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太后道:“姐姐,不如今晚就在宫里住下吧?”
韩夫人道:“我看这几天老韩的心情不太好,我不太放心,还是回去吧。妹妹,明天我再带孩子过来陪你。”
符太后也没强留:“那好,姐姐回去之后,替我问侯姐夫。”
韩夫人带着云岚云枫出了西华门,坐上停在宫门外的马车,径回韩府去了。
她们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一天将是大周王朝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大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三,即公元九六零年二月三日。
第二章:密谋兵变()
韩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家中的时侯,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
韩夫人牵着两个孩子的手,走进了庭院。
前厅的走廓下正站着一个年轻的精壮汉子。他是韩通的贴身卫士,名叫卫晨。
卫晨看到韩夫人回来,趋身向前迎了两步,拱手问侯:“夫人回来了。”
韩夫人点点头:“老爷呢?”
卫晨道:“老爷在书房。”压低声音:“夫人,老爷今天心情不太好,从朝堂回来之后,就一个人在书房沉思,午饭也没有吃。”
韩夫人脸色有些沉重,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带她们姐妹先去用饭。”
韩夫人把两个孩子交给卫晨,自己向书房走去。
书房的门敞开着,韩夫人还没走近,就看到丈夫韩通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皱眉沉思。
书案上放着一把出鞘的长剑。
韩夫人的心头向下沉了沉。自大周建国以来,时局还算平静,这几年韩夫人还未见过丈夫如此忧愁。
韩夫人放轻脚步,轻轻走进书房。
韩通好像并没听到夫人的脚步声,仍然在沉思着。案头的灯光照在他的头发上,竟然有几根刺目的白发。
韩夫人的心头有些微微酸痛,丈夫刚刚三十出头,竟然有了白发,她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自己这个做妻子的真是不称职。
她夫妻二人感情十分相睦,她虽然戏称丈夫为“老韩”,实则对丈夫爱之敬之。
韩夫人走到韩通身后,轻轻伸出手掌,轻轻放在丈夫的肩头。
韩通悚然一惊,回过头来,看到是夫人,才松了口气:“回来啦?”
韩夫人点点头,为丈夫轻轻揉着双肩:“想什么呢?”
韩通道:“我在想赵匡胤带兵出征的事。”
韩夫人安慰道:“赵匡胤文武全材,用兵如神,由他带兵,肯定能大破契丹,凯旋而归。您就不用担心了。”
韩通嘴角噙着冷笑:“就是因为他赵匡胤太有能力了,我才担心!”
韩夫人微感诧异:“你担心赵将军怀有异心?”
韩通的脸色凝重,缓缓说道:“赵匡胤这个人雄才大略,文武兼备,不是久居人下之物。世宗皇帝在世的时侯,谅他不敢起异心,可是现在世宗已逝,小皇帝只有七岁,太后又是年轻妇人,这大周天下根基不稳,如果他趁机谋反,祸害不小。”
韩夫人的脸色也凝重起来,但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你是不是想多了?现在契丹勾结北汉侵我边境,赵匡胤率兵出征,这说明他还是忠君报国的。”
韩通微微摇头:“这次他率兵出征之事,我看其中大有蹊跷。先不说契丹入侵是否属实,就说现在赵匡胤掌握天下兵权,就是最大隐患。前天在朝堂上,次丞相王溥奏报边关告急,丞相范质举荐赵匡胤统兵出征。赵匡胤却借口兵微将寡,趁机索取了总统帅兵符。如今赵匡胤执掌兵符,大周的兵马随他调用,如果他要谋反,朝中又有谁能抗衡?唉……”
韩夫人忧虑更甚:“若是赵匡胤真有异心,那举荐他为帅的丞相范质,岂不是和他一伙的?”
韩通道:“依我看,应该是王溥和赵匡胤串通,范质只是被王溥蒙蔽了。不只是一个王溥,自世宗驾崩之后,赵匡胤与他的那帮狐朋狗友,到处结党营私,拉拢人心,意图不轨。如今京城,除了我执掌的亲军马步军指挥营,只怕都被赵匡胤拉拢了。尤其是随他出征的高怀德石守信那帮人,全都是他的走狗。”
韩夫人有些手足无措:“会不会是您想多了?赵匡胤现在带兵出征,如果我们在背后怀疑他有不轨之心,被别人知道,岂不是冷了人心?”
韩通叹了口气:“我也正是有这个顾虑,所以现在不敢有所行动。”
韩夫人在房间中来回踱步:“可是,万一,万一赵匡胤真要造反,那怎么办?”
韩通的目光冷厉:“那我也不怕他!只要他露出一点狐狸尾巴,我立即率领马步军指挥营的兄弟保卫皇城,同时通报李重进、李筠等将军率兵勤王。只要我能支持几日,李重进李筠等人的大兵一到,赵匡胤的阴谋必败。”
韩夫人道:“可是,赵匡胤现在不在京城,他的行动,我们如何掌握?”
韩通微微冷笑:“我早就料到赵匡胤早晚必有不轨之行,已经安排了细作在他的兵营,只要他一有异动,细作就会马上向我汇报。”
韩通说到这里,手抚长剑,剑锋在灯光下光芒流转,他喃喃自语道:“赵匡胤呀赵匡胤,只要有我韩通一天在,你的阴谋休想得逞,如果你真敢谋反,我一定亲手诛杀你这叛国贼子!”
京城以北二十里,陈桥驿。
大军屯扎,营帐的灯火连绵起伏,方圆数里。军容甚整,除了偶尔的马嘶,听不到大声喧哗的人语。
夜色已深,军营中央的主帅营帐内还亮着灯。
赵匡胤斜坐在帐内的虎皮椅上,手肘放在椅架上,手指揉着太阳穴,正在眯眼沉思着。
中军帐内只有他一个人,帐内灯光有些昏暗,帐外传来微微人语,更衬得帐内略显寂寥。
他穿着便服,斜坐在椅内,仍能看得出他身材欣长魁伟,气势迫人。他虽然只有三十三岁,但多年征战沙场的磨励、手握重兵执掌别人生死的自信,使他有一种远远超过年龄的沉稳和威严。修长入鬓的浓眉,微挑的丹凤眼角,掩唇的黑亮短髯,都给人一种威严迫人的杀气,可他的整体仪容又带着一种仁慈悲悯的庄严,这是一种王者之仁与武者之威的奇异混合的气质。
他久久地坐着,许久没有移动,他微眯的眼神有些迷茫,有些烦恼,又带着隐隐的期盼。
这时,帐外远来两个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来到帐前。
“报!”
赵匡胤虽然仍没有起身,但微微端正了一下坐姿,轻淡地:“进。”
帐门一揭,走进来两个人。
前面进来的是个刚二十出头的高大男子,面目与赵匡胤有几分相似,但气质大不相同,他眉目眼梢间带着几分暴厉,眼神凌厉,锋芒毕露;与赵匡胤几乎同样欣长魁梧的身材,行动矫健,举手投足间仿像有使不完的精力。
此人是赵匡胤的三弟赵匡义。赵匡胤的大哥早逝,四哥赵光美年龄尚小,只有三弟赵匡义跟随在赵匡胤身边,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为赵匡胤的建功立业立了下汗马功劳。赵匡胤虽然有时不满三弟的行为,但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最得他信任的,还是这位三弟。
后面进来的是位三十四五岁的中年男子,肤色白净,眼神清亮有威。他是赵匡胤甚为信任的赵普。赵普虽然是文官,但足智多谋,是赵匡胤十分倚重的文胆。
赵匡义和赵普进来之后,脸色都带着兴奋和紧张。赵普为人谨慎,还不明显,赵匡义却完全没有掩饰,显得十分兴奋。
赵匡义兴奋地说道:“兄长,都准备好了,就等您一句话,这天下就是您的了!”
第三章:山雨欲来()
赵匡胤的心中也有兴奋和激动,但他城府甚深,此时并不显现出来,反而转头问赵普:“则平兄,真要这么做吗?”
赵普一拱手,沉稳地说道:“将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这一天,我等谋划已久,石将军高将军他们都准备好了,如果您现在退缩,难保以后事迹仍会泄露,到那时,不单您性命难保,我们这些人也都有满门抄斩之祸。”
赵匡义大声地说道:“兄长,您怕什么?成了,就是王,不成,大不了反了!”
赵匡胤叹了口气:“我不是怕,我只是不忍心。世宗皇帝柴荣兄对我等一向不薄,如今却要……”
赵匡义打断二哥的话:“兄长,您别这么说,他们柴家的天下,还不是靠您,靠咱们这些兄弟为他冲锋陷阵才打下来的?如果他柴荣还活着,咱们也认了,可现在坐着皇帝位子的是一个黄口小儿,那个年龄还没我大的小娘们临朝听政,别说我不服,外边的那些兄弟们也没有服的。兄长,我们大家只服您,干了吧!”
赵匡胤还有些犹豫不决。
赵普又上前一步,再次拱手道:“将军,别犹豫了,不然会冷了外边兄弟们的心,他们都蓄势待发,等着事成之后,封官普爵,就算您想保持现状也不可能了,否则以后您统兵指挥,他们难免心有芥蒂,对您会有制肘之患。”
赵匡胤终于下了决心:“那好吧!”
赵普和赵匡义得到赵匡胤的许可,都显出了兴奋之色。
赵普恭敬地说道:“将军,您等着吧,我等这就按计划进行。”
赵匡义道:“兄长,就等您这句话了,您就等好吧。”
赵匡义转身一揭帐门,大步走出中军帐。
赵普向赵匡胤恭敬地行了一礼,也转身出帐。
赵匡胤望着二人走出,嘴角才泛起一丝笑意。这笑容意味深长,有欣慰,有紧张,有不安,有愧疚,更多得是期待。
中军大帐内,灯火明亮,帐内聚集了三五十位高级将领和中层军官,他们或坐或站,姿势各异,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期盼之色,好像在等着什么人的到来。
大堂上空着的虎皮大椅没有人敢坐,那是主帅赵匡胤的位子。
高怀德、张光远、罗威信等高级将领都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