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沙王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海量,此酒乃是先父自配成方,因其性极烈,只带一筒出来,遇到伤寒小疾时驱寒所用,他日兄台驾幸龙山,定能令你大饱口福。”菊率听罢哈哈大笑,连声道:“一定!一定!到那时贤弟可莫如今日一般吝惜。”吃过饭,三人干脆同住一间,菊率喝了一筒老酒,这会酒劲涌上来,往竹席上一躺便呼呼大睡。吴芮和梅湖毕竟年纪小,乏劲早已过去,携手出门补充干粮去了。
等他们回来,菊率已经睡醒了,正盘腿坐在竹席上发呆,见吴芮进来,扬声笑道:“贤弟真是大胆,行李物事丢在此处,不怕我卷了走么?”吴芮道:“仁兄乃是志气高洁的豪杰英雄,只怕不将这些物事放在眼中。”
菊率摇头叹息道:“方才愚兄正在盘算如何骗取你家美酒配方,经你这一说,只好作罢。”吴芮挑眉一笑:“贤兄倘若喜欢,我这就将配方传授于你,省得欠下酒债不知何日得还。”说罢就去取包袱、找笔墨。菊率没想到吴芮这么爽快,自然喜出望外:“多谢贤弟美意,愚兄身无长物,倒有一身武艺,伴你兄弟游历天下,防些歹毒贼人绰绰有余。”吴芮和梅湖都觉得与菊率投缘,听他这么一说,高兴得连声答应下来。梅湖问道:“菊兄本欲往何处去?”菊率道:“传言齐地有位名士仓海君,广招门徒、传以绝学,大有当年孔夫子之风,被世人誉为士门孟尝,在下本欲往投,如今就由小兄弟做主吧。”吴芮在书中得知孟尝君的许多故事,对于那些礼贤下士的君子、贤人十分钦服,又听说仓海君正在齐国,那里也正是自己一直想去的孔孟之乡,一听就来了兴趣,干脆决定先随菊率同往,回头再游太湖。菊率是个直性子,本来就十分希望能早日见到仓海君,一听吴芮和梅也有兴趣,正中下怀,不由得高兴起来。当夜三人切磋剑术、谈天说地。
吴芮和梅湖长在越地山中,在战乱之前几乎一直保持无人赤贫、无家巨富的状态,与世无争的同时,在学术交流、农耕技术等方面与中原相较落后许多。听菊率说起游历中原各国的见闻,不禁心生向往,很想亲身见识一下那些地方的生活环境。
菊率见吴、梅二人很感兴趣,谈兴大发,说起中原各国的耕种技术、生活习俗、各种古战场遗址、各个主要关隘来如数家珍,只听得吴芮和梅如痴如醉,尤其是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魏都大梁,更让吴芮心驰神往。
如此一来,吴芮和梅湖就央求菊率先带他们去大梁凭吊古战场,此地离大梁虽然远隔千里,毕竟菊率是个仗义游侠,见小哥俩确实不曾出过远门,便将胸脯一拍,决定先西进大梁,然后再转道东去。
三人匆匆出了广陵,渡过江水,来到已经被秦国吞并的韩国故地,只见这里地势渐渐开阔起来,走了约摸一个来月,终于接近故韩都城阳翟。初秋本是庄稼将要成熟的时节,但踏上韩地后一路所见田野却大片荒芜,树木在太阳的炙烤下显得毫无生气,远远近近的房屋大部分似有烟火痕迹,偶尔见到一些老弱妇孺在田间寻找野菜。吴芮不由得心生疑问:“秦国灭韩已近三年,如何还这般荒凉?好似大劫方罢。”菊率面色凝重地看着远方,过了半晌才道:“天下大乱,处处不得安生,即便等得四海太平之时,尚不知要费多少时日方能令百姓安居乐业。”两人正说着,梅湖走到一个壁断垣残的小院子,大声问道:“主人在家吗?我兄弟三人走得口渴,想讨些水喝。”里面无人应答,一群雀鸟被惊得四散扑腾。吴芮皱眉摇了摇头,率先往阳翟方向走去。
韩都的王宫早已被战火烧得残破不堪,秦王政忙着伐赵,将韩国壮年男子全部征入军中,偌大一个都城只有四处劫掠的秦军守卒,还有许多衣衫褴褛的老人小孩。
吴芮感慨道:“若是贤主明君,当派贤臣良吏着手治理,攻城掠地却不能令百姓安生,就算得了天下又能如何?。”菊率冷笑道:“攻城掠地,无非是令天下折服称臣,秦王政也算盖世英雄,只是不知今后能否得到忠臣良将辅佐治国。”吴芮讶然道:“君王乃是一国之主,君王贤德,臣下自当遵从才是,如何能指望良臣而不责君主?”菊率停下脚步,温声道:“君主事事亲为,国务一日何止千数,敢问如何分身?还是要将诸事分之臣下,令他们各司其职,而君王只管作君王才是。”吴芮摇头反对,却又找不出过硬的理由和他相辨,便低头闷走,心中独自思谋。走了约摸半个时辰,众人在一处破落无人的小院中落脚,打算在此过夜。正用树枝打扫尘土的吴芮突然将树枝一扔,拍掌顿足道:“君主将治理国家之事分派众臣,等他们做出样式来,然后检视,若有不妥之处,亲自指正责令修改,不就分身有术了么?”菊率和梅湖被他吓了一跳,见他还在想方才的争论,不禁觉得好笑,转念一想,却发现吴芮的话确实有道理。梅湖和吴芮一起长大,对于他事事认真的性格早就习以为常了,菊率却惊奇不已,抚掌赞道:“贤弟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地,前途不可限量。”
离开阳翟,三人一路北上,几天后便到了魏国地界,只见沿途庄稼已经成熟得垂下头去,一派丰收景象。梅顺手捋了一把稻谷,觉得颗粒饱满多浆,较之家乡的粮食更显丰腴,便分了几颗到吴芮手中。吴芮在山中自小参与农耕,竟没有见过如此饱满的黍粮,正好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农夫在树荫下乘凉歇息,便快步上前施礼。
农夫倒十分热情,见吴芮小小年纪却十分懂礼貌,还称呼他为“先生”,便失声笑道:“看你似乎是个读书人,我却不过一个土中刨食的农夫,你不去请教饱学之士,倒称起我为先生来?”吴芮道:“圣人贤哲也食五谷衣桑麻,若无先生辛勤耕种,他们又如何能著书立说?”
农夫听这话觉得心中舒坦,连忙搬来几把秫秸铺在树荫下,请三人喝水歇脚。
吴芮率先与农夫谈论庄稼收成之类的话题,农夫虽然无甚才学,对于庄稼农时这些问题却十分精通,说起来自是滔滔不绝,吴芮便向他介绍自己家乡山高多雨的状况,谈得十分投机。眼看日落西山,农夫得知他们三人是出门游历来的,便极力邀请三人去家中歇宿。三人乐得从命,帮着农夫扛镢搬锹,一同来到农夫家中。
农夫姓张,只有夫妻二人和二十岁的儿子张若,张若跟随乡邻外出经商已有两年,至今尚未归来,骤见几个英俊少年来到家中,张妻也十分高兴,忙捉起养了两年准备留给儿子回来吃的母鸡宰了煮汤,又拿出平素舍不得吃的香稻米闷上一锅招待几位小客人。
吴芮等人见农夫家中也不甚宽裕,不忍心让人家破费,赶忙取出财帛要交饭钱。张家夫妇死活不肯收钱,口口声声:“我们在家修福,我儿在外若有难处,一定也能得此歇宿之地,若执意给钱,便是给我儿折福!”如此一说,吴芮便不好坚持了,回头见菊率早抽空买来酒肉,这才略微安心下来。三人走了许多路程,早就饿得不行了,吃起张妻做的家常饭菜自是十分可口。吴芮对碗里十分香甜的稻米很感兴趣,出言请教道:“在下家乡乃是越地山林,乡人种地素来以火焚烧草蔓,再引水浸濡,待土被浸软之后播种任其生长,往往只能收些栗黍粗粮,观贵处农田条理得当,竟能种出如此香甜之物,敢问如何炮制?”农夫听罢笑道:“小壮士真是有心,我张家祖辈在此居住,倒未曾听说那般耕作之法,一般先引水浸地,尔后用铁犁头翻耕一遍,将杂草覆入土中作肥,现在所食香甜乃是精心保留出来作种子的,大部分还是粗粮杂食。”听说竟是种粮,菊率忙拉起吴芮和梅,连连作揖称谢。吴芮默默无言,心中想自己读书甚多,竟不曾听说如此简单的方法,便继续问道:“铁犁头是何物事?我家乡尚未曾听说过。”农夫顺手一指墙角一个弯弯的木头,较平滑的一端用来握手,较弯的一端上面裹着一块小小的三角形铁片,用手扶起犁把,稍微用力,犁头上的尖铁便可以在湿润的土中前进,并将野草翻入土中埋起来了。吴芮和梅湖听罢高兴极了,仔细观看犁的形状,又问了许多关于农具的问题,农夫干脆取出一些稻种:“诸位壮士虽然年轻,却已知为农人思谋,实在另人感动,今年年成不错,种粮留得十分宽裕,不如将这些带回家乡,若能令贵乡多产细粮,确乃福泽万代之事。”吴芮求之不得,连忙双手接过那个小麻包,很珍惜地放入包袱中收藏起来,口中连连称谢。这一夜吴芮睡得十分香甜,想到家乡以后若可以种上这么好吃又多产的粮食,倒真应验了老祖父当年希望的那样,自己能够以一人之力谋家乡温饱。
第二天,三人早早起身辞别善良的魏国农户,继续赶往魏都大梁,不到晌午便来到大梁城外。魏国北毗赵国、西靠韩秦、东邻齐国,南临楚国,处於中原的中心地带,乃是天下交通枢纽,而都城大梁位於黄河南岸,洛水、岁水、睢水、丹水、鸿沟都经过此处。魏人又先后开凿了大沟、梁沟两大人工护河,团团保护着城池,成为两道屏障,使大梁城固若金汤。梅带头惊叹道:“开阔坦荡的中原重地,竟能建成如此易守难攻之城,真是难以想像!”
吴芮默不作声,登高细看四周风景之后,才点头道:“当日围魏救赵便在此处,孙膑用兵果真出神入化,实乃天赋奇才。”三人在城外观看询问了足有个把时辰,这才进城歇脚。较之外观气象万千、城郭相连,穿过城门凸出的门阙和护城,城内景致骤然一变,只见街道宽阔井然,足以容纳八匹马并排通过。信步走进一家饭铺,三人点了些面饼咸菜便狼吞虎咽起来,吃过午饭依旧四处游访,来到南面大街上一看,商人小贩川流不息,服饰装扮精致纤巧,一派繁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