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你要见我?”杨逸问道。

    “因为我对你了解得还不够。”阮志顺似乎答非所问。

    “你所能了解的,永远是过去的我。”

    “但每个人总会有些习惯保留下来。”

    “这正是我一直努力要克服的,也是每个领兵之人要克服的。”

    “其实。你的习惯没变。”

    “但天时地利人和不同,相同的习惯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所以我输了!”

    杨逸笑笑,没有接着说下去,其实他的招式算不上太高明,无非就是设局挖坑,反奸引诱,调虎离山,以逸待劳、关门捉贼这些计策的混合运用,说穿了一文不值。

    但在迷雾揭开前,这却是个必杀之局。因为杨逸这些计谋都是根据战场形势,以及阮志顺这个人的性格制定出来的。

    战场形势逼得阮志顺不得不豪赌一把,他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会铤而走险豪赌一把。

    阮志顺很快被带下去由专人看押着,杨逸没有太多的时间和他磨嘴皮,他更没有在失败者面前抖威风的习惯,那样不但没有必要,反而会让人觉得浅薄无聊。

    每个人的对手永远在前面,打倒了一个,又会有更强大的需要你去面对。人的一生要想不断的前进,你的目光就要永远盯着前方,而不是已经被你踏在脚下的对手,否则你注定也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这些道理很简单,却又最容易被人忘记,无数英雄好汉都折在这一点上,不是他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人一但获得成功,往往就难以控制自己。

    冼灵珠侧头看着他,苗家人没有那么多男女之嫌要避,姑娘们找对象通常是去歌圩里对山歌,有点自由恋爱的意思。

    但总的来说她如今在杨逸面前老实多了,至少再不敢吹她八洞能把杨逸大军打败了。

    两万个手雷把城下的越军炸得血肉横飞时,她也在城头观看,至今心有余悸。当然,感到惊惧的绝不止是她,当时杨逸故意让二十六部头人一齐上城观看,用意不言自明。

    杨逸正要招包毅等将领议事,黄庭坚从二堂转了出来,杨逸接过他递上来的告捷文书仔细看了起来,黄庭坚文采斐然,写份捷报不在话下。

    但杨逸看到歼敌数量这一条时,不禁笑道:“黄通判想来没写过捷报吧?这歼敌数量你要多报些才行,这算不上虚报战功,因为朝廷接报时,通常都会削减一些,你如实报上去,朝廷还是会认为你有虚报成份,一样会按惯例削减,我杨逸无所谓,但南征士卒到时恐怕会有所不满。”

    隔行如隔山,黄庭坚以前从事的都是教育、修史方面的工作,还真不知道军方这些惯例,他望了杨逸一眼,感觉杨逸没有诳他后,才问道:“还望杨总管示下,这具体要报多少才合适,下官这就去修改。”

    “就多报一万吧!”

    “下官领命。”

    其实虚报战功在每朝每代都是常事,有些边将歼敌五百。甚至敢报一万,正因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朝廷往往会根据边将的捷报削减一些数额。杨逸现在共计歼敌十万,多报一万,倒也说得过去,黄庭坚听后也没有再抵制,老实重写捷报去了。

    随军以来。杨逸待他一直不错,黄庭坚细细琢磨,隐约猜到杨逸为何要将他招到军中了。

    杨逸很快将包毅。程节等人一起召唤进来,现在有一个问题确实让人头疼,那就是粮草补给。

    这场雨水连续下了几天。到现在还没有放晴,西江水位暴涨,水流湍急,广州的粮草至今没有运到。

    杨逸给阮志顺的消息中,军中缺粮这一条并非虚假。在还没有给阮志顺设局之前,宾州的口粮已经是减半供给了。

    现在补给问题解决不了,大军就无法向南推进,加上共计俘虏了六万多越军,也是要张口吃饭的,这些可是难得的人力资源。可不能让他们饿死了。

    这事已经迫在眉睫,成了首要解决之事。

    程节等人纷纷蹙眉思索对策,刘奉明先开口道:“总管,这次我军俘获了一千多头大象,这些大象除了可用于作战。听说交趾平时更常用于运输粮草,咱们何不也利用一下呢!”

    “不错,不错。”杨逸听了连连颔首,这些大家伙用于后勤运输,可比车马实用多了,若是一头大象能运一吨粮草。一千头就是一千吨,要是用人力运输,往往粮草运到时,已经被运送的人吃去一半了。

    用大象既适合岭南的地形,又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消耗,杨逸不禁有些懊恼,当时可是打死了三四百头大象呢,太可惜了。

    “刘奉明,你别的不用管,就负责带这些大象东去运粮吧,一定要快,宾州的粮草供给只够信用几日了,再过几日士卒们半饱恐怕都不能保证。”

    “喏,末将这就是去办。”

    刘奉明退出,广西经略使程节拱手问道:“杨总管,此番交趾损兵十万,其国内已没有多少兵力可抗衡王师,不知杨总管接下来有何打算,下官也好尽量配合。”

    杨逸轻轻敲了敲桌面说道:“军事上已无须烦劳程经略,想必程经略也得知了,朝廷这次是打算彻底平定交趾,将交趾纳入我大宋疆域,交趾可战之兵加起来不过十一二万,此次大半折在了广南,军事上平定交趾问题已不大,但这些土地和百姓收归后,如何长治久安,这才是棘手之事。”

    “杨总管所言极是,不知朝廷对此有何安排,下官一定竭尽所能为国分忧。”

    “确实有很多事要程大人去做,历朝历代之所以对岭南缺乏控制力,瘴疬实际上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岭南山多路窄,交通不便所造成。为了岭南能够长治久安,同时让民生富足起来,朝廷这次打算在岭南修筑一纵一横两条直道,纵者从长沙经桂州、柳州、宾州、邕州、直达钦州,然后在钦州兴建一个大型港口,设置市舶司,允许外国商人前来钦州贸易。横者从宜州经宾州、贵州、浔州、藤州、梧州、端州、直达广州。”

    杨逸说到这,在坐的文官武将无不目瞪口呆,这两条直道加起来不下于三千里,而且是在岭南这种山区地形修筑,其工程量之大,并不下于眼下的黄河工程,若是同时进行两项浩大的工程,朝廷负担得起吗?

    杨逸笑了笑说道:“从今年起,朝廷岁入有望达破两亿五千万缗,每年在岭南投两三千万缗不成问题,至于工程所须的劳力,也已经有现成的几万俘虏,若全部平定交趾后,凑起十万劳力不在话下。何况如今可用**开山取石,这就大大减少了修路的难度。朝廷也没打算一年便修好,所有的工程都会量力而为,岁入多,则多投些钱,岁入少,则少投一些,尔等不必大惊小怪。这一纵一横两条直道一但修成,岭南便是天堑变通途,今后朝廷可牢牢控制岭南之地,此地的民生也必定得到极大的发展,于国于民,皆有大利,但要想完成这项工程,还须各位劳心劳力,尽职尽责才行。”

    {/a》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419章 捷报东京() 
《大宋私生子》来源:

    ***

    广南捷报送达东京城,朝野再一次沸腾了,满城百姓为此弹冠相庆,青楼酒馆中聚满了把酒狂欢的人群。

    杨逸率军出征,大家早充满了期盼,杨逸的名字在百姓心中可以说已经成了胜利的保证。有他在,大宋必胜。

    如今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乐意将这样的捷报当成节日来欢庆。东京的小报不下百份,无不以大标题报道广南大捷。而神奇之处在于,连黄庭坚这种身在宾州的人,对整个战争过程都迷迷糊糊,东京的小报却分析得头头是道。

    把杨逸如何用反间计放出真真假假的消息,如何挖坑诱阮志顺来跳,如何千里奔袭、关门打狗……总之整场战争的过程都被这些小报分毫不差的分析了出来,当然,也添加了许多他们的想象;

    比如杨大学士能和大象交流,阮志顺派大象来攻城,结果杨大学士和大象说几句话,大象便乖乖的退回去了。

    再比如杨大学士借来风雨,让阮志顺以为有机可乘。再引天雷击倒阮志顺的帅旗,导致十万越军崩溃……。

    你别不信,不信你去看看杨大学士家,房顶上都装着一根引雷的铁线呢,据杨家的小厮说,那是杨大学士用来把雷电引入地下,避免劈到房子的,这还不足以说明杨大学士能控制天雷吗?

    神奇的小报,没有最神奇。只有更神奇。

    越神奇百姓们越是津津乐道。

    君不见,有许多大户人家已经去杨府取经,争相在自家房顶加装避雷针了。

    当然,你若问杨大学士为什么不引天雷直接劈死阮志顺,这样岂不更省事?那你一定被漫天的口水淹没,被鄙视的目光射死。

    理由很简单,没见当初杨大学士是怎么利用仁多保忠去劝降夏军吗?留着阮志顺。想必杨大学士定有他的妙用,等闲人等岂能猜度得到?

    每次举国欢庆的时候,也是章惇最为忙碌的时候。尚书省里,捧着大摞大摞文牍的小吏进进出出,大宋的各种政令如流水般从这里发出。各位信息又以更快的速度汇集到这里。

    要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及时处理清楚,多加几个章惇也不够使。因此他也只能抓大放小,先急后缓。

    广南大捷,这只是军事上的胜利,而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对于章惇来说,广南的之战才刚刚开始。

    为了广南的长治久安,当初杨逸尚未南征,朝廷就通过了开发岭南的决议,一直以来。除了辽国外,困扰大宋的还有两个国家,一是西夏,二是交趾。

    狄青南征侬智高,郭逵讨伐交趾。再到杨逸率军南征,每一次都是糜费亿万,细算来大宋在岭南耗费的精力并不差于西夏多少。这种情形必须改善。

    而要加大对岭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