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账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冰消雪融,杨柳在路旁悄悄吐出嫩芽,陈飞来这洛阳已经整整三个月了,华佗也早在一个月前就离开了洛阳城,不知又去何方行医布药了。

    即使已经在司徒府上待了整整三个月,陈飞和王允的关系还是不那么融洽,王允在这三个月之中,早就对陈飞的才华有了充分的了解,但是同时也知道了这小子对大汉根本一点感情都没有。

    这一点是王允所不能忍受的,作为一个汉朝的死忠,王允认为身死效国这是每个汉朝儿郎应有的觉悟。

    但是陈飞可不打算报效这大汉,一个将亡的朝代有什么好报效的?

    这日,两人正在书房中讨论一副字帖,忽然听到门外一阵晴天霹雳。

    陈飞忙跑出门外,之间天空之中风云涌动,一条黄色的巨龙在空中隐约可见,仔细看去,巨龙之上竟然还飘着一仙风道骨之人,这人手持刀剑,和巨龙搏斗于九天之上,虽说是搏斗,但是明显是巨龙处于下风,那人每次挥剑巨龙都会翻滚好一阵子,身子也会淡上不少。

    几个回合之后,一剑下来竟然横劈斩断巨龙,硕大的龙头翻滚在滚雷之中,眨眼消失不见。

    龙身却化作一团巨大的金光,瞬间又分为四团,两大团飘向许昌的方向,另两团分别飘向南方和西方,这洛阳城竟然一团都没有。

    陈飞此时早已目瞪口呆,这是什么情况?此时九天之上那人还负手而立,仿佛在留恋这方天地,又像在诉说着什么不甘。

    “存义,楞在这干嘛?还不快回来?天快要下雨了。”王允走到陈飞身边说道。

    陈飞忙指了指天空,又指了指九天之上那人:“你,你看不见吗?”

    王允抬头看了两眼:“这有什么看不见的,不就是漫天的乌云么。”

    陈飞没有说话,这等奇像看样子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见的了,自己算一个,不知这天地间还有谁能看见?

    其实陈飞不知道的是,这方天地之中能看到这景象的人虽然称不得多,但是绝对也不会低于十数之数,起码这洛阳城中就有三人能够看到。

    陈飞关上门:“是啊,这天要下雨了。”不知道王允若是能看到这副景象,又会作何感想?

    进来官兵一路追着黄巾打,除去青州黄巾之外,任何一处的黄巾都完全没办法和官兵进行正面的抵抗,更别说打赢官兵了,所以王允最近心情别提有多好了,心心念念的都是如何重振大汉雄风。

    这日,天空风云变化,宫中变化也少不到哪去,何太后传下一道密旨,让以张让为首的几个太监传了下去。

    没想到这一封密旨却让何进勃然大怒,什么进宫之后必须卸甲,这宫中不卸甲的也只有自己了,这群太监不正是矛头直指向自己吗?何进左思右想咽不下这口气,但自己虽说是大将军,但是倘若调动兵力攻打皇宫肯定是不现实的,且不说士兵会不会听自己的,就连何进自己想都不敢想,

    不过又咽不下这口气,那还能怎么办?何进自认为想到一个好办法,久闻西凉有一大军阀,名曰董卓,自己又是天下军马之首,倘若调这董卓进京,以此来威胁何太后,顺势诛杀这些宦官,也不失一条妙计。

    西凉之中来的兵马一方面是长期经过战斗,战斗力肯定比京中的官兵高上不少,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兵马长期在西凉也对这皇室没有太多敬畏,何进越想越觉得自己想到了一条绝佳之计,马上写了一封迷信,加急送往西凉。

    十日之后,董卓收到密信,看完之后却没发表任何意见,而是把密信递给自己身后一人:“文忧,你看此中可有诈?”

    文忧就是李儒,要是论武力十个李儒也比不上一个董卓,但是董卓速来不爱动脑子,所以对自己手下这位谋士也是异常信任,无论大事小事都会询问李儒的意见。

    李儒看完之后大喜:“此乃天助将军,此次前往洛阳这天下唾手可得?”

    董卓挪动了下肥胖的身躯:“哦?文忧细细说来。”

    “时天下大乱,朝廷军队皆外派剿灭黄巾,现京中军队恐怕不足一万,我西凉十万铁骑皆久战沙场之辈,有何惧区区数万敌军?”李儒一字一顿的说道。

    董卓眉头一皱,李儒的意思是借着这个机会趁机谋反,但是董卓却不是很想这么干,毕竟自己镇守边疆这么多年,朝廷也没有克扣过自己的兵饷,对自己也算不错了,自己趁乱反叛是不是有些不好?

    李儒又继续说道:“占据洛阳,后有天险,前有虎牢关,往西便是我等西凉,周围部落又有谁敢不听将军号令?”

    董卓顿时有些心动了,自己对西凉之外的游牧民族向来都是拉拢一支打压一支,用他们的力量来打压他们,现在自己要是反叛中原的话恐怕这些外援就是自己最大的保障。

    而且李儒说的没有错,洛阳自古以来就是都城,极其易守难攻,要是真像李儒说的那样守城之人不足一万的话,恐怕不废吹灰之力就能攻占,而且还能守上不少时间,董卓心动了,不过还有一点顾虑:“攻占进去之后又该如何?诸侯连手进攻于我又将如何?”

    李儒闪烁着小眼睛:“我等占据京师,将军之言就是黄言,将军之令就是黄令,普天之下谁若不从便是乱党,总有人会跟随将军的。”

    董卓用力一拍桌子,三尺厚的桌子应声而碎:“传令下去!全军戒备,即刻启程,发往京师!”

第九十七章 进京() 
董卓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京师发往,因为有大将军何进的手谕,一路上无人敢拦,无人敢挡,就连沿途的黄巾都纷纷避让这只铁骑,毕竟董卓手下的这只军队不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兵,都是在沙场之上浴血奋战许久的精锐,目前来看,普天之下还没有挡得住这只军队的队伍。

    何进一方面让董卓进京,保证不会让这些宦官翻出太大的浪子,另一方面又和袁绍密谋商量诛杀宦官的具体方法。

    袁绍也对宦官之祸恨之久已,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清除宦官,还社稷一片清明。

    就在几人密谋此事之时,宫中也发生了一起大事,灵帝驾崩了,灵帝临终前留下遗言,立太子刘辩为帝。

    刘辩年幼,其母何太后临朝听政,而何进又是何太后大兄,顿时外戚与宦官之间更加水火不容。

    宦官们眼看形势不对,当即先下手为强将何进骗入宫中诱杀,袁绍又带兵冲击皇宫,将宦官一一诛杀,直至皇宫血流成河。

    与此同时,董卓大军已至京中,借着袁绍引起的混乱轻而易举就占据了洛阳城。

    这一连串的变化仅仅发生在一月之中,在陈飞看到黄龙被斩之后,似乎历史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迅速推动着。

    要是陈飞没有记错的话这董卓进京应当是发生在中平六年的,也就是六年之后,没想到现在仅仅中平元年,黄巾未灭,这董卓就进了京,何进就死于宦官之手。

    接下来恐怕就是诸侯争霸,尔虞我诈的列强纷争的时代了。

    董卓久居西凉,不废吹灰之力就进了京城,只见京中亭台楼阁林立,比西凉不知好了多少,顿时哈哈大笑,之觉得这天下也尽入自己手中。

    其实要是按照董卓的性子来的话,肯定就纵容手下大肆掠夺一番了,但是李儒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让董卓稍安勿躁。

    别人的话董卓可能会不听,但是对于李儒,董卓还是言听计从的,甚至对自己的女婿牛铺董卓都没对李儒这么相信。

    次日上朝之时,董卓身带重剑,立而不跪,朝堂之上无人敢指责,甚至连王允都不出一言。

    董卓对这种效果十分满意,眼下皇宫之中全是自己的兵马,又有谁敢不从自己?董卓越看越觉得皇位之上的刘辩不顺眼,相比之下倒觉得刘协能比这刘辩强上不少。

    下朝之后,董卓左思右想,想废除刘辩立上刘协,董卓自认脑子没有李儒好使,派人把李儒叫到自己身边问道:“我欲废辩立协,不知文忧意下如何?”

    李儒仔细思考半天,最终从最终吐出一个可字。

    自己唯一的谋士同意了,董卓心中顿时安定了一大半,不过还是稍有些忌惮一人,那便是现如今袁家门面袁绍。

    董卓亲自到袁绍府上自认为给了袁绍天大的面子,袁绍倒没有表露出太多,只是按照一般的待客礼仪接待董卓。

    聊了一会闲话之后,董卓才讲出今天的主题:“我观陈留王言语得体,遇事不惊,比之皇上贤明不少,我欲尊陈留王为皇,不知本初意下如何?”

    袁绍义正言辞的说道:“我等臣子又何敢妄言圣上?此话将军还是说说便罢了,切莫再想。”

    董卓大怒,自己放低身段亲自来这袁绍府上,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这么不给面子,董卓大喊道:“某敬袁家四世三公,尔需要不给情面。”

    袁绍当即拔剑:“身为臣子,当精忠报国,辅佐皇上,又岂敢妄言圣上?”

    董卓虽然被袁绍激怒,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董卓来的时候并没有带一兵一卒,现在又身在袁府,最终只能强压住心中的怒意,一甩袖子离开了袁府。

    看着董卓远去的身影,袁绍深深叹了口气,这京中怕是待不了了,便立刻收拾行装,准备逃离京城。

    临行前,袁绍谁都没见,只见了曹操一面。

    曹操听袁绍说完事情始末之后,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虽然曹操和董卓并无见过面,但是曹操早就听闻董卓独断专行,生性残暴,更别说现在袁绍这个不给董卓面子,恐怕要不了多少时日董卓就回来找袁绍麻烦。

    夕阳下,袁绍一人一马奔离京师,前往冀州,曹操站在城门之下一路看着袁绍远行。

    谁能想到两人再见面之时却相据于黄河,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当下曹操只希望自己这位老友能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基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