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良道:“现在曹操刚接收襄阳,军力还来不及展开,我们应该尽早派人和各地联系,争取更多的的荆州人士和我们共同抗敌。”他特意提出驻秭归的李严,提议派简雍先去联系李严,然后到益州去争取刘璋的支持。
刘备对于李严并不太熟,但尽早和刘璋取得联系倒是必须的,诸葛亮不是说要兼领荆州和益州吗,早点布局更好。
徐庶觉得还可以去联络一下南方四郡,曹操没打下江陵之前,应该是不会派军队去那边,那些官员也应该会暂时采取观望态度,完全有可能把他们争取一部分过来。
葛良拍了一下额头,暗骂自己笨,怎么这一点都没想到呢,难道还是习惯按三国既成历史去想问题吗?马上问刘琦:“大公子是不是还有个从兄弟驻守在长沙郡攸县啊?”
刘琦点头道:“是啊,不过我倒是和他来往不多。”
葛良暗骂刘琦就知道吃喝玩,不过如果他太聪明了又会碍着刘备统领荆州,真不知该怎么说他才好,当下表示赞同徐庶的提议,对刘备建议道:“主公不妨和大公子一起给各郡官员修书一封,争取让他们暂时保持观望,而且我一路上在想,这十万百姓也必须把一部分安排到江南去,因为到时候曹操围攻江陵城,只怕攻防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江陵城中粮草充足,但这么多军民自身消耗实在太大。”
刘备真的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一点,问葛良:“军师认为把他们安排到哪里为好?”
葛良惦记着黄忠,对刘备说:“希望大公子能说服从兄刘磐在攸县接纳一部分民众,另外在江夏安排一部分。”
刘琦可是对葛良当初劝他到江夏避祸保住了一块地盘感激不尽,表示马上就给刘磐写信,方便的话甚至可以亲自去一趟。
刘备也决定派伊籍去给南方四郡的太守传信试一试,毕竟他是刘表老乡一直跟在他身边,和南方四郡的太守们曾经会过面。
经过大家商议,最后决定由关羽率水军先同诸葛亮随刘琦去江夏防守,因为荆州水军在年初因黄祖被孙权击败损失惨重,后来从襄阳调拨一些由刘琦率领去了江夏,而关羽此行又从樊城把近万水军带走,江陵的水军刚刚又由刘备接收了,曹操能得到的荆州水军并不多,而他自己训练的水军应该还不适合在长江作战,力量有限,如果江东孙权真的能联合抗曹,到时关羽和江东的水军完全有希望控制住长江水道。
葛良突然在心中想高呼万岁了,看来事情也许比他想像的还要简单得多,这江陵的水军一被刘备接收,曹操就真的没有什么力量在水上发动攻击了,这么说来,岂不是连那什么赤壁之战几乎都是多余?
一旦水军能隔阻长江,江南四郡就只能选择暂时观望!
水路畅通,李严应该就更有信心留守秭归了!
如果水军进一步攻击,从汉水绕袭襄阳的话,曹操退军也许比想像中的更快!
葛良又向刘备提出派魏延去庐江劝说陈兰、雷绪起事,到时曹操久攻江陵不下,庐江又有叛,他一定担心后方不稳,甚至怕许都有乱,肯定会匆匆退军。
刘备被说得心花怒放,虽然当初衣带诏事件失败告终,但他坚信还有许多汉室忠臣有机会一定会起来反击曹操的。
江陵防御战部署就此确定下来,由刘备率张飞、赵云、霍峻等人守城,刘琦驻守江夏,关羽率军水路接应,另分派人员四处联络反曹势力。
会议即将结束,徐庶向刘备提起一个人:“主公早几天召集的江陵官员中有没有看到一个叫庞统的人?”
葛良恍然大误,难怪看到鲁肃离开时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原来是把历史上由他向刘备推荐过的庞统给忘了!
(本章完)
第60章 庞统生气了()
刘备是听说过庞统的才名的,但是那天被拘禁或者投诚的官员里确实没有这个人,就问徐庶:“先生是说庞统在这江陵城里?”
徐庶回道:“是啊,早听说郡太守任命他为功曹,只是好像他不怎么管事,一天到晚没事就评论一下别人,但总是评价得有些言过其实,往往别人一般都配不上他的评价。”
“原来是个好好先生,不愿得罪别人。”刘备就觉得没必要再提了,他不喜欢那些一天到晚靠嘴皮子四面讨好的人,觉得还是关羽、张飞和陈登这些有豪气有个性的人才能干实事。
老天爷,原谅我的私心吧,没办法,谁让他庞统那么聪明,要是现在刘备也去主动拜访他让他隆重登场,以后会不会没我什么事了啊?葛良看到徐庶还想给庞统说几句好话,急忙把话题岔开:“主公,曹操可能用不了几天就会来攻打江陵了,我们还是先抓紧巩固城防,多准备一些物资吧。”
到了晚上,葛良拉上徐庶要云庞统家拜访。徐庶还有些生气:“白天我想给主公推荐一下庞士元,你怎么故意把话题岔开,现在偏又要去找他。”
葛良作出一副好心的样子:“元直兄啊,这还不都怪你一开始介绍得不好,没看到左将军没兴趣吗?你还要多嘴,就不怕自讨没趣?”
徐庶不这样认为:“主公不是计较小事的人,要不然我也不会推荐他去找你!”
“好啦好啦,元直兄,我知道你是君子坦荡荡,我也没说你不该推荐不是?但是凡事也得讲个时机吧,主公现在为城防的事忙得透不过气来,万一庞统他耍脾气又惹得主公不高兴,那你不是存心添堵吗?”葛良对于徐庶给自己的帮助那倒是真心感谢。
徐庶道:“可是现在正是危急时刻,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
“我知道现在需要启用人才啊,所以呢,我才约你晚上一起先去拜会一下庞士元,了解一下他的态度,再给主公推荐也不迟嘛。”葛良心里的小算盘拨得叭叭响。
想了一想,葛良又问徐庶:“元直兄你以前和庞统很熟吧?”
徐庶点头道:“比较熟吧,以前还是经常见面的。”
“那他和我很熟吗?”葛良关心的是这个。
“不会吧?他可是你小姐夫的堂弟,你竟然问我你跟他熟不熟?”徐庶一脸惊恐地看着葛良。
哇!竟然还有这层关系,我怎么就不记得?天啦,看来还是得会背书才行啊,这《三国志》我就只记得庞统性格有些傲,想不到他和我还是亲戚,我这荆州的亲戚好多啊!这可真是糗大了!慌乱中葛衣忙着找借口:“我、我是说他好像不愿意跟我们亲近似的,我们都来了他怎么都不愿意出来跟我们聚一聚呢?”
徐庶摇头道:“他是有些傲气,其实我们和他也确实交往不多,毕竟相隔远了,你又喜欢一个人躲在隆中种田。”
葛良闻言松下一口气来。
大战在即,路上不停有军士列队走过,城里百姓也大都早早熄灯安息了,因为听说可能几个月都没法到外面买到灯油,还是节省点用吧。
庞统的大门外也是没点灯笼,但院内还是有灯光透出来。葛良上前敲门:“士元兄,士元兄!”
大门里半天都没有反应。葛良问徐庶:“你没有把名册看错吧?”他原来一直以为庞统早就投靠到江东去了呢,要不然我怎么非要看到鲁肃才想起他呢?
“明明是我们俩个一起查的,当时不是你先找到的吗?”徐庶对葛良今天说话很不满意。
葛良赶紧闭嘴。徐庶接着敲门:“士元兄弟,我是徐元直啊。”
又过了好一阵子,终于有人开门答话了:“我家主人不在家,请改日再来吧。”
徐庶准备先回去。葛良不相信庞统会不在,拉住徐庶对那位仆人说:“我们都是士元兄弟的好友,好久不见了,今天特意来看望,没想到他竟然不在。只是现在大战在即,城里管制很严啊,士元兄不会在外面遇到什么麻烦吧?我们放心不下,还是在这里等等他算了。嗯,你去忙你的,我们就坐这门口等。”
仆人看看这两位,又看了看跟随在他们后面的几名卫兵,门也没关,转身到里面去了。
徐庶要走:“人家都不在,没必要大晚上的守在这里吧?”
葛良见那仆人门都不关,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了:“元直你放心,庞士元马上就回来了。”
过了许久,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从里面出来了:“你们俩个赖在我家门口干什么?”
徐庶闻言回头认出来人,高兴地喊了起来:“士元兄,原来你在家呀。”
葛良听到徐庶确认来人就是庞统后,赶紧接话:“哎哟士元兄,不是说你出去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们怎么没看到啊,不会是从围墙上飞进来的吧?”
庞统没好气地说了声:“既然来了,就到屋里坐会吧。”
徐庶边走边问庞统:“士元兄,好久不见了,怎么一直躲着不肯露面啊,如今刘左将军来到江陵,正忙着率领大家抵抗曹操南侵,你身为荆州名士,怎么不愿意出来见一下他,共同为保卫荆州出力呢?”
“你是要怪罪于我吗?”庞统说话有些冲,心想幸好我那天没去,要不然当场就被当俘虏关起来了。
葛良不免暗自坏笑──徐庶你一片忠心向刘备推荐这个推荐那个,偏偏性格又直说话急,可别怪我今天使坏抢你的功劳喔。
徐庶连忙对庞统道:“岂敢岂敢,只是想着士元兄满腹才华,总不能白白浪费了不是?”
葛良接话道:“士元兄,你总是自称有辅佐帝王之策,能够逆转天下各方实力之消长,刘左将军仁政爱民,深受荆州百姓拥戴,如今身处曹操几十万大军侵凌之时,你那一肚子计谋不是正好有用武之地吗?”
庞统看了看这位和自己在荆州齐名的亲戚,问:“你就这么看好刘备,所以才出来辅佐他?”心里却是想的我一肚子谋略也得受重视才行啊,他刘备怎么不亲自来找我?
“士元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