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
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②接着详尽地分析了中日战争中
互相矛盾的四大特点:即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
助。综合起来看,敌有一长三短,我有三长一短,敌人强中有弱,我则弱中
有强。这些基本特点反映了中日战争这个特殊矛盾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抗日
战争中的一切规律性的东西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它规定了敌我双方的战略战
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规定了战争发展的三个
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据此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抗日战争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
的科学论断。
毛泽东分析抗日战争以及国内革命战争的方法,深刻地体现了矛盾分析
的辩证法。谋略实例是举不完的,而这种矛盾分析的辩证法,其生命力永远
是常青的,是我们需要着重领会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故、因时、因地制胜,机智灵活。这是谋略辩证法的精华所在。
     “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不仅基于辩证唯物论的哲理: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基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因敌、因时、因地制胜。
我们在学习战史,剖析谋略实例中应注意“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
民族战争和阶级战争不一样。就国内战争来说,军阀与军阀不一样,中央军
与杂牌军不一样。讲斗智对象,蒋介石与白崇禧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一样的
东西,即共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一般原则是共性,但它总是寓于个性、
特殊性之中。“一般”是从“特殊”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只有与特殊相结合,
才有指导作用;否则这个“一般”就成了教条。我们应用心体会一般与特殊、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谋略水平,发展军事谋略,指导未来战争。
三、用谋贵活
古今中外凡有见地的谋略家,都是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马谡不
仅中国古代有,现代也有,外国也有。中国有过王明的教条主义,法国有过
马奇诺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有其他类似倾向。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
论,是一种社会思潮,是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今后还会出现新的花色品种
和新的代表人物。我们在研究谋略时,必须克服思想僵化,强调一个“活”
字。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过:“在作战中,指挥艺术在于懂得没有一个情况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75 页。
 ②  《毛泽东选集》台订本第415 页。

是相同的。每个情况必须当作一个全新的问题来研究,作出全新的答案。”①  灵活用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军事谋略者在战争的斗智中必须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善于根据战争实际,灵活用谋。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灵活性“就是具体地实现主动性于作战中的东西,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②战争充满着不确实性,敌对双方各自围绕着自己的目的,在战场上激烈地角逐,在一定的条件下,谁的谋略水平高出一筹,谁的用兵方法灵活多变,谁就可能多得分。毛泽东又说:“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所谓‘运用之妙,”。③徐向前元帅也曾说过:“为阵之法,在于分合,所谓分合,指的就是兵力的分散和集中,亦即因时因地因敌因己制宜。”④综合毛泽东和徐向前的论述,灵活用兵有五个基本要素:因时用兵。自古以来的兵家,多重视时间因素。所谓“因时”,指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明代章婴《诸葛孔明异传·机形》一文中写道:“机道有三焉,一曰事,二图,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为将者,必因机以立胜也。”在战争的舞台上,善于用兵的指挥员一方面积极创造战机,另一方面当战机出现时又从不放过它。公元214年,曹操派庐江太守朱光在皖城发展生产,大开稻田。吕蒙向孙权建议,皖田适宜种稻,一旦丰收,魏军必扩其兵力,应早些拔除,孙权于是决定攻城。众将认为应先筑土山,准备筑城器具,宜缓攻。吕蒙不同意,认为缓攻城,敌军必有时间加强城防,援兵也必到达,加之雨季行将到来,届时水位高涨,我进退两难。应因机立胜,孙权采纳了吕蒙的意见,不久就攻下皖城。可见,用兵之妙,贵在因时制宜。“因时用兵”之二,包括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前人的经验,敢于抛弃过时的东西,反对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因时用兵”之三,还包含利用“天时”之意。“因时用兵”之四还须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否则,再好的用兵方略也不能发挥效力。俄国著名军事统帅苏沃洛夫有句名言:“一分钟决定战斗结局,一小时决定战局结局,一天决定帝国的命运。”①革命导师恩格斯认为,处于劣势的军队完全可以通过迅速的机动弥补不足,时间就是军队。拿破仑多数战役胜利都是通过神速机动,集中优势兵力向敌人发动迅猛进攻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分秒必争、快速机动,对于集中兵力,井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战胜敌人,是何等的重要。
     因地用兵。战争指导者要了解因地制宜地集中和分散自己的兵力。山地河川等复杂地形不便于集中过大兵力,平原开阔地地势平坦,利于大兵团作战,所以古人有“众者务易、寡者务隘”的说法。聪明的指挥员根据战场的地形状况,确定可能投入的兵力,并据此计算兵力对比,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兵力使用方案。鲁莽的军事家不晓此理,一味强调集中,实际上是在玩弄集中兵力的原则。齐魏马陵之战,孙膑选马陵险地作战场,大胜魏军;我军解放战争的许多战例,都有巧选战场的问题。
 ①  《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
 ②  《毛泽东选集》台订本第461 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461—462 页。
 ④  《历史的回顾》第377 页。
 ①  引自《俄国军事史略》。

     从狭义上讲,因地用兵,还有一个战场价值的问题。对于重要的战场,作战时我集中兵力的借数宜大些,反之,可小些。解放战争,我军集重兵谋关外,并非事出无因。在一定意义上讲,与东北背靠苏联、进可瞰制关内、退可自保有关。从战役战术上讲,因地用兵中的“地”,实际上是指决定性的地点,如进攻作战的突破地段,防御作战的主要方向等。善于用兵的指挥员总是把重点用兵,同“因地制宜”联系起来。
     因敌用兵。“兵者谋也,因敌制胜”。①智者用兵,因作战对象不同而随机应变。对于强敌,集中兵力倍数要大,反之,则可小些。例如抗美援朝战争,我打英美军集中兵力多些,而打南朝鲜伪军相应少一些。《六韬》说,“势因于敌家之动”。此外,作战样式不同,打法也不同。打阵地防御之敌和打运动之敌,就有区别。历史上,因敌用兵,还常常指根据敌指挥员的特点用兵,韩信背水列阵败陈余,诸葛亮佯作待敌退司马,都是因故用兵并获得成功的战例,换个对象就不一定能成功。
因己用兵。参战部队的情况不同,战斗力也不尽一致,有的强,有的弱,
有的善进攻,有的善防御,特别是经过长期作战,各部队有不同程度伤亡的
情况下,更需要因己用兵。正如《司马法》上说的“用其所欲,行其所能,
废其不欲不能,于敌反是。”因己用兵,充分发挥各兵种、各部队的作战效
能,是用兵艺术的一种表现。1948年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打区寿年兵团,华野
首长根据各部队特点和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部署和转换各部队作
战任务,充分体现了因己用兵的指挥艺术。当时华野外线兵团的几个主力纵
队,总起来说,都是能攻善守的部队,但各纵队在攻坚、野战、阻击等方面
各有其所长。第3、第8纵队在开封战役中损失较大,第10纵队经过长途跋
涉,比较疲劳,而第1、第4和第6纵队自渡黄河以后,只打了些阻击战,
所以睢杞战役开始,华野首长决心把第1、第4、第6和中野第11纵队由阻
援改为突击集团,用以歼灭立足未稳的区兵团,而以减员较大的第3、第8、
第10和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用以阻击邱清泉兵团,实践证明,华野首长
的用兵决心是正确的。
     此外,因己用兵还有一个选用指挥官的问题。人才各有长短,贵在避其短而用其长。战争史上,因用人不当招致作战失利的教训很多。赵王错用赵括才有长平之败,孔明误用马谡方有街亭之失。相反,如能正确用人,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可以使军队战斗力增殖。
因势用兵。势、指态势、气势。古往今来,军事家多重势。关于因势用
兵,就可以象孙子所说的“以碫投卵”、“如转圆石于千仍之山”①那样势不
可挡。
因势用兵一是要因势而乘。《百战百法·势战》说:“凡战,所谓势者,
乘势也。因故有破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破之’”。
意思是说,作战上所说的“势”,就是利用有利态势的问题,乘着敌人处于
败亡的趋势下,我就不失时机地发动进攻,敌人一定会溃败。“宜将剩勇追
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毛泽东对项羽未能乘势打败刘邦,纵虎归山
的历史教训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