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找皇帝面谈!想必你们不会逼我走到这一步的吧?”
高起潜汗如雨下,这样的威胁很狂妄,却是实情。虽然他自信腾骧四卫比京营更精锐,可是正面硬扛,也未必挡得住三大边镇中的任何一家,更何况是三家合围。
想不到当年在山东还被曾被自己鄙视过的南方土包子,今日居然会以这样雷霆万钧之势杀到皇城之下,而且根本不是自己所能抗衡的。高起潜眼神复杂地看了对方一眼,目光中有羡慕、嫉妒和不甘。
良久,他长叹一口气,答道:“好吧,只要你午时之前不动武,我这就去向万岁爷禀报。”
——————————————————————————————
注1:腾骧四卫是御马监统领的禁军,是皇帝直属的武装力量,分为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统称“四卫”,又名“四卫军”,不属亲军指挥使司所辖的上十二卫,但地位高于上十二卫,是禁军中的禁军。
第八百八十六章 金銮殿上()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几乎都齐聚于此,大殿之中弥漫着一股惶恐与绝望的气氛。
如果不是发生了大军入城这样的突发事件,这个时间正是早朝的时候。但眼下已经无人关心早朝了,都是小声议论这件爆炸性的消息。
“诸位,可知为何琼海镇会悍然入城,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而且山西镇和宣府镇一向本分,怎么也被蛊惑了?”
“哎,听说都是杨文弱惹下的事情。夏天南连败奴酋阿巴泰和阿济格,永定门一战更是让大明扬眉吐气,可是不但没有被兵部按规矩叙功,还百般刁难,昨晚还调集大军炮轰军营,想把他炸死在军营中。不料却让他跑了,反倒炸死了几千京营士卒,现在人家来寻仇了,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偷鸡不成蚀把米……至于山西镇和宣府镇,却是来讨功劳的,击退鞑子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你们别议论这个了,想想大军打进来怎么办吧?听说这琼海镇异常强悍,一路打进来如入无人之境,京营根本不是对手,咱们现在都是瓮中之鳖,要是这厮发起狠来,把咱们一锅端,谁都跑不掉!”
“不会吧?冤有头债有主,有事去找杨文弱啊,与咱们有何干系?”
“一个丘八发起狠来会干出什么事,谁都不敢确定,你就敢说呆在皇城里是安全的?炮子飞过来可不长眼!”
“还要开炮?老天爷啊,咱们可是什么都没干啊,招谁惹谁了,上个早朝却要遭此无妄之灾……”
“谁说不是呢,我可是开年就要上书致仕了,本想安安稳稳过了今年,没想临了来这么一出……”
……
崇祯看着下面的大臣们交头接耳,心里烦躁。要是平时,早就喝止了,可是今日担忧城外的战况,没空管他们。数万边军悍然入城,这显然是靖难之役后,皇权遭遇到的最大危机,一个处理不慎,自己就是大明的千古罪人。
杨嗣昌站在文官队伍中原本属于张凤翼的位置,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似乎对四周的议论都没听见。此时此刻,他也不好说什么,昨晚的差事办砸了,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大军已经入城,事情已经失控,自己现在说什么都是错,还不如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一片小声议论的嗡嗡声中,大殿门口的卫士禀报:“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求见。”
崇祯紧张地坐直了身子,说:“宣!”御马监统领的禁军是皇城最后的武装力量,他来求见肯定和乱兵有关。
王承恩大声把崇祯的话传了下去:“宣高起潜觐见!”
门外的命令一路接龙传了下去:“宣高起潜觐见!”
不一会儿,高起潜出现在了门口,一溜小跑进了殿,在正中央跪下,大声禀报:“万岁爷,奴婢带兵将夏天南那厮挡在承天门外,连哄带吓,总算让他暂时打消了进皇城的念头,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无法退兵。这厮还让奴婢带话给万岁爷……”
崇祯连忙追问:“带什么话?”
高起潜犹豫地看了看文武百官,又看了看杨嗣昌,欲言又止。
崇祯知道高起潜肯定有些话不太方便当众说,可是眼下这个情形,已经人心惶惶了,不可能私下交流,让文武百官猜疑,只能硬着头皮说:“这里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你尽管说便是。”
高起潜只好如实回答:“夏天南说,他只是要讨还个公道,让杨部堂出面认罪,然后推出午门斩首,还让万岁爷……”
杨嗣昌脸色苍白,夏天南这厮好歹毒,把矛头都指向自己一个人,造成大军入城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印象,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不管皇帝会不会丢卒保车,自己接下来都不会好过。
崇祯看了了一眼杨嗣昌,追问道:“让朕如何?”
高起潜低下了头,声音弱了下去:“让万岁爷下罪己诏……”
“混账!”崇祯勃然大怒,重重地拍了一下龙椅,“他不过是朕的一个臣子,凭什么指手画脚,让朕下罪己诏?朕到底做错了什么?”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问心无愧,至于对赶跑鞑子的功臣下黑手是不是做错,则被他选择性忽视了。
温体仁适时站了出来,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且息怒,先问清楚情况,再做打算也不迟。”他转头问高起潜,“高公公,现在外面的情形如何?”
“很是不妙,琼海、山西、宣府三镇分别围住了承天门、东安门、西安门,皇城已不能进出。京营也被击溃,城内除了御马监的腾骧四卫,已经没有能够抵御的力量……而且,夏天南已经在承天门外架起了几十门千斤重炮,扬言午时一到,不给他答复就炮轰城门,直接杀上金銮殿……”
这话一出,大殿内一片寂静,掉根针都能听见。
大炮架到承天门外,这可是定都北京以来从未有过之事。若真是让这群丘八杀到金銮殿,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从皇帝到文武百官都自身难保,变天也不是不可能。
崇祯又惊又怒,感觉胸口像被千斤巨石压住,一时喘不过气来。
缓过神来之后,他扫视众人,询问道:“武人作乱,皇城告急,此乃危急存亡之时,有谁能替朕分忧,驱逐此獠?”
文武百官纷纷低下头,没有敢正视他的目光。能站到这里的都不是傻子,人家手里可是大炮啊,拿什么去驱逐?手握重兵的武将会跟你讲道理?弄不好把小命都搭上。想博个好名声,找皇帝直谏挨几下廷杖就好了,只有皮肉之苦,没有性命之忧。
崇祯失望不已,看到站在中间的温体仁时,试探着问:“长卿可否替朕前往承天门化解此事?”
温体仁心中得意,能化解这事的还真非我莫属。他咳嗽两声,问道:“臣愿替陛下分忧。只是,夏天南提出的几个条件,陛下心中是个什么章程,能不能给臣透个底,和夏天南谈起来心里也好有个数。”
第八百八十七章 崇祯的退让()
崇祯闻言咬牙切齿道:“朕怎能向武夫低头。难道真的自斩大臣、下罪己诏?到底谁是君,谁是臣?”
温体仁作踌躇状,说:“如果一点甜头都不给他,空口白牙想让他退兵,恐怕很难……”
崇祯面色铁青,沉默不语。
温体仁知道崇祯的性子,刚愎自用,又好面子,很多事情得给他一个台阶。于是微微侧头,朝吏科给事中王家彦递了个眼色,然后再看了看杨嗣昌。
王家彦和温体仁关系匪浅,经常为他充任弹劾政敌的急先锋,也很有默契,一看这两个眼色就知道了首辅大人的用意,在心中默默酝酿了一下说辞,出列道:“陛下,夏天南悍然领兵入城,固然是罪无可赦,可是杨嗣昌身为兵部右侍郎,尚书不在的时候掌管大权,却没有给夏天南等人叙功,反而重兵围困欲置其于死地,才是导致今日之事的罪魁祸首,请陛下将其治罪。”
崇祯一时无言以对。从逻辑上说,这个说法是没错的。如果按部就班给夏天南以及勤王部队叙功封赏,大家皆大欢喜,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事了。而把功臣当做敌人,调集了整个京城的大炮来炸他,甚至不惜让几千京营士兵陪葬,在常人看来,无论如何都说不通。大明能打仗的武将没几个,都杀了,谁给你抵挡鞑子?
问题是,之所以要铲除夏天南,最根本的原因是觉得他实力太强,无法控制,而且有拥兵自重的嫌疑,但是这个理由只能烂在肚子里,不能诉诸于口,否则只能让人觉得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另外,还涉及到议和之事,现在又不方便曝光,所以更没法解释这一切,这是个死结。
既然不能解释,那么找个人背锅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但杨嗣昌的所作所为都是崇祯默许的,如果将杨嗣昌治罪,无异于自扇耳光,这是崇祯无论如何不愿干的。
崇祯没有开口,杨嗣昌也闭嘴不发一言。众人以为崇祯默认了这个风向,个个跃跃欲试。王家彦一开口,像是点燃了导火索,几个东林派系的言官也纷纷跳出来弹劾杨嗣昌,称“务必将其治罪,以解皇城之围”,至于夏天南和虎大威、杨国柱等人,则“以功抵过”。算起来,这是温体仁就任首辅以来,第一次和东林党人站在同一个立场。
崇祯望着几个唾沫横飞的言官,心中一阵烦闷,从牙齿间迸出一句话:“杨文弱是否有错,改日再议,今日先谈如何退兵。谁再纠缠此事,本末倒置,拉下去廷杖三十。”
几名言官立刻闭上了嘴,不敢再说一句话。
温体仁有些意外,送上门的锅,只需顺水推舟,就能扣到杨嗣昌头上,化解今日的困局,而皇帝居然不接招,摆明了要袒护他,这究竟是为何?
不过他很快想明白了,多半是因为议和之事不便诉诸于口,皇帝袒护杨嗣昌,也就是袒护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