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四卷 命运的关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旅使日军伤亡了二千人之后,业已撤退,全师集中在劳勿附近。如果在西海岸上进一步撤退,就会暴露它的侧翼。 
  正在此时,韦维尔将军在他赴美、英、荷、澳司令部就任的途中,已经到达新加坡,访问了前线。他下令大举撤退,完全摆脱日军,使我军疲劳的士兵在任何所能集合的新锐部队或者比较新锐的部队的后面得到喘息的机会。选择的地点是沿着麻坡河约有一百五十哩远的后方,右侧靠近昔加末。澳大利亚师的戈登·贝内特少将负责指挥,计有他自己部队中的一个旅(第二十七旅)、从东海岸撤退的第九英印师以及新开到的第四十五印度步兵旅。一向首当其冲的第十一英印师,准备调到后方休整。撤退是在1月10日开始的。经过一些激烈的后卫战之后,敌军被摆脱了,四天之后,新防线也组成了。同时,瑞天咸港的海上基地已被放弃,我军轻型的残余舰艇退到本加榄港去了。1月16日,一小股日军就在这里从海上登陆。只有两艘军舰还能截堵它,而这两艘军舰却没有找到敌军。 
  那支最关重要的运输船队,载了第十八师主力旅(第五十三旅)以及一批五十架“旋风”式战斗机,现在正在新加坡起卸。它们是由海军和空军部队安全地护送的。他们经历了海路的风险,在敌军制空权的范围之内,很容易受到袭击。 
  但这些增援部队的作用,并不像它们的数量所显示的那样重要。第四十五印度旅是新兵,只受过部分的训练,对于丛林战还没受过训练。英国第十八师,经过了三个月的航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作战力量,但他们一登陆就投入了势在必败的战斗。 
  大家对“旋风”式战斗机寄以极大的希望。这里终于有质量很高、足以抗衡日军的飞机了。它们以最大的速度装配起来,飞入了云霄。最初几天它们果然使敌军损失颇大,但是一切情况对新到的驾驶员来说都是生疏的,不上几天,日方飞机数量占有优势,使我方损失日益惨重。这些“旋风”式飞机就很快地减少了。 
※        ※         ※ 
  昔加末—麻坡战役,猛烈地争夺了一个星期。戈登·贝内特将军部署了他的大部分队伍,堵住通到昔加末的去路,另有第四十五印度旅和一个澳大利亚营,以及后来参加的另一个营,防守麻坡河的下游。他们在昔加末前方的伏击,非常成功,使日军付出了几百人的性命,后来的战斗虽然激烈,敌军却被截住了。但在麻坡,四个守备营于1月15日受到了日本禁卫师团全师的攻击,既有正面的攻击,又有侧面从海上接二连三登陆的袭击。有好几天,他们夺路南去,还是受敌包围。结果他们被迫放弃了运输工具,分成小队冲出去。这支军队全部四千人中,只有八百人回来,旅长邓肯、各营营长和第四十五旅各副指挥官一齐牺牲了。这支小小的队伍,顽强地抵抗着众寡悬殊、控制天空的敌军,从而使昔加末的守军在侧面和后方都没有遭受威胁,才能及时撤退。为了保护这次撤退,第五十三旅的两个英国营被调来参战,正在前线后面整编的第十一英印师有一部分部署起来,以应付敌军在本加榄港及其以南沿海海岸登陆的威胁。 
  我们的部队现在分布在从丰盛港到本加榄港横贯马来半岛南端、长九十哩的战线上。敌军紧紧相随。在丰盛港和居銮有激烈的遭遇战,但是决定性的进攻又一次发生在西海岸; 
  在那里两个英国营在本加榄港守了五天。那时所有直接的出口都已被堵,部队沿海岸退下二十哩,有二千人接连几夜由海军撤走。 
  与此同时,日军得到了坚强的增援。1月15日,一个大护航队将两师生力军运到宋卡,他们从那里南下,向我军战线的中心居銮进军。这时敌军在马来亚已有足足五师人。1月26日,据我军勇敢而力量单薄的空中侦察队报告,兴楼洋面有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十一艘,运输舰两艘,还有许多小型舰艇。我军所能集结起来参加空战的二十三架飞机,全部出动,两次去攻击它们。日本各运输队在战斗机保护之下,我方飞机,特别是老式“角马”式战斗机损失惨重。但是我们的攻击适中要害,那两艘运输舰被击中了,敌机至少有十三架被毁。这次勇猛的出击就是我军空军战斗部队的回光反照。 
  第二天晚上两艘从新加坡驶来的驱逐舰试图出击,但是遇到了截击,其中一艘被击沉了。已登陆的日军迅速地从兴楼沿海岸南下,攻打驻在丰盛港的第二十二澳大利亚旅。这样,1月27日在丰盛港我方战线的右方,在战线的中心居銮,在我方暴露着的左翼,都有密集的战斗。珀西瓦尔将军决定退到新加坡岛上去。每一个人,每一辆车,到了最后阶段,必须越过长堤才能到那里。在开始阶段,一个旅大部分丧亡了,但是到了1月21日早晨,其余的军队都已过去,便将背后的长堤炸毁了。 
※        ※         ※ 
  如果当初集中我们所有的力量来保卫新加坡全岛,而仅仅用轻快机动部队来牵制日军南下马来半岛,是不是较为有利,这至少是可以辩论的。经我批准的当地指挥官的决定,是要在柔佛为保卫新加坡而作战,但是要尽量拖延敌军向新加坡进逼。马来半岛的防卫战,不外乎接二连三的撤退,有猛烈的后卫战,也有顽强的支援。这次战斗给了作战的军队和指挥官很高的荣誉。可是当援军到达的时候,他们几乎全部被敌人一批一批吸引过去了。敌人有种种便利。他们在战前对于地形和条件早已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他们早已拟订了谨慎的、大规模的计划,指使特务秘密渗入,暗藏自行车车辆以供日军自行车队之用。优势的兵力和大量的储备早已汇集在那里;有些储备还不是必需的。日军各师团对于丛林战都是内行的。 
  上面已经提起过,日军的制空权是因为我军照顾其他地区的迫切需要而造成的,当地指挥官对这一点完全没有责任,但这却是一个致命伤。结果,我们派去保卫新加坡的这样一支军队的主要战斗力量和几乎所有在日本宣战之后派去的援军,都在半岛上英勇作战时消耗光了。等到他们通过长堤到达他们原定的最重要的战场的时候,劲头已经没有了。他们同当地守备队和基地许多分遣队在这里会师;这些人增添了我们的人数,尽管没有增添我们的力量。另外还有英国第十八师的两个新旅,他们是经过长途的航行,在陌生的、没有想象到的环境里新从船上登陆的。得为新加坡进行决战并本来准备在这战场完成这个崇高目标的这支军队,在日军开始进攻以前已经受了损耗。虽然可以说还有十万人,但已经不成其为一支军队了。 
※        ※         ※ 
  读者可以在附录①中看到波纳尔将军在1949年写的备忘录;这充分说明了在战前的年代里关于新加坡要塞所采取的方针。其中涉及1940年8月间以及后来日军占领印度支那时所作出的各种决定。这些决定规定守备队人数大量的增加,尤其是空军的增援。供给这些需要的资源,正如我上面所谈,都用在别处了,只在日本宣战和美国参战以后,才能实施大规模的供应。到那时已经太迟了。当地各指挥官所要求的,甚至比三军参谋长所设想的还要多。要满足任何一方的需要都是不可能的。波纳尔将军的备忘录里作了公正的叙述。我在这几页书里,只能谈谈当时经过的情形。 
  ①本卷附录(4)。 
※        ※         ※ 
  新加坡的悲剧发生之后,接着国内就展开了最认真严肃的辩论,我同韦维尔将军、同柯廷先生之间紧张地交换了电函。 
  首相(在华盛顿)至韦维尔将军            1942年1月9日 
  正如你在历次电报中所得悉的,我一直焦切地盼望着马来半岛的英国部队能够尽量保全,以用来保卫新加坡要塞及其柔佛腹地。我因此十分赞成目前正在展开后卫战的这一方式,这样可给敌人造成大量的损失,拖住敌人,并破坏一切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阵地接二连三地被敌军的海运活动所转移。敌军乘没有武装的轮船、木船或渔船沿半岛西岸被运南下,又从各河港里上来,迫使我们后退。只要有一二艘潜艇把这些没有武装的运输军队的船只用四吋口径的大炮或鱼雷击沉,就能够发生作用,把这些可被利用的河口堵住。敌机来时,潜艇总能够潜入水底;这样就可以保护半岛上我军的西翼,能使每寸土地在让出时尽可能获得最高的代价,而不使自己的军队陷于危险。我将十分高兴,如果你能告诉我目前情况怎么样,为此还能做些什么,使我可向总统说明,因为我是经常同他讨论战事的各个方面的。 
  对我就日军在马来亚西岸进行的海陆活动提出的批评性问题,韦维尔将军答复如下: 
  韦维尔将军致首相            1942年1月10日 
  致三军参谋长的报告马来亚总形势的电报谅已看到。自从西翼受到威胁的情况一出现,我就考虑对它用海军作战。开始是试用巡逻船,但是它们在白昼受到空袭的打击。最近三夜,驱逐舰“侦察”号从苏门答腊基地出动。现在只有三艘荷兰潜艇在马来亚作战;现已作出安排,从1月12日起,一有潜艇从其他军事行动中调回,即到槟榔屿和雪兰莪之间的西海岸作战。 
  我对这个电报不能感到满意,对后来接到的更详细的解释也是这样。 
  首相致第一海务大臣             1942年1月22日 
  这实在是不妙。在马来亚西海岸上,我们已被一支周围并无战舰的敌军绝对地占了上风,而且显然被战胜了。因此我们的部队被迫从一个接一个的阵地上退下来,宝贵的时间被敌军赢得了,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