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扬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察也闪身出列,兄长的建议:“请大龙头下令。”

    “好吧,那就由你两兄弟打头阵。”郑芝龙也没有办法了,同意了两人的要求,“不过你们不要逞强,若事不可为,及早撤回!”

    林升林察两兄弟跃跃欲试,抱拳道:“遵令!”

    郑芝龙朝手下喊道:“取酒来!我为二位林将军壮行!”

    喝过壮行酒,郑芝龙又命人重赏两人的部下每人五两银子,作为头阵的鼓励。两人带着八百名部下出了城门,往琼州营的队伍迎了上去。

    从沙滩到中左所城的路途基本是一条直线,没有什么遮挡,双方有什么动作都清楚。林升和林察的队伍出了城门,立刻就被琼州营现了。

    黄汉生用单筒望远镜对面的队伍,似乎没有火器,只有一把大刀和藤制的盾牌,他疑惑地对旁边的魏连横说:“魏营长,敌人这是搞什么鬼?”

    魏连横参与过几次镇压黎乱的战斗,对这种藤牌兵并不陌生,他笑了笑:“听说郑芝龙也有火枪兵,不过只怕舍不得轻易动用,这是用来试探咱们的炮灰吧?”

    黄汉生鄙夷地方:“只有刀剑,在咱们的步枪面前,与赤手空拳何异?郑芝龙也太小了。”

    不过鄙视归鄙视,该做的战斗准备一点都不能少,琼州营放慢了行军的度,准备作战。

    “第一营听令,炮兵连和第九连第八连第七连原地待命为预备队,其余各连纵队变双列横队!”黄汉生下令之后,对魏连横说:“这第一战就让给老弟,等会攻打所城让二营打头阵,如何?”

    魏连横笑道:“甚好。”

    五个步兵连列成了长长的双列横队,平端步枪,敌人的到来。这种薄的两排横列,其实是林伟业借鉴了英军的战术,为琼州营所用。这种战术的起源最初是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第93高地步兵团迎战俄国骑兵时闻名世界的,当时英军就是用单薄的两列长长的横队,而不是传统的四方形空心方阵,挡住并击溃了数量数倍于己的俄国骑兵。

    英军当时的指挥官要求士兵们站成横队迎敌,并且死在自己站立的地方,随军的《时代》记者在一边的山上,清楚地目睹了战斗全过程,他形容当时的场面:没有东西在俄国骑兵和英国步兵防线之间,只有“红色的细条文布和钢铁一般的直线”。英军身穿的是红色军装,远远是一条红色的细条,而战斗爆后,兵力占优的俄国骑兵屡次想冲垮这条细线,都被暴雨般的子弹击退,最后不得不溃逃。

    这就是军迷们耳熟能详的“细红线”战术,除了武器优于对手,更多体现了英军步兵过人的战斗素质和钢铁般的纪律。琼州营的素质和纪律自然远郑家的游兵散勇,英国佬能对付得了毛子的骑兵,5oo名琼州营步兵自然也能对付得了8oo藤牌兵。,**,:

第五百二十章 一战即溃的藤牌兵() 
林氏兄弟带领的藤牌兵都是精挑细选,然后兄弟俩亲自训练的,个个都有点武功底子,要不然也不会屡次在郑家协助官府剿匪的战斗中立功了。..他们徒步前进的度比一般的民勇快很多,很快与琼州营的“细红线”只有2oo米的距离了。

    林升边走边大声吆喝:“兄弟们,今日咱们打头阵,得夺下这个功水师那些平日不可一世的家伙郑家不止靠水师打天下!”

    藤牌兵们参差不齐地应和:

    “是!”

    “林头领说得对!”

    “立下功,回去领五十两赏银!”

    林察叮嘱道:“鸟铳最多也就能打五十步远,大伙用藤牌遮挡要害,等贼人打完第一枪就冲上去,用地趟刀专砍鸟铳兵的脚,贼人阵脚必乱!”

    “遵令!”

    距离缩短到1oo米时,黄汉生下达了命令:“齐射准备!”

    藤牌兵们开始从快走变成小跑,他们也见识过火枪的射程和威力,知道与火器对阵要诀在于快接近后肉搏。

    9o米,8o米,7o米……

    步枪的最佳射程后,黄汉生的指挥刀用力劈下:“射击!”

    藤牌兵们举起藤编制的盾牌,挡在前方,猫着腰,小步快跑。迎接他们的,是5oo枝琼海三年式步枪的齐射。

    “呯呯呯!”枪声大作,5oo枝步枪同时喷射出耀眼的火焰,雨点般的铅弹射向跑动的藤牌兵。

    路面虽然非常宽阔,但是一边是悬崖,下面是大海,一面是山坡,正面能够展开的也就不到三百人。八百藤牌兵只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在正前方,后面的人紧随其后。而这两三百人承受了5oo名步兵的火力,中弹密度可想而知。

    坚硬无比的藤牌挡住箭矢毫无问题,偶尔挡住一两铅弹或许也能做到,可是当三枚甚至四枚铅弹击中藤牌时,巨大的停止作用没有穿透盾牌,但是把盾牌炸裂了,很多人手中的藤牌四分五裂,成了碎片,失去遮挡后有人中弹倒地,捂住伤口翻滚,嚎啕大叫。

    林升林察兄弟没想到对手的火器威力如此巨大,远自家大龙头的火枪卫队,心中一惊。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这时候不可能掉头逃跑,只能咬牙往前冲了。

    让他们失望的时,没等到他们靠近后施展赖以成名的地趟刀法,第二轮齐射又开始了,这次没有藤牌的掩护,冲在前面的人整排整排地倒下,冲在最前面的林察也被铅弹击中胸口一命呜呼。

    林升一时傻了,贼人的鸟铳居然能持续射,而不是像火绳枪那样打一枪之后要等很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郑芝龙倒是略知一二,可惜出前没有提示他。

    混乱中,冲锋的人群冲入了五十米内,可惜每走一步都是死亡之路,无数藤牌被铅弹轰成渣,满地的藤条与碎片,人群像割韭菜一样刷刷地倒下。

    林升终究没有躲过第三轮齐射,被一枪爆头。两个头领都挂了,这下剩余的藤牌兵们再也顾不上五十两的赏格了,丢下藤牌大刀作鸟兽散,逃回了所城。

    这就败了?观战的郑家将士目瞪口呆。即使对藤牌兵大战鸟铳兵没有多高的期待,但是败的这么干脆利落,还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郑芝莞急忙说:“大哥,能阻止这些鸟铳兵的也就大哥您的黑人卫队了,赶紧上吧!”

    郑芝龙如何舍得把保命的王牌打出去,沉吟片刻,说道:“贼人锋芒正盛,不宜硬拼。关闭城门,先用红夷大炮挫其锐气。”

    城门被关上,城墙上的几门红夷大炮早已准备妥当,对准城下,“咣咣”开了几炮。

    炮兵毕竟是需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兵种,郑家历来重视海上,6上的这些城防炮,能打响就不错了,准头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几门炮开火,气势倒是十足,可是炮弹不知道飞哪去了,唯一一枚炮弹靠谱点,擦过重新变为纵队前进的琼州营士兵,弹了几下,砸出几个坑,不过没有砸中一个人。

    魏连横抬头几门红夷大炮,建议道:“攻城前还是敲掉这几门炮吧,多少也是个麻烦。”

    黄汉生点点头,挥挥手:“一营炮兵连停止前进,在队伍两侧架炮,干掉这几门炮。其余人保持队列,前进。”

    一营炮兵连长左武卫得令率部离开队列,在路旁架炮,以免影响队伍的行军。这个距离大约7oo米,墙头的炮位在山地炮的射程内,只是6米高的城墙,必须要把炮口的角度调高。

    左武卫举起手中的单筒望远镜观察——随着这玩意的自产自足,炮兵连长也能继营级军官或海军舰长之后,用上这种利器——7oo米的距离,敲掉红夷大炮这样的目标显然很难,山地炮还没有精准到这地步,不过火力压制是毫无问题的。

    临时的炮兵阵地很快建好,测算了角度和距离后,向城墙动了反击。

    “轰轰轰”几声炮响,营属炮兵连标配12门山地炮,其中6门开火了,炮弹呜呜地飞向城墙。这几炮比起郑家就准多了,虽然没有直接命中红夷大炮,但是除了一两枚炮弹越过城墙落入城中,其余几枚砸在大炮两侧的城墙和垛口处,碎石四溅,把炮手吓得够呛,有几个炮手转身就想跑,被督战的日本人卫队拔刀砍翻。

    炮手们战战兢兢回到大炮前,在督战队的监视下准备开炮回击,这时炮兵连另外6门炮又开火了,这次比上次更精准,其中一枚不偏不倚砸碎了垛口,乱飞的碎石扫中了一名炮手,当初一命呜呼,这下炮手们都炸了锅,四处乱跑,督战队再如何凶恶也弹压不住了。炮兵连仅靠简单的轮射战法就让郑家的大炮哑火了。

    眼见红夷大炮也无法阻挡对方前进的步伐,墙头上的郑家部众都慌了神,他们可没有与卫城共存亡的决心,不少人已经在想着城破之后如何跑路了。巨臀妖艳女星曝大尺度床照"!

第五百二十一章 破城() 
没有了红夷大炮的“骚扰”,郑家也没有像样的弓箭手,毫无压力的琼州营很快就逼近到卫城外一百米的距离列阵。天籁.⒉3TT.

    按照两名营长的商议,打开城门的任务交给第二营,城破之后进攻的先锋再换由第一营担任,这样不管是从弹药的消耗还是体力的分配上都更加合理。

    如何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攻破一座规模不大、防御力量薄弱的城池,魏连横攻打昌化县时已经有了经验:那就是火力压制城头、炸药包炸开城门。

    第二营的士兵好整以暇地排开阵型,以连为单位,每两个连并列为一横排,共列成三排双列横队,留下两个连和炮兵连为预备队。由于是朝城墙仰射,无需顾虑误伤前排,所以能够排成这样密集的横队,保证足够的火力投送。

    负责爆破的士兵也准备好了,足足十名士兵各夹着两个炸药包待命——这已经远远出了一座卫城城门的强度。之所以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即使安放炸药包的过程中生伤亡,也能保证足够的炸药包数量。

    郑芝龙虽然不知道琼州营攻城的套路,但是看对方有恃无恐的模样,肯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