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扬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等重要城池兵力空虚。如今皇上没有指责自己,是因为他还信任自己,可是留给自己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及时把这股流寇打压下去,再多的信任也会透支完,自己的下场不会比父亲杨鹤好到哪里去。

    他思索一番后,率先站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陛下,流寇看似势大,其实大多是妇孺老弱滥竽充数,只要一战击溃其主力,所谓数十万大军也就烟消云散了。臣建议:就近将北直隶兵马调集到保定府、河间府,阻挡李贼北上,然后下令洪承畴挥师返京,南北夹击,毕其功于一役,彻底绞杀李贼。”

    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因为防备琼海军,北直隶和河南的兵力都集中在保定府、天津卫、永平府,现在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成为阻挡李自成的屏障,再加上洪承畴的大军配合,两面夹击,扑灭这支流寇大军问题不大。

    但是屁股已经彻底坐偏的温体仁却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出列说道:“陛下,洪承畴万万不可轻易抽调。虽然李自成暂时势大,但西南的张献忠也是不可小觑,加上罗汝才之流,全靠洪承畴、孙传庭等人镇住,西南才不至于大乱。如果为了围剿李自成,让西南空虚,岂不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时西南大军一撤,张献忠等人无人镇压,群魔乱舞,裹挟乱民,威胁难道会比如今的李自成小?”

    杨嗣昌一时无话可说。“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计划是他提出来的,也得到了崇祯的大力支持,而抽调洪承畴等人返回北直隶,其实就是变相地否定了自己的策略,中了温体仁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说。

第九百四十八章 驱虎吞狼() 
崇祯一听也有道理,李自成固然势大,但发展仓促、根基不稳,未必是心腹之患,反倒是张献忠等人不能轻视,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顾头不顾腚,给了张献忠发展壮大的机会。

    “长卿言之有理。不过李贼已到了北直隶,有何良策退敌,且无需调动洪承畴、孙传庭北上?”

    温体仁胸有成竹地说:“岭南有一支现成的强军,只要调其北上,与北直隶大军南北夹击,则李贼必败!”

    岭南?

    崇祯眉头紧皱,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南方唯一可称得上强军的,不就是让众人头疼不已的琼海军吗?

    杨嗣昌忍不住反驳:“阁老何出此言?夏天南前有悍然纵兵围困皇城不臣之举,后有抢占辽南隔海窥视京师不轨之心,这样的人物,防范尚且来不及,还调其北上,未免有引狼入室之嫌……”

    温体仁不慌不忙地回答:“所谓围困皇城,确实有以下犯上之嫌,可也是事出有因,若非不是有功不赏还要置其于死地,夏天南也不会被逼得铤而走险,而且能够及时退兵就证明他对朝廷还有敬畏之心;至于攻打辽南未必是为了隔海威胁京师,多半是贪图功名,想名垂千古罢了。这样的人,利禄心重,即便桀骜不驯,但可以利用,只要驾驭得当,就是朝廷之福;如果一味防范打压,危害更甚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请陛下三思。”

    其实这些话温体仁早就想说了,但是兵困皇城、人心惶惶时不方便说,杨嗣昌怂恿皇帝调兵北上防范时没机会说,现在李自成崛起,对京城造成了很大威胁,强敌压境,正好是给夏天南洗白的大好机会。

    崇祯眼神有些飘忽,陷入了沉思,难道这个让自己如芒在背的刺头真的可以信赖重用?

    见崇祯犹豫,温体仁趁热打铁:“陛下,夏天南再跋扈,总还是吃朝廷俸禄的官兵,许之以功名利禄即可;而李贼居心叵测,提出‘不纳粮’一说,这是要颠覆朝纲啊,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要铲除。再说,李自成曾是高迎祥的部将,夏天南亲手擒获高迎祥,两人之间的梁子无法化解,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只要说动琼海军北上,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对朝廷绝对有利无弊!”

    百官听了眼睛都一亮,对啊,夏天南弄死了高迎祥,李自成于公于私都要给高迎祥报仇,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管是哄骗还是利诱,只要设法让两人怼上,不管谁输谁赢,对朝廷都是好消息。众人钦佩地望向温体仁,要不人家怎么坐上首辅之位呢,眼光格局果然不一样。

    这一番话打动了崇祯,这驱虎吞狼之计很对他胃口。琼海军不好惹,流寇也不是善茬,让两方打起来,坐山观虎斗,岂不快哉?

    “很好,长卿此计甚妙。不过谁能为朕分忧,赶赴广东说服夏天南呢?”明末军头拥兵自重的风气渐浓,北有以祖大寿为代表的辽东军阀,南有夏天南的琼海军,空口白牙几句话未必就能调得动这些军头。崇祯现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拿什么去打动财大气粗的夏天南,让他巴巴地跑到北直隶跟流寇拼命?更别说几个月前还闹出了炮轰军营、围困皇城的不愉快,要说夏天南心里一点芥蒂都没有,连崇祯自己都不相信。

    温体仁提示:“夏天南功名心重,陛下可以考虑适当加封赏,比如加太子少保,如果剿灭李自成,许诺再封爵……”

    夏天南现在已经是一连串官职爵位加身:大将军、平南侯、太子少傅、左都督,再加太子少保已经惊世骇俗,还要再封爵,就只有封国公了。

    崇祯不甘心地说:“封侯才几天,难不成又封国公?本朝无此先例,莫非要朕开这个先河?”明朝能封世袭罔替的国公的人,大多是开国功勋,在崇祯看来,屡屡挑战朝廷底线的夏天南何德何能与徐达这样的勋臣比肩?

    温体仁耐心劝说:“陛下,笼络一个武将,总好过让李自成之流颠覆朝纲。”

    与温体仁一个鼻孔出气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应熊站了出来,奏道:“陛下明见:李贼口口声声人人不纳粮,耕者有其田,这已经不是匪寇行径了,而是妄图推翻我大明数百年江山,此人比张献忠之流更加恶毒,必须铲除。相比之下,区区爵位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只要能笼络夏天南卖力打仗,一切都是值得的。”

    封建王朝说到底是地主阶级的政权,征粮收税是国之根本,这个根基如果动摇,王朝离覆灭也不远了,更何况朝中文武百官大都是士绅的代言人,自然不希望看到这一幕,闻言纷纷出列奏对:

    “请陛下三思,不惜一切代价铲除李贼!”

    “事有轻重缓急,封赏夏天南事小,剿灭李自成事大!”

    “国之根本不能动摇,请陛下即刻下旨吧!”

    ……

    面对群臣的谏议,崇祯有些招架不住,只能做出取舍,无奈地说:“既然如此,那就下旨,给夏天南加太子少保,调其入京。如果能全歼李贼,另有封赏。”

    群臣很满意,素来刚愎自用的皇帝能够从善如流,让他们很有成就感,纷纷阿谀:“陛下圣明!”

    崇祯问温体仁:“只是谁去宣旨,替朕说服其北上?按理来说,长卿你是最佳人选,可是内阁不能少了你……”

    温体仁回答:“说服夏天南并非易事,臣推荐一人,或许可行。”

    “谁?”

    “司礼监随堂太监方正化。此人数次赴琼州传旨,与夏天南熟识,也好说话些。”

    崇祯点头道:“既然是长卿的推荐,朕信得过,就派方正化前去传旨。如果成功,回京之后,朕提拔他为秉笔太监。”

    现在的秉笔太监是曹化淳,也是深得崇祯信任,但是他身兼数职,同时还是东厂提督,并总提督京营戎政。崇祯也不希望权力过分集中在几个人手里,如果方正化真的办事得力,有这个能力,把秉笔太监一职给他,但是东厂还保留在曹化淳手中,既培养了一个新的得力干将,又维护了曹化淳的脸面,同时让权力结构更均衡,一举三得。

第九百四十九章 厚积薄发() 
一  温体仁暗自得意,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王承恩,他常年服侍皇帝,司礼监的事情很少过问,实际掌权者就是秉笔太监。【。m】如果一切顺利,方正化升任秉笔太监,就算没有提督东厂,那也是朝野中排名前列的一号人物了。这样一来,内阁、司礼监,加上琼海军,在各自的领域都是翘楚,就形成了一个文武兼备的铁三角同盟,试问朝野上下,除了皇帝本人,还有谁能撼动?

    至于方正化能否完成任务,温体仁根本不担心,大家都是自己人,还有什么不能商量?而且温体仁对夏天南有所了解,他有极大的野心,却不是一个冲动的莽夫,大军都快冲进金銮殿了都能忍住,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攻打辽南一定不是闲来无事之举,而是在布局,说不定李自成从一个扑街货突然一跃成为流寇第一人,也是夏天南背后在捣鬼。解铃还须系铃人,要化解李自成的威胁,最终还得落在夏天南身上。

    杨嗣昌见素来以老成持重见长的首辅最近很活跃,而且有意无意针对他,不解之余,心里很有些郁闷,但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当朝首辅会和一个张扬跋扈的武将沆瀣一气,只是觉得不能让温体仁牵着大伙的鼻子走,得扳回一些局面。既然对方提出调琼海军北上的理由很充分,自己没法否决,就只能从阻挡李自成进京下手,挽回几分颜面,免得让对方把风头都占了去。

    他对崇祯说:“陛下,臣请督师北直隶兵马,与南军夹击李贼,毕其功于一役,消除京城隐患。”

    崇祯没有挽留,很爽快地点了点头:“准了。”

    杨嗣昌心中有些凄凉,换了几个月之前,皇帝肯定会挽留自己在京主持大局,而不是放出去做督师。看来调集河南兵马北上是个大大的败笔,而且福王之死,皇帝口中不说,心里肯定有芥蒂。如果此次阻截李自成再出什么岔子,自己的仕途只怕快要走到终点了。

    他暗叹一口气,想当初皇帝对自己何其信任,甚至在琼海军围困皇城、文武百官落井下石之际还力排众议给自己撑腰,短短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