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种师中已经看见并州城,实际上的确胜利在望,可是他紧接着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种师中真的从全局出发,就应该派出一支精锐的特遣部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把粮草送进并州城。
作为史载“老成持重,为时名将”的种师中,绝对知道小小的并州城已经支撑不住了,急需外援注入活力。
可是种师中并没有想办法支援城内防御,别说增援兵力,哪怕是一粒粮食、一支箭矢也没有想办法送进去,而是突然后撤五十里。
在完颜娄室援军抵达之前,包围并州城的完颜银术可只有四万人。张灏为了救援自己的父亲张孝纯,还在猛攻并州城西南的交城县,完颜银术可必须派主力应付。
由此可见,并州城东面绝对没有四万敌人,甚至连两万人都没有,这是毫无疑问的。
种师中以十万之众,组建一支两万人的突击部队,全力突破当面的围城之敌,打进城中协同防御,不能做到吗?鬼都不相信!
但是种师中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声令下全军撤退,究竟是为什么?
种家军号称大宋擎天之柱,被历代史家竭力吹嘘,误导后人千余年。
种家军一夜溃散,种师中在熊岭被杀,完颜谋衍兵不血刃杀到盘陀岭。
姚古坐山观虎斗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敌人的鬼头大刀已经砍到了他头上,六万大军一触即溃。
李宪生气的是,大宋军阀在国破家亡之际,究竟在想什么?只有神仙才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种师中在熊岭被杀,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
生气有用吗?简直毫无意义。
因为大宋的败亡,是由于君臣无耻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0763、群臣大辩论()
搬别人的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次大规模救援太原府彻底失败,大宋的麻烦来了。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大堆麻烦。
第一个麻烦,高俅死了。
高俅死了本来不是麻烦,小皇帝赵桓怀念高俅曾经为自己立下的功劳,认为高俅开府仪同三司,天子当挂孝举哀,举国同悲。
高俅的级别起码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按后世的说法,就应该降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可是,自以为绝顶忠君的李若水磕头出血,拼死上奏:“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李若水的确忠君,但同样是无耻文人。他认为:高俅没有进士及第,和当年的狄青一样粗鄙不堪,居然窃居高位,起码应该和童贯、王黼、蔡京、蔡攸等人一样,剥夺所有官秩,枭首示众。
小皇帝赵桓正在悲痛之中,一怒之下没有理他。可是这个李若水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联络更多的文人再次上奏。
小皇帝赵桓迫于舆论压力,虽然没有亲自去祭拜高俅,但也没有剥夺高俅的“政治待遇”。所以高俅虽然死了,但还有“死后哀荣”,让好多士大夫咬牙切齿。
李宪遵照高俅生前的嘱咐,并没有亲自去祭拜。但是让自己的女儿李飞凤过去祭奠,并且同意高尧辅抚灵回乡。
其实李若水为代表的无耻文人,就是嫉妒高俅这一生取得的成就。一个没有考进士的粗鄙之人,居然能够位列三公,开府仪同三司。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圣人教诲,难道是假的不成?当年出了一个狄青,今天又出来一个高俅,让读书人情何以堪?
第二个麻烦,太尉、同知枢密院事、两河宣抚使种师道,辞职了!
辞职的理由是:自己的兄弟种师中为国战死,种家军彻底覆灭,种师道哀痛不已病倒了。
但朝中大臣心知肚明,种师道之所以要辞职,是因为两河宣抚使司的大印,现在被枢密院收回了。
说白了,种师道有职无权,不过是挂了三个空头衔,相当于“寄禄官”——光拿钱不干活的蛀虫。
当然,种师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辞职,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麻烦,比前两个麻烦大多了。
第三个麻烦,金国特使王汭又来了,而且肯定不是给高俅吊孝的。
无事不登三宝殿,黄鼠狼给鸡拜年,能不麻烦么?其实来的就是王汭一个人,看起来并不是什么麻烦。
可是王汭一看见迎宾使宇文虚中,居然就说出“蜡丸”两个字。大宋君臣终于明白:真正的麻烦来了!
蜡丸,就是少宰吴敏代表大宋朝廷,给耶律余睹写的一封密信,让他联络大辽国旧部起兵造反,和大宋国联手南北夹击,彻底干掉大金国女真鞑子,然后平分幽云十六州之地。
这封密信是萧仲恭和赵伦带回去的,现在从金国特使王汭口中说出来,那绝对是比天还大的麻烦。
按照金国特使王汭的说法,萧仲恭和赵伦返回燕京,立即把蜡丸献出。完颜宗望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千里加急启奏大金国主完颜晟。
大金国主完颜晟一看蜡书内容,顿时勃然大怒,着令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完颜宗望为右副元帅,再次起兵南征,讨伐宋国背信弃义、卑鄙无耻的丑恶行径。
“因为你们宋国背信弃义,阴谋对我大金国将领进行策反,国相(完颜宗翰)统兵八十万,二太子郎君(完颜宗望)聚集大军五十万,目前都已经整装待发。我今天来,就是要正式通知你们宋国皇帝:所有战争罪责都在你们身上!要想平息事端,立即割地赔款。否则,哼哼,后果你们自己知道!”
王汭这一番话说得杀气腾腾,让大学士宇文虚中吓得浑身直哆嗦,最后连一个字都没说出来,就连滚带爬跑进宫中向小皇帝赵桓禀奏。
大宋君臣别的本事没有,但有两个专长别人比不了:一个是派丁加税,一个是扯皮开会。
从去年十一月开始,大宋君臣就围绕是否割让三镇之地在开会。时间过去七个月,会照开,皮照扯,问题还在那里。
现在金国特使王汭又来了,宇文虚中已经得到第一手资料,并且向小皇帝赵桓当面禀奏过了。
接下来怎么办?开会!
分头通知文武大臣已经来不及了,小皇帝赵桓命令内侍太监,立即擂响百年不动的登闻鼓,通知各亲王、郡王、文武大臣立即赶到崇政殿开会,开朝会!
大宋君臣开会,那都是小菜一碟,大家都是千锤百炼,久经考验的行家里手。根本不用丝毫准备,每个人都能够连说三天三夜,而且不带重复的。
小皇帝赵桓看见亲王、大臣已经到齐,命令宇文虚中把情况详细汇报一遍,一场盛大的扯皮大会正式拉开序幕。
大宋开会那是有讲究的,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已经约定俗成:朝堂上肯定要分成三派:
主战派主辩手是:太宰徐处仁、少宰吴敏、京城防御使李纲、御史中丞许翰、御史中丞秦桧、兵部侍郎聂昌(原名聂山,小皇帝赵桓赐名聂昌)。
主和派主辩手是:门下侍郎耿南仲、中书侍郎唐恪、开封府尹王时雍、御史中丞李回。
中间派摇头金刚:御史中丞吕好问、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龙图阁直学士杨时等人。
初一看这阵势,主战派占据人数优势,可是第一天就出了毛病。
主战派第一辩手,太宰徐处仁出师不利,一天辩论下来,居然难分高低。
经过一夜休战,第二天朝会进入第二轮大辩论,主战派第二辩手李纲上备边御敌八策。
李纲夸夸其谈的八条计策,如果放在和平时期,那属于居安思危,高屋建瓴的好计策。
可是现在大兵压境,太原府岌岌可危,李纲的所谓八策,简直就是笑话。他的八策归纳起来,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恢复藩镇世袭制。否定赵匡胤、赵匡义的既定方针,属于作死的节奏。
第二,更改河东河北保甲制。准备全民皆兵,这一条勉强有用。
第三,立即充实战马。敌人打进来了才发现部队缺马,事后诸葛亮。
第四,稻田改河塘。毁掉稻田,变成烂泥岗阻挡敌人,丧心病狂,曹操表示不服!
第五,修缮河东河北城池。修缮城池当然好,是不是太晚了?
第六,减免河北河东税赋。这样能够聚集民心,早干嘛去了?
第七,改变河东河北粮食交易方式。目的是尽快囤积粮草,只怕没机会了。
第八,改变现有盐法。想得到挺好,没有三年五载能行吗?
这是一枚重磅炸弹,又重新回到了“文人清谈”的轨道上。
书生就是书生。现在大敌当前,李纲居然提出这样的条陈,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就李纲提出来的八条,其中第一条直接推翻祖训,估计再扯一万年也没结果。
看见所有人都直撇嘴,一贯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的徐处仁、吴敏、许翰,现在也变成呆若木鸡,李纲知道事情可能大条了。
书生还是厉害,李纲经过一番紧张谋算,突然又提出追究姚古坐看种师中灭亡的责任,再投放一枚炸弹。
如此一来,把讨论战局对策的舆论导向,直接扭转到追查责任方面,接下来自然就涉及到巨大的人事变动问题。
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国家是否灭亡,那是一个很次要的问题。人事权力变更才是致关重要的所在。
追究统兵大将的责任,这是大宋无耻文人最喜欢干的事情,而且乐此不疲。
姚古屯兵不进,导致种师中败亡,当然应该追究责任。那么,和姚古有关联的人是否也应该一并追究,成为争论的焦点。
难道李纲真的要追究姚古的责任?非也!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宋文人都精通此道。
按照金国特使王汭的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