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目标明确而又意志坚定的队伍的成长潜力是无穷的。
击溃了原江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部数万人马,歼灭近千号称铁骑无敌的满清兵,高字旗的声名肯定会响彻了大江南北两岸。但人怕出名猪怕壮,虽然崇明岛能提供一个暂时的喘息之地,但在江南根本找不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在高字营成长的路上,始终将直面满清铁骑的一次次考验,也始终只有在一片血路中拼出个朗朗乾坤。
高旭明白简单得血淋淋的道理——如果认为士卒不够精锐就不敢死战,那凭什么练就百战精兵?
如果不准备摧敌于正锐,就别想挽民族狂澜于既倒!
江阴城头。
自从鲍胡子从江阴城外撤到小石湾之后,抗击了清兵一个上午进攻的江阴城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主事江阴的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黄毓祺、戚勋、许用等人都立在城头,观点小石湾的战况。当他们的看着鲍胡子领着近三万绿营清兵像众蚁抢食一般冲上小石湾时,不约而同地捏了一把汗。
号称“江阴之盾”的何常没有给江阴人丢脸,面对近十倍清兵的进攻,他的防线依然不失。那训导冯厚敦摸着胡子不由赞道:“好个一个何常!好一帮脚夫!自古英雄屠狗辈,诚不欺我也。”
就在冯厚敦的话声刚落,却见一支二百人左右的人马,人人身上披着白甲,犹如一道白色闪电一般冲上小石湾时,人人不由得色变。陈明遇那肥腻的脸颊不由哆嗦了一下,惶恐地问着一旁的阎应元,道:“阎兄,那白甲兵的冲锋如此威猛,何常能顶住么?”
阎应元眯着细细的长眼睛,凝望了一下小石湾山腰上那郁郁葱葱的密林,沉思一下,道:“何常用不着顶的。”
陈明遇一愣,疑问道:“此话怎讲?”
阎应元道:“如果高取义打算死守第一道战壕,那布置防守的就不仅仅是何常的三千人。徐玉扬的疯子营虽然歼灭白甲兵遭受重创,但以徐疯子的性格,只要他没倒下,他绝不会窝在后方,除非被那高取义强行捂着休整,等待反击的时候。另外还有徐鸿的火枪营,就算风雨天无法使用火枪,但仍然可以以刀剑来协助何常防守。高取义不以重兵相守,必有他计。”
阎应元刚刚说罢,那何常果然在白甲兵的冲锋之下一触即溃,向山林里逃窜。一旁像冯厚敦、黄毓祺这些老书生意会不到阎应元所说的含义,见罢顿时指着那后退的何常气得翻白眼。阎应元只得解释道:“何常只是佯装败退,把白甲兵引进密林伏击。”
当看到白甲兵冲进密林里时,阎应元叹道:“大捷可期矣。”
阎应元说罢,也不管陈明遇的莫名其妙,立即命人找来江阴冲锋营的主将季从孝,对他道:“从孝,你马上集结城内乡兵,趁着清兵全军进攻小石湾,君山大营空虚之际,袭击夺营,免得清兵从小石湾败退后回营,凭着营垒顽抗。”
季从孝随即依令领着三千冲锋营人马向君山大营奔袭而去。
而此时,小石湾密林中的白甲兵也被伏击,高字营已全线反击,山坡上的清兵已开始崩溃。
一切如阎应元所说,众人不由大为折服。
阎应元只是笑笑不语。虽然阎小玉收到那小芸娘的遗书信,阎应元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阎氏之祸皆出自那孙芸的固执所至。但以阎应元看来,高旭终究无法置身事外。迫于抗清大局,阎应元当然不会坏高旭的大事,但不介意在那小子的手里抢个便宜。君山大营可是囤积着刘良佐一镇人马所有的钱粮辎重啊。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清兵战志全失,哪还能凭着营垒顽抗。
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高字营丰硕的战绩摆到了江阴人面前。
尼尔康战死。刘良佐失踪,鲍胡子被俘。成千上万的绿营清兵横尸在小石湾的山坡上,不计其数的溃兵趁着夜色逃窜,大约有五千绿营兵弃械投降。
昔日江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苦心经营多年的一镇人马,全都折损在江阴境内。而在真实历史上的江阴之战中,大约有十万清兵死在江阴城下,其中大部是刘良佐的人马。而现在,刘良佐部的覆灭不过是让高旭提早了将近二个月而已。
而在高字营方面,损失最重的自然是徐玉扬的疯子营,与五百白甲兵的正面对决,使得疯子营的主力几乎折损殆尽。但幸好的是,这个民风强悍,地域性格又极其疯魔的江阴之地,最不缺的就是舍生取义的疯子。所以,疯子营的损失应该很快得到本地兵源的补充。
其次损失惨重的是何常的脚夫营,将近四成多的脚夫倒在小石湾的第一道战壕上。虽然何常没有以高旭的计划及时撤退到树林里,造成脚夫营巨大的牺牲。但正是何常这份坚韧的死战不退,才逼得尼尔康失去耐性,亲自上阵之后再追杀入林。这让高旭意外地完成了斩首计划,从而取得决胜的转折点。
至于徐鸿部旭卫营的损失,因为没有与清兵进行肉搏战,伤亡大都是因为火绳枪的炸膛以及误伤。旭卫营经此一战的处女秀,得到的实战经验极为宝贵。而且只要用略得当,火枪也能致胜的观点已深入人心。
何常部与季从孝部两支人马同时冲进君山大营,这俩个昔日的老对头差点因为战利品的瓜分而大打出手。号称螃蟹与蟑螂的对决又差点上演全武行。以何常的倔脾气来说,该是他的全是他的,他在小石湾打得如此辛苦,这死螃蟹一直窝在江阴城里,却在高字营全胜之际冲进君山大营,根本是虎口夺食。季从孝明白自己一向拿何常没办法,最后只得以三七开。
入夜之后,挟着前所未有的大胜之威,高旭第二次受邀入城,江阴城内掀起了有史以来最狂热的浪潮。
今夜,在小石湾上下,在江阴城内外,在所有人们的心中,高字旗,迎风飘扬……
第88章 庆功之宴()
第88章 庆功之宴
江阴。
在灯火通明的明伦堂内,摆着数十桌的酒席,江阴里所有的士绅一起倍席,宴请劳苦功高的高字营将士。
其实入城的只有高旭以及史必达为首的数十名亲卫。
小石湾上大战方休,繁杂的战后事务使得大多数人无法脱身。何常的脚夫营驻扎在易主的君山大营。面对君山大营堆积如山的军粮辎重,一直穷惯了的脚夫们可谓一夜暴富。但何常是个守财奴,他执意封存着所有的物资。
君山大营内关押着将近五千的绿营降兵。对降兵的招抚工作,高旭全权交待给鲁无巧和罗子牛。又壮又矮的罗子牛敢于冲击白甲兵的阵营为兄弟报仇,他的忠义武勇得到高字营上下的认可,也取得了高旭的信任。
徐玉扬部则是驻扎在小石湾上,他是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正大肆地招募着江阴豪杰,用以充实他的疯子营。要他在明伦堂上与那些士绅老爷入宴,他宁愿在小石湾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发泄他那旺盛的精力,做个快乐自在的山大王。
而最为忙碌的是徐鸿,统计高字营的战利品,以及士兵的伤亡。在高字营所有的将领之中,他的作战风格也最为中庸。他或许攻不如徐玉扬,守不如何常,但难得的是他能攻守兼备。这得益于他那沉稳的性格。正因为此,高旭把最为看重的火枪营交给他,甚至于战后事务都由他处理。
虽然高旭筋疲力尽,并不想入城应酬,但江阴城民盛情难却,而且江阴又是高字营的基石,取得江阴人的支持对他的事业至关重要。
作为今晚当之无愧的主角,尽管众人一致请高旭主座,高旭自然不肯。作为后辈,虽有薄名,但与在座这些历史上江阴之战中的英烈相比,高旭完全没有自得的心思。
最后,一直被奉为江阴主事的陈明遇仍然主座,高旭在陈明遇的右首落座,左首却是训导冯厚敦。高旭这旁的右首以下却是阎应元、江阴冲锋营主将季从孝、东门守将武举人王公略、以及南门守将汪把总这些武将。冯厚敦左首以下则是江阴城内有名望的文士书生,诸如贡生黄毓祺、中书戚勋、庠生许用、孝廉夏维新、以及那阎小玉的夫婿陆楷等人。
能坐在阎应元的上首,高旭虽然有点不自在,但凭着他如今的实力,无论阎应元如何看待阎门之祸,高旭有足够的自信应对。尽管这阎应元长长的细眼里不时闪着洞察入微的精光,但高旭知道他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一个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领着七万城民抗击二十多万清兵的人,一个能写出“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这样豪迈诗篇的人,高旭完全相信他的人品。至少,在第一次入城时,阎应元的隐忍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第一杯酒,高旭与在场所有的人一样,倒在地上,致敬那些死去的人,那些抗击清兵而死的留发不留头的英烈。
当众人举着第二杯向自己致敬的时候,高旭神色略作惶惶地起身道:“这第二杯酒,应该致敬那些血战余生的人。要是没有江阴子弟兵的热血奋战,谈何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阎应元听罢,拍桌而起,举起酒杯,一口饮下,大声道:“说得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高旭也是一饮而下,喝罢,看着阎应元,脸上皆是真诚之色,轻声道:“阎大哥,以往之事,小子难辞其咎,望大哥看在国族危难之时,让小子以待罪之身,全杀虏之志。”
阎应元听罢高旭的话,细眼里一时之间皆是复杂之色,但他也是果决之人,只是言道:“好!”
这个“好!”字当中虽然隐含着无尽的苦涩,却有一股一字泯恩仇的大丈夫气概。
高旭心神一振,亲自倒上一碗酒,立起身,先是那阎应元敬了敬,然后是陈明遇、冯厚敦在场之人,慨然道:“小子以往识入歧途,虚度年华,枉活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