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继元喝道:“赵匡胤的话,岂有信得?”对百官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不要听信宋人的话,他们出尔反尔,从来不讲信用。四年之前,赵匡胤侵略南方的蜀国,蜀国皇帝孟昶投降宋国,宋国把孟昶掳至宋国京城,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但是不过七日,孟昶却忽然暴毙,年仅四十七岁。诸位爱卿,孟昶正当壮年之时,怎么会忽然无故暴毙?自然是被赵匡胤暗害了。前车之签,若是朕投降宋国,孟昶便是朕的榜样,用不了几天,朕便会被赵匡胤杀害。还有孟昶的那些文武大臣,当初宋国也是各种承诺,但一旦投降之后,他们不是被贬职,便是被杀害,所以,诸位爱卿,千万不要上当,宋人不可相信!”
众臣听闻此言,人人脸色大变,他们当然也听闻过此事,刘继元的话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实情,听了这些话之后,不但主战派更坚定了不降之心,便是那些主和派,也有些犹豫不决了。
潘美心中暗叹,知道刘继元的话确是实情,他无法反驳,蜀国皇帝孟昶忽然暴毙,他也猜到是赵匡胤所为。不过,他也有些诧异,从郭无为提供的情报,刘继元本是刻薄昏庸之徒,怎么会忽然如此精明,难道是郭无为的情报有误?
潘美想到这里,不由转头向郭无为望了一眼,只见郭无为眉头紧皱,显然刘继元的精明,也大出郭无为的意外。
刘继元看到众臣已经被他说动,心中甚是满意,又立即手指潘美,大声喝道:“来人,把宋使绑了,推到午门外斩首!”
第二百六十六章:鼓励士气()
此言一出,众臣人人色变。殿旁的几个持戟武士立即冲了过来,要绑潘美和两个随从。
潘美神情镇定,脸色不变,两个随从却吓得瑟瑟发抖。
郭无为心中大急,潘美乃是赵匡胤最为器重的大将之一,若是在此被杀,他郭无为有何面目见赵匡胤,如何向赵匡胤交代?
想到这里,郭无为顾不上妗持,连忙上前两步,对刘继元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刘继元居高临下,盯视着郭无为,冷笑道:“司空大人,你倒是说说,有何不可?”
郭无为说道:“陛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数千年的规矩。您刚才还说,咱们汉国才是华夏正统,若是斩杀了使者,岂不授人话权,被人非议?”
刘继元道:“宋人杀害了我数十万百姓,朕只杀他一个使者,谁敢笑我?”
郭无为道:“陛下,此次宋军有数十万大军,您杀掉他们一个人使者,并不能减轻多少我国的负担,反而会激怒宋军。”
刘继元失笑道:“都要打仗了,还怕激怒他们吗?”
郭无为正色道:“陛下,战场之人,无论杀死多少敌人,都是理所当然,但若是斩杀手无寸铁的使者,便会理亏。非是微臣危言耸听,万一我们的太原城被宋军攻下,宋军为了报复,很可能会下令屠城,我们君臣的性命难保,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若是不杀使者,尚还有一线商榷的机会。陛下,非是微臣长敌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实是为陛下和诸位同僚留一个回旋的余地。”
刘继元皱起了眉头,沉吟不语。
此时,几个持戟武士已经把潘美三人绑了起来,等侯着皇帝的进一步吩咐。
这时,一个主战派的武将,越众而出,向刘继元抱拳说道:“陛下,司空大人所言极是,无论我们如何痛恨敌人,都不可斩杀使者。”
另一个主战派的文官说道:“陛下,不如放使者回去,让使者转告赵匡胤,我大汉宁可玉碎,绝不投降的决心。”
刘继元点点头,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如此说,那就放了他吧。”
郭无为这才松了口气。
几个持戟武士为潘美松绑。
潘美神情自若,淡淡一笑,向刘继元抱拳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刘继元道:“你回去告诉赵匡胤,我汉国绝不投降,他若有本事,便打进来吧。”
潘美道:“下官会向吾皇转达陛下的话,不过,为了陛下和各位大臣的安危,为了太原城数十万的百姓,还请陛下三思。”
刘继元道:“不必三思了,我太原城军民一心,决不投降。”
潘美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下官也无话可说了。下官回去之后,吾皇可能明天便会攻打城门,若是陛下改变心意,可在天明之前,向我军递上降表。战争一旦开始,陛下便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刘继元不答潘美,对一个文官说道:“孙尚书,你送潘大人出去吧。”
那文官对潘美一拱手:“潘大人,请。”
潘美也不多言,对刘继元抱拳一礼,转身走了出去,在他转身的时侯,向郭无为投了一个感激的目光。
郭无为不敢有所表示。
刘继元又坐回到龙椅上,俯视着众臣,缓缓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对守住太原城,没有信心吗?”
众臣心中的确没有信心,便是主战派,也是抱着必死之心,并不战胜的信心,所以听了皇帝的话,都沉默不语,无人应答。
刘继元笑了笑,说道:“你们没有信心,朕倒是有信心的很。”
一个大臣大着胆子说道:“陛下,太原城外,至少有二十万宋军,我城中的所有士兵加起来,也不过五六万人,兵力太过悬殊,如何能打败宋军?”
刘继元道:“我们不需要打败宋军,只需要坚持一个月,辽国大军一到,宋军必然撤退。”
另一个大臣担忧地说道:“可是李恽大人前往辽国求援,尚无消息传来……”
刘继元道:“你们不必担心,朕昨晚接到李恽的飞鸽传书,辽帝已经同意借兵二十万。”
众臣听到辽国借兵二十万,神情大为振奋起来。
一大臣说道:“若有辽兵二十万,自然不惧那宋军了。只不过,二十万辽军何时赶到?”
刘继元道:“辽国的前锋军队五万,一个月内,必然能赶到,会合云州五万精兵,共十万精兵,先来支援。一个半月之内,十万大军由北院大王耶律屋质亲自统帅,必能赶到。二十万辽军,打二十万宋军,宋军必败无疑。”
听闻十万辽军半个月内即可赶到,众臣多数大喜,只有郭无为与其心腹之人,心中愀然不乐。
一个大臣忽然脸露忧色,说道:“陛下,辽国的十万前锋,至少还要半个月才能赶到,但我们能守住半个月吗?”
刘继元笑道:“我太原三城,横跨汾水,连堞互援,易守难攻。过往太原的战事,西晋末年,刘琨守太原,以少胜多,达九年之久;唐李光弼据太原守城,凭城临阵,以两万老弱残兵,力拒安禄山十万雄兵;先帝在世之日,周国世宗皇帝柴荣,御驾亲征,攻打我太原,我汉国将士踞城拒降,十万周兵无功而返,而且丢失辎重,被我汉军所得,那柴荣回去之后,不久便一命归西,便是去年,宋国也有十万兵马,攻我城门,同样是无功而返,反被我军趁势而下,连抢宋国数城。所以说,诸位爱卿,别说守城半个月,便是守上三个月,赵匡胤也打不进来。”
众臣听了刘继元如此乐观的分析,虽然并不全部认同,但也升起了希望,都感到很是振奋。
刘继元看到士气已足,当下吩咐众人退朝,各自去布防,为明天的大战做准备。
郭无为望着高踞龙椅,指挥若定的刘继元,心中忽然隐隐升起一丝恐惧,他这才真正明白,他扶持起来的,并不是一个昏庸无为的傀儡皇帝,而是一条深稳不露又阴险狡诈的毒龙,他不但已经无力控制这条毒龙,反而有随时被反噬的危险。
第二百六十七章:大军围城()
潘美回到宋营,来到赵匡胤的皇帝行营,向赵匡胤禀报了汉主刘继元拒降的决心。
赵匡胤静静听完潘美的汇报,长长叹息了一声,说道:“朕本不想多行杀戮,但既然刘继元拒不投降,朕为了统一华夏,只得强行收复太原城了。”
当下,赵匡胤亲自为主帅,发布命令:明日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准时攻城。
四面城门一起进攻,主攻南门,东北西三门,也同时进行攻击,但主要兵力集中在南城门下,其它三门,每个城门只有三万兵力,南城门则聚集十万兵力。
李继勋为负责攻打南城门的将领,赵赞为负责攻打西城门的将领,党进为负责攻打东城门的将领,何继筠为负责北城门将领,曹彬和潘美等其他将领,随同皇帝,一起在南城门下监战。
众将得令之后,立即各自回到本营安排,连夜召集部下的中低层军官,把命令次弟传令下去。
宋军在城下已经歇了一天,体力恢复,早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得到明日攻城的命令,立即投入到战前的准备之中。一切准备就宜之后,又连忙休息睡觉,为明天的战斗养足精神。
熙谨所在的这支厢军,跟随曹彬部下的神武营,得到的命令是进攻南城门。
夜深之后,熙谨躺在帐篷之中,并没入睡。帐篷外边仍然传来兵士走动和交谈的嘈杂声,同帐战友的呼吸声粗重,不时夹杂着翻身的声音,显然也是大战在即,人人心情激动,难以入眠。
熙谨躺在被褥上,心潮起伏,即为白天没有杀成赵匡胤感到懊悔,又为明天的大战感到担忧。赵匡胤本是他的仇人,现在他却成为仇人的爪牙,充当一枚攻城的卒子,父皇若是地下有知,只怕也会对他不齿。他本来为身为一名军人,能保卫易州百姓而感到自豪,但自从见了赵匡胤之后,他却为自己身为一名宋兵,而感到羞耻。但无论他是自豪,还是羞耻,都要继续做下去。若是明天战死沙场,那么一切恩怨和仇恨,都随着他的死亡而烟消云散,若是他能侥幸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再寻找机会刺杀赵匡胤。
熙谨思绪混乱,也不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