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1598(癸未)二十年
前1597(甲申)二十一年
前1596(乙酉)二十二年
前1595(丙戌)二十三年
前1594(丁亥)二十四年
前1593(戊子)二十五年
前1592(己丑)二十六年
前1591(庚寅)二十七年
前1590(辛卯)二十八年
前1589(壬辰)二十九年
第238章 商王子外丙()
在位起讫:公元前1589前1587年。
生卒年:公元前1661前1587年。
出生地:谷熟(即南毫,今河南商丘市东南)。
立都: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年号:外丙元年(癸巳,前1588)。
商王子外丙。姓子,名胜,号外丙,甲骨文作“卜丙”。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二任王。他的祖父是商侯子主癸,父亲是商王朝首任王子天乙。
子胜生于夏王朝帝发五年(庚辰,前1661),出生在南亳谷熟。他是商王子天乙的次子。子天乙的长子名叫子太丁,曾被立为太子。子太丁不幸早亡,他死后商王子天乙没有再立太子。
公元前1589年,商王子天乙去世时,他的儿子都已经年老。他在临终前头脑依然十分清醒,他把右相伊尹叫到床前,对他说:“我死后打算立长孙太甲为王,卿以为如何?”伊尹连忙摇手,说道:“臣以为万万不可,太甲目无尊长,行为乖张,如果让他为王,江山社稷就危险了。”子天乙抬头看了看伊尹,无可奈何地说:“那就兄终弟及吧。”说完便咽了气。其实商王子天乙是很看好长孙太甲的,怎奈他和伊尹一直闹对立,而伊尹又是朝廷的顶梁柱没有他是绝对不行的。他也只好带着遗憾与世长辞了。
商王子天乙死后,有人建议推举子天乙年轻的孙子太甲继承王位,立刻遭到了右相伊尹的斥责。他说:“先王临终前已经留下遗言,选举新王应该论资排辈,兄终弟及。如今老一辈还都健在,怎么能轮到后生晚辈呢?”群臣立刻鸦鹊无声了。
这样,在右相伊尹的主持下,子胜便以先王嫡次子的资格登上了王位,号外丙,以癸巳年(前1588)为外丙元年。
子胜即位后,仍以伊尹为右相,仲虺为左相,朝中其它大臣也基本没有什么变动。古时候以右为大,伊尹居右相之位,其权力权次于天子。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朝中的军政大事主要由伊尹决断。
伊尹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根本不把群臣看在眼里,有时候连身为天子的子胜也还要看他的眼色行事。左相仲虺是个聪明人,他早就看出伊尹的野心,便以自已年老力衰体弱多病为由,经常呆在家里养病,很少过问朝中的事。这样一来,伊尹就成了商王朝的主宰,要风则风,要雨则雨。
子胜即位时已经七十三岁,虽然年老,但因为没有治国经验,处理问题却十分幼稚,常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来。他为了讨好伊尹,拜封他为卿士。卿士在商朝并非是一种官职,它和“三公”一样,是朝中高官吏的尊称。伊尹早在商汤时期就已经官居相职,位列三公。子胜为了体现他对伊尹的尊重,故而又给他加了个卿士的头衔。
子胜执政时期,一切仍遵循商汤旧制,“以宽治民”、“以法摄众”,恩威并用,使奴隶和一些贫民不得不为奴隶主贵族卖命。因为战争已经平息,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国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为了发展生产,商王朝在伊尹的主持下,大力裁减军队,解散了战争时期的庞大军队,让士兵复原回家种田,只保留少量的常备军,担负着保卫王宫的责任。
子胜对伊尹十分信任,把国中的军政大事都全权委托给他,自己却乐得抽出时间逍遥自在。他喜欢游山玩水和外出打猎,他想尽情地享受几年天子的特权。但是世事很难尽如人意,子胜坐上帝位还不满三年,在一次外出狩猎归来突染重病,救治无效而与世长辞。
子胜在位执政虚记三年(今本竹书纪年),率于外丙二年(甲午,前1587),享年七十五岁。死后葬在商王外丙陵(地址不详),尊号商王外丙,谥号外丙,庙号“卜丙”。
殷墟卜辞中,子外丙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外丙在位年表
前1588(癸巳)元年
前1587(甲午)二年
第239章 商王子仲壬()
在位起讫:公元前1587前1583年。
生卒年:公元前1653前1583年。
出生地:谷熟(即南毫,今河南商丘市东南)。
立都: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年号:仲壬元年(乙未,前1586)。
商王子仲壬。姓子,名庸,号仲壬,又作中壬,甲骨文作“南壬”。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的第三任帝。他的祖父是商侯子主癸,父亲是商王朝首任王子天乙。二任王子外丙是他的次兄。
子仲壬生于夏王姒发十三年(戊子,前1653),也是出生在南亳谷熟。他是子天乙的第三个儿子,父亲在位时他便在朝为官,子外丙执政时他仍官居原职。公元前1587年,他的兄长突染重病去世。按照商汤“兄终弟及”的遗嘱,右相伊尹主持朝中大臣拥立子庸为天子,号仲壬,以乙未年(前1586)为仲壬元年。
子仲壬即位后不久,左相仲虺病死于家中。子仲壬率领朝中大臣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仲虺姓任又名傀,亦称莱朱,祖居薛邑(今山东滕州市南),后徙居于邳邑(今江苏邳州市西南),他是夏禹时车正奚仲的后人,原在夏朝为官,后因不满于夏桀的统治而投奔了商汤,曾在灭夏的战争中多次立功,被商王子天乙拜为左相。他和伊尹是商汤建国初期的两大栋梁,深得子天乙的器重。他曾为商汤作诰,称作仲虺之诰。
仲虺死后,子仲壬任命伊尹兼任左相,总揽朝政。这样,商王朝名义上是子仲壬为王,实际上却是伊尹独掌大权。此事引起了他的侄儿子至的极大不满。子至也就是太甲,是商王子天乙的长孙,太子子太丁的长子。子至从小喜武,结识了许多江湖朋友。他对伊尹一向怀有敌意,两人见面时,子至经常挖苦和顶撞伊尹,伊尹对他非常不满,认为他少德无才缺少教养,是块不可雕的朽木。因此,在商汤临死前打算把王位传给孙子太甲时,伊尹坚决反对。商汤便只好说了句“那就兄终弟及吧”。于是商汤死后,伊尹便以执行先王遗命为借口,先后立年老糊涂的外丙、仲壬为王,一直把精明能干的子至排斥在外。子至曾多次求见叔父子仲壬,提醒他防备伊尹,建议他削减伊尹的权力。但是子仲壬原本就是胆小懦弱的人,再加上又上了年纪,更不敢得罪伊尹。不过他心里清楚,在商族众多子孙中,能够对付伊尹的人恐怕也只有子至了。因此他便把希望寄托在侄儿身上,即位后不久,便向朝臣提出以子至为先王直系长孙为由,建议立他为太子。伊尹虽然对此事一百个不赞成,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也不便坚持反对,只好也表示同意。
子仲壬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决策后,对朝中的事情就不闻不问了。每日只是听歌看舞游山玩水,追求晚年的享乐。庸庸碌碌一晃就过去了四年。
仲壬四年(戊戌,前1583)春天的一个夜晚,子庸多喝了几杯酒便早早地歇息了,没想到他这一睡就是再也没有醒过来。第二天早晨宫里人才发现他们的天子已经归天了。
子庸六十七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年(今本竹书纪年),卒于仲壬四年(戊戌,前1583),享年七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商王仲壬陵(地址不详),尊号商王仲壬,谥号帝仲壬,庙号“南壬”。
仲壬在位年表
前3866(乙未)元年
前3865(丙申)二年
前3864(丁酉)三年
前3863(戊戌)四年
第240章 商王伊尹(1)()
在位起讫:公元前1583前1576年。
生卒年:公元前1655前1576年。
出生地:空桑(今河南洛阳市南嵩县)。
立都: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年号:伊尹元年(己亥,前1582)。
商王伊尹。姓伊,名挚,又名保衡、阿衡,因官居右相,位列三公之首,被尊称为伊尹。殷商甲骨文作“伊”。他是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四位称王的人,也是商王朝唯一的一位异姓王。
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名相,后来因与太甲争权,夺了太甲的王位,自己监国称王。
有关伊尹的出身,史书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伊尹的母亲住在伊水岸边的一个小村庄,怀有九个月的身孕。有一天,她梦见天神对他说:“如果你看见臼里涌出水来,那就是洪水将近,你要马上往东跑,千万不要回头。”第二天早晨,她果然看见臼里出了水,十分吃惊,立刻告诉家人和邻居,说大洪水马上就来了,让大家快跑。人们看见外面风和日丽,万里晴空,都不相信会有洪水到来,谁都不肯离开家园。她只好独自往东跑,跑啊跑,跑啊跑,足足跑了十几里,忽然听见后面传来洪水的咆哮声,还有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她忍不住回头一看,发现身后已经是一片汪洋。因为她回头破坏了天神的法力,她也被洪水吞没了。她变成了一棵中空的桑树,她的儿子就出生在中空的桑树里。桑树载着婴儿随波逐流,一直漂流到有莘国(今山东荷泽市曹县),被一位厨师救回收养,取名保衡,爱称阿衡。后来,这位厨师带着孩子投奔了莘侯,莘侯为孩子赐姓命名。因为是从伊水漂流而至,便以伊为姓,赐名挚,称作伊挚。
另一种说法是:伊尹祖籍在伊水河畔,居住在一个生长着许多桑树的小村庄。因村中有桑树却无人养蚕,当地人便把这个村子叫空桑(今河南洛阳市南嵩县)。伊尹的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