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5-高注金匮要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燥之脉乎。此从胃之上下两头。而知宜主大承之脉者。一也。 
x二十二条x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不言部位而但曰脉。盖亦指阳明而言。末后两言脉紧同义。数为在腑。又数为热。滑者。谷气自结。而不灌注 
四旁之象。夫在腑有热。而谷气自结。非胃实而何。此从胃之本位。而知宜主大承之脉者。又一也。既曰实 
而又曰有宿食者、非复也。盖以实言症。而以宿食句。还答问语耳。 
x二十三条x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紧承上文脉数而滑句。盖脉不数滑。则下利不欲食。便不得断以宿食故也。言阳明之脉。数而且滑。倘然 
下利。则数为胃火自盛。而滑为谷气自还之应。盒饭能食。今不欲食。则系宿食占其胃分。而其所以下利者。 
为气滞旁流之故。犹云但不欲食。虽已经下利。亦不得为数滑者。宽其下也。此从消息饮食而知宜主大承 
之症者。又一也。 
x二十四条x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x瓜蒂散方x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 
及诸虚者。不可与之。 
脘。即胃之管。自喉嗓下至胃。作三分。故有上中下脘之别。任脉之经穴以当之而外得名者。李氏援以注此。 
未是。若宿食在胃之上脘。而未入胃腑者。大承下之。则宿食高。而攻下之药。低不能及。且徒伤其胃气。不如 
越而吐之之便矣。瓜蒂蔓生。气味苦寒。且其性属上提。而不容下坠者。蔓生则走胃络。味苦则能使胃系急 
而自拳。凡气寒者。俱为胃之所恶。其性上提而不容下坠。故能令胃气上涌而致吐也。但吐则伤阴。而火气 
自浮。此吐家必生烦热懊 之症。香豉滋阴降气。故煮汁和服者。盖为预防之计。以济其偏者也。 
x二十五条x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紧为寒。紧如转索。盖索具坚收。转呈短缩之象。夫阳明胃腑中。因寒敛而见坚收短缩者。非宿食而何哉。 
x二十六条x 脉紧。头痛。恶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脉紧紧承上文转索而言。头痛。胃中结气上冲之应。恶风寒者。无精悍以行其卫气故也。故知有宿食不化。 
此与上条。俱当着眼在脉紧二字。尤当着眼在阳明部中之脉紧。盖紧如转索。即是胃阳虚冷。不能运化。 
以致宿食停滞。与二十一等三条之下症大异。故前条但曰有宿食。此条亦曰宿食不化。而俱不出方。则其 
为宜温胃阳。而资其自化。与不欲攻下之意。已在言外。即或不得已而用下。其亦宜大黄、附子之温药耶。又 
本文脉症。全是伤寒。而独断为宿食不化。以脉紧为阳明部中之脉紧。而头痛恶风寒等之外症。又为阳明 
风寒症中之所绝无者。从两经经腑。其脉症之交错处看出。故知表非太阳伤寒之症。而里为阳明宿食之 
脉矣。以此二者。故曰当着眼在脉紧。尤当着眼在阳明部中之脉紧也。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
属性:x一条x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此篇就风寒之邪。中于本脏。而言其轻重之不同。以补伤寒论中之所未备也。盖伤寒论中。于直中三阴之 
外。经脏同病。余俱先病经络。而后递入脏腑。故发热疼痛等候。俱经络之症。此则三时之风寒。单为中脏。故 
其轻重生死之候。俱在本脏。而不及经络者。此也。五脏之经。各出而附于太阳之表。以与卫气相会。肺之 
经穴。外走手内 之上侧。又肺附于脊。与背贴近。且肺主呼吸。故经穴脊背以及息道。俱能使肺中风寒也。 
风为阳邪。善能化热以伤津液。故精气不能游溢而口燥。又肺受风热。则自剥其膏液以塞清虚之管。故喘 
也。运与晕同。风邪善动。而实至高之肺。故其气上旺下衰而身运。脾肺同主太阴。故轻灵旋转。尝有上下合 
德之妙。肺病。则天气不下交。而脾土失升降之用。故身重也。肺主气。气为风邪所抟。则上浮外惊。而不与阴 
气相接。故头目躯壳。殊觉如两层而病冒。又肺病。则不能转运阳气。故肿。不能传送水道。故胀也。 
x二条x 肺中寒。吐浊涕。 
肺中寒。则叶卷而气结。不能蒸其津液于四布。而上泛为浊涕。且肺寒鼻塞者。出气难、而入气较易。故常缩 
鼻中之浊涕而见于吐耳。 
x三条x 肺死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死脏者。脏中所藏之阴阳。俱将死之候。与下文四脏同义。虚、就脉体之中空而言。弱、就脉机之鼓微而言。凡 
脉之形体。阴血主于内。故充实。里阴竭。则脉体中空而虚。又脉之鼓动。神气努于下。故内强。里阳竭。则脉机 
底软而弱。夫肺之精汁最高。浮之虚。是肺中之真阴将绝也。肺之神气在脾。按之弱。是肺中之真阳将绝也。 
合而状之。竟如葱叶。盖浮取之。则见上皮。沉按之。则得中芤之象也。下字指关部而言。凡脉之来。俱自下而 
上。平人重按寸口。本部脉虽不见。而关前隐隐有上引之势者。以脾胃之土气。为肺金之根蒂故也。若得浮 
虚、按弱之脉。肺中本部之阴阳既竭。已为危诊。而关上寸下。又无上引之机。是无根也。不死何恃乎。古人 
状肺脉者。曰毛。毛者。非牛、羊、犬、马、之毛。乃禽鸟之羽毛也。盖因按羽毛者。中既有主。而散见于两旁者。常 
若 
有不可寻其边际之状。是中实而外虚者。羽毛之象也。夫中实者。积阴而有质可凭。外虚者。积阳而无象可 
得之妙也。今如葱叶。则外有边皮。而中无主令。正与毛脉之中实外虚者相反。况更无土气以托根乎。故必 
死也。本篇言五脏风寒伤着者。共十六条。除第九条自愈不用药外。惟七条之肝着。十五条之脾约。十六 
条之肾着。立有治例。余则并无方药者。以五脏风寒及伤损诸候。俱不治之症故也。所以第一条言中风之 
死症。第二条言中寒之死症。此条合言其死脉耳。盖一条之口燥而喘属阴绝。与浮之而虚之脉相应。运重 
而冒以及肿胀属阳绝。与沉之而弱之脉相应。二条之吐浊涕属阴阳两绝。与浮虚沉弱之脉双应。细玩自见。 
x四条x 肝中风者。头目 。两胁痛。行常伛。令人嗜甘。 
肝为木脏。与东方风气相通。故肝常出而应风也。脏中阴阳自虚。则肝因而中风矣。目皮之簌簌跳动者。曰 
。气虚之候也。头目俱 者。肝中风。则脏真之气自结。而失其疏畅之用。故不能上贯头目。而气虚 动矣。 
此与后文浮之而弱之脉应也。肝惟多血。故能养其筋脉。使之调达。肝络内布于胁。风淫血燥。则胁络拘急 
而痛。伛者、腰屈不伸之貌。正因胁络拘急。故行常伛。而宽其脉以缓痛耳。甘为脾土之味。肝急而遗其苦于 
所胜。故脾因之而俱急。嗜甘者。纵其所好以自救也。其曰令人嗜甘。则因病而嗜。而非平日之素性可知矣。 
三句一意。盖两胁痛句为主。而以行伛。外诊其形。以嗜甘。内诊其性也。此即后文按之如索及不来。或曲如 
蛇行之应。肝家之死候也。 
x五条x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 
肝居至阴之下。阳气常虚。而与客寒相召。故中寒也。手厥阴心包。行手之正内侧。得足厥阴上浮之阳。与之 
交畅。故两臂轻便而能举。中寒。则肝气凝敛而不上充。故其内侧板滞而不能举矣。肝脉络舌本。脏寒。则火 
不能蒸血以为津液。故舌本燥也。肝木苦急。故喜太息以少伸其寒郁耳。肝之内络。上贯于膈。胸中痛者。寒 
邪阴沁而拘急也。不得转侧者。合两臂不举。及胸中痛而言。肝寒。则遗其祸于所胜。而脾胃受窘。故食则吐。 
吐则胃中之悍气愈虚。而不能摄其津液。故汗出也。此亦与下文死脉的对之症也。 
x六条x 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为多血少气之脏。故真阳最贵。真阳内固。则气温而脉体自和。真阳外充。则神完而脉机自满。今以木脉 
而浮之见弱。是枝叶之不能上荣者。知神去而机将息矣。索者。紧短之状。按之如索。是根株之已经下结者。 
知气削而质欲枯矣。此肝死脏之正脉。下文不来。及曲如蛇行两句。又承按之二字。而言死脉中之渐变者 
也。按。非重按至骨。但比浮而轻取者。略略沉按之之谓。不来者。不特按时断绝。即再浮之。而亦不能乍还。残 
阳不胜六菽九菽之重也。曲如蛇行者。伏而不鼓。但左右弯曲。如蛇之行走。即俗称屋漏痕者是。真气之有 
去而不复返之象也。故皆主死。然断期之法。大概浮弱而按之如索者。以月计。浮弱而按之不来者。以日计。 
浮弱而按之曲如蛇行者。惟以时计而已矣。 
x七条x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方佚) 
肝以阳气为贵。木得春而枝叶融和。性情舒畅之理也。着者。留滞之义。脏中阳虚。而阴寒之气。不能融和舒 
畅。且肝络从少阳之胁而上贯于胸。故其粘滞之气。留着于胸也。夫肝之阴气。既着于胸。则其胸中。常有似 
板似紧之候。重按之少可者。其理有三。盖按则以动而微开肝气之郁者。一也。按则以实而下驱着气之浮 
者。二也。又按则以他人手足之阳热借温至阴之寒逆者。三也。曰常欲蹈其胸上。甚言其欲得重按之意。苦。 
即胸中所谓扳紧者是。先未苦时。常欲饮热者。热乃阳类。胸将着而求救于外火也。不言食热而曰饮热。从 
木性之喜水。而尤宜伏雨也。旋复花从春以及秋杪。丛生而繁花。得阴阳之气最胜。故为肝经之气药。且体 
轻(体轻、就其瓣落。而花蒂如耳捻之状而言。)味盐。体轻、则盘旋于上焦。味盐、则终覆为下润。故又为胸 
中之降药。以之主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