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干系,还好意思去容禀父皇谏言让三哥去主持此事,你却是站在其后,看皇兄的笑话,没有一点罪责之感,你这个户部的尚书做的好清闲,好自在,好惬意啊,要是换作本殿下,到也乐意兼职一番,反正有了好处肯定少不了自己,有了困难有陛下、太子和皇子这些人顶着,你还好意思';舔';着个脸说什么纲常伦理,圣人之言?”
李玉此话一出,这户部的钱赢锭,立马就慌';乱';了起来,满脸的委屈,装作愁苦之';色';言道:“殿下何处此言,这不是生生的污蔑老臣吗,想我为了筹措充盈国库之银,不说寝食难安,可也是月余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何来自在惬意之言?臣下,自知朝中官员,户部最为难管,上要满足皇家宗亲奢华御用,中要精打细算予之百官之需,下要体恤民情,开展救灾放粮之急,殿下如此而言,不是污蔑本官是什么,若是殿下觉得臣下做事确有差矣之时,还请陛下免去臣子户部尚书之职,好找一鼎立之人,省的如殿下之说,自己失职事小,延误了治国大略事大,那微臣就怕是成了千古罪人不说,更重要的是九泉之下也无颜相见我钱家的列祖列宗。”
说完之后,便跪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毫不在意威仪,大肆痛哭起来,声嘶力竭,这时就连皇帝李贽都看到了也无可奈何,只得好言相劝。
“钱尚书,朕知道你为国';操';劳,就不必在此感伤了,还是多想想与皇儿继民如何筹集银两,度过这一万难时刻,这才是当下急需要做的,你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玉儿也是一时因为当前危急,说话不讲分寸,你还是不要太在意了,赶紧起身吧。”
谁知这钱赢锭好不知趣,还言之灼灼,有些相';逼';李玉的意思。“陛下还是免了微臣的尚书之职,微臣驽钝,有负圣恩,这事微臣以为还是交与殿下办理才好,还望陛下应允。”
我靠,这个老家伙,想脱包袱,轻装走人,把这个招人嫌、万人骂的差事甩给自己?真是一帮老狐狸,到了关键有事的时候,精滑的比水里的泥鳅还难弄。
本来有事就说上两句的丞相季宗元,这时也开始装聋作哑了,站在一旁,呆呆的入神,不知是想什么入了神儿还是故意做作装样,反正该说话的时候,可是一句也不说了,估计心里也是得意不行。
李玉这时头可大了,妈的,看来是抢打出头鸟,出头儿的椽子先烂掉啊,自己一时的冲动,竟然中枪了。下一步,要不自己把这事担起来,有始有终的做好,要不就是欲求这精滑的钱赢锭,让他继续半死不活的统揽此事。
首先要是自己担下这事的话,可心里也不是没有想过,可能阻力要比三皇子李继民做的还要大,不说自己在朝中已有大皇子、芑贵妃一族,二皇子、云贵妃一族,两大巅峰势力都与自己不对路,而且那云贵妃对上次一百万两银子之事肯定耿耿于怀,不睚眦报复自己,就是人家海纳百川的宽容肚量了,岂会支持于自己,再说朝中大臣,百官之首那就是丞相季宗元了,那个家伙恨不得在自己落井的时候,再扔上几个大石头,砸的越死越解气,想想自己的处境可谓是处处是敌,四面楚歌啊。
若要欲求那钱赢锭继续绸缪此事,不是自己还没做,就已经向这货认输了吗?可对于眼前之事可谓是左右危难,上不是,下不是,这真是作茧自缚,苦酒自尝。。。。。。
第158章 发行国债之举措()
第158章发行国债之举措
“钱大人何必为难与我,你若是觉得此事确实不通,只可道来原委,不要因为本殿下说了你几句,就一哭、二叫、三上吊,跟那小';妇';人一般作为,哪有一个一品大员的风仪,不是让满堂朝臣耻笑与你吗,我也知道你为捐银之事确实';操';劳,';操';劳的都';操';劳到烟雨楼去了,我就是想不通,在此之前,你频频初入那溧阳城最大的烟花之地烟雨楼,难不成是为了到';妓';院索要银两来充盈国库,不知现在钱大人在烟雨楼索要了多少银两来充盈国库啊。”
李玉此一言,一下使得这户部钱赢锭哭泣之声突然而止。心中更是惊恐万分,还有的就是愤恨不已,这殿下也太黑了,竟然跟踪于我,再想到自己做事相当的隐秘,都被这殿下发现,此刻就算是有万分委屈,在李玉的一道惊言之下,半句分辨之语,也说不出口了。
而众朝臣看到钱赢锭的呆若木鸡的神情,便可知事情的真伪,心里也为那钱赢锭的悲惨遭遇所幸灾乐祸,原来平日里道貌岸然的户部尚书钱赢锭,也是一常出入于烟花柳巷之徒。素常,看那铁骨铮铮为国为民的精忠形象在李玉的一言道破之下,轰然崩塌,瞬间什么体统、什么颜面、什么尊贵';荡';然无存。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殿下可是有一番手段,竟然连这事都知之尽然,不经意的都暗自再联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由的心中一阵胆颤恶寒,对于李玉的恐惧之心更加的上升。
皇帝李贽也是一副愕然之表情,心想,这皇四子李玉果然厉害,虽然昨夜之事让自己伤透了脑筋,更是恼怒其狠毒的杀伐手段,但今日自告奋勇捐助国库之事,还是让自己有了一台阶下,再说这事知道的人也不多,再看到太子李玉做事言语,都是游刃有余,进退有度,一时间这李贽竟也';迷';糊了,越来越看不透自己这个早先一直就是装疯卖傻的儿子。
说完了钱赢锭,李玉鄙视了一番。继续说道:“父皇,至于刚才捐银封官乃是中策之为,虽然也可进项不少,但毕竟有的不是凭借真才实学混上这朝官,李玉还有一上策,不知道父皇想不想听来。”
“既有上策,那玉儿还不讲来。好与父皇分忧,为国出力。”皇帝李贽已经很是期盼李玉的上策,看看始终是能出人意料的太子李玉能再说出什么新鲜之词来。
“我充盈国库的上策就是向广大民众发行我大燊朝的国债。”李玉想起了前世国家在困难时期向民众发行的国债卷。
“国债,这是何物?”皇帝李贽饶有兴趣的问道。
“国债,就是我整个大燊朝国运窘困时期,向臣下子民暂借的债务,又称国务公债,是我朝以其有信用的钱庄为基础,按照民间借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天下子民筹集银两,进而达到集举国之力,解一时之忧。比如像我朝的烟雨楼钱庄,在民间就有很高的信用度,我们可以通过烟雨楼发行一种暂借银钱的凭证,这种凭证我们可以暂称为国债卷。也就是说虽然是烟雨庄来发行,但债务还是我大燊朝的,到期限返还之时,除了要兑现当初承诺应偿还的本金之外,还要另加支付一定时期数额的息金,以增加广大子民购买国债的积极';性';。”李玉说了半天,就连自己都觉得有点绕口,要说听得懂其意的,估计会更少。
李玉刚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议政殿上下,就像炸开了锅一样的沸腾起来,不过通体来讲,就是让大燊朝与自己的子民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这在当时那个朝代可是有失皇家体统、皇家脸面的。不过李玉还有变通之法,那就是不以朝廷名义印发,而是由财力敌国的烟雨庄的名义来承办,这样就很有可能引起民众的兴致,不但能留存大量的银钱不怕流失,更多的是还可以有息金可赚,何乐而不为。
当皇帝听到了李玉这个上策之后,略加思索,就感觉很是妙不可言,确实如此,要是举全国之力筹集银两的话,说不定不仅是国库充盈,更为关键的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更多的银钱,等到来年农业收成之后,再以赋税代替补缺,这还真是省时有省力的好计策。
“列为公卿都说说看,玉儿所献良策国债之法可行的通否?”皇帝李贽没有先行发表看法,而是把皮球踢向众臣,其实就是想看看列为大臣们对此事的看法。
“陛下,微臣看来,殿下三策,若论难易程度应该反过来说,捐银之策虽属下策,但运作起来也是极为难行,但在殿下的三策之中相比之下却是最为容易的。只要陛下一道圣旨,哪个溧阳官员不敢不从。其次是中策奉官捐银,虽然会有一定的阻力,但只要运作得当,相信也会顺利运行。最为难做的就是殿下所列上策,一则是因为新政,推行起来肯定不会让人轻易接受,二则是有所掣肘,因为要靠民间信用度极高的烟雨庄作为发行国债的媒介,在我朝大量发行国债的同时,会有很多方面要受到烟雨庄的制约,不然这个媒介一旦不予配合,此事也就无法运行,三则是后期会留有一定的隐患。本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国债发行,购买自由,富有闲钱之人,不但能得到更多的投资渠道,还能放心存放,而我朝因为国库的充盈,对于救济灾民、平定叛';乱';和发展军队装备上,不会出现捉襟见肘,但日后还付本钱之后的息金也是支付的一大笔财源,这会额外增加我朝的财政负担,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时,吏部尚书石有山站了出来侃侃而谈,无论从三策的难以程度和运作后起预想的弊端,都分析的合情合理,头头是道。
吏部石有山的话,让李玉不禁对他看似很不起眼之人开始刮目相看,谁说古朝无贤能,这不是就一个典型的贤能之臣,李玉若能想到他这般之细,因为有几千年的知识积累,那是情有可原,可这石有山仅凭李玉的只言片语就能分析的如此透彻,这下让李玉可是打开了眼界,看来若真论治国之策,自己能出点花哨点子,跟人家丰厚治世经验和准确的形势预断简直就是拍马也不及啊,对这个评说中肯的吏部石大人,李玉从内心那是深深的敬佩,尤其是最后一句,自己最好的上策在人家眼里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