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获 2007第6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轻事而重人的选择,使司马迁这位史学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因而同时具备了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素质。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选择使早已应该冷却的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人的 体温和呼吸。中国长久的专制极权常常会采取一系列反人性的暴政,但是有了以 人为本的历史观念,这种暴政实行的范围和时段都受到了制衡。人伦之常、人情 人品,永远实实在在地掌控着千里巷陌,万家灯火。
  第三,他为中国文化创建了“以史立身”、“以人为本”的千年传统,但在创 建之时正承受着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
  他因几句正常的言论获罪,被处以“宫刑”,又叫“腐刑”,也就是被切割了 一个男性的生理系统。当时他三十八岁,作为一个年岁已经不轻的大学者,面对 如此奇祸,几乎没有例外都会选择赴死,但是,就在这个生死关口上,让我产生 巨大感动的吊诡出现了——
  他决定活下来,以自己非人的岁月来磨砺以人为本的历史,以自己残留的日 子来梳理中国的千秋万代,以自己沉重的屈辱来换取民族应有的尊严,以自己失 性的躯体来呼唤大地刚健的雄风。
  而且,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我想,说到这里,我已经约略勾画了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然而,还是 无法倾吐我的全部感受。
  我经常会站在几乎占据了整整一堵墙的《二十五史》书柜前长时间发呆。想 到一代代金戈铁马、王道霸道、市声田歌都在这里汇聚,而全部汇聚的起点却是 那样一位男性:苍白的脸,失去光彩的眼神。
  我还会在各种有关中华文化的豪言壮语、激情憧憬前突然走神,想到这种浩 荡之气的来源。汉代,那些凉气逼人的孤独夜晚。
  历代中国文人虽然都熟读《史记》,静静一想却会觉得无颜面对那盏在公元 前九十年之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最后熄灭的油灯。
  我曾无数次地去过西安,当地很多读者一直问我为什么不写一篇有关西安的 文章,我总是讷讷难言,心中却一直想着西安东北方向远处滔滔黄河边的龙门, 司马迁的出生地。还能记得《尚书?禹贡》中的话:“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 门,惟神龙可越,故日龙门。”我知道韩城还有司马迁的墓和祠,却又无法预计 会不会有太多现代痕迹让我失望,不敢去。但我想,迟早还会去一次。
  那年历险几万公里考察人类其他文明回来,曾到黄帝陵前祭拜,我撰写的祭 文上有“禀告始祖,此行成矣”之句。第二天过壶口瀑布,黄河上下坚冰如砥, 我也向着南边的龙门默念祭文上的句子。因为在我看来,黄帝需要禀告,司马迁 也需要禀告。他也是决定中国文化兴衰的一位重要先祖,因此,他也会关注我们 的行程。
  甚至可以说,司马迁就是一位无可比拟的文化君主。我对他的恭敬,远远超 过秦汉和大唐的那些皇帝。因此,即便在西安宫阙陵寝的遗迹边,我还想着他。
  司马迁在蒙受奇耻大辱之前,是一个风尘万里的杰出旅行家。 博学、健康、好奇、善学,利用各种机会考察天下,他肯定是那个时代走得
  最远的青年学者。他用自己的脚步和眼睛,使以前读过的典籍活了起来。他用辽 阔的空间来捕捉悠远的时间。他把个人的游历线路作为网兜,捞起了沉在水底的
  226 / 254
  ?2007?6
  千年珍宝。
  因此,要读他笔下的《史记》,首先要读他脚下的路程。 路程,既衡量着文化体质,又衡量着文化责任。 司马迁是二十岁开始漫游的,那一年应该是公元前一一五年。这里出现了一
  个学术争议,他究竟出生在哪一年?对此过去一直有不同看法,到了近代,大学 者王国维和梁启超都主张他出生在公元前一四五年,至今沿用。但也有现代研究 者如李长之、赵光贤等认为应该延后十年,即公元前一三五年。我仔细比照了各 种考证,决定放弃王国维、梁启超的定论,赞成后一种意见。
  二十岁开始的那次漫游,到了哪些地方?为了读者方便,我且用现在的地名 加以整理排列——
  从西安出发,经陕西丹凤,河南南阳,湖北江陵,到湖南长沙,再北行访屈 原自沉的汨罗江。
  然后,沿湘江南下,到湖南宁远访九嶷山。再经沅江,至长江向东,到江西 九江,登庐山。再顺长江东行,到浙江绍兴,探禹穴。
  由浙江到江苏苏州,看五湖,再渡江到江苏淮阴,访韩信故地。然后北赴山 东,到曲阜,恭敬参观孔子遗迹。又到临淄访齐国都城,到邹城访邹泽山,再南 行到滕州参观孟尝君封地。
  继续南行,到江苏徐州、沛县、丰县,以及安徽宿州,拜访陈胜、吴广起义 以及楚、汉相争的诸多故地。这些地方收获最大、感受最深,却因为处处贫困, 路途不靖,时时受阻,步履维艰。
  摆脱困境后,行至河南淮阳,访春申君故地。再到河南开封,访战国时期魏 国首都.然后返回长安。
  这次漫游,大约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算是快的。我 们可以想象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子急步行走在历史遗迹间的神情。他用青春的 体力追赶着祖先的脚步,根本不把任何艰苦放在眼里。尤其在楚、汉相争的故地, 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却也因为心在古代而兴致勃勃。从后来他的全部著作中可以 发现,他在贫瘠的大地上汲取的,是万丈豪气、千里雄风。
  这是汉武帝的时代,骠悍强壮是整个民族的时尚。这位从一出生就听到了黄 河惊涛的青年学者,几乎是以无敌剑客的心态来完成这次文化考察的。从他的速 度、步履和兴奋状态,也可推断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感悟。
  这次漫游之后,他得到了一个很低的官职,郎中,需要侍从汉武帝出巡了。 虽然有时只不过为皇帝做做守卫,侍候车驾,但毕竟也算靠近皇帝了,在别人看 起来相当光彩。而司马迁高兴的,是可以借着侍从的名义继续出行。后来,朝廷 为了安顿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曾派他这样身强力壮的年轻小官出使,他就走 得更远了。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排列他的行程。 二十三岁至二十四岁,他侍从汉武帝出巡,到了陕西凤翔,山西夏县、万荣,
  河南荥阳、洛阳,陕西陇县,甘肃清水,宁夏固原,回陕西淳化甘泉山。 二十五岁,他出使四川、云南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二十六岁,他刚刚出使西南回来,又侍从汉武帝出巡山东泰山、河北昌黎、
  河北卢龙、内蒙古五原。二十七岁,又到了山东莱州,河南濮阳。 二十八岁,他升任太史令,侍从汉武帝到陕西凤翔,宁夏固原,河北涿州,
  河北蔚县,湖南宁远,安徽潜山,湖北黄梅,安徽枞阳,山东胶南,又到泰山。 我在排列司马迁青年时代的这些旅行路线时,一边查阅着古今地名表,一边
  227 / 254
  ?2007?6
  在地图上划来划去,终于不得不惊叹,他实在是几乎走遍了当时能够抵达的一切
  地方。那个时期,由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精厉图治,各地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面 貌都有很大进展,司马迁的一路观感大致不错,当然,也看到了大量他后来在《史 记》里严厉批评的各种问题。
  这是汉武帝的土地和司马迁的目光相遇,两边都隐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伟 岸。只要是汉武帝的土地,任何智者见了都会振奋,何况是司马迁的目光;只要 是司马迁的目光,任何图景都会变得深远辽阔,何况是汉武帝的土地。
  司马迁已经开始著述,同时他还忙着掌管和革新天文历法。汉武帝则忙着开 拓西北疆土,并不断与匈奴征战,整个朝廷都被山呼海啸般的马蹄声所席卷。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司马迁跨进了他的极不吉利的三十七岁,也就是天汉二
  年,公元前九十九年。 终于要说说那个很不想说的事件了。
  别人已经说过很多遍。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说,尽量简短一点。 这是一个在英雄的年代发生的悲惨故事。 匈奴无疑是汉朝最大的威胁,彼此战战和和,难有信任。英气勃勃的汉武帝
  当政后,对过去一次次让汉家女儿外嫁匈奴来乞和的政策深感屈辱,接连向匈奴 出兵而频频获胜,并在战争中让大家看到了杰出的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匈奴表面 上变得驯顺,却又不断制造麻烦,汉武帝怎么能够容忍?便派将军李广利带领大 队骑兵征讨匈奴。这时又站出来一位叫李陵的将军,历史名将李广的孙子,他声 言只需五千步兵就能战胜匈奴,获得了汉武帝的准许。李陵出战后一次次以少胜 多,战果累累,但最后遇到包围,寡不敌众,无奈投降。
  汉武帝召集官员讨论此事,大家都落井下石,责斥李陵。问及司马迁时,他 认为李陵已经以远超自己兵力的战功,击败了敌人,只是身陷绝境才作出此番选 择。凭着他历来的人品操守,相信很快就会回来报效汉廷。
  汉武帝一听就愤怒,认为司马迁不仅为叛将辩护,而且还间接地影射了李广 利的主力部队不得力,因此下令处死司马迁。
  为什么不能影射李广利的主力部队?因为李广利的妹妹是汉武帝最宠爱的李 夫人。李夫人英年早逝,临终前托汉武帝好生照顾哥哥。汉武帝出于对李夫人的 思念,也就以极度的敏感保护着李广利。这一切,都是司马迁在回答汉武帝回话 时想不到的。
  说是处死,但没有立即执行。当时的法律有规定,死刑也还有救,第一种办 法是以五十万钱赎身,第二种办法是以“腐刑”代替死刑。
  司马迁家庭贫困,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他官职太低,得不到权势人物的 疏通。以前的朋友们,到这时都躲得远远的,生怕惹着了自己什么。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