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夸大其词,渲染关宁军的威胁,相信李自成不敢小觑。用关宁军威胁大顺军,这就叫驱虎吞狼之计。”
第七百零二章 “新皇”入城()
? 北直隶境内,琼海军主力和吴三桂的宁远骑兵一南一东,虎视眈眈,而京城之内,李自成并不知道这一切,大顺军全面占领了内城、皇城,除了刘宗敏带领的精锐正在紫禁城清宫,其余人马齐聚内城正阳门一带,恭迎新鲜出炉的大顺永昌皇帝进城。
攻破外城后,李自成驻扎的大营设在钓鱼台,匆忙称帝后,这里就成了他的行宫。选好良辰后,将领们恭敬地走进院子,正要跪下叩头,李自成挥手阻止,问道:“要启驾么?”
宋献策躬身说:“臣等正是来请皇上启驾。”
这时,行宫大门外三声炮响,接着一阵鼓声,说明圣驾可以出行了。这些礼仪都是宋献策鼓捣的,李自成也不懂,都交给他去运作。
在一群亲将扈从下,李自成走出行宫。在向外走时,他向走在右边稍后的侄子李过问道:“宗敏进去清宫,可找到崇祯的尸体么?”
李过低声回答:“刘将军已经有两次飞马来报:周皇后已经自尽,崇祯不知下落。”
“难道在夜间逃走了么?”
“正在紫禁城各处寻找。臣等担心他昨夜从宫中逃出,藏在民间,等待机会逃出城去。此事关系重大,今日非找到他的下落不可。”
李自成心中一沉,用严厉的口气嘱咐:“如若他藏在民间,务必广贴布告:凡敢隐藏崇祯者全家斩首;如有献出崇祯的,可得万金之赏,还赏给高官厚禄!”
李过回奏:“臣遵旨!”
“圣驾”在一阵鼓乐声中从钓鱼台启驾了。走在最前边的是郝摇旗,他身后是军容整齐的二百骑兵,全是甘草黄高头大马。这二百骑兵的后边是一位传卫武将,骑在马上,身材高大,擎着一柄黄伞。黄伞左右是十名驾前侍卫武将和传宣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仪表英俊,神情庄严。
李自成穿一件绣着飞龙和潮水的淡青色箭袖绸袍,腰系杏黄丝绦,头戴宽檐白毡帽,帽顶有高高的用金黄色丝线做成的帽缨,帽缨上边露出耀眼的金顶。帽前缀一块闪光的蓝色宝石。
黄伞,帽缨,袍上的绣龙,说明他已是帝王,而淡青色龙袍和帽前的蓝色宝玉,表示他是“水德应运”。为着要臣民明白他是从马上得天下,而江南尚待平定,所以事前议定,他今日以箭袖戎装入城。
到达崇文门大街的尽头,有三百多名跪在地上迎驾的人。他们早已下马,一望见黄伞就赶快跪下,俯伏地上。李自成看见这一群跪在地上迎驾的人都是蟒袍玉带、冠服整齐,但同明朝的文官冠服似乎略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这些人的下巴和嘴唇上都是光光的,没有胡须。
他正要向左右询问,忽见一人从地上抬起头来,陪着小心说道:“奴婢曹化淳启奏圣上:奴婢率东厂各级掌事内臣,前朝司礼监内臣王德化恭率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大小掌事内臣,另外有在大同、宣府、居庸关各地降顺之监军内臣,共三百一十二员,前来跪迎圣驾!”
李自成一听说都是明朝内臣,心中得意,这些往日高高在上的大太监,如今都要跪在地上自称“奴婢”,一口一个“圣上”,这就是掌握权力的好处啊!
他问道:“你也算前朝内臣顶尖的人物了,是崇祯的心腹。如今崇祯下落不明,你知道他逃在何处?”
“昨夜奴婢在阜成门,不在宫中。只听说宫中很乱,但不知崇祯皇爷逃往何处。”
“崇祯逃出宫去,必有内臣相随。你知道是哪个内臣跟随在他的身边?”
曹化淳回答:“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共有七人,除了新任命的方正化不知所踪外,六名秉笔太监有五人今日随臣和王德化来跪迎圣驾,只有一个王承恩近日常在崇祯皇爷身边,颇受宠信,破城之前还提督内城防务,今日未来迎接圣驾,听说天亮前他跟随崇祯皇爷逃出宫了。”
李自成心中忧虑崇祯的去向,但是不能在这些投诚的太监面前表露出焦躁情绪,所以不再询问,说道:“启驾!新降顺的内臣们,有职掌的随在后边,无职掌的都回家去,听候发落!”
传宣宫接着高声传呼:“启驾!”
“圣驾”继续前行。李自成在众星捧月之下,进崇文门后一直向北走,然后从西单牌楼向东,转上西长安街。所经之处,异常肃静;沿街两旁,家家闭门,在门外摆一香案,案上有黄纸牌位,上写“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门头上贴有黄纸或红纸,上写“顺民”二字。
能进入北京,夺取江山,已经超出了李自成的预期,他心里自然十分激动。但是他对沿途大街上关门闭户、断绝行人、冷冷清清的情景,又觉得十分失望。有一些居民听见了刘宗敏的传谕,知道大顺军不再杀人,开始敢将大门打开一半,出来接驾,但都是跪伏香案旁边,不敢抬头,不敢做声,帽子上贴着用黄纸写的“顺民”二字。
李自成心里有些不悦,想象中百姓欢天喜地迎接自己进城的情形与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就连黄沙铺路也不曾有,这入城未免也太冷清了点。
不过到达承天门后,这种心思烟消云散了。李自成走过下马碑,在两个巨大的石狮子前边驻马,随驾的兵将们也都在下马碑前下马。李自成仰头看城门楼飞檐重脊,鸱吻高耸,十分壮观。再从中间门洞向北望,只觉得无处不巍峨壮观,心中生出一股自豪,一想到走过这道门,进入紫禁城,天下就是自己的了,一时志得意满,心花怒放,之前的些许不悦无影无踪。
这时,宋献策来到他的马头旁边,躬身提醒:“陛下,请箭射‘承天之门’,拔除明朝的不祥之气。”
“是极。”李自成一凛,差点忘了这茬。一旁的李过赶快从背上取下劲弓,又从箭橐中取出一支雕翎箭,双手捧呈给他。
李自成策马后退几步,举弓搭箭,只听弓弦一响,一箭射中“承天之门”牌上中间空处,即“大”字的下边,“之”字的上边。将领们和护驾亲军们立刻欢呼:“万岁!万万岁!”
李自成望着承天门牌上的箭矢,抚须大笑。
第七百零三章 追赃助饷()
? 李自成的“圣驾”到了午门前边,两边朝房,寂静无人,所有的门都在关着。午门城楼的高大和壮观,大大地超过承天门。往日午门前是非常神圣的地方,文武百官从来没有人在五凤楼前骑马,也没有纷乱的脚步声。然而今天这个地方的情形却大变了。
负责清宫的刘宗敏得知李自成到了,匆匆地走出午门,跪下接驾。李自成从他的神情看出来没有找到祯侦下落,不免心头一沉:难道是趁着混乱的时候逃出城了么?
然而他在众人面前竭力不露声色,好像满不在乎,再一次仰望城楼,向随行的曹化淳问道:“这午门城楼就是俗称的五凤楼么?”
曹化淳恭恭敬敬躬身回答:“是的,闯……陛下,以后陛下每日五更上朝,先由太监在此五凤楼上鸣钟。”
李自成点头道:“好,我们进紫禁城吧。”
宋献策赶快说:“且慢,还需要一个官员为陛下牵着御马方好。”
李自成微微一笑,说:“孤戎马半生,跋山涉水,什么样的险路都走过。如今走进这紫禁城中,还需一个人为孤牵马么?”
宋献策说:“臣加入大顺时间不长,但也知道皇上所骑的乌龙驹是难得一见的骏马,从未出过差池。往年在两军阵上,炮火连天,杀声遍野,乌龙驹驮着陛下冲锋陷阵,立下大功,名扬全军。只是臣所担心的是,如今一进午门,处处是上下台阶,处处是高大的宫殿,金碧辉煌,异常雄伟庄严,乌龙驹从来没有见过。一旦马惊,稍有闪失,便是不吉之兆。不如有熟悉宫内地形的官员为陛下牵马,以防乌龙驹进宫去有意外之惊。”
李自成从一切必须吉利考虑,同意了他的建议,迟疑问道:
“谁可为孤牵马?”
曹化淳一个箭步上前,谄媚地说:“奴婢熟知宫内情形,愿为陛下牵马……”
李自成草根出身,原本对这些肢体残缺又身居高位的阉人不甚感冒,只不过新朝未立,为了吸引前朝的文武百官为自己效力,对这些主动归顺的太监必须给面子。他转头看了看,周围都是跟随自己打拼的将士,暂时还没有够分量的文武官员归顺,除了这个前朝东厂提督、御马监大太监,其他人都不知道该往哪走,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他微微颔首:“那后,就由你为孤牵马进宫。”
进了午门,李自成不觉为出现的巍峨宫殿感到震惊。他用马鞭向北一指,轻声问道:
“这就是金銮殿?”
曹化淳躬身回答:“回陛下,这是皇极门。过了皇极门才是皇极殿,俗称金銮殿。”
李自成“啊!”了一声。
他在心中说:“一座皇极门竟然有这么壮观!”他想到入城之前,自己选择驻跸的地方是乾清宫,便说,“带孤去乾清宫。”
按照原本的商议,李自成要坐在乾清宫的皇帝宝座上,在乐声中受“群臣”朝贺,才算是完成了今天的入城仪式。但因为暂时没有多少重量级的文武官员主动归顺,加上崇祯下落不明,使李自成对于接受群臣朝贺的事兴趣索然,当务之急是必须全力在北京城内找到崇祯,不管是死的活的。当下便下令:“今日过于仓促,‘朝贺’一事暂且延后,前朝投降内臣,暂回各自家中,听候录用。另传诏全城:明日黎明,但听午门钟声,凡前朝文臣武将,都要来乾清宫面圣,不得迟误,违者抄家问斩!”
曹化淳心中一凛,这是新皇要立规矩了,看来对于今日百官没有主动归顺心有不满。他心中有几分幸灾乐祸,既鄙视那些端着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