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通俗演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楞泰奉命回南,探得冉天元在江油县,急由间道邀击。天元层层设伏,德楞泰步步为营,十荡十决,连夺险隘,转战马蹄冈。时已薄暮,德楞泰见伏兵渐稀,正思下马稍憩,偶见东北角上,赤的的一枝枝号火腾起,直上云霄,德楞泰惊道:“我兵已陷入伏中了。”(一急。)话言未绝,西北角上,又见起了两枝号火。(再急。)德楞泰忙令众兵排开队伍,分头迎敌。转身一望,西南角及东南角上,都是闪闪火光,冲天四起,马声杂,人声鼎沸。(三急。)德楞泰料知伏兵不止一二路。亟分作四路抵御,布置才毕,敌兵已由远及近,差不多有七八路。(四急。)德楞泰传令齐放矢铳,放了一阵,敌兵毫不退怯,反围裹拢来。德楞泰见敌兵各持竹竿,竿上缠绕湿絮,矢中的箭镞,铳中的弹丸,多射在湿絮上,不甚伤敌,所以敌仍前进。于是传令人自为战。(五急。)

    官兵知身入重围,也不想什么生还,恶狠狠的与他鏖斗。血战一夜,天色黎明,敌兵仍是不退。(六急,)再战一日,方渐渐杀退敌兵。官兵埋锅造饭,蓐食一餐。餐毕,四面喊声又起,忙一齐上马,再行厮杀,又是一日一夜。(七急。)是日官兵又只吃了一顿饭,夜间仍是对敌。(八急。)德楞泰暗想道:“敌兵更番迭进,我兵尚无援应,若再同他终日厮杀,必至全军覆没呢!”遂下令且战且走。

    官兵阵势一动,冉天元料是败却,麾众直进,行得稍慢的,多被悍目自行杀死,此时敌众不得不舍命穷追。官兵战了三日三夜,气力已尽,肚子又饥,没奈何纷纷溃散。(九急。)

    德楞泰亦觉得人困马乏,便带了亲兵数十名,跃上山巅,下马喘息,自叹道:“我自从军以来,从没有遇着这等悍贼,看来此番要死在此地了。”正自言自语间,猛听得一声大叫道:“德楞泰哪里走?”这一句响彻山谷。德楞泰忙上马望,见山下一人,挥着鞭,舞着刀,冲上山来。这人为谁?正是冉天元。(十急。)德楞泰胸中已横着一死字,倒也没甚惊恐,且因走上山来,只有一冉天元,越发胆壮。便也大呼道:“冉贼!你来送死么?”一面说话,一面拈弓搭箭,飕的一声,正中冉天元的马。那马负着痛一俯一仰,把冉天元掀落背后,骨碌碌滚下山去,德楞泰拍马下山,亲兵亦紧随而下,见冉天元正搁住断崖藤上。德楞泰忙从亲兵手中,取了钩头枪,将冉天元钩来,掷在地上,亲兵即将他缚住。山下的兵,正上山接应冉天元,见天元被擒,拚命来夺,德楞泰复与交战。忽山后又有一支人马,逾山而至,从山顶冲下。(又为德楞泰一急)德楞泰连忙细瞧,认得是山后的乡勇,德楞泰大喜。(此中真是天幸。)敌兵见乡勇驰到,转身复走。德楞泰偕乡勇下山招集余兵,逐北二十里。

    这一场恶战,自古罕有。德将军三字,惊破敌胆。另外带兵官,多冒德将军旗帜,教徒不辨真假,一见辄逃。川西肃清,川东北虽有余孽,不足为患。适勒保至川,遂将肃清余党事,交付勒保,自赴额勒登保军。

    额勒登保追王廷诏,沿途屡有斩获。王廷诏复自甘返陕,那彦成堵剿不力,有旨严谴。会河南布政使马慧裕,缉获教主刘之协于叶县,槛送京师,立正典刑。并谕军机大臣道:

    前据马慧裕奏宝丰、郏县地方,有匪徒焚掠之事。旋据叶县禀,获首犯刘之协。本日马慧裕驰奏,已收宝丰等处,白莲教匪徒千余名,悉数歼除。并提到眼目,认明刘之协属实。

    刘之协为教匪首逆,勾连蔓延,荼毒生灵,乃该犯仍敢在豫省纠结,潜谋起事,并欲为陕楚教匪接应,实堪痛恨。仰赖昊穹垂慈,皇考默佑,俾豫省新起教匪一千余人,立时剿捕净尽,擒获首逆,明正刑诛。可见教匪劫数已尽,从此各路大兵,定可刻期蒇事。

    朕于欣慰之余,转觉恻然不忍。盖教匪本属良民,只因刘之协首先簧鼓,附从日众。征兵剿办,已阅数年,无论百姓无辜,横遭杀戮,被胁多人,迫于不得已。即真正白莲教,皆我大清赤子,只因一时愚昧,致罹重罪。至各股贼首,先后就诛者,无不身受极刑,全家被戮,虽孽由自作,亦系听从刘之协倡教而起。白莲教获罪于天,自取灭亡。其顽梗可恶,其愚蠢可怜。

    朕仰体上天好生之仁,于万无可贷中,宽其一线。著经略额勒登保、参赞德楞泰,及各路带兵大员,与各督抚等,将刘之协擒获一事,广为宣播,并传谕贼营,伊等教首,已就诛戮,无可附从。至于裹胁之人,本系良善百姓,何苦为贼所累,自破身家。如能幡然悔悟,不但免诛,并当妥为安置。即实系同教,畏罪乞命,弁械归诚,亦必贷其一死。若经此番晓谕之后,仍复怙恶不悛,则是伊等甘就骈诛。大兵所到,诛戮无遗,亦气数使然,不能复加矜贷。额勒登保等鼓励将士,务期迅扫贼氛,奠安黎庶,同膺懋赏。将此通谕知之。

    嘉庆帝又亲制一篇邪教说,有“但治从逆,不治从教”的意旨。自是教徒失所倚靠,逐渐变计,化作良民。

    此时剧寇,只有王廷诏在陕西,徐天德在湖北。德楞泰由川赴陕,与额勒登保合军,追袭王廷诏。杨遇春为先锋,至龙池场,分兵埋伏,诱廷诏追来,一鼓擒住,并获散头目十数人。余众走湖北,由德楞泰引兵追剿,与明亮夹击。圈逼徐天德、樊人杰于均州。天德、人杰,先后投水溺死。川、楚、陕三省的悍目,斩俘殆尽,不过还有余孽未靖了。此时已是嘉庆六年的夏季。正是:

    万丈狂澜争一霎,七年征伐病三军。

    诸君欲知后事,且待下回再阅。

    仁宗初政,颇有黜佞崇忠扶衰起敝之象。和一诛,而军务已有起色。勒保一黜,而寇氛以次肃清,可见立国之道,全恃元首。元首明则庶事康,元首丛脞则万事隳。彼额勒登保、德楞泰之得建奇功,莫非元首知人之效。然七年劳役,万众遭殃,不待洪杨之变,而清室衰兆见矣。故善读清史者,皆以高宗之末,为清室盛衰关键云。

第46章 抚叛兵良将蒙冤剿海寇统帅奏捷() 
却说川、楚、陕三省的教徒,头目虽多归擒戮,余孽尚是不少。额勒登保、德楞泰,又往来搜剿。直到嘉庆七年冬季,始报大功戡定。嘉庆帝祭告裕陵,(高宗陵。)宣示中外,封额勒登保一等威勇侯,德楞泰一等继勇侯,均世袭罔替,并加太子太保,授御前大臣。勒保封一等伯,明亮封一等男。(碌碌因人。)杨遇春以下诸将,爵秩有差。

    自此以后,裁汰营兵,遣散乡勇。兵勇或无家可归,或归家不敷食用,又经发放恩饷各官吏,层层克剥,七折八扣。(煞是可恨。)因此游兵冗勇,又纠众戕官,出没为患。复经额、德两将帅,东剿西抚,忙了一年,事始大定。

    自教徒肇乱。劳师九载,所用兵费,竟至二万万两。杀伤的教徒不下数十万。清兵乡勇的阵亡,五省良民的被难,且算不胜算,无从查考。(和之肉。其足食乎?)只这位嘉庆帝,当军事紧急时,很是审虑周详,励精图治。到西北平定,内外官吏,又是歌功颂德,极力铺张。嘉庆帝也道是功德及民,渐渐的骄侈起来。(逸豫忘身,君主多半如此。)庆赏万寿,下嫁公主,挑选妃嫔,仪注都非常繁备,金银也用了许多。

    还有一桩赏罚倒置的事情:川、楚、陕平靖后,因地势阻奥,增设营汛,陕西省中添了一个宁陕镇,就用杨芳做了镇台。宁陕的地方,地险粮贵。当时创议的人,因例饷不足兵用,酌令每月加给盐米银,每人五钱,三年递减,次年届期应减一钱。布政使朱勋,以未奉部文,并四钱也都停发,兵士大哗。会陕西提督杨遇春,方奉旨入觐,宁陕总兵杨芳,调署提督。副将杨之震护宁陕镇,将哗噪的兵士,不问曲直,统拿来笞杖一顿。(一味蛮做。)兵士愈加怨愤。内有两个小头目,都是姓陈,一名达顺,一名先伦,居然纠众抗命,杀死副将游击,劫了库中的银两,放出狱中的罪犯,趁势大乱。

    时杨遇春尚未出境。朝旨即命他回剿。另简成都将军德楞泰为钦差大臣,赴陕督师。遇春到方柴关,叛兵设伏以待。推蒲大芳为首领。大芳骁桀善战,竟将遇春围住。官兵叛卒,互相认识,竟不肯听遇春号令,纷纷四散。遇春止率亲兵数十名,登山断后,见大芳策马而来,大声叱道:“你何故造反?”大芳见是遇春,就下马遥跪,哭诉营官克饷的情形。遇春道:“营官克饷,你可上诉,何苦做此大逆不道的勾当。”大芳道:“现在已处骑虎之势,不能再下,须求大帅谅我!”言毕,起身径去。(还亏遇春平日恩信及人,不至被迫。)

    是时杨芳亦驰来相救,遇春与他商议。杨芳道:“叛兵都经过百战,并非一时乌合,若要除灭了他,很不容易。况官兵九载勤劳,疮痍未复。又前时与叛兵多系同功一体,以兵攻兵,终无斗志。闻叛首蒲大芳见了大帅,尚下马遥跪,卑镇家属,亦由大芳送至石泉。可见大芳虽叛,还有旧部情谊。卑镇愿亲自出抚,若得大芳归降,便可迎刃而解。”遇春喜甚,即命杨芳去抚大芳。

    到了大芳营前,敌矛林立,军垒森严。杨芳的背后,有随员数名,都吓得战战兢兢,请杨芳折回。杨芳道:“天佑苍生,我必不死。且为国息兵,虽死何恨。汝等若果畏惧,不妨退还。让我一人前去便了。”遂扬鞭独进,直入大芳营。

    大芳忙出来迎见。杨芳向着大芳,恸哭失声道:“我与汝等戮力数年,同患难,共生死,仿佛如家人骨肉一般。今朝两下对垒,反同仇敌,我不忍见汝等身陨族灭。所以单骑前来,请你等先杀了我,免得见你惨祸。”蒲大芳等听了这番言语,不由的不感激,便道:“我等小兵,安敢冒犯镇台大人?大人真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