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熙对此详述如下:
  在东坡楼事件后不多天,就是黄埔军校第二期举行毕业典礼和第三期开学典礼举行之后,他不在住在军校,而住到长洲要塞司令部去了。原来蒋介石是兼这个长洲要塞司令的,东征出发时,他保举林振雄代理司令职务。林是广东香山人,是孙中山先生的旧部,在日本士官学校时与蒋介石同学。由于这种关系,蒋介石认为住在这里比较安全,他每天乘汽艇到省城办公,晚间回长洲要塞。不久。他的第三个老婆陈洁如听说蒋介石东征回师,由上海来到广州,先也一同住在长洲要塞司令部。这时,廖仲他和夫人何香凝在东城门外山脚下东山建有两幢小洋房,自住一幢,另一幢让给蒋介石带着陈洁如去住。蒋住了进去,一个大门进出,一起吃饭。蒋介石每天早饭后到省城办公,中午有时回来吃饭,晚饭总是回来吃的,时间不一定,有时开会,有时还被别人约去吃饭,回来就迟。有一次同廖仲饱一起在汪精卫家里吃饭,饭后便一起回来,大约每天吃晚饭的时间不固定,或迟或早,或两个人一起回来,或有先有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是如此。也没有见到谁来访,他也很少去访别人。东山这个地方,距离热闹市区比较远,很清静,来往人等也容易注意。
  1925年 8月间,有一天,我跟随蒋介石在外面开会,回东山吃中饭。便衣卫士告诉我说:“今天早晨在你们进城之后,这里发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一个穿长衫,一个穿短装,不像商人,也不象工人,鬼头鬼脑,来去徘徊三次,不断向蒋介石的住房注目,东张西望,一连两天都发现这种情形。”我听后,即到住地警察派出所了解,据警察说:“是有这么两个人,我们已经注意!”我回来便同卫士排长和全体卫士说明了这种情况,并说:“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周围能接触到的人的一切行为。”自从东征胜利后,原来的宪兵排即扩编为卫士连,我担任卫士连长。平常蒋介石出入行动,都由我带一个班和一个卫士随从,在东山住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发现有两个形迹可疑的人之后的第三天,当蒋介石由省城办事处回东山吃中饭时,我同他坐一辆汽车,我坐在前头同司机并排,还有一个卫士。后面一辆卫士汽车,卫士排长带着卫士坐着。当我们汽车开进城门约一百米的时候,我和卫士都发现一个穿长衫的,一个穿短装的两个人,向我们汽车注视。我立即转脸向蒋介石轻声报告说:“发现两形迹可疑的人,我已作警戒准备。”同时迅速地把汽车门上层的玻璃板摇下来,把二十发的快慢机盒子枪作好射击准备。时间只有几秒钟,当汽车开进城门洞约三十步的时候,我看见那个穿长衫的,对着汽车举起手来,我迅速而敏捷的先发制人,举起盒子枪伸出玻璃门外,对准那个穿长衫的连续发射,卡!卡!那个人就倒在地下。我不叫停车,继续开出城门洞,风驰电掣地开回东山。同时后一辆卫士车听见我的枪一响,他们马上停车,卫士们蜂拥而下。当那个穿短装的人举起手来,还未来得及发枪的一刹那间,被一个卫兵一脚正踢在中膝盖后面,另两个卫士一把抓住他的手臂,他动弹不得了。卫士排长把他拖到汽车上,那个被打伤已经垂死的穿长衫的人,也一同拖上汽车,很快也开到东山,立即审讯,供称是以前商团陈廉伯的人,来行刺的。蒋介石即命令将该犯押交军法处查究。其中内幕究竟如何?以后怎样处理?我就说不上来了。当天晚上,陈洁如嘉奖我卫护有功,赏我硬币二百元;对其它人也有奖赏。
  这两次遇险,倒真可说是蒋介石命不该绝了。在“东坡楼”一案中,假使不是那头一辆汽车鬼使神差般地出了故障,则蒋介石很可能就“当场殉难”了;“城门口”一案,是陈廉伯用人失当。若是请几位老谋深算的杀手,也不致于因为事前太着痕迹而引起卫士们的警觉。倘若卫士们事前毫无觉察,则“城门口”也许又蒋介石“为国捐躯”的所在了。
  世界上的事情,千变万化,往往受限于某个极微小、极容易被忽略的主观或客观因素而改变事物发展轨迹。前述的几次蒋介石“逢凶化吉”的事例,基本都是因了某种微小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使蒋介石化险为夷的。马屁文人们事后极尽渲染,把一切都归于蒋介石“命大”,纯属无稽之谈这是就“道理”而言。
  然而,就“事实”而论,又不能不承认蒋介石的“命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恰恰是当时的中国需要有一个“蒋介石”,假如蒋介石不合时宜地夭折了,中国的历史也许就要重写或者更好,也许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历史车轮的转动使蒋介石“命不该绝。”
  用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蒋介石屡屡大难不死,叫作“恶人长寿”,或谓“恶人命大”。这种唯心色彩较重的解释是难以服人的。蒋介石作为一个人,他也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有人怕他,有人喜欢他,有人深恐他身陷险境,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他,这也许是蒋介石“恶人命大”的另一个原因。陈洁如在她的《回忆录》中曾透露过一个鲜为人知的史实:蒋介石有过一次自杀的念头,但被陈洁如成功地预先制止了。
  那是北伐军占领南昌以后,蒋介石为了独揽大权,要求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往南昌办公。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联合挫败了蒋介石准备在南昌另立中央的企图,并通过了限制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系列决议。
  会后,廖仲他先生的遗幅何香凝女士专程赶到南昌,向蒋介石转述了二届三中全会上大家对他的批评,并传达了有关限制蒋介石权限的有关决议。何香凝向蒋介石介绍了大会的有关情况,并说明汉口政府是合法组成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已经宣布,汉口政府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正当诠释者。也就是说孙夫人是支持这个政府的。同时,何香凝给蒋介石看了一份传单,上面印着:
  “革命若要成功,须先打倒蒋介石”。
  当时的蒋介石,本已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他本来是想在北伐军攻克南京后,成立一个以他为首的南京政府的。突然间,汉口政府宣告成立,并对他的独裁行为进行了批评,将他已有的权力剥夺了,蒋介石经此骤变,气得面色苍白,双手抽搐。
  目睹蒋介石的表情变化,心细如发的陈清如忽然预感到了什么。她悄悄走进卧室,把蒋介石的手枪从枪套中取了出来,藏在了蒋介石的长筒马靴里面,又偷偷提醒卫士和仆从们,让他们留意蒋介石举动。
  何香凝在客厅里继续同蒋介石谈话,她把已经当选为汉口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写的一封公开信交给蒋介石过目,这封信中,首次提出了蒋介石是人民的“公敌”的说法。接着,何女士又告诉蒋介石:“汉口政府已下令撤除你的所有公职,并将你开除党籍!”
  关于蒋介石盛怒的情况,陈洁如曾作如下描述:
  他看得出他已大难临头。他看得出他的地位、前途、名
  誉在迅速滑落,离他而去。原本,他还以为国家如果没有他,
  绝对搞不下去。他是继承孙先生衣钵之人,本党本国需要靠
  他领导,以求实现孙先生的主义。而如今呢?他就如一只旧
  鞋子一样,横遭抛弃。一切都完了!他走向我们的卧室,我
  感觉到他万念俱灰、绝望透顶。如我刚才所虑,他进去找他
  那支手枪,但它却不在平常放置地方。他像一个梦游人似的,
  将抽屉一个个拉开,又搜查衣柜,仍找不到那支枪。
  如此饱受折磨,他全身迸发强烈.的恨与怒,已经完全乱
  了方寸,他魂不守舍,怒气冲天,把两只旅行箱从椅子上拉下
  来,将箱子里的东西统统倒在地板上,然而还是没有枪。廖
  夫人和我立在门前,身子颤抖不已。他狂吼起来:
  “我的手枪呢?”
  我看见他双眼正射出一股奇异之光。这时,我已在哭泣,
  廖夫人则在设法使他镇静下来。
  “我的手枪哪里去了?”他失望地又说一遍。这里我看见
  他的脸像猪肝一样红,他的手在抖。
  “它应该在平常放的地方。你把它放在哪里?”
  “我最亲爱的,你没有把枪交给我呀!”
  此时,他真的发疯了。他桌上的东西统统扫落地上,打烂
  椅子、推翻桌子,大吵大闹起来。
  廖夫人拉他臂膀,想制止他。她厉声喊道:
  “不要像个宠坏了的孩子!只有耐心和容忍才能使你转败
  为胜。这里不是你的家,你怎可毁坏别人的财产?不要失去理
  性!”
  他经此训斥,就像个婴孩一般,整个崩溃了,嚎陶大哭起
  来。
  设想,若不是陈洁如事先把蒋介石的手枪藏了起来,蒋介石盛怒之下丧失理智,很可能会一枪毙命,把中国现代史自1927年以后的所有页码全部改写!
  连蒋介石自己也承认:“在那怒不可遏的情况下,我真的可能举枪自杀”。他对陈洁如说:“恐怕果真是天意使你想到藏起我手。枪,因而救我一命。我如今已是一个重生之人。”
  天意也好,人意也罢,蒋介石屡遭大难而未死,也许正是应了老百姓那句话恶人命大。
  3.磨刀霍霍 小试锋芒
  第二次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之后,蒋介石的声望如日中天,由此,他的权力欲开始恶性膨胀。
  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曾对当时形势有过如下概括: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广东政局内即发生新的酝酿,原因是共产党在国民党大会时采取了对于新的右派的退让政策,以致新右派得以纷纷返粤活动,于是左派的政权隐隐发生动摇。蒋介石以左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