥靖地方。刘光世的中军大帐就在南和县城,很可能也要渡河东来。”

    李宪顿时满脸阴霾:“原来是这样啊,我们还真需要做一番准备才行。”

    刘光世,是刘延庆的第三个儿子,被宋史虚构成所谓“中兴四将”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