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轶说:“当朝国师刘秀原名叫刘歆,他也是汉室后裔不假,这个人很有才华,但是他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贪欲心很重,其中研究未知的事情就是他的强项之一。”
“刘歆之所以改名叫刘歆,那是因为将来会有一位名叫刘秀的人做天子,他说是自己的名字和孝哀皇帝刘欣重名,这才将其改名刘秀,想要应验那句谶语。”
“最后认为时机成熟了起兵图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被王莽诛杀,文叔兄堂堂高祖之后就和我去一趟利府的勇气都没有吗?我李府又不是虎狼之地,有何去不得。”
刘秀见李轶诚心邀请,出于礼貌只好答应了一起去李府,临走之前别让旁边的生意人照看一下摊位。
两个人到达李府之后李轶便把堂兄李通介绍了一下,此刻刘秀和李通两手作揖道:“幸会,幸会。”
然后李通吩咐下人准备给客人上茶,三个人便正襟坐下来开始谈话。
李通先发话道:“文叔兄你我相见真是缘分,为何会在宛城卖谷子?”
刘秀说:“我们蔡阳县出现了灾荒庄稼颗粒无收,为了生活所迫用自家囤积的谷子拉到集市上卖。”
李通知道怎么回事之后,接下来开始进入话题了,李通声称自己的父亲是王莽的宗卿师,是专门研究谶语之学的。
其中就有六个字的谶文非常奇怪,这六个字是刘氏复兴,李氏当辅,想要和刘秀共谋一番大业。
刘秀心想这位李公子的父亲是在王莽身边办事的,而我们刘氏宗亲又是王莽打击的对象,不知这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
只说了一句:“次元兄仅凭一句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话就下结论,再说了,当朝国师也叫刘秀,更何况当今天下姓刘的无计其数,如何证明我就是谶语当中所说的那个人?”
李通认真的说:“当今天下姓刘的人确实不少,可是当朝国师刘秀原名叫刘歆,只是一个冒牌货而已,真正叫刘秀的人是你文叔兄,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汉室皇族后裔。”
“我父亲虽然在为王莽做事,那只不过是为我李氏家族的生活迫不得已而为之,实则不满新莽统治,”
刘秀得知李通的父亲其实也有反应,考虑到既然李通想要干大事业,刚才哪又为何还说他的父亲是在为王莽做事。
我刘氏宗亲与王莽是死对头李通不可能不知道,都已经打听到我在宛城集市上的位置了,暗中让『政府』军来抓我是最好的机会,看来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这回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心声了,考虑到自己的大哥门下勇士众多,那可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可一直没有遇到合作伙伴,这不正是一个绝佳时机吗。
这时李通一再追问可否与我们兄弟共同举事,刘秀见到这种局面,事已至此就答应李通的请求,准备回去与大哥说一声再做商议。
然后三人两手作揖辞别,就这样刘秀回到集市上整理一下货物拉着马车回去了。
到达蔡阳县家中赶快喊出刘縯询问道:“大哥,你不是很想干一番大事业吗?”
刘縯疑『惑』问道:“是啊!你大哥我做梦都想三弟今日为何提起这件事情?”
刘秀便把今日在宛城卖谷子的时候,有一个世家大族名叫李轶的人找到自己,说要和堂兄力通与我们共同举起兵对抗新莽政权的此事告诉了刘縯。
当刘縯听到这个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了,自己正好无用武之地,马上拉着刘秀迫不及待的就去拜访宛城李氏兄弟。
当刘氏兄弟来到李府之后,李氏兄弟出门相迎,并两手作揖道:“伯升兄能来到我李府真感到高兴啊!”
刘縯笑道:“次元兄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当初次元兄和令尊在朝为官,王莽老贼自从篡夺汉室江山之后,次元兄直接辞官有骨气,我刘縯佩服。”
李通说:“哪里,哪里,伯升兄严重了,我只是不想为新莽政权效力而已。”
刘縯说:“次元兄谦虚,可是当初我杀了令兄的大哥,刘縯心里甚是惭愧。”
李通说:“过去的事情就不再提了,令兄也有不对的地方,他生『性』傲慢,迟早是要吃亏的,好了,不说了,我们商议一下起兵的事情吧。”
刘秀说:“每到立秋的那一天朝廷都会通知各州县官员举行祭祀活动,我们不如就在这一天劫持前队大夫(即南阳郡太守)甄阜及属正梁丘赐。”
“大哥你在舂(chong)陵县负责招兵买马,由我和季文兄留在蔡阳县,次元兄你留在宛城以便见机行事,我们就在舂陵县共同起兵响应。”
李通说:“好,我们就按照原计划进行,切记这件事情一定要保密,坚决不能透出一点风声,否则我们会引火上身的。”
刘縯说:“计划既然已经制定好了,那我文叔就先回去准备一下起兵的事。”
好,只见双方两手作揖道:“告辞,告辞。”
刘氏兄弟回到蔡阳县之后在一间房间里秘密商量起兵之时,片刻过后,刘縯的族弟刘稷跑到房间内气喘吁吁的说:“大哥,三哥不好了。”
刘縯见刘稷跑着如此慌张,跟狼撵着似的,一问才知道叔父刘良不知从哪里得知起兵的事情,而且还把刘氏宗亲带来了。
刘秀马上意识到不好,起兵的事情肯定泄『露』出去了。
这个时候的刘良手中拿着竹杖小跑,并且气冲冲的说:“刘伯升,你这个不肖子孙给我出来,竟敢背的老夫商量大逆不道之事。”
刘縯就装傻充愣,走出屋内,并笑道:“叔父,您老人家怎么来了?而且发这么大的火,对您的身体不好,息怒,息怒。”
刘良面红耳赤道:“息什么怒,老夫要是再不来全族的人都被你害死了。”
刘縯说:“没这么严重吧?各位叔伯们,如今新莽『乱』政,把老百姓搞得民不聊,老百姓叫苦连天,我们本是高祖的后裔,王莽一上台就立刻削夺我们刘家的爵位,本该享受的东西却无情的失去了。”
“再说了,湖北的绿林农民起义,山东的赤眉农民起义,河北的铜马农民起义,还有散落在全国各地流民组织的对抗新莽武装力量,纷纷举起反莽大旗,我们汉室后裔还有何理由不起兵。”
各位叔伯们听完这句话,异口同声的说:“你这是造反,你这是把我们刘氏全族的人往火坑送,你这是让我们陪你送死啊!”
刘縯解释道:“我不让各位叔伯们上战场杀敌,只是让你们支持我而已。”
刘良代表众位叔伯们,发言道:“我们这些人黄土都快埋到腰上了,再说了,我们老胳膊老腿的,拿什么支持你们起兵。”
第7章 为祖业扯起义旗()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有一颗大火球,逆时针滑落下来,便有人高呼道:“大家快来看,天上那是什么?”
有人高声喊道:“星孛于张,新莽已不得人心,全国各地豪强四起,如今应该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本是皇族汉室后裔,就应该夺回属于我们刘家的江山社稷,定高祖之业,兴我汉室。”
说这句话的不是别人,此人正是秀,只见身穿一身铠甲从人群中很严肃的走过来。
刘良见到此场景,奇怪的询问道:“文叔啊!你向来和你大哥志向就不同,今日为何就一条心了呢?”
大家一看刘秀平日里向来都很老实谨慎,今日为何也跟着一起起兵造反,这时众人高呼道:“诛王莽篡贼,兴我汉室江山。”
此时传来了两个女人的声音,他们就是刘氏兄弟的二姐刘元和三妹刘伯姬。
并同时振臂高呼道:“大弟,二弟,大姐支持你们,大哥,三哥,小妹也支持你们。”
而且也得到了大姐刘黄的支持,刘良见到这种局势,长叹一口气道:“罢了,罢了,既然木已成舟,就让它顺其自然吧!”
此时此刻刘氏兄弟的心情就像刚绽放的花朵一样,既然他们已经反抗大新朝了,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称号。
于是刘縯就以柱天都布作为义号,因为是在舂陵县聚众起义的,所以也称之为舂陵军,这一年刘秀刚刚满28岁。
刘氏兄弟的二姐和二姐夫邓晨也在新野县组织的上千余人,聚集者都是一些不满新莽统治的人,其中就有自己的侄子邓奉。
这时在长安上学的阴识(字,次伯,阴丽华同父异母的长兄)闻讯南阳郡刘氏兄弟已经在舂陵县正式起兵反莽了。
于是就对同学们说:“天下已经大『乱』,我们还上什么学。”然后阴识就辍学回家,对着自己的宗族子弟以及门客说:“现如今逆贼王莽篡夺刘汉帝位,把天下搞得狼烟四起,民怨沸腾,在这种『乱』世时代很难有生存之道,不如我们也反了。”
就这样阴识带领着一千多人前往舂陵县汇合刘氏兄弟,随即拜为校尉,片刻过后,当朱祐听说南阳郡刘氏兄弟起义了。
专程从外祖的父家复阳(今湖北省故城市)赶到舂陵县,刘氏兄弟见到此二人非常高兴。
公元22年,地皇三年
居住在南阳郡的汉室后裔刘氏兄弟揭竿而起,正式起兵造反,举起了反莽大旗,继绿林,赤眉。
又一支公开挑战中央『政府』的极限,这时在宛城李通想把起兵的事情告诉在京为官的父亲李守。
便安排侄子李季前往告知,李季接到堂兄交给的任务后马上启程,可是还没有到达长安却被人暗害了,不知什么地方走漏了风声。
此刻在长安皇宫中的李守预感到家中肯定出大事了,便找到同乡好友时,任中郎将的黄显商量。
黄显说:“现在城门把守的这么严实,目前你的儿子欲意造反,趁着陛下还不知道此事,你就以家中有事为借口,让陛下遣你回家可免杀身之祸。”
李守频频点头道:“嗯,关键时刻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