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裰V萆坛且胖肪褪鞘肥樯系南亍U馊炙捣ㄋ坪醵疾徽贰G氨咚倒又俣∏ǘ嫉闹饕蚴桥禄坪铀豪模敲此ǘ嫉男轮凡豢赡茉诨坪痈浇\粲肟饬降囟季嗷坪硬辉叮又俣≡趺纯赡馨压记ǖ侥抢锬兀恐劣谒抵V莨派坛羌次跋保透讶萌诵欧
郑州古商城遗址,无论考古资料分析还是碳十四年代测定都证明:它的建筑年代当在公元前16世纪至17世纪,也就是商王朝建国初期的一百五十年左右。从商汤迁都于郑毫算起(前1591)至子仲丁迁都于嚣邑(前1435),历经子天乙、子外丙、子仲壬、伊尹、子太甲、子沃丁、子太庚、子小甲、子雍已、子太戊十任帝,时间跨度一百五十七年,和考古测定基本相符。而子仲丁迁“嚣”,前后只有两任王,子仲丁在位九年,子仲壬在外十五年,总共才二十四年时间,与一百五十年相差甚远。据此我们便完全可以推翻嚣邑亦郑州古商城之说。我国着名学者丁山先生在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1960年)一文中主张,嚣邑在鲁地敖山(即今山东新泰市东南),笔者比较赞同,因为它基本符合历史的真实状况。
子仲丁迁都以后,国内的形势十分不稳,一些奴隶主贵族不满于迁都,到处散布不利于商王朝的言论。他们说黄河水泛滥是上天对天子无道的惩罚,天子迁都就是与上天对抗,必将会受到天帝更大的惩罚。他们在商王面前阳奉阴违,口是心非,使子仲丁下达的许多命令都很难得到落实。一些诸侯方国也乘机兴风作浪,他们不但不如期朝贡,有的还入侵商朝边境,抢掠和杀害商朝的百姓。
子仲丁为了稳定局势,一方面在国内施行严酷的刑罚,出动武装部队打击那些不法的豪强贵族,另一方面征召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出兵讨伐那些不肯臣服的诸侯和方国。
仲丁六年(辛未,前1430),子仲丁派兵征讨蓝夷。蓝夷是商代东南诸夷的一个方国(其地望约在今江淮一带),经常入侵掠夺商朝的百姓,使商朝东南边境的居民无法安居。子仲丁决心要用武力将其征服。不过这场战争打得很艰难,直到子仲丁去世也没能完全征服蓝夷。
子仲丁七十四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年(今本竹书纪年),病逝于仲丁九年(甲戌,前1427),终年八十三岁。死后葬在商王仲丁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仲丁,谥号帝仲丁,庙号“中丁”。
在殷墟卜辞中,子仲丁被列为直系先王祭祀。
仲丁在位年表
前1435(丙寅)元年
前1434(丁卯)二年
前1433(戊辰)三年
前1432(己巳)四年
前1431(庚午)五年
前1430(辛未)六年
前1429(壬申)七年
前1428(癸酉)八年
前1427(甲戌)九年
第250章 商王子外壬()
在位起讫:公元前1427前1412年。
生卒年:公元前1492前1412年。
出生地: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立都:嚣邑(又称傲,今山东新泰市东南)。
年号:外壬元年(乙亥,前1426)。
商王子外壬。姓子,名发,又名癸,号外壬,殷墟甲骨文作“卜壬”。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十二任王。
子发的祖父是商王朝七任王子太庚,父亲是商王朝十任王子太戊,十一任王子仲丁是他的长兄。
子发生于太戊十九年(己巳,前1492),出生在亳都王宫,成年以后先后在父、兄两朝为官。公元前1427年,他的长兄子仲丁去世,他以兄终弟及的祖传遗命继承了王位,号外壬,以乙亥年(前1426)为外壬元年。
子外壬即位时,商王朝正处于动乱之秋,不仅国内政局混乱,一些夷族方国也不断入侵掠夺。战争连年不断。就在他的长兄去世时,他的弟弟子整正在率军征讨蓝夷。他使人快马加鞭赶往军前报丧,子整才留一半军队守卫边境,自己率另一半军队归国奔丧。
按照贯例先王去世新王即位时,各诸侯国都应该入朝奔丧,悼念死去的先王,并祝贺新王即位。当时大多数诸侯国或国君亲往,或派大臣代往,基本上都如期而至,只有靠近东夷的邳国和侁(shen)国没有到。不但没有到,两国还公开宣布叛离商王朝,并组织起武装力量对抗商王朝的军队。
邳国在今山东济宁市微山县西北,是夏禹时大臣奚仲之后,奚仲姓任,为夏禹的车正,初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他的后代仲虺是夏王姒履癸的大臣,后来叛夏投商,被商汤拜为左相,封于邳邑。邳国是商王朝一个较大的封国。一直是商王朝忠实的同盟军。
侁国在今山东菏泽地区曹县北,它的统治者是有莘氏贵族,商朝初年,有莘侯曾将女儿嫁给商汤为妃,商汤的右相伊尹就是随着莘侯的女儿以“媵臣”身份陪嫁到商朝的。侁国就是有莘国,因为伊尹从小在那里长大,对那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故而在他执政时改国名为侁。并在各方面给与支持和援助。侁国在伊尹的扶植下,很快变成了一个诸侯强国,同时也成了商王朝的忠实同盟军。
这两个反叛的诸侯国都是当时声势强大的贵族,他们反叛的理由是:商王不尊祖训,不守祖业,随意迁都,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其实这只是借口,他们反叛的真正原因是:商王迁都于嚣,占据了他们的统治区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拒绝接受商王的命令,也不服从商朝的法律,并且停止了向商朝缴纳赋税,他们还筑城扩兵,侵略周围弱小的诸侯国。不断加强自己的实力,准备与商王抗衡到底。
子外壬十分气恼,便想派兵征讨,但是国库空虚,根本没有力量组建更多的军队去征讨反叛的诸侯国。他打算增加赋税,以改善国家资金贫乏的困境,但大臣们纷纷反对,说各地连年受灾,百姓连活命都困难,哪里还有钱交赋税,不要说增加,就是现有的赋税也很难征收上来。大家都建议暂时先不要发动战争,待过几年经济好转时再组织军队征讨也不迟。子外壬无可奈何,只好听从大家的意见,任由邳、侁两国独立。
此头一开,麻烦可就大了。其他诸侯国见天子软弱可欺,也都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国力强大的便效法邳、侁二国拒不缴纳赋税,国力较弱的便装出一副可怜相,声称国内受灾严重,无力缴纳赋税,请求商王减免。这样一来,各诸侯国的赋税十之八九难以入库,王宫的日常开销全靠国家直属土地的税收来维持。而商王朝的开销照样有增无减,国库空虚,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面对这些叛乱的诸侯国,子外壬却束手无策,只好召集大臣们,让大家出谋献策,为国分忧,为君王分忧。但是这些个大臣们都很自私,心里只想着如何地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根本不在乎国家的利益和君王的处境。这让子外壬很是失望,心想:我也是七十来岁的人了,满打满算还能活几年,你们不在乎我怕个啥?要混干脆大家就一起混吧!他索性采取得过且过的办法,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年一年的往下混,十几年的时间很快便混了过去。
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混不下去了,因为他突然得了急病,救治无效,一命呜呼。
子外壬六十六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通鉴外纪),卒于外壬十五年(乙丑,前1412),终年八十一岁。死后葬在商王外壬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外壬,谥号帝外壬,庙号“卜壬”。
殷墟卜辞中,子外壬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外壬在位年表
前1426(乙亥)元年
前1425(丙子)二年
前1424(丁丑)三年
前1423(戊寅)四年
前1422(己卯)五年
前1421(庚辰)六年
前1420(辛巳)七年
前1419(壬午)八年
前1418(癸未)九年
前1417(甲申)十年
前1416(乙酉)十一年
前1415(丙戌)十二年
前1414(丁亥)十三年
前1413(戊子)十四年
前1412(己丑)十五年
第251章 商王河亶甲()
在位起讫:公元前1412前1403年。
生卒年:公元前1486前1403年。
出生地:郑毫(今河南郑州市古商城)。
立都:相邑(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东南)。
年号:河亶甲元年(庚寅,前1411)。
商王河亶甲,姓子,名整,号河亶甲,又称整甲、亶甲,甲骨文作“戈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十三任王。
子整的祖父是商王朝七任王子太庚,父亲是商王朝十任王子太戊,十一任王子仲丁和十二任王子外壬都是他的兄长。
子整生于太戊二十五年(乙亥,前1486),也是出生在亳都王宫。先后在父亲、长兄、次兄三朝为官,算得上是三朝元老。
公元前1412年,商王朝十二任王子外壬病死于宫中,他的弟弟子整即位,号河亶甲,以庚寅年(1411)为河亶甲元年。
子整即位于嚣邑(今山东新泰市东南),他即位时面对的是两位哥哥给他留下的一堆乱摊子,外有夷族方国入侵,内有诸侯贵族叛乱,内外矛盾重重,百姓人心惶惶,子整是将军出身,能文善武,曾多次领兵出征,是个很有头脑的指挥官。他认真地分析了当前的严峻形势,认为邳、侁两个诸侯大国所以叛乱,主要是商王朝迁都造成的,因为迁都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才和商王朝对着干。如果此时把王都迁走,两国的矛盾就可能得到缓解。只要这两个领头的大国不再继续闹事,其它诸侯国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因此,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黄河以北的相邑(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东南)。这虽然被动了一点,但在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