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美女还要叫着再下一局,我赶紧正容奏道:“今午有公文发到礼部,大郎见杨尚书事务繁忙,便擅专顺道代为禀奏:吐蕃国前来长安议和的使团,大概后日上午即能到达。请陛下圣决!”玄宗皇帝闻言略微皱了皱眉说道:“此事已交由中书令右相李林甫全权处理,礼部尚书杨国忠具体负责,朕知道了。”话语中稍有一丝不悦,看来一般情况下,他老人家是不喜听闻政事,我识趣地不再提及此事。
    玄宗皇帝略皱眉头,接着徐徐而言:“大郎,你对杜、柳一案有何看法?”他老人家眉宇间显一丝担忧,他是怕图谶一案真的扯到忠王身上。
    我思索着答道:“今日大殿之上,大郎已经剖解得非常明白,说忠王暗藏图谶,恐是一面之词,万不可相信,更不可因这一面之词而对忠王有所责罚,陛下请想,假如忠王心怀异态,暗藏图谶,怎会把图谶放于府外?此等谋逆之事,少一人知道就少一分危险,又怎能连柳劾如此疏狂不羁的人都知道呢?一句话,这是柳劾对杜家不满泄愤之言,而杜有邻藏有图谶为求自保,反诬忠王藏谶,这可能就是大概的事实!”我现在的力量还斗不过李林甫,又想尽快使忠王脱困,只有牺牲杜有邻、柳劾了!相对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只是苦了杜有邻、柳劾翁婿俩了,这就是家和万事兴的反证,窝里斗、内部闹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玄宗皇帝闻言恍然而悟喃喃道:“今午亨儿戚凄痛陈,果是肺腑之语了。”
    我佯作未闻继续说道:“现在陛下可以调来案卷一观,当知大郎所言非虚。”以吉温罗希爽的本事,这半日之间,定能将杜有邻家藏图谶的‘证据’确凿下来,或许趁着这个时机,也拉了些平时看不顺眼的官员入案,以排除一部分异已分子。现在把案卷调来,正是火候最好的时候,迟则很可能有‘证据’直指忠王等人。
    玄宗皇帝当下依言传令大理寺,上呈案卷,暂停此案的审理,江采苹妙目蕴着异彩地看着我推理案情,我对事不对人的做法,更赢得她的欣赏,因为谁都明白,忠王其实是我当皇太孙的最大障碍。一旁静听的高力士更是暗暗点头。
    经由我对案情的推测,玄宗皇帝神情之间更是轻松了不少,他宠溺地笑了笑,对我道:“好!经过这件事,朕更深信大郎实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大郎再作几年皇太孙历练一下,朕就传位与你,从此朕就可以放心国务,安心享晚年之福了!”江采苹闻言仿佛看到了李林甫遭报,妙目一亮。杨大美女则神情有些默然,高力士一惊之后又陷入沉思。
    我却表情惶然地道:“陛下龙马精神,正可再创辉煌。而大郎虽念祖宗江山,万不敢辞皇太孙之责,但大郎年少识浅,恐有负陛下重望,望陛下以国为念,暂不要起禅退之想!”现在我一没有足够的实力,二缺少回旋的空间,可不能再在言词上有什么纰漏,表面上的功夫一定得作好。
    内侍将案卷呈上,玄宗皇帝止住了话题,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叹道:“大郎真是料事如神,果如你所言,杜有邻暗藏图谶,而柳劾因醉爆出此事。并无半点涉及忠王暗藏图谶,并与河西皇甫惟明相通的证据啊!”我暗叹玄宗他老人家真是遇事不明了,只看书面文章,没有了自己的主见。
    随手接过了案卷,略一目扫,果然没有危及忠王的证据。却发现有三位官员名列案中,可能这三人是平日不与李党一心的官员吧。我细细地查看姓名,有没有我方阵营的官员。突然,一个名字闪入眼帘——郭子仪!
    怎么也没想到,杜、柳一案中竟牵连到中国历代官员中福、禄、寿三全的代表人物--赫赫有名的汾阳王郭子仪!我简直喜翻了天。要知道,郭子仪是唐朝中兴名将,曾任仅次于李豫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在以前的历史上,成为肃宗的李亨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国家再造,卿之力也!”得遇如此人才,我怎能不喜?
正文 第八十一章 巧使帝法
    稳住了心神,我打开了郭子仪的卷宗。我不禁一呆,这时我才知道,现在郭子仪只是左卫长史的小官而已,而他如今的年龄却已五十一岁!我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禁掩卷叹息:自中武举,空有盖世军略的郭子仪竟年至五十余岁,还毫无用武之地,漫漫苦熬只得到区区六品的小阶武官官衔!而今又被冤屈为“知情不报,罪同谋逆”!或许,只有乱世才是显示真正才识的舞台,我一定要让这个军事大才归于我的麾下。
    而郭子仪身怀绝世武略,一定不甘如此地沉寂,碌碌无为地抱憾终生。我既使他免于牢狱刑罚之祸,又作慧眼伯乐,为他提供施展才学的舞台,如此一来,郭子仪当以死忠来报我的知遇之恩。我又细细地看了一遍,确定没有我方官员,便合上了案卷。
    我既然在玄宗面前把杜柳一案定了案,就不好再有反复,我只能想办法来搭救郭子仪一人。就不能考虑李林甫方面帮忙了,只有在皇帝这边想办法,我思量再三,最后仗着玄宗皇帝对我的恩宠,我硬着头皮对玄宗皇帝道:“启禀万岁,大郎想在此案犯官中担保一人,望陛下天恩浩荡,赦免他的罪过!”玄宗皇帝闻言饶有兴趣地问道:“噢,大郎所要担保的是哪位犯官呀?”我恭谨地回道:“大郎所要担保的乃是左卫长史郭子仪!”笑话!兴唐名将怎会成为谋大逆的人呢!
    玄宗皇帝见我出言担保一件逆案中的犯官,可知我是非常重视此人,便奇然地翻看郭子仪的档案记录,惊异地问道:“大郎为何要独独担保这六品武官呢?大郎又怎么会了解这名六品武官呢?”我心念飞转之下,为了把这盖世名将归麾下,我恭声回道:“陛下,大郎是由跟从我的原万骑将校口中得知,这郭子仪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且为人豪爽忠义。自中武举入仕无怨无悔地尽心本位职责。大郎想如此人物,纵然偶有失错,也当恩免其罪,使其更为忠心所事。陛下亦曾以东平郡王为例教导大郎,大郎听从陛下教诲,因此便想保赦此人!”我回京不过三天,哪有什么好的理由,只得随口搪塞。而在信口胡诌之余,想及玄宗皇帝曾得意以厚恩收拢安禄山之法,教过我恩收人心的“驭人之道”,便把它也拿出来说事,料想当收奇效。
    玄宗皇帝闻言倒也无话可说,沉吟了起来,又看了看郭子仪的卷宗,突然说道:“大郎可知郭子仪今年已有五十余岁?当知古有‘廉颇老矣’之叹?大郎纵得此人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何必枉费心思。”这就是世俗的习惯使然,又有几人慧眼深具?都知道姜子牙高龄才得遇文王,有谁能料到,在前世的历史上,郭子仪年已七十还去平息兵乱,晋封为汾阳王!
    我知道他老人家已有了同意的意思,便回道:“大郎虽然年少识浅,却也知道人才对国家来说是特别重要,这郭子仪在禁卫军中,官职虽小却声望极隆,因此,大郎想效仿古人‘千金买骨’的故事,为国家招揽贤才!”因为我明白玄宗皇帝对我的宠信和期许,为了解救郭子仪,我才如此不再顾忌高力士在侧地说道。
    玄宗皇帝目光沉凝地看着我,目光中含着赞赏。未及,他老人家一收目光,连声地说道:“好,好!既然大郎如此看重此人,相信大郎不会看错人,朕索性就成全你,让郭子仪对大郎永感恩德!”我闻此言心中暗暗高兴。
    玄宗声音一沉,对秉笔太监下旨道:“杜柳一案至此已明,不用再起是非,朕特亲判:杜有邻暗藏图谶,诬陷亲王,判其腰斩,其眷流放岭南为奴;柳劾知情不报,其心可诛,判其杖杀;在案人等虽非谋主,却也附从杜贼,罪为不赦,尽皆判以杖杀,其眷亦流放岭南;惟左卫长史郭子仪,为人所蔽,致有牵连,念其在职忠勉,且有福王一力保荐,免其死罪,判其入福王府为奴,钦此!”玄宗皇帝显然是息事宁人,不愿再节外生枝。不过倒也遂了我的心愿,只可惜被李林甫冤枉了的那两名朝臣。对于那两名朝臣,我是欲辨无言,欲救无门,只能暗暗地说声抱歉,在我心中又增添了几分对李林甫的愤恨。秉笔太监立即拟定了圣旨,高力士令当值的执事太监向大理寺宣旨。
    “大郎,我们再与梅妃来两局双陆,赌金钱的。”杨大美女见政事已了,便又重提下棋之事,言语之间透着亲近。而她之所以特别说明是“赌金钱的”,是因为其时大唐的流通货币特别混乱,除了武德年间开始铸的“开元通宝”、乾封年间开始铸的“乾封泉宝”外,社会上还流通隋朝的“五铢钱”,甚至还流通所谓的“恶钱”(恶钱就是样式及分量达不到标准的假钱。靠!看来重利所驱,古今皆同,连唐朝时都有人制造假币!)。而金钱则是皇家自铸、质纯量真的金质钱,一枚金钱可以换百枚铜钱。所以杨大美女提出赌金钱。
    她一特别说明是“赌金钱的”,我心里一动。现今暗潮汹涌社会渐渐动荡不安,其中的原因除了权相独揽朝政、军帅图谋自立和不合时宜的税法之外,还有一个几乎被我忽略的原因——因为货币的不统一而造成的不稳定。待我安稳下来,一定得想个对策。
    正在我思绪飘忽之际,忽听内侍报道“虢国夫人到!”我一怔而苦笑不已,这个浪货!真有契而不舍呀!竟随后而至!
    虢国夫人裴氏杨妍可是杨贵妃的亲姐、玄宗皇帝的相好啊!出入一般的宫殿,她根本就不需要等候玄宗皇帝的宣召,所以随着内侍的唱报,杨妍已经步入勤政楼。
    此时的杨妍已经改换了装束,衣着不再那么风骚暴露,反而十分地得体。她目及双陆棋盘上的残局,略微一怔,转首向我言道:“大郎不是进宫有要事吗?难道玩双陆就是大郎的要事?”语中带着明显的幽怨和哀凄。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无奈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