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乐经》,是关于音乐的书,但可惜早已亡佚。孔子一生重视音乐,他 

  以音乐为涵养弟子性情的工具,并把音乐看作是治国安邦的一种手段。据传,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其肉味,赞美《韶》乐尽善尽美;而称《武》 

                          ② 

  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说明古乐在那时是存在的。 

        《易经》,是一部有关占卜之书。它从乾、坎、艮、震、巽、离、坤、 

  兑等8卦,演变成64卦、384爻。每一卦有卦辞,每一爻有爻辞,用来解释 

  吉凶休咎的征兆。这些卦辞和爻辞的文字极简单,但十分隐晦难懂。孔子读 

   《易经》,“韦编三绝”,竟把栓系竹简的皮绳磨断了三次,足见其用心用 

  功。简言之,《易经》这部书的内容,既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自然 

  现象,也夹有宗教迷信成分。 

        《春秋经》,是一部编年的历史。原为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当时 

  还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齐之《春秋》。经孔子对鲁《春秋》加 

  工修改后,《春秋》才变为专名,成为六经之一的《春秋经》。《春秋经》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481年)的 

  242年的历史。内容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灾异等多 

  方面资料,共1232条。后人解释《春秋经》,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梁传》、《春秋左氏传》,合称“三传”。《春秋经》是有系统的史籍,保 

  存了大量古代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六经是孔子私学的主要课程。孔子教学内容中也可能有军事方面知识, 

  但缺乏生产知识。 



        (4)关于道德教育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把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放在首位。他在长达40多年的 

  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自己系统的道德教 

  育思想。今天,我们在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时应该重视他对道德教育的理论 

  贡献,看到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对当前德育工作的指导作 

  用。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孔子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道德教育的 

  原则和方法。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君子”或君子儒”,对这样人的要求标准是能 

  够去从政。从这一教育目的出发,孔子认为使之能够成为一个从政的君子, 

  主要条件应该是具有道德品质的修养。所以,孔子在教育学生时,始终把道 

  德教育摆在首位。他在处理德育与智育关系上,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 

  德观念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并通过知识传授来进行,知识教育要为道德教 

  育服务。他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 

  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 

  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这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或君子 

  儒,应具备仁、智、信、直、勇、刚六种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品质的形成, 



② 《韶》,舜时的乐曲名;《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 Page 74…

  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要以知识学习为基础,才能具备好的道德品质。 

  否则,就会出现偏向,产生愚、荡、贼、绞、乱、狂不良行为现象。道德行 

  为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就会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孔子强调对 

  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说明了德育和智育内在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 

  用。 

       孔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他以“仁”为 

  道德的最高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来实施道德教育。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内容,礼是形式,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目的。孔子在 

  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仁”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中心,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内容。春秋 

  时代,孔子首先把“仁”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宣传,反映了当时社会 

  变革时期对人的重视,这是历史的进步。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多次谈到 

  有关“仁”的问题,论“仁”的次数也最多。范文澜先生说:“《论语》记 

                                                           ① 

  载仁的话,却在一百条以上,其中很多是孔子讲的。”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 

  约有104次,匡亚明先生统计有109次,陈元晖先生在批点李塨《论语传注》 

  时数到了51次之多。从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说明“仁”是在《论语》中出 

  现最多的属于道德教育方面的词,这是为大家所承认共识的。 

       孔子所说的“仁”,根据《论语》里论述“仁”的材料,归纳联系起来, 

  可以看出“仁”者的内容含义就是“爱人”。《论语·颜渊》篇记载:“樊 

  迟问仁,子曰: ‘爱人’”。“爱人”为“仁”,仁就是做人的道理,就是 

  爱或同情心,把人作人来爱。《礼记·中庸》篇上也说:“仁者,人也”。 

  都是在说仁的基本内容就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提倡“爱人”是有等次的, 

  并不是不区分善恶,而普遍地爱一切人。他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人才能做到对那些人应当爱,对那些人应当恶; 

  所爱的是否应当爱,所恶的是否应当恶。因为仁人所喜爱厌恶的标准是正确 

  的。由此看来,孔子是以仁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准则,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爱人是有所爱也是有所憎的,是在承认阶级统治条件下来谈“仁”的。 

       孔子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为了真正实现“仁”的教育,他把忠和 

  孝两项道德规范作为“仁”的教育的根本。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在家孝顺父母,出外便敬爱兄长。他的弟子有若也说: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上。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在孔子看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爱人”为起点,首先从调整家庭内 

  部间的关系开始,进而扩大到国家社会。这样,以“孝”尊敬父母,维护和 

  巩固宗法家长制度;以“忠”尽心尽力诚实负责,以事父母之心而事君事臣, 

  成为国家的忠臣贤相。这种以忠孝为“仁”的根本教育,在以后长达两千年 

  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被利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有力工 

  具。 

       孔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礼”。象重视“仁”一样,孔 

  子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又特别强调“礼”。仁主要是主观的修养和教化,礼 

  则是客观的楷模和制度。具体说来,礼指一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诸如亲 

  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这些是礼的根本。根据这些所谓固定不可变的 



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1 年版,第207 页。 


… Page 75…

根本制定礼制,确立人们的关系和个人应受的约束,使其守本分不逾越。孔 

子把“礼”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所以他非常重视“礼”,重视对学生进行“礼”的教育。 

     我国“礼”的起源和发展很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原始社会中, 

人们积累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可以认为就是最早的“礼”,它具有调整 

氏族内部的关系作用。如氏族成员中存在的“冠礼”可能就是一切“礼”的 

开端,其作用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礼记·冠义》)。孔子在 

谈到夏代到西周时期礼的发展过程时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夏、商、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了西周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典章制 

度,成为调整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用它来定亲疏、 

别贵贱、决嫌疑、明是非。孔子在西周“礼”的基础上,又进行损益,提出 

了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和生活礼节礼仪的封建之“礼”。他教育要求学生学礼,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学礼或学不好礼,是无法在社 

会中站住的。学礼就要做到一切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的规范,努力做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孔子把“仁”和“礼”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他通过长期的教 

育实践活动,还摸索出进行道德教育的规律和法则,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道 

德教育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个主要原则和方法: 

     立志学道 

     孔子十分强调和重视人的立志。所谓立志就是每个人要确立人生目的和 

树立远大的理想。孔子本人从自己做起,15岁就开始有志于学问,成为弟子 

们和后人学习的楷模。他经常教育学生,和他们讨论确立个人志向。有一次, 

孔子对颜渊、子路说:“你们何不说说自己个人的志向?”子路回答:“我 

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和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