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还是要小心英国军队作出这种事情来。此外还有那个被迫退位的伊朗国王礼萨。汗,这个人对现在的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宝。他可以让自己稳稳的操控中东的局势,另外就是让哪个什么德黑兰协议见鬼去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的伊朗国王礼萨。汗虽然宣布伊朗保持中立,但明显倾向希特勒德国。1941年,盟军进入伊朗,决定将礼萨·;汗驱逐出境。在盟军的压力下,1941年9目16日上午9点过,当时的伊朗首相福鲁吉在众议院向主体议员宣读礼萨。汗的文告:“朕,伊朗国王,遵奉上帝和国家的旨意,在此庄严宣告引退,并让位给
我的爱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继。。。。。。。”9点30分,这个文告被众议院批准。10点过,礼萨。汗把他的长子巴列维叫到他的身旁,满怀深情地说:“如果你能够及时地宣誓就任国王,这是当务之急,你一定要竭尽全力,保住伊朗孔雀宝座。他们会千方百
计地要把你从国王宝座上撵走。所以,你就得要有耐心,并且善于审时度势,看风转舵。
这次战争总会结束的。兰战争真的结束时,你一定要仍然是伊朗国王。到了那时候,你
就有扬眉吐气的一天。”下午3点15分,巴列维在众议院宣誓就任国王:“腾,穆罕默德
。礼萨。巴列维,伊朗国王,在上帝和祖国面前,谨向祖国和宪法宣誓效忠。”15年前,
他父亲也就是在这里宣读过这样的誓词。新国王巴列维宣誓就任国王后立即急匆匆地赶回王宫,去拜见被迫逊位的父亲。巴列维赶到王宫时,他父亲礼萨。 汗已在10分钟前离开了王宫。踏上了流亡的征途。从此,巴列维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父亲,两年多以后,即1944年3月,礼萨。汗在流亡地毛里求斯岛死去,魂归异域。)
他心里打定主意后,对拉芬说:“去大洋舰队司令部,等一下你给夫人打一个电话,就说我今天要晚点回家,具体的时间不定。”
在熬了一个通宵后,周天雷费力的把自己从坐椅里挪了出来。这个计划可真的是费脑子,按照计划,他要把原来守中立的土耳其给拉下水。虽然土耳其在二战开端严守中立,但是这个由突厥人组成的国家由于长期和俄国对掐,说他们没有世仇是谁都不会相信的。而且一战的时候土耳其和德国是盟友关系。就凭这一点周天雷都很有信心将它给拉下水。土耳其现在之所以严守中立的原因就是中东的局势并不明朗,它不愿意得罪英国也不敢得罪德国。周天雷设计的地中海战略在未能完全消灭或者是大幅削弱该地区英国势力之前不存在土耳其加入轴心国的可能性。但是随着现在德国在地中海和即将取得在中东的胜利,土耳其这种中立的天平则肯定会向德国倾斜,土耳其的态度实际也是随着交战双方在地中海地区的优势变化而变化,如果整个地中海和中东被轴心国所控制,也就让英国丧失了对土耳其可能施加的影响,从而才会有了土耳其加入轴心国的可能。这样土耳其加上伊朗和伊拉克,对苏联乌克兰的包围就已经形成了。
不过在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也决不是傻瓜,他如果看出了德国在有意识从南面对他管辖下的乌克兰形成了包围,那么他会有什么反应呢?
在历史上俄国对获得一个在印度洋上的出口和能够快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一直很有兴趣,这也是它和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的起因之一。因此如果在伊拉克和伊朗出现了亲德倾向,土耳其象一战那般站到了德国这边。斯大林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他也会向德国提出要求,至少是两个国家共同瓜分在中东的利益,这一点可以在莫洛托夫从德国回来不到两星期,他交给德国驻莫斯科大使的一份外交备忘录里面可以看出的,如果德国能满足苏联的一些要求,苏联是很有可能在暗地里为德国提供更多的东西。甚至不排除作为轴心国的一个准成员国的存在的可能性。
1。德军要立即从芬兰撤退。
2。在今后几个月内,苏联在达达尼尔海峡峡的安全要得到保证,办法是苏联同保加利亚缔结一项互助条约,并且苏联可以凭长期的租借权建立一个可以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陆海军基地。
3。承认在波斯湾的总方向内,巴统和巴库以南的地区是苏联的领土要求的中心。
4。日本放弃它在库页岛北部开采煤炭和石油的权利。
不过周天雷很清楚,苏联在1941年对德国的进攻可能性基本为0,苏联只有在德国的实力大为下降和苏联军队改革完成后才很有可能来往德国的后背上插一把刀,而这至少也会等到1942年去,如果苏德没有开战的话。
真正让希特勒想进攻苏联的念头除了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种族观点外,还应该是德国在和苏联的长期接触中发现苏联不是一个可以控制的国家。即德国的目的是希望苏联能象其他国家一样至少处于半从属的地位,既然不能达到目的,就不如征服那样直接了。而苏联的贪欲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德国那时候已经不愿意去维持这样一个伙伴关系共同瓜分世界,而选择强硬的道路。
不过现在距离开战的时间已经很接近了,自己要做的就是在南部这个方向上尽快地将中东划进德国的势力范围内。并能够借此形成自己手中真正的力量,为明年的政变做准备。他为自己的计划暗自取名叫‘黑海’。
对苏开战
在1941年5月23日,也就是我的小说中德军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一天,当德国第二装甲集群指挥官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到苏德边境侦察地形的时候,根据他的观察,他确信红军‘对于我们的意图毫无所知’。
布格河苏联那一侧河岸上的各个支撑点看上去就是无人守卫的样子,看不出有人驻扎的痕迹。而且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苏联在加强其在苏德边境筑垒阵地方面几乎毫无进展。实际上,古德里安认为实现突然袭击的前景是极好的,以致于他甚至怀疑是否还有必要进行预定的炮火准备。
5月23日夜间10时,在德军步兵某师服役的一名捷克共产党人,在利沃夫地区偷越了国境。他警告俄国人说,德军计划翌日凌晨3时发动进攻。这个情报通过指挥系统逐级上报到莫斯科,因而浪费了宝贵时间。
5月24日凌晨3时,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收到一份电报,命令他去会见莫洛托夫,通报如下的信息:苏军在德国边界附近集结已经到了柏林认为它无法容忍的地步,因此不得不采取适当对策。
莫洛托夫在看到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交给他的最后通牒后,大为震惊,意识到德国人已经向苏联开始宣战,至于苏军集结之说莫洛托夫很清楚那只不过是希特勒为自己找的开战借口而已,纯属无稽之谈。况且,德国政府如果觉得苏军的驻扎是对它的冒犯,它本来可以向苏联政府发出一个外交备忘录,这就足以使苏联撤出它的军队了。可是德国没有这样做,而是不顾种种可怕的后果,发动了一场战争。
莫洛托夫最后向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说了这么一句凄凉的话:“我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类似的场面在柏林重演了一番——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也是在凌晨将苏联驻德国大使弗。杰卡诺佐夫给叫进了德国外交部。把德国的‘防御措施’通知了苏联驻德国大使弗。杰卡诺佐夫。
在1941年5月24日凌晨4时,二十多个德国士兵在一个德国陆军中尉的指挥下,开始搬开了摆设在公路上,标志着德苏边境的拒马,这个时候在他们一旁的德国记者则用德国士兵架起的摄影灯下对德国士兵搬开拒马的场面进行拍摄。这个拍摄过程持续了二十分钟后记者才感到了满意。停止了拍摄。
在这个拒马后面的一个德国坦克团则早就作好了出发准备,在德国摄影记者拍完了德国士兵搬完拒马的过程后,在先头的坦克上的德国坦克指挥官用喉骨通话器下达了坦克部队出发的命令。德国坦克的引擎开始怒吼了起来。众多坦克引擎的怒吼声穿透了黑夜,向四面传了开去。
德国坦克团的指挥官见全团的坦克都已经开始待命完毕,他拿起了扬声器的话筒开始大声下命道:“装甲部队,前进!”
说着他的坦克就开始率先冲过了德苏边境,向苏联境内开了过去。而在他的背后,德国坦克一辆接一辆的驶进了苏联境内,在旁边的德国士兵忍受着坦克引擎的巨吼声,开始欢呼起来。而这一切也落入了德国记者的摄影机里。
而在德国士兵搬开拒马前,在德苏边境上的德国军用机场上已经起飞了大批的德国战斗机,他们在机翼下挂装着大批的SD…2、SD…10小直径炸弹,向着通过各种情报渠道而来指出的苏联西部空军集结的机场冲了过去。他们的任务是将苏联西部空军尽可能毁灭在地面上。以尽快夺取制空权并顺利掩护地面的装甲部队的展开和进攻。
让我们把眼光转向苏联那一侧,在1941年5 月24日,正是周末,苏军照例这天是半日工作制。基辅特别军区航空兵司令员科佩茨上午处理完工作后,下午便放假回家,一路上他想起前几天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列茨科夫视察时,对他当众提出的严厉的批评,仍是忿忿不平。
那是一个星期前,梅列茨科夫来到乌克兰首府基辅,任务是视察部队战备情况,正好赶上军区进行一次空军的警报演习。
演习在离司令部不太远的一个机场举行。这是一个很大的军用机场,设施完备,停机坪上,整整齐齐地停放着几十架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很有气派。四周视野开阔,天空晴朗,只有几朵淡积云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挂着。
“确实是个进行演习的好地方。不过,从战备的角度看,这样摆放飞机太不隐蔽了,很容易遭到攻击。”梅列茨科夫心里想着,并没有马上说出来。司令员巴甫洛夫更是踌躇满志,一边兴致勃勃地对梅列茨科夫指点着什么,一边高声地和军官们打着招呼。当见着正从塔台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