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扬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那名汉子也跳下了马,对饥民们说:“这位军爷说得有道理,大伙就按照安排,老弱妇孺先排队,青壮们排后面,先忍忍,总会轮到的。”

    他是其中一股饥民的头领,说的话还是很有威信,加上几十把鸟铳的威胁,这伙饥民率先站出来老人小孩排在最前面,青壮们老老实实站在后面等。

    人都有从众心理,见这些人动了,另外一股饥民也纷纷效仿。

    苏粗腿派人把逃了没多远的掌勺师傅们找回来他们施粥。人们规规矩矩地排队领粥,粥棚的秩序恢复了。

    安排好这些事之后,苏粗腿走到那名汉子面前问道:“这位兄弟,你叫啥名字,手很好,不像是种地出身的庄稼汉,怎么会和这些饥民混在一起呢?”

    这名汉子对苏粗腿刚才的作为很佩服,闻言抱拳答道:“这位军爷,你眼睛真毒。小的叫马威,确实不是庄稼汉出身,祖籍甘肃,原本在宣府镇军中效力。至于如何与饥民混在一起,那就说来话长了。”,,。请:

第六百一十七章 未来的骑兵千总() 
没想到这个汉子居然还是宣府镇的边军!苏粗腿奇道:“甘肃人,在宣府镇当兵,为何又沦落到山东来?”

    马威叹了口气:“宣府镇欠饷多年,我曾经纠集兄弟们闹饷,饷银没到手,却被上官记恨上了,找了个由头想杀我立威,幸好有人偷偷报信,我才得以逃出军营,但是宣府镇是回不。。lā我走投无路,想起山东有亲戚,便来山东衮州府投亲戚,没想到刚到山东,就发生了兵变。一次小股叛军经过,想洗劫村子,我带领村子里的青壮反抗,赶走了叛军,却受了重伤,村中百姓带着我逃亡,躲避叛军的报复。伤养好后,报恩,我就带着百姓一路逃亡,碰到大股叛军就躲起来,碰到零星溃兵就杀了。后来听说叛军已经被朝廷大军打败,官府召我们前往登州,说是会妥善安置,便一路从衮州来到了登州”

    苏粗腿唏嘘不已,这段经也是够坎坷的。他问道:“几年过去了,那个迫害你的上官未必还在位吧,兄弟为何不愿回宣府?再说以兄弟你边军的资,投了叛军也能受重用吧,为什么宁愿带着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苦苦支撑?”

    马威不屑地回答:“不回宣府是因为多年欠饷,不愿帮那帮狗日的上官卖命,就算上面换了人也是一样,反正都是吃空饷喝兵血。至于不投叛军,嘿嘿,叛军看着势大,其实比土匪山贼高明不到哪去,毫无前程可言,被剿灭是迟早的事,我干嘛要跟他们一块送死?这些百姓在我受重伤时没有抛弃我,我自然也不会丢下他们不管。”

    苏粗腿上下打量着他:“兄弟重情重义,也有眼光,加上你这身手,混在饥民堆里太屈才了,若有兴趣,来我们琼州营如何?”

    马威谨慎地回答:“宣府这样的边关重镇尚且吃空饷,你们这小小的营头又能好到哪去?我可不想再因为闹饷被上官惦记着砍头。虽然现在日子不好过,可是我也不想再回到军中给人卖命,到头来却一无。”

    苏粗腿笑了,琼州营比其他军队来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先进的火器,而是丰厚的饷银。他伸手比了个八字:“兄弟,你知道我一个哨官级别的芝麻小官,月饷有多少吗?8两银子!十足真金白银发到手里,一钱都不克扣!”

    马威被震住了,他在宣府镇时,上官以各种由头克扣,一年下来拿到手的银子都未必有8两,而这个哨官一个月就有8两,还毫无克扣!同样是当兵,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他疑惑地问:“你家的上官不吃空饷、不喝兵血?还给你们发这么重的饷,他到底吃什么?”

    苏粗腿咧嘴笑道:“我们东家不,我家将军做着金山银海的大买卖,才看不上这么点饷银。而且我们的饷银比大多数营兵都高,朝廷拨付的那点粮饷塞牙缝都不够,还克扣?呵呵”

    朝廷拨付到宣府等边镇的粮饷是军官们发家致富的来源,在这个什么琼州营看来却连塞牙缝都不配,这其中的巨大差距马威震撼之余,对这个营头产生了好奇心。他试探着问:“这边事了之后,我能跟去你们的营头看看吗?”

    苏粗腿虽然官阶不高,只是个排长,但是他是琼州营中对夏天南最忠心的人之一,对军中的事情非常关心,他知道琼州营现在最缺的兵种就是骑兵,像马威这样骑术精湛、而且有宣府军中效力经验的人可遇不可求,不管是坑蒙拐骗,说什么都要帮助将军把这人弄进琼州营。他热心地说:“我们的主力都在登州,兄弟你不妨去看看。如果觉得咱们琼州营不错,就加入军中吧。以你的经和身手,将来做个骑兵千总问题不大!”

    马威心里直跳,他舔了舔嘴唇,问道:“一个哨官能有8两的月饷,千总能有多少月饷?”

    苏粗腿想了想,回答道:“千总在我们这叫营长,月饷16两。”

    16两!马威感到一阵眩晕,有些站立不稳。他瞬间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登州看看,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就加入这个琼州营。

    粥棚中,在恢复了秩序之后,饥民按照先后顺序领到了粥,补充了体力之后,往登州前进。

    同样的事情在莱州、青州等地上演,在一个个的粥棚的接力下,山东各地的饥民慕名而来,通过这些粥棚补充了体力之后,陆续到达了登州。短短一个月,登州境内的饥民已经上万。

    这么多的饥民涌入登州城内,朱大典有些沉不住气了,找来夏天南。

    “你说要把这些饥民送走,本抚才命各地州县引导饥民来到登州,为何现在还不见动静?你知道成千上万的饥民聚集在城中,是多么大的隐患吗?”

    夏天南不慌不忙回答:“抚台莫急,船队已经准备好,随时都可以送走。我这次带来的船足够,一次运送七八千人不是问题,总得凑够一拨再走吧。”

    “可是眼下的饥民据说已经过万,而且各地的饥民还在陆续赶赴登州,再不送走,这个数字还会增加。真要几万人聚集起来,一个不慎就是一场动乱,你我都吃罪不起。”

    “抚台放心,末将马上去安排。”

    第二天,城中饥民聚集的各处地方都张贴出了安民告示,据说与饥民的安置有莫大关系。听到消息的饥民纷纷聚拢来观看告示,自有识几个字的人读告示给其他人听。

    “今有广东琼州府在此招纳百姓前往垦荒耕种,愿前往者每人可领安家费五两,三人以上拨给耕牛一头,耕种前两年所得无需交纳赋税,自第三年起,每年每亩交粮两石,余粮自存。若有不愿耕种者,可入厂做工,不限男女,酬劳丰厚筛选合格者也可入军当兵,粮饷绝无克扣”。。,,。请:

第六百一十八章 向往的生活() 
围着安民告示,饥民们议论开了。

    “看这告示上说的条件挺不错的,一去就能给5两安家费,还给耕牛,前两年还不用纳粮,啧啧,反正在山东活不下去了,不如去琼州讨生活!”

    有人却表示了担忧:“咱们祖祖辈辈都在山东,去了广东那边会不会水土不服?听说广东很热,琼州更热,太阳也毒,这地方会不会长不出庄稼来?”

    有些见多识广的驳斥道:“这你就想岔了,听官差说琼州全年无冬,雨水充足,庄稼一年三熟,收成很是不错,就是当地的黎人还未开化,不会侍弄庄稼,浪费了这么大片好地方,那边的官府这才想办法来山东拉人。”

    一年三熟的消息让人都惊叹起来,“我滴个乖乖,一年三熟,要是山东也有这好处,咱们也不用背井离乡了,没耕牛没雨水又如何,再苦再累也能咬牙熬过来……”

    “官府还说了,琼州那地方四面环海,没有山贼,海匪也被官兵剿光了,去了之后除了安心种地,啥也不用怕,老老实实纳粮就成,缴粮的标准还特别低,每亩除了两石粮食,其余什么都不用缴,剩下全是自己的,几年下来,就能过上地主一般的日子了!”

    这话一出,击中了饥民的痛点:没有战乱的环境、不用承担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勤劳也能致富,这几乎是封建社会农民最向往的生活了。

    经历过两年多战乱的痛苦后,饥民们对一个稳定环境的需求格外迫切,他们要求不高,只要不被战火毁掉家园、失去亲人,能够安安稳稳种地糊口就成,如果还能免掉大部分苛捐杂税,靠着勤俭持家就能步入小康,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人都无法淡定了,纷纷说道:“真要这么好,不给安家费咱也去!”

    有个别人表示了担忧:“人嘴两张皮,官字两张口,现在说得好听,谁知道去了琼州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到头来是骗咱们的怎么办?”

    大部分人都怼他:“现在咱们已经活不下去了,家没了、田亩抛荒了,不是官府施粥,早就饿死在半路上了,就算官府说话有水分,难道去了琼州还能比眼下更差?”

    “就是,你怕这怕那,留在登州好了,官府的粥棚可不会一直开下去,到时候要么饿死,要么就做叫花子吧!”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饥民们忽略了一切困难和障碍,九成的人都下定决心南下琼州讨生活,他们现在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出发。<;>;

    好在官府没让他们等太久。两天后,就有官差沿着大街小巷敲锣打鼓喊话愿意去琼州的饥民到城南城隍庙“登记”,然后就可以登船了。

    听到这消息,饥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了城隍庙,把诺大的寺庙围得水泄不通。

    琼州营临时征用了城隍庙,作为登记和初步筛选饥民的“办公地点”。并不是的饥民都能立刻登船前往临高的,身患重病的必须留下医治,否则性命难保。此去临高旅途遥远,船舱内又闷热不通风,身体健康的人都憋的难受,又何况是病人?多半会死在船上。而且有些病是会传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