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1908(癸酉)八年
前1907(甲戌)九年
前1906(乙亥)十年
前1905(丙子)十一年
前1904(丁丑)十二年
前1903(戊寅)十三年
前1902(己卯)十四年
前1901(庚辰)十五年
前1900(辛巳)十六年
前1899(壬午)十七年
前1898(癸未)十八年
前1897(甲申)十九年
前1896(乙酉)二十年
前1895(丙戌)二十一年
前1894(丁亥)二十二年
前1893(戊子)二十三年
前1892(己丑)二十四年
前1891(庚寅)二十五年
前1890(辛卯)二十六年
前1889(壬辰)二十七年
第224章 姒槐()
在位起讫:公元前1889前1861年。
生卒年:前1938前1861年。
出生地: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立都:老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
年号:帝槐元年(癸巳,前1888)。
姒槐,姓姒,名槐,又名芬,又称芬发、后芬、祖武、帝魁、帝槐。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任王。姒槐的祖父是夏王朝八任王姒少康,父亲是九任王姒杼。姒槐于少康二十四年(癸卯,前1938)出生在夏旧都斟寻。公元前1915年,他的父亲姒杼在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即帝位,命他驻守斟寻。公元前1910年父亲迁都老邱,命他驻守原邑。后来父王领兵东征,又命他驻守帝都老邱监国。公元前1889年他的父亲姒杼去世,他在老邱即位,是为帝槐。以戊申年(前1873)为帝槐元年。
姒槐即位的时候,夏王朝在九任帝姒杼多年北伐东征的基础上,疆域不断扩大,北至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东至东海(即黄海)之滨,诸侯来朝,九夷顺服,国势日益强盛。但是,姒槐并没有就此息兵,让百姓过和平安定的日子,而是继续对外征战,大批的青壮年被迫走上战场,众多幸福美满的家庭被强行拆散。战争给统治者创造着取之不尽的财富和权势,而留给劳苦大众的却是可怕的贫困和死亡。
姒槐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不过他的用兵方略与父亲有所不同,他父亲是往北往东用兵,他却把攻伐的方向转往东南的淮水(即今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支流秦淮河)流域。他认为父亲已经征服了北方和东方,这南方和西方理应由他来平定。其实,当时的淮夷(古族名,亦称南淮夷,主要分布在淮水中下游以至海滨)原本就是一个独立的方国,与夏王朝历来是各守疆域,互不侵犯。但是姒槐自恃国力强大,强行逼迫淮夷称臣纳贡。淮夷不肯屈服,夏王朝便借机向淮夷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远在淮水流域的淮夷不得不臣服。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后芬就是姒槐,帝槐三年(庚戌,前1871),东方的九夷族陆续来朝中进贡。九夷:一说指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和阳夷,一说指玄菟、东浪、高骊、满饰、凫臾、索家、东屠、倭人和天鄙。其实两种说法都不准确。古时“九”为多的意思,九夷应该是指众多的夷族,并非是只指固定的九个部族,这里应理解成有众多夷族方国来朝中进贡。
帝槐十六年(癸亥,前1858),洛汭(今河南巩义市东北)的诸侯伯用与河邑(今陕西华阴市潼乡)的诸侯冯夷因边境的问题发生了冲突,双方互不相让。姒槐得知后,立刻宣召二人入朝,从中调合,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冯夷就是传说中的河伯。史载:“冯夷,华阴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抱朴子,释鬼)。
帝槐二十三年(庚午,前1851),姒槐封昆吾氏的后人于有苏(古诸侯国名,故址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据说有苏氏是祝融之后,己姓。后世殷商时期,商纣王伐冀州侯有苏氏,有苏氏献女妲己为纣王妃。该有苏氏即昆吾氏之后,有苏氏族人后世大部分改姓为苏。
帝槐二十六年(癸酉,前1848),夏朝始建监狱,称作“圜土”。史书载:“若无授无节,则准圜土内之。”(周礼,地宫,比长)意思是:如果不执行国家的命令,不遵守法律,就要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东汉史学家郑玄作注说:“圜土者,狱城也。”墨子,尚贤下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傅说是商朝帝武丁的宰相,他年轻时因获罪被关进监狱,带着索链为商王朝筑城。这里所说的圜土就是监狱。
可见,姒槐统治下的夏王朝,不仅对外实行扩张政策,对内也采取了残酷的镇压手段。为了镇压那些反抗他的民众,他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圜土(监狱),他们给获罪的人戴上刑具,关进牢狱,让他们象牲畜一样充当苦力。
姒槐对外发动战争,疯狂地屠杀夷族方国的民众。对内施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人民遭受了无尽的苦难。从当时人民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时代的罪人。但是,战争促进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应该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儒家说:“忠孝不能两全”,对于帝王功过的评说大概也是如此吧。纵观历史上那些所谓有作为的君王,他们哪一个不是杀人如麻的战争狂!他们的一切丰功伟绩,都是用人民的血汗写成的。
姒槐五十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九年(帝王世纪),卒于帝槐二十八年(庚申,前1861),终年七十八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夏王槐、后槐,谥号帝槐。
姒槐在位年表
前1888(癸巳)元年
前1887(甲午)二年
前1886(乙未)三年
前1885(丙申)四年
前1884(丁酉)五年
前1883(戊戌)六年
前1882(己亥)七年
前1881(庚子)八年
前1880(辛丑)九年
前1879(壬寅)十年
前1878(癸卯)十一年
前1877(甲辰)十二年
前1876(乙巳)十三年
前1875(丙午)十四年
前1874(丁未)十五年
前1873(戊申)十六年
前1872(己酉)十七年
前1871(庚戌)十八年
前1870(辛亥)十九年
前1869(壬子)二十年
前1868(癸丑)二十一年
前1867(甲寅)二十二年
前1866(乙卯)二十三年
前1865(丙辰)二十四年
前1864(丁巳)二十五年
前1863(戊午)二十六年
前1862(己未)二十七年
前1861(庚申)二十八年
第225章 姒芒()
在位起讫:公元前1861前1843年。
生卒年:前1907前1843年。
出生地: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
立都:老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
年号:帝芒元年(辛酉,前1860)。
夏王姒芒,姓姒,名芒,又作荒,亦称荒如。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一任王。
姒芒的祖父是夏王朝九任王姒杼,父亲是十任王姒槐。姒芒于帝杼九年(前1907)出生在夏王朝旧都原邑(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他是夏王姒槐最小的儿子,从小娇惯任性,养成了一身的坏脾气。加上宫廷的忧越生活环境,使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只追求个人享乐,不学无术,愚蠢而又无知的人。夏王姒槐最初原本想立长子为王位继承人,但是长子短命先死了,其余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长进,难以继承千秋大业,唯有小儿子还算是不错的,于是他便选定了自己的小儿子姒芒为接班人。
公元前1861年,夏王朝第十任王姒槐去世,他的小儿子姒芒以王储的身份继承了帝位,是为帝芒。
姒芒即位后,仍立都于老邱,以辛酉年(前1860)为姒芒元年。
姒芒执政时期,夏王朝已经进入了太平盛世。
在国际上,夏王朝经过八、九、十前后三代帝王的东征西讨,天下基本平定,四海臣服,边疆无战事,国际形势大好。国内的环境也基本稳定,百姓和庶民畏惧严酷的刑罚,都老老实实地接受着贵族的统治。而那些失去人权的奴隶,都在严格的监管下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虽然没有了战争,但人民的生活依然很苦,奴隶主贵族对那些奴隶和平民以及被征服的部落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们不管年成如何,每年都照样征收贡赋,致使许多自食其力的平民破产,沦落为贵族的仆人或家奴。
夏王朝自太康失国后,战争一直持续不断,水利设施损毁,堤坝年久失修。在寒浞统治时期,黄河水再次泛滥,冲毁了许多民居和良田,淹死了无数的居民和牲畜。少康复国后,重新开始治理黄河,历经姒少康、姒杼、姒槐三代数十年的治理,终于再次治服了黄河。这本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和生命换来的成果,而愚蠢的姒芒却把这一功劳归之于“河神”。古本竹书纪年载:“后荒即位元年,以玄圭宾于河。”后荒就是姒芒。帝芒元年(前1860),为了庆祝治理黄河的胜利,夏王姒芒亲自主持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祭河大典。为了感谢河神的恩赐,姒芒命令将一块十分贵重的上尖下方的黑色玉器投入水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由帝王主持的第一次祭河。从此,祭典河神的闹剧便在中国流传下来,各奴隶主贵族纷纷效仿。凡有河处皆有河神,遇有河水泛滥就要祭拜河神。奴隶主贵族以此来愚弄百姓,并以祭河神为名勒索财物,以满足他们穷奢极欲的挥霍。
姒芒统治时期虽然天下太平,但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当时的国民经济是以农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