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挪了挪身子,贴进杨逸怀中,一双自然地摊开着,尽量让自己感觉更舒适些,却不知这样的姿态,让杨逸差点忍不住把她压在身下狠狠蹂躏一番。
“冤家你也真是的,这样的事也不提前跟奴说一声,奴还以为真是神仙显灵呢。”
刘清菁的声音柔媚得就象水波在流动,檀口微张,在他手臂上轻咬了一口,等他手臂上现出两排浅浅的牙印,又狐媚地瞟了他一眼,然后伸出粉红的香舌轻轻舔着那印痕。
“倒也不是有意瞒你,此事准备得有些仓促,一时没来得及和你说,其实这只是个开始,今后各地还会有类似的神迹出现。”
“有必要这么做吗?”
“当然,中下户十年积蓄,一天就花光了,许多家庭还因此负债累累,他们不象富贵之家。经济来源本就少得可怜,一但背上沉重的债务,就很难偿还得清,往往会逼得典卖家产,若再遇上些小灾荒,这些家庭就会成为流民,于国于民皆是大害。”
杨逸绝不是夸张。这年头不象后世,只要肯卖力总能找到份工打,勉强养活一家没问题。
现在大部分农村都很封闭。一但那一亩三分地没了收成,一家子便是衣食无着,你想外出务工。拖家带口的,城市里的作坊也多半不愿要,一般只能给主地当长工。忍受着别人残酷的剥削,
而且由于举办婚礼时,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要倾尽所有,给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时常会造成破产。因此大宋的农村之中,很多家庭生男到 第 384 章 省,只是整个社会风气皆慕奢华,不把婚宴办得隆重点,就会被别人瞧不起,在四里八乡都抬不起头来,甚至可能导致男子取不上亲,女子嫁不出去。现在咱们给他一道神的旨意,他便有了节约的借口。另外,朝廷再大力提倡节俭的婚礼,多加宣传,以前朝廷颁布过法令,民间婚娶聘礼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中户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现在这条法令也要严格执行起来,这便是硬的一手了。总之,现在已到了不得不软硬兼施的时候了。”
刘清菁有些好笑道:“这条法令颁布多年,不是一直不管用吗?难不成现在百姓婚娶时超过规定的彩礼数额,冤家你真要去没收人家的彩礼不成?”
“笑什么笑?”杨逸伸手一捏她那丰盈的酥乳,稍示惩罚,才答道:“彩礼可以不没收,但只要确定哪家婚嫁时超规格下聘,朝廷便加赋予以惩罚,男女两家都要罚,我就不信,治不了这股歪风邪气。”
“真这样的话,大多数百姓婚娶时倒是会遵守朝廷律令,简洁从事。只是这样恐怕又给税吏们一条敲诈百姓的由头。”
“废话,没有这一条,税吏要敲诈百姓,就没有由头了吗?好的总是好的,若是那些不法之徒,他们还会缺这个借口?光是田赋他们就有百般借口敲诈,难不成朝廷因此便不收田赋了?还是那句话,只要是好法,施行下去就算被一些人利用,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嗯,说得也是,大宋这么多官员,谁也不能保证个个是好的,他们手中有权,想要敲诈百姓确实不缺这个由头。好吧,冤家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商量好此事后,杨逸下楼去给赵捷上课,刘清菁从新梳理打扮之后,便下了一道懿旨,令郝随带皇城司的人找回昨夜从天而降的那张金纸。
然后不顾言官劝驾,由太常寺奏乐,皇宫班直开路。凤冠霞帔乘着凤辇,大张旗鼓地出了宣德门,向东过了宫墙,沿着东华门大街一路向北,浩大的声势引来无数百姓观看。
一时间,街头巷尾的百姓更是热议纷纷:
“李员外,瞧见了吧。您还说不信吗?太后让人收回了天书,立即就去景龙江边的摩尼寺参拜光明神,这太后都惊动了。这事还能有假。”
“说什么呢你,谁说我不信了?昨晚我不是没瞧见嘛?这会儿太后都惊动了,谁还能不信?”
“哎哎哎。胡二,你不是说昨晚你亲眼见着那天书了吗?上面写着什么?”
“许三,你问他做甚,他又不识字。”
“怎么就不能问我了,当时某家可是 第 384 章 俭的意思大致没变。
太后的鸾驾才回宫,无数的善男信女便涌向景龙江边的摩尼寺,焚香礼拜,阿兰身着白色缁衣,盘坐于莲台之上,以光明圣女的身份,不断地向世人灌输着节俭持家,积德行善的观念。
而摩尼教也定下一条特别的教规,接受信徒的香油钱,一次不得超过五贯。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摩尼寺的这条规矩与佛道两家大相径庭,佛道两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你捐得越多代表你心越诚。
而摩尼寺却坚持一次收受香油钱不得超过五贯,乍闻之下便感觉比佛道两家来得高洁超脱,更贴近一心普渡众生的神圣形象。光这一点就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这一招是杨逸给李湘弦出的,正所谓薄利多销,一次收的香油钱少些没关系,只要赢得信徒们的好感,就不会断了香火钱。
而佛道两家太看重钱,这一直是杨逸很反感的事,僧道不事劳作,但却凭着装神弄鬼本事,大肆敛财,整个社会起码有五分之一的财富是落入佛道两家手中,各地的寺庙往往都是当地最恢弘的建筑,就象后世的政府大楼。
除此之外,寺庙和道观还占去了数不胜数的田产,他们自己不耕作,象地主一样租给佃农,自己坐享其成,这与他们普渡众生的宗旨南辕北辙,历史上那些果敢的君主一次次的灭佛,归根结底便是他们占去了太多的社会资源。
杨逸让摩尼教这么干,有打击一下佛道两家的意思。我最多收五贯,我一样普渡众生,我看你们怎么说?
ps:感谢松山有公的评价票,谢谢!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让昊远写得更有信心些。
。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a》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385章 歪门邪道()
何昊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gaoxiao/
***
南衙附近,一栋崭的小院掩映在花木间,显得精巧而别致,街坊四邻都知道,这是禁军都头慕容志用了几个月时间建起来的宅
据说慕容家出身吐谷浑王族,前唐太宗九年,唐军击败土谷浑王伏允,土谷浑分裂为两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
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归附大唐,被大唐封为西平郡王慕容志便是西平郡王慕容顺后裔
经过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慕容顺的后裔早成为寻常百姓,与汉人融为一体,慕容志也以身为汉人为荣,很少提及先祖是吐谷浑人
他原本在禁军中混得并不算如意,但从去年却突然时来运转听说是被朝中杨大学士看中,升了都头,去日本时又立了大功,得了丰厚的奖赏
至于立下的是什么功劳,街坊四邻虽多方打听,慕容志却一直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别人也就不得而知
但能攀上杨大学士这根高枝,总是错不了,这不,崭的宅子建起来了春风得意之事还不止这一件,慕容志与福禄坊钱员外的次女打小的订有婚约,以前钱员外看不起慕容志一个粗鄙军汉,迟迟不愿将女儿嫁过门
如今就别提了,主动上门催着慕容志早些下聘,接他女儿过门慕容志今年已经二十三,堂上双亲早就等不及要抱孙子了
两家一拍合,问名、纳吉、下聘等程序几天便办完,迎亲的黄道吉日便在今天
升官发财之后, 慕容家的聘礼都是往好的选,这成亲的酒席是请来了孙家正店的名厨打理,稍为沾亲带故的都下了贴子邀请一场婚礼办得奢华体面,热热闹闹,让四邻羡慕不已
迎亲这天却出了件不愉快的事,慕容身披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容光焕发地走在迎亲队伍前面,两边的鼓乐队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就在将到福禄坊的地方,突然有个摩尼寺僧人拦住去路,当街说道:“光明神降世,劝诫世人勤俭持家,施主逆天而行,大肆铺张,黑暗之魔已降临施主身上,若不立即信从光明神之言求得到光明神的庇护,施主近日恐将有劫难”
大喜的日子,被人这般败兴,慕容志不由大怒,他本是武夫出身盛怒之下顿时跳下马来,对那摩尼僧人拳打脚踢,嘴里怒喝道:“你这妖僧找死,今天是某家大喜之日,你竟敢妖言惑众,让某家沾了晦气看某不打死你”
那摩尼僧徒也不还手,任由慕容志拳脚加身,嘴里念念有词:“光明神劝人行善积德,勤俭持家,本是好意,世人执迷不悟,奢侈浪费,岂不知已在劫难逃……”
“我让你在劫难逃,你不是法力高深吗?先救救你再不滚开,看某家把你打成肉饼”慕容志是盛怒难竭,铁拳雨点般落在那摩尼僧徒身上,打得他鼻青脸肿,口鼻都渗流出了鲜血
迎亲的队伍本就引来许多百姓观看,这事故一出,观者是人山人海
人们围在四周,指指点点,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这摩尼僧徒该打,这大喜的日子,来给郎官说这样的晦气话,谁受得了?
也有人对那摩尼僧徒报以同情,毕竟这僧人劝人节俭行善,也是一片好意,现在又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看上去就像是舍身喂虎,一付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样子
这事引发的争论使得街头一片混乱,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一词,双方差点打起来,还好五城兵马司的人及时赶到,才稳住了场面
那位被打得站不起来的摩尼僧徒,被五城兵马司的人带走,此事才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