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格拉底从灵魂不朽论出发,认为知识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而 

  出生的时候又失去了。因此,学习不是获得知识,而是重新唤起回忆生前已 

  经具有的知识。“借助视觉、听觉或任何其他感觉感知了一个对象后,感觉 

  者可以通过联想回想起已经忘记了的对象……他们只不过回忆以前所掌握的 

                                        ① 

  知识,换言之,学习就是回忆。”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学习即回忆说。这种提 



① 《回忆苏格拉底》,第145——147 页。 

②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第58 页。 

①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第150 页。 


… Page 25…

  法割断了感觉对象和知识的联系,也割断了感知和思维的联系,知识的来源 

  变成了不可捉摸、不可思索,让知识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如果抛弃消 

  极的东西,学习即回忆说也含有积极的内容,比如,重视感觉,注重新的感 

  觉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联系、联想和对比。这种联想,以后发展成为统觉论。 

       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实用知 

  识。在他看来,凡做一切事情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国家这种大事,就更需要 

  丰富的知识。一个好的政治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 

  不仅关于善、美德的知识,还要熟悉掌握国家的情况。这样,他才有可能把 

  城邦治理好,他要求每一个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都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业务, 

  有独创的精神,适于管理公务。为达此目的,苏格拉底不知疲倦地教给人们 

  各种知识。色诺芬回忆说:“凡是一个善良和高尚的人所应该知道的事,只 

  要他自己知道,他总是非常乐意地教导他们,如果他自己不熟悉的话,他就 

  把他们带到那些知道的人那里去。他还教导他们,一个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对 

  于各门实际学问应该熟悉到什么程度。”① 

       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有用的东西上面,换句话 

  说,应该学习那些能够直接应用的知识。例如,他说:“一个人学习量地学, 

  只须学到在必要时,能够对于买进、让出或分配的土地进行正确的丈量、或 

  者对于劳动量进行正确的计算,这是很容易的。任何专心研究过测量学的人, 

                                                          ② 

  都会知道一块地有多大以及它是怎样测量出来的。”他不赞成为了研究复杂 

  难解的图形而学习量地学,因为他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尽管他自己并 

  非不懂这一套。苏格拉底认为,这样做会使人把整个精力都消耗在上面,以 

  致许多别的有用的东西都无法学习了。 

       苏格拉底还劝人学习天文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知道夜间的时辰、 

  月份节令、为了作水陆旅行、值夜班和其他必须按节令、月份或夜间工作的 

  方便,以便利用征象来分辨上述时间。他认为这一切知识也是很容易从那些 

                                                                                     ③ 

  在夜间行猎、掌舵和许多其他职业上有必要知道这些事的人那里学到的” 。 

  而至于为了分辨那些不在同一轨道上旋转的天体、行星和彗星,为了计算它 

  们和大地的距离,它们旋转的周期和原因而消耗精力,这一切他都非常不赞 

  成。 

       苏格拉底也劝人们学习算术,但对此也像对于其他事情,他总是劝人避 

  免作那些无意义的劳动。无论什么有用处的事,苏格拉底总是亲自和他的门 

  人共同研究、共同进行考察。 

       ⑥论青年教育。苏格拉底喜欢和青年人交往。色诺芬回忆他对青年教育 

  时深情地说:“苏格拉底无论做什么事情,或在什么情况下,对人都很有帮 

  助,以致对任何一个肯思考的人来说 (即使他只有很平凡的分辨能力),极 

  其明显的是,没有什么比随时随地和苏格拉底交往、言谈,更有益处的事了。 

  ①”青年们从他那里获得了有益的教诲。 

       苏格拉底希望青年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热爱青年,但他所爱的并不 

  是他们的身体的年轻美貌,而是那些人的心灵的倾慕美德。他鉴别青年人的 



① 《回忆苏格拉底》,第182——183 页。 

② 《回忆苏格拉底》,第183 页。 

③ 《回忆苏格拉底》,第183 页。 

① 《回忆苏格拉底》,第138 页。 


… Page 26…

  善良品质是通过他们学会他们所注意的事物的速度,他们对于所学得的事物 

  的记忆能力,以及他们对于学习一切有助于管理好家务、庄园、城邦和成功 

  地处理人类事务的知识的渴慕程度。苏格拉底认为,这样的人在受了教育之 

  后,不仅他们个人会得到幸福,管好自己的家乡,而且还会给别人和整个城 

  邦都带来幸福。 

       苏格拉底针对青年身上存在的不同情况和特点,教育青年的方法并不都 

  是一样的。对那些自以为禀赋好而轻视学习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越是禀赋 

  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他说:“烈性而桀骜不训的良种马,如果在小的时候 

  加以驯服,就会成为最有用、最骁勇的千里马,但如果不加以驯服,则始终 

                               ② 

  是难以驾御的驽材而已。”苏格拉底认为,青年人受到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优 

  良有用的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错误,甚 

  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以训练猎犬为例比喻,品种最优良的、最经得住疲劳 

  的、最善于袭击野物的猎犬,如果经过良好的训练,就会最适于狩猎,而且 

  最有用处;但如果不经训练,就会变得无用、狂暴、而且最不服使唤。教育 

  培养青年也是同样,苏格拉底指出,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 

  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 

  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是,如果没 

  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 

  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于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 

  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苏格拉底深情教育青年们,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做对人 

  类有贡献的人,并获得人们的尊敬。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 

  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受到人们尊敬的人,苏格拉底就热情地 

  教导他们,说:“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什么是有益的和 

  什么是有害的事情。也只有愚人才会认为,尽管不能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 

  可以取得自己所向往的并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 

  管不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这也就是做得不错了,而且也就是为自己 

  的一生作了美好的或充分的准备了。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 

  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 

              ① 

  们的尊敬。 ” 

       苏格拉底,如同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一样,在世界文化教育史 

  上都是享有声望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哲学思想上虽然有很多保守的地方, 

  但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却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教育观点和 

  方法。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方法,“知德统一”的教育思想。 

  等等,成为后世人们不断研究的学术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研究一点苏格拉 

  底的教育思想,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教育的渊源是会有帮助的。 



        (2)柏拉图及其教育思想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希 

  腊学园的创始者。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 

       ①生平和教育活动。柏拉图是雅典人,原名阿里斯托克勒斯,生于奴隶 



② 《回忆苏格拉底》,第139 页。 

① 《回忆苏格拉底》,第139 页。 


… Page 27…

  主贵族家庭。其父亲阿里斯顿,母亲佩里克蒂娥尼在当时雅典社会都具有一 

  定的名望。柏拉图青少年时代,热心学习文法、修辞和写作,爱好体育锻炼。 

  在科林斯海峡举行的一次运动会上,参加摔跤比赛,取得优秀的成绩。此外, 

  他还对音乐、美术等学科很感兴趣,受到专业老师葛老孔的精心培养。20岁 

  开始,他投师苏格拉底,从此成为苏氏的忠实门徒。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年仅28岁的柏拉图因受牵连而 

  被迫离开雅典。他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等地。在这些国家和地 

  区,柏拉图考察和研究了关于政府问题、政治法律、哲学学说、宗教状况、 

  教育制度以及天文数学原理成就。这多方面的调查活动为其以后的教育实践 

  和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次周游期间,他还宣传了自己的哲学观点 

  和政治主张。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时,已进入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