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疆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贤笑道:“耶律罨撒葛外强中干,便是给他多十倍的人马,他也成不了事,更何况萧不到一死,他已经没了强有力的支持者,不必担心他。”眉头皱了皱,说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耶律喜隐,耶律喜隐性情暴虐,不好对付,我本来以为他会是第一个赶来争夺皇位的人,却不知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动静,真是奇了怪了。”

    耶律贤说完,把熙让扶到一处坐下,著令军医优先为熙让救治,然后他在萧思温、高勋和女里的拥护下,一边开始命人清理打场,清点伤亡人员,安抚受伤将士,一边命人前往京城,把京城中的重要官员叫到怀州,前来参见新皇帝。

第二百三十章:正式登基() 
一切收拾妥当之后,已经是天色近晚时分,众人也都移回行营之中。

    不久之后,耶律贤命令高勋就近调来了两支兵马,约有十万之众。有了这十万兵马,耶律贤等人再也不惧,他们知道,就算再有人反叛,急切之时,也难以在京城周围调动如此众多的兵马。

    十万兵马来了之后,耶律贤即令高勋在黑熊山前摆开阵形,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十万兵马刚刚安置好,京城之中的几十位重要官员,在几名兵士兵的“保护”下,前来怀州参见新皇帝。

    众官员早就欣赏耶律贤的能力,而且耶律贤是世宗之子,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当下也没有异议,便是有些心怀不臣之心的官员,进来的时侯,看到外边的那十万兵马,也不敢再有异议,当下众官员重新参拜皇上,山呼万岁。

    熙让虽然受伤较重,倒也没有致命伤,被军医简单包扎之后,稍加休息,便也参与朝政,跟在耶律贤身边,眼看着耶律贤指挥若定,调动有度,展露峥嵘,一步步登上辽国的最高权力巅峰之位。

    熙让心中又是欣慰,又是羡慕,耶律贤已经登上帝位,成为辽国之君,他这个周国皇子,却不知要什么时侯才能夺回国土,不过,耶律贤已经登基,待时机成熟之后,他便向耶律贤借兵,攻打宋国,恢复周国也指日可待。

    众官员参拜新皇帝之后,耶律贤为安人心,暂时保留众人的官职不动,也没在此时封赏有功之臣。

    这时,有一个新来的大臣上前奏道:“陛下已经登基,应当即刻启程,赶回上京,接受百官和百姓的恭贺。”

    耶律贤道:“朕也有此意,只是朕初登大宝,只怕还有人不服,若是在京城之中,厮杀起来,难免会祸及百姓,民不聊生,朕于心不忍。”

    大臣说道:“陛下仁慈之君,实乃百姓之福,大辽之福。陛下乃是世宗之后,又授命于天,谁敢不服?便是有耶律罨撒葛之流以卵击石,不是也被陛下以少胜多,给打败了吗?不会再有人敢反叛陛下了。”

    耶律贤沉吟了一下,说道:“太平王虽然被朕击退,只怕那赵王不会轻易臣服。”

    众大臣听闻此言,一时作声不得,他们也都早已经知道赵王耶律喜隐一直觑视皇位。

    另一位大臣上前说道:“陛下,微臣虽然不能保证赵王会不会造反,但微臣倒是可以保证,至少一个月内,赵王不会造反。”

    耶律贤好奇道:“这却是为何?”

    那大臣说道:“微臣听闻,赵王昨天下午时分,在闹市奔马,马匹受惊,把赵王从马背上掀翻下来,又被马蹄踢中了胫骨,受伤颇重,只怕没有一个月的养息,是不能下床行走了。”

    耶律贤哈哈大笑,说道:“我还奇怪,那赵王为何迟迟没有赶来造反,原来是被马踢了。朕还以为他在召集兵马,要与朕好好打上一仗呢。”

    那大臣说道:“陛下,先不说赵王会不会造反,就算他要造反,百姓也不会服他。他昨日在闹市奔马,马匹踢死了一个三岁小儿,那小儿的父亲不忿,拼死去拦马匹,才致使赵王落马受伤。微臣还听说,赵王气怒之下,不但杀死了那小儿的父亲,还派兵去杀了他们全家老小十五口。似此等恶行,百姓人人痛恨,岂会服他?”

    众大臣纷纷说道:“赵王暴虐无度,天怒人怨,岂能与陛下的慈悲心肠相提并论。”“陛下应当早日回宫,以安民心,以正大统。”

    耶律贤沉吟了一会,缓缓说道:“既然各位都这样说,那朕便回宫。今天时辰已晚,先好生休息,明天一早,即起驾回宫。”

    众人听闻此言,又再次跪倒。当下,众臣散去,君臣各自休息。

    第二日四更时分,高勋即吩咐士兵生火造饭,吃过饭后,已经是五更天明时分,众臣拥护着耶律贤,开始起驾回京。为免惊忧百姓,耶律贤吩咐高勋只带三千将士进入京城,同时为了防止有人起兵造反,令十万大军暂时驻扎在京城之外,若是有变,这十万大军可以迅速做出应对。

    耶律贤率着文武百官,骑着高头大马,在三千将军的拥护下,缓缓进入京城,沿着街道,向皇宫行进。

    京城中的百姓已经听闻新皇帝登基之事,这些百姓早对穆宗的统治十分怨恨,一来怀念世宗在位时的清明,二来早就听闻世宗之子耶律贤的英名,现在世宗之子耶律贤当上新皇帝,众百姓人人欢喜,沿街之上,百姓早已自发的清扫街道,泼洒清水,在街道两旁披红挂彩,以欢迎新皇帝。

    耶律贤骑在马上,一边缓行,一边颦颦点头,接受着两旁百姓的道贺,意气风发。

    熙让骑马跟随在耶律贤身边,对耶律贤说道:“陛下登基,真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耶律贤叹了口气,说道:“我大辽臣民,在穆宗皇帝的控制之下,压抑已久,朕以后一定励精图治,使百姓过上富足生活,安居乐业。”

    女里和萧思温也跟随在皇上身侧,他们都是久经官场的大臣,虽然心中认定耶律贤是他们的女婿,但现在已经是君臣有别,可不敢跟皇帝离得太近,所以反而不如熙让无所顾虑,跟皇帝走得亲近。

    女里在熙让身后,不时盯熙让一眼,眼神中又是阴冷,又是妒忌。

    耶律贤率领百官,进入皇宫,登入大殿,终于坐上了那把龙椅。

    留在京城的一些官员也已经赶来,当下众百官齐齐向耶律贤参拜。

    耶律贤待众臣参拜之后,又率领百官,奠拜天地和祖先,然后开始主持朝政。朝政多数仍是按照旧制,也做了一些改革。耶律贤虽然想大力阔斧的进行改革,但也担心现在根基不稳,改革的力度太大,会激起一些豪强势力的反对,所以只能徐徐图之,稳步推进改革。

第二百三十一章:皇权初定() 
耶律贤安排好朝政之后,开始封赏有功之臣。任命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兼任北院宰相。任命女里为政事令、契丹行营都部署。高勋率兵击退叛军,功劳最大,封为秦王。

    熙让被封为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虽说官职不大,但升迁却是最多,他从一名普通的宫中侍卫,不过从八品的职位,升为枢密院通事的从三品职位,直接官升五级,这是他杀死萧不到之功,并不是杀死天顺皇帝之功。他暗中接受耶律贤的命令,杀了天顺皇帝,虽然功劳很大,但却不便对外宣扬,所以只能宣扬他深入敌阵杀死萧不到之功。熙让只有十五岁年龄,已经官至从三品,这在辽国还是从未有过之事,除了皇族之外,在汉军之中,从来没有过如此年轻的官员。

    余万程和周顺也皆得到封赏,成为从六品的官职,虽然仍在宫中侍卫司任职,却是担任侍卫大队头之职,俸禄增了数倍。

    宫中侍卫在怀州平叛之战中,伤亡惨重,耶律贤又下令从各部门抽调精英,选择可以信任之士,补充宫中侍卫之职,以保护皇宫和皇帝的安全。侍卫统领耶律鲁生死不明,先不按谋杀天顺皇帝之罪处理,也不追究其家人。统领之职,耶律贤安排了一位自己信任的族兄担任。

    辽穆宗耶律景有三个弟弟,二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已经逃亡在外,据悉是逃到沙陀去了。冀王耶律敌烈和越王耶律必摄,虽然也有争位之心,但感到势力单薄,时机不成熟,所以暂时隐忍下来,承认了耶律贤的帝位,前来参见新皇帝。耶律贤虽知二人皆有反意,但在对方没有发起叛乱之前,也不能屠杀他们,所以只是好言安抚,暗中派人监视着他们。

    耶律贤最为忌惮的是赵王耶律喜隐,耶律喜隐却没有任何动静,只在家中养伤,即不来参见新皇帝,也不起兵造反。既然耶律喜隐没有露出叛乱之意,耶律贤也好先动他,免得激起别的王爷的逆反心理,联合起来一起反抗他,所以,他只能派人暗中监视耶律喜隐的动向,一旦发现耶律喜隐谋反,掌握证据之后,他便下手除去耶律喜隐。

    这些事说来虽快,但其实都是徐徐图之,一直忙了半个月之久,耶律贤才算是处理好一切,感到终于坐稳了龙椅,心中安定下来。

    熙让在这半个月之中,一边到枢密院就任,处理一些公务,一边跟随在皇帝身边,帮着皇帝出谋划策,同时向耶律贤和萧思温等人学习政务。耶律贤虽然极为英明,事事都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但熙让总能帮着出些主意,耶律贤也会尽量采纳,很是尊重熙让的意见,这让熙让心中很是安慰,感到耶律贤的确没有忘掉当初对他的承诺。

    熙让在辽国朝迁中的官职虽然不高,年龄虽然尚轻,但人人皆知他是新皇帝面前的红人,人人对他极为恭敬,便是那些皇族和王爷也对他很是客气,官职比他高很多的官员,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更不论那些官职比他低的官员,极力奉承讨好。

    这一日,散朝之后,耶律贤心情大好,留下萧思温和女里,以及熙让等几个亲信大臣,在御花园中散步赏花。

    萧思温跟随在皇帝身侧,一直有些愁眉不展。

    耶律贤转眼看到,笑了笑:“萧爱卿,你有何心事,不妨说出来,朕也许能帮你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