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通俗演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出直隶,地方官吏,差人探问,答称奉旨差谴,织办龙衣。看官!你想这班地方官,多是趋炎附膻的朋友,听得钦差过境,自然前去奉承。况又是赫赫有名的小安子,慈禧太后以下,就算是他,那个敢不唯命是从?小安子要一千金,便给他一千金,小安子要一万金,也只得如数给他。

    安得海喜气洋洋,由直隶南下山东,总道是一路顺风,从心所欲,不意恶贯满盈,偏偏碰着一个大对头。这大对头姓丁,名宝桢,贵州省平远州人,问起他的官职,便是当时现任的山东巡抚。剿捻寇时,曾随李鸿章等,防堵有功,连级超擢。生平廉刚有威,不喜趋奉。一日,在签押房亲阅公牍,忽接到德州详文,报称“钦差安得海过境,责令地方供张,应否照办?”宝桢私讶道:“这安得海是个太监,如何敢出都门?莫非朝廷忘了祖训么?”当即亲拟奏稿,委幕友赶紧抄就,立差得力人员,嘱他由六百里驰驿到京,先至恭王邸报告,托他代递奏章。

    原来恭王弈,见安得海威权太重,素不满意,接着丁抚奏折,立刻入宫去见太后。可巧慈禧后在园观剧,不及与闻。(也是安得海该死。)恭王便禀知慈安太后,递上丁宝桢密奏,由慈安后展阅一周,便道:“小安子应该正法,但须与西太后商议。”恭王忙奏道:“安得海违背祖制,擅出都门,罪在不赦,应即饬丁宝桢拿捕正法为是。”慈安太后尚在沉吟,半晌才道:“西太后最爱小安子,若由我下旨严办,将来西太后必要恨我,所以我不便专主。”(慈安懦弱。)恭王道:“西太后么?以祖制论,西太后也不能违背。有祖制,无安得海,还请太后速即裁夺。若西太后有异言,奴才等当力持正论。”慈安后道:“既如此,且令军机拟旨,颁发山东。”恭王道:“太后旨意已定,奴才即可谨拟。”当下命内监取过笔墨,匆匆写了数行,大致说:“安太监擅自出都,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直隶、山东、江苏各督抚速派干员,严密拿捕,拿到即就地正法,毋庸再行请旨”等语。拟定后,即请慈安太后盖樱慈安竟将印盖上,由恭王取出,不欲宣布,即交原人兼程带回。

    直隶、山东,本是毗连的省分,不到三天,已至济南。丁抚接读密谕,立饬总兵王正起,率兵追捕,驰至泰安县地方,方追着安太监坐船。王总兵喝令截住,船上水手,毫不在意,仍顺风前进。忙在河边雇了民船数只,飞棹追上,齐跃上安太监船中。安得海方才闻知,大声喝道:“那里来的强盗,敢向我船胡闹?”王总兵道:“奉旨拿安得海,你就是安得海么?”安得海却冷笑道:“咱们是奉旨南下,督办龙衣,沿途并没有犯法,那有拿捕的道理,你有什么廷寄,敢来拿我”。王总兵道:“你不要倔强,朝旨岂可捏造么?”便令兵弁锁拿安得海。安得海竟发怒道:“当今皇帝也不敢拿我!你等无法无天,妄向太岁头上动土,难道寻死不成?”兵弁被他一赫,统是不敢上前,气得王总兵两目圆睁,亲自动手,先挥去安得海的蓝翎大帽,然后将安得海一把扯倒,令兵弁取过铁链,把他锁祝兵弁见主将下手,不敢不从,当将安得海捆缚停当,余外一班人众,统行拿下。随令水手回驶济南。

    丁抚正静候消息,过了两天,王总兵已到,立即传见,接谈之下,知安得海已经拿到,即传集两旁侍役,出坐大堂。兵弁带上安得海,便喝问:“安得海就是你么?”安得海道:“丁宝桢!你还连安老爷都不认得,作什么混帐抚台!”丁抚也不与辩驳,便离了座,宣读密谕,读至“就地正法”四字,安得海才有些胆怯,(也只有这点胆量。)徐徐道:“我是奉慈禧太后懿旨,出来督办龙衣的。丁抚台!你敢是欺我么?”(渐渐口软。)丁抚道:“这是何事,敢来欺你!”安得海道:“朝旨莫非弄错,还求你老人家复奏一本,然后安某死也甘心。”丁抚道:“朝命已说是毋庸再请,难道你未听见?”安得海还想哀求,(迟了。)怎奈丁抚台铁面无情,竟饬刽子手将他绑出,一声号炮,安得海的头颅,应刃而落,其余一干人犯,暂羁狱中,候再请旨发落。

    复奏到京,又由恭王禀报慈安太后,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令将随从太监,一并绞决。还有一道严饬总管的谕旨,联翩而下。丁抚自然遵旨办理,将安得海随从陈玉麟、李平安等,讯系太监,立即处绞。此外男女多名,充戍的充戍,释放的释放,总算完案。

    这件事情,慈禧后竟未曾得知,直至案情已了,方传到李莲英耳中,急忙转告慈禧。李莲英是什么人物?也是一个极漂亮的太监。安得海在时,莲英已蒙慈禧宠幸,只势力不及安得海。此时安得海已死,莲英心中,恰很快活,因巴结慈禧要紧,便去详报。慈禧后大惊道:“有这件事么!为何东太后全未提起?想系是外面谣传,不足凭信。”莲英道:“闻得密谕已降了数道,当不至是谣言。”慈禧后道:“你恰去探明确凿,即来禀报。”

    莲英得了懿旨,径往恭邸探问。恭王无从隐讳,只好实告。莲英道:“慈禧太后的性子,王爷也应晓得,此番水落石出,恐怕慈禧太后是不允许呢。”恭王道:“遵照祖制,应该这样办法。”莲英微笑道:(笑里藏刀。)“讲到祖制二字,两宫垂帘,也是祖制所没有,如何你老人家却也赞成?”(以矛攻盾,煞是厉害!)恭王被他驳倒,一时回答不出。莲英便要告辞,(做作的妙。)恭王未免着急,顺手扯着莲英,到了内厅,求他设法。莲英方才献策道:“大公主在内,很得太后欢心,可以从中转圜。若再不得请,奴才也可替王爷缓颊。”恭王喜道:“这却全仗……”莲英不待说完,即接口道:“奴才将来要靠王爷照拂时候,恰很多哩。区区微效,何足挂齿?”随又请恭王缴出密谕稿底,恭王即检讨一纸,那是末后的谕旨,临别时还叮咛嘱托。莲英一肩担任,连说:“王爷放心,总在奴才身上。”(内侍母后,外结亲王,莲英开手,便比安得海高一着。)当下别了恭王,匆匆回宫,将密谕呈上。由慈禧后瞧阅道:

    本月初三日,丁宝桢奏,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有安姓太监乘坐大船,捏称钦差,织办龙衣,船旁插有龙凤旗帜,携带男女多人,沿途招摇火扇惑,居民惊骇等情,当经谕令直隶、山东各督抚,派员查拿,即行正法。兹按丁宝桢奏,已于泰安县地方,将该犯安得海拿获,遵旨正法。

    慈禧后阅到此语,不禁花容变色,几乎要堕下泪水。随又阅下道:

    其随从人等,本日已谕令丁宝桢分别严行惩办。我朝家法相承,整饬官寺,有犯必惩,纲纪至严。每遇有在外招摇生事者,无不立治其罪。乃该太监安得海,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种种不法,实属罪有应得。经此次严惩后,各太监自当益加儆慎,仍著总管太监等,嗣后务将所管太监,严加约束,俾各勤慎当差。如有不安本分,出外滋事者,除将本犯照例治罪外,定将该管太监一并惩办。并通谕直省各督抚,严饬所属,遇有太监冒称奉差等事,无论已未犯法,立即锁拿奏明惩治,毋稍宽纵!钦此。

    慈禧后阅罢,把底稿撕得粉碎,大怒道:“东太后瞒得我好,我向来道他办事和平,不料他亦如此狠心,我与他决不干休。”说着,便命李莲英随往东宫。莲英道:“这事也不是东太后一人专主。”(索性和盘托出,免得后来枝节。)慈禧后道:“此外还有何人,除非是弈了?可恨!可恨”。莲英道:“太后一身关系社稷,不应为了安总管,气坏玉体。”随即替慈禧捶背。(言动皆善于迎合。)约半小时,见慈禧气喘少息,随道:“安总管太也招摇,闻他一出都门,口口声声,说奉太后密旨,令各督抚州县报效巨款,所以闹出这桩案情。”(归罪安得海,便好开脱恭王。)慈禧后道:“有这等事么?他亦该死!但东太后等不应瞒我。”

    正絮语间,忽由宫监来报,荣寿公主求见。这荣寿公主,便是恭王女儿,宫中称他大公主,他为文宗所宠爱,文宗崩后,慈禧后因自己无女,就认他为干女儿,入侍宫中,封他为荣寿公主。莲英与恭王密谈,说起大公主,就是指他。回宫后,即密递消息,叫他前来恳求。慈禧正欲发泄怒意,便道:“叫他进来!”荣寿公主入见,请过了安。慈禧后道:“你父亲做的好事!”公主佯作不解,莲英从旁插口道:“就是安总管的事情,大公主应亦好晓得了。”公主忙向慈禧跪下,叩头道:“臣女在宫侍奉,未悉外情,今日方有宫人传说,臣女即回谒臣父,据称安总管招摇太甚,鲁抚丁宝桢,飞递密奏,刚值圣母观剧,恐触圣怒,不敢禀白,所以仅奏明慈安太后,遵照祖制办理。”慈禧后道:“你总是为父回护。”公主再碰头乞恩,慈禧后道:“这次姑开恩饶免,你去回报你父,下次瞒我,不可道我无情!”公主谢恩趋出。慈禧后还欲往东宫,莲英道:“太后圣度汪洋,恭王爷处尚且恩释,难道还要与东太后争论么?有心不迟,不如从长计议。”(伏后案。)慈禧后见莲英伶俐,语语中意,遂起了桃僵李代的意思,把他擢为总管。莲英感太后厚恩,鞠躬尽瘁,不消细说。

    光阴如箭,又过一年,天津地方,闹出一场教案,险些儿又开战衅,总算由曾国藩等委曲调停,方免战祸。原来中外互市以后,英、法、俄、美诸商民,纷纷来华,时有交涉天津和约,复订保护传教的条约,通商以后,又来了许多教士,更未免与华民龃龉。清廷特建总理各国衙门,并在各口岸设通商大臣专管外交。嗣是德意志、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等国,各请互市,均由总理衙门与订条约。曾国藩、李鸿章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