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被遗忘的大屠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会议商讨对策。但最终他们无可选择,只有承认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井接纳了这个代表团。伴随这次访闷,佩里不仅迫使德川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而且为英、俄、法、德等其他国家敲开了日本的贸易大门。
  使这个骄傲的民族蒙受的奇耻大辱最终转化为强烈的愤恨情绪。日本的一些权势人物私下里主张立即与西方列强开战,但另一些人建议小心谨慎,它们的理由是:此时开战只会削弱日本而不是削弱外国。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们还强调,当局应该安抚这些入侵者,向他们学习,并不动声色地制定自己的复仇计划:
  由于我们在工业方面还不能与外国人相比,因此让我们与外国保持来往,并学习他们的训练方法与策略,当我们把日本各民族团结成一个大家庭时,我们就有能力向海外发展,并把外国的土地赏赐给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卓著的人们;而士兵们定会争先恐后地显示他们的英勇无敌,所以到那时再宣战也为时不晚。
  尽管上述观点并未公开流行,但将证明是预见性的,因为它们不仅描述了日本将遵循的战略,而且说出了一些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他们是从国家而不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
  德川幕府束手无策,决定观望等待——这一决定等于宣判了德川幕府统治的结束。将军的妥协姑息政策与他对其追随者必须尽忠的苛刻要求是如此地格格不人,以致使幕府遭到了许多人的唾弃厌恶,他们把军需弹药提供给幕府的鹰派反对者,这些人把将军对外国人侵者的谨慎反应看成是向外国蛮夷盛头称臣。当各藩的反幕力量确信将军已经失去了统治资格时,他们便计划结成倒幕联盟,推翻幕府,奉还大政于天皇。
  1868年,倒幕联盟以明治夭皇的名义取得了胜利,并点燃了一场旨在把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土变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的革命之火。他们把崇拜太阳的日本神道教提升为国家宗教,利用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去平定四方,统一列岛。新的帝国政府下定决心要对西方取得最后的胜利,便把武士道精神作为全体国民的道德准则。外国的威胁对日本列岛起到了一种进一步净化情感的作用。在以后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里,日本全国上下回响着这样的民族主义口号:“尊王攘夷”!“富国强兵”!
  日本人以令人惊愕的高速度使自己在科学、经济和军事上跻身于现代社会之中。政府向海外派出最好的学生到西方的大学学习科学技术,并控制自己的工业,去建立兵工厂,还建立了一支由国家征兵的军队以取代地方割据的封建军队。政府还仔细研究分析了欧美的国防情况,其中德国的军事体系最受青睐。但是它的海外留学生带回国的有关西方技术和防御战略方面的知识却击碎了日本一直自以为是的军事优越感,并使它对将来一旦与西方正式摊牌,日本是否必定取胜怀着深深的优虑。
  19世纪后期,日本打算在其亚洲邻国身上检验并炫耀它的新武功。1876年明治政府向朝鲜派出2艘炮舰和3艘运输舰组成的海军舰队,井迫使朝鲜政府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个行动正是当年佩里强加于日本的行动的翻版。
  于是日本在朝鲜问题上与中国发生了冲突。1885年签订的条约确认了朝鲜为中国和日本的共同保护国的地位,但在10年间双方爆发了武装冲突,当时中国试图平定受到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的朝鲜叛乱。1894年9月,在宣战仅仅6周以后,日本人不仅占领了平壤.而且在海战中使中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人必须向日本人支付2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把台湾、澎湖列岛和中国东北的辽东地区割让给日本,并增开4个通商口岸。这场战争后来被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如果后来不是西方列强的干涉,日本或许能够获得完全的胜利。战后日本人得到的最大战利品辽东半岛,最终却由于俄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联合干涉而被迫归还清政府。这个行动进一步证明了遥远的欧洲国家迫使日本就范的实力,但这只能使日本更加痛下决心要在军事上压倒令人生厌的西方人。到1904年,日本的军队规模已扩大了1倍,在武器生产方面也实现了自给自足。
  这个战略果然奏效。日本夸下海口,不但能在战争中打败中国,也能打败俄国。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人重新占领了辽东半岛的旅顺港,对马海峡的海战胜利使它获得了萨哈林群岛的一半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商业优势。对于这个骄傲的国家来说,在遭到西方列强的羞辱而卧薪尝胆50年之后,终于有了出头之日,这真是件极其令人兴奋之事。为这场胜利所陶醉,一位日本教授概括出日本想法,当时这位教授宣称,日本的“天定命运就是向外扩张并统治他国。”
  主要是由于这些胜利成果,20世纪初期成为日本回味无穷的时代,现代化的进程不仅使日本赢得了军事声望,还给它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日本的是对其钢铁生产以及纺织品和对外贸易的巨大需求。股市行情猛胀,基发户应运而生,奢靡之风四处蔓延。就连过去隐居在这个男权主义社会中的妇女,也能在赌场和赛马场上一掷千金。
  倘若这种繁荣能持续发展,在日本或许会出现一个有力的中产阶级,并使它的人民有能力遏制日本帝国的军国主义影响。然而事与愿违,日本即将面临其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将把它的过去所获一扫而光,把它逼到饥饿的边缘,并驱使它走上战争之路。
  20世纪20年代日本繁荣的黄金时代的大幕终于落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终止了以往对军需品的无休止需求,日本的军火工厂纷纷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1929年美国的股市崩溃,大萧条随之而至,降低了美国对奢侈品的购买力,也使日本的生丝出口贸易陷于瘫痪。
  同样重要的是,尽管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协约国一边,但在战后的10年中许多国际商人和消费者故意不买日本产品。虽然欧洲国家和日本人都靠获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利品而扩大了它们的海外帝国,但人们却不是用相同的眼光来看待日本的扩张的。在这个新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不被承认,而它企图尝试西方式的殖民主义并把前德国的殖民地占为己有的作法则更不得人心,因此西方的金融家们开始把更多的资金注入中国。接着,中国被凡尔赛和约作出的把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和租借地转让给日本的决定所激怒,发起了广泛的抵制日货运动。这些发展进一步损害了日本的经济,并使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再次成了一场国际阴谋的牺牲品。
  经济的持续衰退打破了日本社会的平衡。工商业倒闭,失业人数猛增,贫苦的农民和渔民把自己的女儿卖进妓院。通货急剧膨胀,工人不断罢工,而1923年9月的一场大地震简直是给日本已阴暗的形势雪上加霜。
  大萧条时期日益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日本需要征服新的领土以防止大饥荒。日本的人口从明治维新时期的约3000万猛增到1930年的6,500万,这使维持生存越来越成为问题。日本农民努力使每英亩的粮食产量达到极限,到20年代农业生产已止步不前。继续增长的人口迫使日本每年要依靠大量的粮食进口,在1910年到20年代末的时间里,大米的进口翻了两番。他们曾靠出口纺织品来支付这笔费用,但当时纺织品的出口却不断受到外国需求量的减少、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歧视性关税的影晌。
  20年代,日本军队中年轻的激进分子就不断地论证军事扩张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陆军中校桥本欣五郎在他那本《致青年人》的书中写道:
  要想从人口过剩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三条路……移民,打人国际市场,和领土扩张。第一扇门,即移民,已由于其它国家的反日移民政策而对我们关闭,第二扇门……由于关税壁垒和废除通商条约而正在关闭。当三扇门中的两扇门拒绝让日本通行时,日本应该怎么办?
  其他日本作家指着别国的广袤领土,抱怨着世道不公,特别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充分使用它们的土地,没有达到日本那样高的粮食亩产量。他们不仅嫉妒中国的巨大领土资源,对西方国家也垂涎三尺。军方的喉舌佐渡荒木问道:为什么日本要以142,270平方英里的大部分是贫瘠的土地喂饱6,000万张嘴,而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他们每国都拥有300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却只养活650万人口?日本为什么要满足于此?这些差别是不公平的。对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来说,美国占有某些最重要的优势:佐藤荒木指出,美国不仅拥有300万平方英里的国内领土,还享有70万平方英里的殖民地。
  如果说西进太平洋是19世纪美国的“天定扩张使命”的话,那么中国就成了20世纪日本的“天定扩张使命”之地。日本这个极度自尊自大的民族认为,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中国简直唾手可得,几乎理所当然地要为日本所用。日本的贪婪野心还远不止于亚洲。1925年,也就是日本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签订的,承认日本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的独特作用的主力舰限制条约签订3年以后,日本陆军总参谋部的一个成员大川周明写了一本书,该书不仅坚持认为日本的天定使命是“解放”亚洲,而且强调日美之间的世界战争不可避免。在该书的最后一章里,当他简直就像是在上天的启示下预言这两个国家之间将会爆发一场圣战时,恐怕连他自己也不能料到他会预测的那样准:“在一个新世界到来之前,西方与东方的强国之间必将要决一死战。这种看法已在美国对日本的挑战中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