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贯俞和父祖两代完全不同,是一位自私贪婪而又性情多疑的人。他最初立都于阳平,因怀疑那些前朝大臣,对他们不放心,便在自己的封地宜阳大兴土木,建造宫室,修筑城郭,在那里建成了一座新都。旋即迁都于宜阳。
姬贯俞立都宜阳以后,在政治上开始排斥异己,把那些与自己政见不合的宗族大臣,逐渐削减他们的权势和地位,而重用自己的母舅一族炎帝族姜姓后裔,逐渐使炎帝族人控制了朝政。这样一来,黄帝轩辕氏本族人反而居于次要地位,甚至还要遭到炎帝族人的迫害。黄帝族人对姬贯俞的政治十分不满,先后有许多人西出潼关,举家迁往关中一带。
姬贯俞不仅在治国方略上与父祖两代截然不同,他的人生观也和父祖两代背道而驰。他为了自身的享乐,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大肆建造亭台楼阁,造成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姬贯俞执政期间,各地自然灾害频发,低洼处水患不断,高原和山地又接连发生旱灾,据史书上记载,他即位后曾连续三年大旱,许多地方粮食绝收,饥民遍地。为了消除旱灾,姬贯俞亲往灵台(天象观测台,在今陕西西安市境内)拜祭天神,谁知灵台却连续十天发生火灾。姬贯俞认为这是天帝对他的行为不满,放火是对他的警告。为了讨好天帝,他下令在明廷(即甘泉,在今陕西咸阳市淳化县北)建造宫廷,名曰“林光宫”,又称“云阳宫”(秦始皇二十七年重建后,改称甘泉宫),以供天神居住。据说黄帝姬贯俞为了迎接和招待仙客,还在一处叫执期(今地不详)的地方,修建了五城十二楼。
姬贯俞是十五位黄帝中最奢华的一个,他不仅生前大造亭台楼阁,肆意享乐,而且还为死后修建了豪华的陵墓。他是远古时代第一位生前为自己选择墓地的帝王。他把墓地选定在陕西的桥山,并派人提前修好了墓穴。就在墓穴修好后不久,他因纵欲过度,突然间得了暴病,救治无效,一命呜呼。估计是: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
姬贯俞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贯俞二十年(癸亥,前4258),终年四十八岁。死后遗体葬在桥山(今陕西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帝号贯俞,尊号黄帝。
黄帝陵位于桥山顶,占地面积一千三百亩;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明嘉庆年间立的石碑,上面有唐锜手书的“桥山龙驭”四字;石碑前有一祭亭,里面立着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碑;陵前南侧还有座祈仙台,是汉武帝为祭祀黄帝所筑。历史跟后人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那些建功立业赫赫有名的黄帝死后,陵墓却被冷落了;而一个极尽奢华祸国殃民的黄帝死后,陵墓却被崇拜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姬贯俞在位年表
前4277(甲辰)元年
前4276(乙巳)二年
前4275(丙午)三年
前4274(丁未)四年
前4273(戊申)五年
前4272(己酉)六年
前4271(庚戌)七年
前4270(辛亥)八年
前4269(壬子)九年
前4268(癸丑)十年
前4267(甲寅)十一年
前4266(乙卯)十二年
前4265(丙辰)十三年
前4264(丁巳)十四年
前4263(戊午)十五年
前4262(己未)十六年
前4261(庚申)十七年
前4260(辛酉)十八年
前4259(壬戌)十九年
前4258(癸亥)二十年
第127章 黄帝恚文()
在位起讫:前4258前4219年。
生卒年:前4283前4219年。
出生地: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
立都: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年号:恚文元年(甲子,前4257)。
黄帝姜恚文,男,姓姜,名恚(hui)文,炎帝大隗氏祝融(华盖童子)后裔,因入赘于黄帝族,九任黄帝姬贯俞死后,他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第十任黄帝。
姜恚文生于八任黄帝转茸二十年(戊戌,前4283),出生在黄河以南的登封(今河南郑州登封市西南),是炎帝祝融氏的嫡系传人,于九任黄帝贯俞十五年(戊午,前4263)入赘于黄帝族。
姜恚文才华出众,足智多谋,入赘以后很快就成了黄帝姬贯俞的得力助手。姬贯俞最初只是让他给自己当参谋,想点子,出主意,料理朝中一些大事,后来见他精明强干,每件事都办的随他心意,心中甚喜,索性干脆就命他代理朝政,自己专心致志地去享受人生,追求吃喝玩乐去了。
姜恚文原本就很有野心,黄帝姬贯俞的行为正合了他的心意,他便乘机广交朝中大臣,树立自己的威望,逐渐架空了黄帝姬贯俞,使姬姓的黄帝政权完全掌握在了姜姓人的手里。
公元前4258年,九任黄帝姬贯俞因纵欲过度,突然间暴病身亡,众大臣纷纷推选姜恚文为新一任黄帝。
于是,姜恚文即位称帝。姬姓黄帝变成了姜姓黄帝。
姜恚文即位后,决定对黄帝政权进行一番大的改造。他首先决定废弃旧的都城,将帝都迁到了刘寨(今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南)。
迁都以后,姜恚文认真整治朝纲,执政期间,以宽松仁德的政策治理国家,团结天下各路诸侯,深得民心。
当时中华大地上约有大小部落上万个,号称万国。这些个部落因处于不同的地域,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的文明,有的野蛮,有的部族甚至还不会用火,仍然过着原始的野人生活,吃生肉,喝生血,男女混居,杂乱交合。以前黄帝族人称他们为蛮人或野人,一度对他们进行灭绝性的追杀。姜恚文执政后,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使人逐渐接近他们,引导他们改变旧习,教他们用火,教他们穿衣服,还教他们捕鱼、种地,使蛮人慢慢地对中原人产生了好感,成了中原人的朋友。
姜恚文在用人上也非常明智,他施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不论出身于哪个氏族,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是德才兼备,便可以得到重用。他的这一政策赢得了各族团各部落大多数人的拥护。
姜恚文二十六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帝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前4219),终年六十五岁。死后遗体葬在大隗(今河南郑州新密市轩辕黄帝宫西南),帝号恚文,尊号黄帝。
姜恚文在位年表
前4257(甲子)元年
前4256(乙丑)二年
前4255(丙寅)三年
前4254(丁卯)四年
前4253(戊辰)五年
前4252(己巳)六年
前4251(庚午)七年
前4250(辛未)八年
前4249(壬申)九年
前4248(癸酉)十年
前4247(甲戌)十一年
前4246(乙亥)十二年
前4245(丙子)十三年
前4244(丁丑)十四年
前4243(戊寅)十五年
前4242(己卯)十六年
前4241(庚辰)十七年
前4240(辛巳)十八年
前4239(壬午)十九年
前4238(癸未)二十年
前4237(甲申)二十一年
前4236(乙酉)二十二年
前4235(丙戌)二十三年
前4234(丁亥)二十四年
前4233(戊子)二十五年
前4232(己丑)二十六年
前4231(庚寅)二十七年
前4230(辛卯)二十八年
前4229(壬辰)二十九年
前4228(癸巳)三十年
前4227(甲午)三十一年
前4226(乙未)三十二年
前4225(丙申)三十三年
前4224(丁酉)三十四年
前4223(戊戌)三十五年
前4222(己亥)三十六年
前4221(庚子)三十七年
前4220(辛丑)三十八年
前4219(壬寅)三十九年
第128章 黄帝成契()
在位起讫:公元前4219前4184年。
生卒年:公元前4246前4184年。
出生地:大鸿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境内)。
立都:洎城(今河南郑州新郑市)。
年号:成契元年(癸卯,前4218)。
黄帝姜成契,男,姓姜,名成契,又名鸿,又称大鸿氏、帝鸿氏。炎帝魁隗氏共工后裔,其先祖为首任黄帝姬芒时掌管星象和作兵书的鬼臾蓲(ou)。他也是因入赘于黄帝族,成为黄帝政权朝中的重臣,后被推举为帝,成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黄帝轩辕氏政权的十一任帝。
姜成契生于十任黄帝恚文十二年(乙亥,前4246),出生在沁水南岸的大鸿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境内),是炎帝共工氏的嫡系后代。他从小才貌双全,足智多谋,是炎帝族中的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黄帝轩辕氏族中的一位美丽而又勇敢的少女,二人一见钟情,便定下了婚姻之约。恚文二十八年(辛卯,前4230),姜成契入赘于黄帝族,成了黄帝族成员。他凭借自己的卓越才华,很快得到了十任黄帝姜恚文的重用,不久便成为黄帝政权的核心人物。
此时,炎帝族因为与黄帝族联姻,在中原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炎帝族的后代。而黄帝本族的势力却日益衰弱,虽然也有很多人在朝为官,但却没有什么实权,整个黄帝政权基本上控制在了炎帝族手中。
恚文三十九年(壬寅,前4219),十任黄帝姜恚文去世后,姜成契再次被推选为异姓黄帝,号称帝鸿氏。这是姬、姜联盟,互为翁婿,以血缘关系而立的第二位异姓帝王。
姜成契执政期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开始激化,部落之间时常发生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