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发动那种规模的战争,大汉帝国即使最后胜了,也得是惨胜,经济至少倒退几十年。
“父王,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李长明着急问道,李长庆也看着父亲。
李福康神色低落的摇摇头,“没有,只希望两国不要发生战争吧。”
“那秦国,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
李长明问道,他们对秦国的了解并不多,希望知道秦国发展的进程,更多的了解这个国家,知己知彼,差能更好的应对以后可能发生的战争。
“那我就跟你们讲讲,秦国与我大汉的关系吧。”
李福康正欲说着,跟随李福康多年的老奴走进来,恭敬道:“王爷,固伦公主到了。”
“是雪曦来了。”
李福康脸上浮现微笑,他可是非常疼爱这个女儿,主要还是因为沈若晗的关系,爱屋及乌。
第34章 秦论下()
“参加固伦公主。”
李雪曦一进大厅,李长明和李长庆行跪拜礼,毕竟李雪曦是亲王爵公主,李长明和李长庆非嫡子,无爵位在身,面对李雪曦得行跪拜之礼。
大汉帝国爵位继承比前几个朝代还要严格,就是亲王的嫡长子继承爵位降一等,其他嫡子降两等,非嫡子不给于爵位。
就是怕跟明朝一样,皇室宗亲太多,最后老朱家拿俸禄的宗亲就高达几百万,人数太多了给国家造成沉重的负担。
而到了大汉朝,精简的又有些过份了,还没过三代,子孙都成平民了。
皇帝也是一样,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嫡子封亲王,非嫡子封郡王。
亲王的嫡长子继承降一等封郡王,嫡子封公爵,几代以后如果不能为国立功,就会成为没落的贵族,沦为平民。
还有一种就是海外的藩王,管理自己的藩地时间长了,海外藩地都相对独立一些了,爵位跟大汉有所不同,藩王的嫡长子继承王爵,其他儿子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都可封王爵,海外藩王不用给俸禄,只是接受朝廷正式册封。
而台王李福康是个例外,既有海外藩地,又在大汉军中任职,还有俸禄可领,可以看出皇帝对他的恩宠。
“都是自家人,两位兄长无需多礼。”
李雪曦虚扶一把,然后对李福康行半礼,微微欠身,“曦儿见过父王。”
按照国礼,李福康对李雪曦也需要行平礼的,但这是在家里,他哈哈一笑,说道:“曦儿,父王三个多月没见你了,你又漂亮了。”
“父王,真会笑话女儿。”李雪曦不好意思道。
或许是那5点魅力值的原因,李雪曦确实比以前漂亮了很多。
李福康觉着三个月不见,女儿脸皮怎么变薄了,要是以前一定会说,父王你真有眼光,这次怎么这么害羞了。
他也没想其他,觉得女儿可能长大了,变得矜持了吧,他挥手说道:“刚才我与你两位兄长说话,你也坐下一起听听。”
“是,父王。”
李雪曦坐在下首第一个座位,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
李长明和李长庆的座位只能排次递减,坐在李雪曦之后的座位上。
李福康坐下,继续道:“刚才说到秦国,不得不提起秦国的起源。”
“明朝末年,在南海有一股强大的军阀势力,一开始就是一伙海盗,逐渐发展成强大的义军,南明永历皇帝为了对付满清的多尔衮铁骑,下旨招安了这股海盗,为了拉拢他们,不顾异姓不得封王的祖制。”
“给他们封了三个异姓王,大当家的王凯封为秦王,二当家李君明封为汉王,三当家的刘浩封为齐王。”
听到这里他们三人瞪大了眼睛,高祖皇帝原来是个海盗团伙的二当家,后来这三个人都成立了自己的帝国,这算是史上最成功的创业团队了。
太震惊了,他们三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秘闻,他们所熟知的是,太祖皇帝义军起家,灭了满清鞑子,建立了大汉朝,其他的细节就不清楚了。
李福康继续说道:“他们三人各率领一支军队分兵围杀满清鞑子还有糜烂各地的流寇,花了数年的时间平定了天下,他们三人都不把没有军权的南明永历皇帝放在眼里,想自立称帝。”
“但是皇帝只有一个,谁都想当,首先实力最弱的齐王刘浩没有参与,直接率领军队渡海到了马六甲海域建立了如今的齐国,剩下的只有秦王和汉王两方人马。”
他们三人听的入迷,这比演义还要精彩。
“结果大家都知道,高祖皇帝胜了,但是秦王也没有完败,直到最后秦王身边还有15多万人马,太祖皇帝麾下有50万兵马,如果硬要完全消灭秦王的军队,所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他们双方最终和解。”
“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南为汉,山海关以北为秦,双方各自建国称帝,一直到现在。”
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原来我大汉与秦国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李长庆大呼一声,“如果当年太祖皇帝率50万大军可以直接灭掉秦王这支军队,那也没有今日之烦恼。”
李雪曦冷眼看李长庆,身为穿越者当然知道当年刘君明在想什么,穿越者要的并非一定是征服多大的领地,他要的是让汉族文化传播大更多的地方。
让秦国这支军队帮他征服极北寒地,让北方的众多民族汉化,使用汉族文字,穿着汉族的服饰,说着汉族的语言。
无论王朝更替,即使是秦国最后真的强大了,取代了中原王朝,那证明中原王朝的腐朽才会被取代,取代后的新王朝还是能够延续汉族的文化,使用汉族的文字,总比异族取代要好吧。
留下这么个敌人也能时时刻刻警醒着大汉帝国。
利大于弊,这才是刘君明放走秦国的原因。
当然这都是李雪曦的个人猜测,毕竟谁也不知道太祖皇帝的想法。
“难道我们就一直坐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李长明皱眉道,他的目标是当皇帝,如果强大的秦国在侧,当了皇帝也不会安稳。
李福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自语道:“或许真的发生战争,才能有转机。”
不破不立,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可控制的战争,或许能改变现在的局面,打破军中的利益集团,只要打破了重新按照新的制度重建军队,那样大汉帝国的军队会重回祖上的荣光。
李雪曦也沉思,自己的目标是当上女帝,面对强大的秦国该怎么办?
她想了一会摇摇头,这些离自己太远了,现阶段的目标还是先努力赚钱,获取一块封地,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真到大战之时也有自保的能力。
大厅内的每个人都在沉思,各怀鬼胎,尤其是李长明和李长庆,在消化今天所得到的信息。
李福康见他们面色凝重,笑道:“你们也不必过于担忧,我大汉帝国人口接近两亿,是秦国的十几倍,经济总量更是秦国的百倍,即使军力上打不过秦国,我大汉也不会完败。”
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那是对后世而言,经济,人口都不是重要指标,古代打仗主要还是看军力,要不然几十万人口的满清能征服将近1亿人口的大明了。
李雪曦更加迫切的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军队,不能每天这么享受生活了,得加快进度,不然真的发生大战,这些没有军权的皇族就是被人宰割的鱼肉。
还有那些奴才们,面对乱世会不会造反,都是问题。
平时这么对待那些奴才们,一旦真有机会让他们翻身做主,不知道会不会背叛。
李雪曦想想都一身冷汗。
第35章 准备()
在回公主府的路上,李雪曦坐在马车上思考。
今天她知道了,大汉帝国并非是天下第一,还有强大的秦国,能对帝国造成威胁。
战争爆发是必然的,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间爆发,或许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或许明年就会打起来。
如果打陆地战争倒不怕,东京离秦国很远,没有十年八年打不完,有的是时间。
就怕从海上进攻,东京濒临大海,如果海上打输了了,很快就能占领东京。
李雪曦摇摇头,或许是太悲观了,目前大汉帝国的综合国力依然排世界第一,不会这么轻易被打败的。
居安思危,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别人,还得靠自己。
“去商场,本宫去看看收拾的怎么样了。”李雪曦命令前面的赶车的奴才。
“奴才遵命。”
赶车奴才调转方向,往商场赶去。
后面是十几个奴才也跟在马车后面,小跑着。
剩下的一千多两花的也差不多了,又向王思明借了两千两作为流动资金。
李雪曦盘算着,自己的100多个奴才一天光吃饭就得需要花4两银子,过年过节得加顿好的,一年下来花掉1500两多,每年至少要给奴才们做2身衣服,两双鞋子,这去掉200两,还有马匹的草料,房屋修补,平时打赏,省着点花这点俸禄不够,别说平时大手大脚了。
如果没有其他进项,光靠俸禄真的养不活这么多奴才。
幸亏这些奴才们不用给工钱,像外面一个工人一月的工钱就得3两到4两之间,就按最低的3两算,一个月100个奴才就得300两,一年3600两,亲王的俸禄是4000两,发了工钱就剩不下钱了,都得喝西北风。
赚钱,赚钱,只有赚更多的钱,养活更多的奴才,然后训练他们,为自己卖命,再赚更多的钱组建军队,不然大汉帝国打输了,自己只能当俘虏了。
先不提当女帝,首先得有自保之力,有人会觉得太悲观了,首先两国不会轻易开战,其次即使是开战大汉帝国也不会这么容易败了。
毕竟大汉帝国的底蕴还在,就算是南明政权还坚持了几十年呢。
为什么这么急?李雪曦每天过着这么舒适的生活,不想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她才迫切的想要现在就开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