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扬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主事低着头应下:“下官遵命。”

    温体仁满意地点点头,指着神枢营和东城兵马司的人:“京师重地,聚集兵勇不太妥当,是不是让他们散去为好?”

    杨嗣昌忍住心中的郁闷,挥挥手:“这里没你们的事了,各自回营吧!”

    沈冲和杨子华如释重负,赶紧带着人退出了衙门,一下子就走得干干净净。

    黄猛甲见首辅拉偏架,机会难得,赶紧上前说道:“首辅大人,我们这次入京,除了押送首级,还要搬援兵。我们将军已经带领大军在天津鞑子到来,需要周边军队的配合,必须要有兵部的调令。眼下兵部办事不公,调令估计也不会给咱们了,还请首辅大人做主!”他也不傻,知道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让人看出和首辅的关系,言语间装作不熟悉的样子。

第八百一十七章 首辅() 
一顶轿子被抬了进来,周围的京营官兵和东城兵马司的兵勇都纷纷避让出了一条道。在京城当差,个个都是由眼力见的,他们让的不是轿子,而是轿中人的身份。这顶软轿看着有些朴素,可是随从手里打的灯笼上写着一个“温”字。

    普通士绅出行,不管是坐轿还是乘船,灯笼上一般会写明自己的籍贯、功名等信息,亮明自己的身份。在北京城,姓温的人数以万计,只写一个“温”字的,说明对自己的地位有绝对信心,而且刻意保持低调,那么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杨嗣昌眼睛眯了起来,盯着这顶轿子。怎么他会出现在这里?

    一名老者下了轿,慢悠悠地走到对峙的双方中间站定,果然是当朝首辅温体仁。他左右看了看,显然神枢营游击和东城兵马司指挥不够资格和他对话,看了一圈后,目光锁定了杨嗣昌。

    杨嗣昌一边揣测温体仁的来意,一边上前见礼。

    “些许小事,怎么惊动了阁老?都是下官的过错。”

    对于这个政坛后起之秀,温体仁还算比较了解。当年其父杨鹤出任三边总督,招抚流寇神一魁,却被玩了一招诈降,朝野上下攻击其绥靖方略,被崇祯下狱,准备处死,时任山海关内监军兵备道的杨嗣昌闻讯后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因为崇祯很欣赏杨嗣昌的才能,看在他的面子上免了杨鹤的死罪,改戍江西袁州,却没有让杨嗣昌辞职,还多次温言抚慰,激励他尽职任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杨嗣昌在崇祯心中的地位。

    现在杨嗣昌丁忧期间被崇祯下旨夺情,而且重重蛛丝马迹表明要替代张凤翼为兵部尚书,可谓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民间有句俗话叫“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杨嗣昌正值壮年,圣眷正隆,假以时日,甚至有可能入阁成为温体仁的直接对手,温体仁自然不敢小看他。

    温体仁满脸笑容:“呵呵,本官只是途径此地,却发现兵部衙门内外皆是兵勇,心想伯起张凤翼的字出京督师,衙门里不要出了什么岔子才好,所以进来看看。既然是文弱在此主持大局,本官就放心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应该不会出岔子吧?”

    其实他哪里是碰巧经过,分明就是故意奔着兵部衙门来的。黄敢派人求救,黄猛甲急吼吼地走了,他放心不下,怕这个莽汉又闹出什么麻烦,赶紧追着来了。黄猛甲在宫内连曹化淳都敢打,还有什么事不敢做?果然,一到这里,就看到几千兵丁互相对峙的刺激场面,剑拔弩张,似乎一言不合就要开打。

    杨嗣昌闻言有些头疼,本来事情就有些棘手,首辅又出现,事情就更微妙了。他知道张凤翼是温体仁的人,自己以接班人的身份到兵部等着尚书的位置,温体仁肯定对自己没有好感,现在这件事情偏偏被他撞上了,如果处置不当,老家伙肯定会落井下石,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

    可是对方开口问了,必须回答。杨嗣昌斟酌了一下措辞,回答道:“阁老,事情是这样的:琼海镇押运十几部马车来到兵部衙门,说是斩获鞑子的首级交兵部点验、叙功,可是这些兵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是害怕职方司的人动手脚,一定要在场监视,这就坏了规矩职方司的人很难办。而且他们出言侮辱职方司主事,且不听令,盘踞衙门不走,逼不得已,下官只好召集神枢营和东城兵马司的人请他们离开……”

    黄敢在一旁听得心头火起,这不是颠倒黑白吗?他忍不住高声喊道:“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请兵部的大人清点首级数目,从没说过要监视兵部的人查验首级真伪。”

    温体仁觉得奇怪,几千鞑子首级是震惊朝野的大功,照实上报给皇帝,龙颜大悦,大家皆大欢喜难道不好吗?杨嗣昌却似乎有压制的意思,按理说他和琼海镇没有过节,为什么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他自然不知道对方试图与鞑子议和,而且说得崇祯动了心,不愿这场大捷动摇崇祯议和的决心,想要动些手脚。

    “原来是这么回事。文弱啊,按说这是兵部的事,伯起,你主持大局,本官不能插手。但是既然有这样的辉煌战绩,是不是该先告知圣上他先知道呢?圣上国事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把这件事奏报上去,圣上一定会很高兴的。至于如何清点查验首级,交给下面的人照规矩做便是,你就不用事必躬亲了。琼海镇的人不懂规矩,但毕竟是有功之人,也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他们要当场清点数目,就由得他们嘛!”

    杨嗣昌不知道温体仁和琼海军背后的勾结,以为他只是因为张凤翼的缘故借题发挥,给自己上眼药,有些无奈地说:“阁老说的是,下官一定照办。趁现在宫门还没锁,下官这就进宫,把大捷的事禀报圣上。”然后回头对方主事说,“听见阁老的话了吧?马上召集人手,当场清点数目,给琼海镇的人一个交代。”

    方主事低着头应下:“下官遵命。”

    温体仁满意地点点头,指着神枢营和东城兵马司的人:“京师重地,聚集兵勇不太妥当,是不是让他们散去为好?”

    杨嗣昌忍住心中的郁闷,挥挥手:“这里没你们的事了,各自回营吧!”

    沈冲和杨子华如释重负,赶紧带着人退出了衙门,一下子就走得干干净净。

    黄猛甲见首辅拉偏架,机会难得,赶紧上前说道:“首辅大人,我们这次入京,除了押送首级,还要搬援兵。我们将军已经带领大军在天津鞑子到来,需要周边军队的配合,必须要有兵部的调令。眼下兵部办事不公,调令估计也不会给咱们了,还请首辅大人做主!”他也不傻,知道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让人看出和首辅的关系,言语间装作不熟悉的样子。

第八百一十八章 谗言() 
温体仁心想,这不是小事,不好在这里逼迫杨嗣昌答应,他也不会答应,必须拿到朝堂之上讨论,然后由皇帝定夺。23S.更新最快便咳嗽两声,回答道:“这是兵部的事,本官不便插手,相信杨侍郎会给你们一个合理的答复的。”

    他对杨嗣昌说:“碰巧路过,多管了闲事,文弱莫怪。接下来的事你照规矩做就是,我就不打扰了。”

    杨嗣昌挤出笑容,说道:“下官代管兵部事宜,很多事都不熟悉,阁老出手指点迷津,感激都来不及,怎敢说一个怪字?本想挽留阁老教导下官,可惜天色已晚,就不敢耽误阁老回府休息了。阁老慢走!”

    对峙结束,危机解除,温体仁此行的目的达到,交代了几句场面话后,便上轿走了。

    杨嗣昌板着脸目送软轿消失在衙门门口,吩咐道:“备轿,本官要入宫!”

    温体仁并不知道,虽然他成功化解了琼海军和兵部的冲突,但是没有随同杨嗣昌一起面圣,却是个败笔。杨嗣昌连夜入宫,最终还是成功地影响了崇祯的判断这场大捷和几千首级失去了大部分意义,改变了整个事情的走向。

    乾清宫内。

    “建奴遭受重创,被斩首两千余级?”

    崇祯惊讶地站起来,重复了杨嗣昌的话。

    杨嗣昌点点头:“虽然还未曾核实,但是首级已经送到了兵部。只要验明首级无误,山东那边的消息过来,两下一对照,就能确定了。陛下日理万机、励精图治,才会有此大捷,文治武功已经超越先帝,恭喜陛下!”他轻飘飘一句话,就把的功劳算在了崇祯的身上,大捷的主角琼海军故意只字不提。

    但崇祯很吃这一套。在他看来,事情搞砸了都是臣子的过错,事情做好了都是自己的功劳,闻言大喜:“朕从先帝手中接过江山,日思夜想就是如何抵御外侮、平定内乱、中兴大明,每日兢兢业业,不敢有一刻偷懒,天道酬勤,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他兴奋地来回踱步:“斩首两千级!这是朕即位以来从未有过之大捷,朕要昭告天下!让天下臣民知道,朕是能够中兴大明的!”

    一旁的王承恩也喜极而泣:“陛下日夜操劳,终有拨云见日的这一天!有一场这样的大捷,陛下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否则操劳下去,陛下的龙体……”

    崇祯打断了他:“王伴伴,这么欢喜的时候,干吗老提扫兴的事情?”

    王承恩伸手擦拭眼角的泪水,然后轻轻打了一下脸颊,说道:“是是是,奴婢说错话了,自己掌嘴。”

    崇祯转头兴奋地问杨嗣昌:“夏天南屡次给朕送来惊喜,真是一名福将,朕是否该赏赐他?”

    杨嗣昌适时泼了冷水:“按常理,陛下确实应该封赏。不过,夏天南的地位越高、权柄越重,陛下就越要小心,这种张扬跋扈、目无朝廷的狂徒,将来可能会成尾大不掉之势,动摇江山社稷,其危害犹胜建奴、流寇!”

    崇祯立刻冷静下来,追问道:“文弱何出此言?”

    杨嗣昌顺势就把之前发生在兵部的事情掐头去尾,修饰一番后告知了崇祯。

    “……来龙去脉就是如此。陛下,一个小小的把总就敢硬顶职方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