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孙露到明朝也已经快三年了不过除了凤儿、杨绯儿之外就再也没接触过相似年龄的女孩了。现在有王芸花这个和自己的年龄差不多的女孩陪着自己。孙露觉得心情也好了许多。
  ※       ※       ※
  虽然已过二更,可陈子壮却在书房里徘徊了好久。现在的他一点睡意也没有。孙露给他的那本叫《复兴党宣言》的小册子陈子壮已经看了好几遍了。白天孙露的话也不断的在他的脑中浮现。“要建立富强民主的中国。”“要再现汉唐雄风。” “复兴党的每一个党员,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凡是有利于国家、民族最根本的利益事要积极支持,主动去做,反之要坚决反对。”“我们要效忠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而不是某个神仙皇帝。”可最让陈子壮感到吃惊的是孙露中关于议会的一段论述。“我们必须运用议会的财政权蚕食王权、用战争打败王权、用架空术改造王权。”
  身处广东沿海地区的陈子壮也曾遇到过那些从西洋来的红毛夷传教士。和这个时代的许多士大夫一样他对于这些传教士所传播的思想很感兴趣。甚至希望从中寻找新的治国之道。当然所谓的议会制度他也是略有耳闻的。按照传教士的说法议会更象是为了皇权服务而存在的。让君主能够听到下面百姓的声音等等之类的。但就是这样仍让许多的士大夫们觉得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的做法是不成体统的。可孙露对陈子壮所阐述的议会制度就显得更荒唐了。按照她的说法封建君主们都是倾向专制,有的是十足的专制君主,与议会的权力不共戴天。因而议会要在天下只知有王权而不认议会权的时代约束王权,就不能不遍用各种方式与王权斗争。议员们向皇帝请愿、申冤;借皇帝的征税要求而指点朝政,抨击罪臣和恶君。当和平的议会斗争不能制止皇帝的专制行经时,议会就会指挥大军,与君主的军队一决死战。议会最终会战胜君主制,架空王权,将君主改造为无自主行为能力的国家象征,使之为议会至上制服务。
  如此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却并没有让当时的陈子壮有多大的反应。相反的他竟象着了魔般的被孙露的这些理论给吸引住了。面对孙露那滔滔不觉的演讲陈子壮甚至在心里还有很强的认同感。这种表现让他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难到自己早就有了这种不臣的想法了吗?怎么可能呢?做为一个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士大夫陈子壮为自己竟会有这种想法矛盾不已。被这份罪恶感折磨得喘不过气来陈子壮不禁渡到了窗边。在深吸一口气之后,陈子壮觉得自己冷静了不少。看着窗外清朗的月色他的思绪忽然飞到了崇祯初年的那些个日子。想起了自己的好友袁崇焕。
  陈子壮和袁崇焕是同科中进士。陈子壮是那年的探花。他在作浙江主考官时出题目讽刺魏忠贤,因而被罢官。袁陈两人同乡同年,又志同道合,交情自然非同寻常。当时与袁崇焕时常在一起聚会的,还有几个会做诗的和尚。袁崇焕应崇祯的征召上北京时,他在广东的朋友们替他饯行。当时赵蔼夫便画了一幅画,图中一帆远行,岸上有妇女三人、小孩一人相送。陈子壮在图上题了四个大字:“肤公雅奏”,“肤公”即“肤功”,祝贺他“克奏肤功”的意思。图后有许多人的题诗,第一个题的就是陈子壮。“肤公雅奏图”上的题诗,大都是称誉袁崇焕的抗清功绩,预料此去定可扫平胡尘、燕然勒石,麟阁题名等等。但也有不少人提到了黄石公、赤松子、圯上、素书的典故。这典故是说张良立了大功之后,随即退隐,才避免给猜忌残忍的刘邦所杀。在这次饯别宴中,大家一再的强调必须“功成身退”。对于皇帝的狠毒手段大家都深具戒心,所以在诗中一再警戒。可很不幸的是大家最不愿发生的事还发生了。陈子壮觉得自己很无奈。无奈的接受好友的死、无奈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国家继续的沉沦。可若真的象孙露所说的建立那样的机制呢。这样的悲剧会不会重演呢?“或许真的该换种画法了。”想到这里陈子壮喃喃自语道。 
 
 
 
  
第一部 第三十四节
 
  就在孙露与陈子壮会面的半个月后在广东出版了中国第一份报纸《香江评论》。对于广东的老百姓来说这可是新鲜的玩意儿。《香江评论》的主办方当然是同名的香江商会啦。由陈子壮担任主编,黎遂球、欧主遇等岭南名士担任副主编。甚至连广东布政使汤来贺也被孙露拉来为《香江评论》题词并出任名誉副主编。如此这般的强大的阵容当在岭南的学术界引起的轩然大波。一时间《香江评论》风靡整个岭南地区。非但如此连远在江南地区的士大夫们也挣相托人帮忙订阅《香江评论》。但《香江评论》再怎么红它也只是一份带有学术性质的内容严谨的报纸。对于底下的老百姓而言许多都是他们看不懂的东西。真正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是一个星期后出版的《岭南早报》。这份《岭南早报》当然也是香江商会主办的。但相比《香江评论》而言《岭南早报》明显要活泼许多且更贴近大众。上面除了有官府的各项申明之外,还涉及各商行的简介(就是广告啦)、各类货品在广东各地乃至南洋和东洋地区的行情、各种奇闻逸事(按孙露的话来说就是八卦新闻啦)、以及小说连载等许多方面。再加上孙露特意在各个客栈、酒楼、茶馆里安排专门的说书先生为客人讲解报纸的内容。由于是早报再加上广东人本来就有喝早茶的习惯。于是每天买份报纸喝早茶或边喝早茶边听说书先生讲解报纸上的内容很快就成了广东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香江评论》和《岭南早报》出版一个多月后,广东又出现了第三份报纸《广州报》。《广州报》在内容上更接近于《岭南早报》。且在发行时间上也与《岭南早报》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广州报》并不是香江商会主办的。关于他的主办方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广东地方上的主权地主。因为这个原因《广州报》经常攻击香江商会和人民委员会。对于此《岭南早报》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两份报纸经常为此大打嘴仗而老百姓也乐得看热闹。但是在《广州报》出版后不久《岭南早报》发现自己的销量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许多。至于《香江评论》嘛。由于针对的读者群不同。不可能象《岭南早报》那样明显的站在香江商会和人民委员会这边。不过其中不少文章提出的观点隐约间与香江商会的做法颇为相似。这样一来又在岭南的士大夫们之间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风潮。
  广东的地主们能这么快的接受报纸并理解传媒的力量。这倒是大大的出乎了孙露的意料。虽然说中国最初的报纸成了复兴党的喉舌。但孙露却并不在意。媒体的自由固然重要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当然也要非常处理了。反正媒体再怎么发展早晚都是要为政府服务的既然如此那就物尽其用吧。
  不过孙露在两份报纸出版后就再没去过问过。毕竟现在香江商会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她来处理。首先是汉威公司正式并入香江商会旗下的善后工作。由于汉威公司是在南洋以英国公司的名义注册的。所以一下子转回香江商会名下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孙露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加强香江商会在南洋的影响力。并且以此将在南洋的华商们团结起来。为以后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华人统治打好基础。另一件大事嘛就是香江商会将总部搬到了广州。因为随着香江商会的势力日益扩大。原本设在新安的总部现在看来显得偏远了些。于是在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之后,香江商会于十月初将整个总部搬到了广州。
  就在香江商会总部搬到广州不到两个星期。孙露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但出乎意料的是孙露这次竟被任命为广东都司佥书,加参将。象孙露这种没有功名战功又少的情况怎么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被任命为广东都司佥书。所以当接到圣旨时孙露竟惊讶得差点忘了领旨谢恩。其实这次孙露倒真的要好好的谢谢咱们的这位崇祯皇帝。
  广东农民起义被平息的奏则是在八月中旬送到京城的。一开始这份从边廷来的奏则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毕竟那时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河南以及辽东的战事。当然辽东的战事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历时一年多的松山战役最终以明军主力尽失。祖大寿投降锦州城失陷告终了。此时的关外已经是满人的天下了。松山战役过后明朝很难再有兵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攻。只能依靠吴三桂在山海关的三万关宁铁骑苦苦支撑。而自从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之后,这些“流寇”便越发猖狂起来。不但三次围攻开封,更连获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执杀明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及杨文岳等官员。新任的陕西总督孙传庭在崇祯皇帝的再三催促下不得已又帅明军主力与李自成在河南展开了对攻。由于孙传庭率领的明军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未来得及训练便投入了战斗。再加上李自成趁当时连日来的大雨决马家口河水淹开封。所以当孙传庭赶到时开封府已经被攻陷了。中途又碰上了李自成设下的陷阱。于是孙传庭不得不退守潼关,并借此屯田征兵。崇祯皇帝更是气急败坏。孙传庭的失败意味着明军在河南陕西地区的主力被消灭滞尽,河南全省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面对前方的失利那些文武大臣们固然要想应对之策。可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安抚眼前的这位性格怪虐的陛下。原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下场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还是历历在目的。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广东来的那份奏则。于是在将那份奏则重新誊写将其中的战果大大的扩大并将孙露的性别故意隐去后。一份关于广东商贾孙露帅当地民团协助官府剿灭流寇数万人平息广东动乱的奏则便呈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