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命运的抉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了一个台阶。
  进攻不得,固守也不成,这或许就是此刻联军幕府诸部最为尴尬的写照。在坂元吉正的横冲直撞击下,联军的中路阵线很快就出现了松动。为了保护本阵,幕府方面只得将两翼的部队急速回调救援。这样一来无形中联军的整条战线都被坂元吉正的铁炮骑给打松了。
  与此同时,身处倒幕军本阵的毛利纲广见坂元吉正以点带面顺利地打乱了联军阵线,当即便抓住此时机下令全军进攻,其目标正是联军的左翼。这一来是左翼的联军离本阵最近。二来则是毛利纲广对联军右翼的中华军始终心存忌惮。更何况到目前为止中华军都还没有发起那令人胆战的炮战。这让毛利纲广多少觉得有些不安。不过倭人特有的赌徒心理很快就让他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幕府本阵上。因为他知道此刻在本阵中指挥联军作战的正是倭国头号“国贼”酒井宗胜。
  就在毛利纲广指挥大军打算迂回包抄联军侧翼之时,在战场另一侧的山头上,中华军的建州骑兵旅也在以同样冷峻的目光观察着倒幕军的动向。相比倒幕军团华丽威武的铁炮骑,中华军的骑兵看上去明显要朴素得多。从将官到士兵均清一色着石岩灰色呢质军服,头戴黑色镶铜边毡帽,除了胸前的一块黑色胸甲外便再无其他金属护具了。此外,虽同是热兵器骑兵,中华骑兵却并不像倭人的铁炮骑那样以骑射为主。相反中华军骑兵很少在马上使用火枪,在战斗中还是以手持马刀有控制地冲锋为基本战术。因此中华军骑兵的武器也装备得颇为简练,就一杆燧发枪和一把马刀。
  而眼前的这支建州骑兵旅则是由早年的满州八旗军改编而得。满州骑兵擅长冲杀。当初中华朝正是看中了满州骑兵的这一优势。故特意从满八旗中挑选14至25岁之间精通骑射的年轻人入伍。不过建州骑兵旅的旅长却并非女真裔,而是一个蒙古裔军官,名叫乌默克。虽说乌默克乍一看来就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牧民,可他的骨子却透着股令对手胆寒的杀气。眼看着底下的倭人全速冲向本阵,他那憨厚的脸上竟也露出了嗜血的笑容。不过乌默克并没有立即就杀下去。而是一边安抚着自己的坐骑,一边不时地向中华军的本阵张望。
  大约过了半刻钟左右,从本阵中终于升起了一面兰色的战旗,立即意会的乌默克当即便率领3千骑兵伴着嘹亮的军号声从联军右翼的山坡直冲而下。此时正恰逢倒幕军与联军坐翼交火之际,中华骑兵的突然冲杀顿时就打了倒幕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毛利纲广岂是泛泛之辈,早在下令进攻之前他便已经注意到了山坡上的中华骑兵。因此在中华骑兵发动完第一轮冲锋后,毛利纲广便迅速集结起自己的亲兵“铁炮队”(火枪队)排成战阵配合本阵骑兵来阻击突击迩来的中华骑兵。
  然而毛利纲广显然是低估了中华骑兵那骇人的杀伤力。当年就连蒙古人都无法抵挡满州骑兵的正面冲锋,眼前的这些倭国骑兵又怎能阻止中华骑兵撼人心魄的冲锋呢。却见中华军的骑兵肆意地在倒幕军的队伍里冲来杀去,好比一把风快的切肉刀“苞丁解牛”一般把倒幕军队伍一块一块地切割。而对方对此却丝毫没有招架之力。
  正当建州骑兵旅在倒幕军的面前就像一堵坚硬的墙壁一般以极高速度推进之时,另一边的阵地上中华军的火炮也终于开始向人们展示起它那无以伦比的强大威力。伴随着火炮的掩护,李耀斗亲自指挥剩余的四个步兵团快步前进,攻击处于中路的敌军以支援自己的骑兵。在离倒幕军40步时中华军的第一次排枪终于被射出了。随着一阵火星闪过,倒幕军的阵线中一下子就惨叫着倒下了一大片人。
  在遭受了第一轮损失之后,强悍的关西士兵并没有就此被打乱阵脚。而是在毛利纲广的指挥下,迅速调整了部署。毕竟在局部上,倒军相对中华军享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因此没过多久,倒幕军方面也很快射出了他们的首次齐射。然而现场的效果却并不怎么理想。需知中华士兵的装弹速度极高,这使其火力比之对面的倒幕军足足高出了三倍以上。套用倭人喜好将火枪称为铁炮的说法,一个中华军的步兵营,在倭人的面前简直就如同一个活动的炮兵连一般。此外中华军的火炮也像是永远打不完似的一股脑儿都倾泄到了倒幕的阵列之中,整行整列地将对方的阵行一次次地撕裂。
  当中华军上演全线进攻的同时,身处幕府军本阵内的酒井宗胜此刻的心情却只能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喜的是,中华军的进攻打跨了气势汹汹的倒幕军团,更直接为自己解了本阵之围。忧的是,刚才幕府军的表现完全都是真实反应,而非故意做出来的陷阱。此刻中华军的表现与其说是在为幕府军解围,不如说是在利用幕府方面愚蠢的指挥,来上演自己的大戏。这一点让同是行伍出身的酒井宗胜可谓是羞愧难当。于是他当即便果断地命令道:“传令下去,全体收缩战线。另着水户部由左路迂回敌侧后方!”
  “嗨咿!”脖子后头插了一杆旗帜的小校得令后立即便翻身上马报令去了。可还未等他撒开缰绳,从不远处又跑来了一个小校报告道:“报,大人。水户部的德川大人受伤了。”
  “什么!德川光国受伤了!”酒井宗胜赶忙关切的问道:“伤得重不重?怎么会受伤的?”
  “回大人,德川大人是被叛军铁炮骑的流弹所伤。已经被抬下战场,现在荷兰医师正在为大人诊治。”小校连珠炮似的回答道。
  “那水户军目前由谁来指挥?”酒井宗胜眉头一皱道。
  “回大人是斋藤将军。”小校如实回答道。
  “那就传令斋藤带队进攻。”酒井宗胜想了一下更改命令道。虽然德川光国受伤的事在酒井宗胜听来让人颇感意外。不过此时幕府军的处境却不容他在此多想其他别的什么事。眼见小校得令而去一旁的家臣犹豫着向其进言道:“大人,这事是否要知会一声天朝的李将军。”
  “知会?怎么知会。此刻李将军正身先士卒于战场之中,谁能找得到他。”酒井宗胜不屑地冷哼一句道:“再说中华军方面也根本就不会管我们这里的死活。”
  事实也正如酒井宗胜所言,此刻的李耀斗确实正策马不断在各个阵队之间巡视,提醒士兵们保持阵形。但他倒并非不关心自己友军的情况。毕竟如果没有幕府军之前的表现,自己也不可能打得如此顺畅。更何况他还要时时小心友军不要给自己添加乱子。不过战斗打到这种程度,倒确实已经成了倒幕派毛利部与中华军之间的战斗。其他部队此时俨然已经成了无足轻重的配饰。
  面对同样纪律严明且作风极其彪悍的毛利军团,李耀斗甚至都萌生了一股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因为从倒幕军率先派出骑兵进攻幕府军本阵时,李耀斗便已知晓自己今天遇到了一个与自己一样的进攻派。是的,李耀斗是中华军中出了名的进攻派。虽然早年的青龙镇一役差一点儿就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当然而今的李耀斗已非当初的吴下阿蒙。对于热兵器时代的战术他也有了长足的了解。自然也就不会再犯指挥火枪兵向骑兵冲锋这样低级的错误。不过在李耀斗的内心深处,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以攻为守的想法。虽然这个时代绝大多数的热兵器将领都是以守为主,讲究的是后发制人。可李耀斗却认为热兵器军队同样也能主动冲锋、追击、阻截。而他也知道做到这些不仅要求军队各个兵种要配合得极其默契。更要依赖于精确的运动技巧。为此在过去的十年中李耀斗在辽东驻扎时,从未有一天放松过对部队的严格训练。因而今天的高松会战正是对其之前十年努力的一次检验。 
 
 
 
  
第二部 第二百二十四节 仗利器中华军破敌 仰武道倭武士尽忠
 
  砰!砰!砰……又是一阵齐射,又是一片伏尸遍地。战场上中华军士兵不断地装弹、举枪、射击。此刻他们手中的枪管已然发热、他们周围的空气也早已为血腥所弥漫。然而对面的倒幕武士却依旧不顾一切地向他们冲杀迩来,丝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也不畏惧冰冷嗜杀的枪口。就像倭人崇尚的樱花一般在战场上如火燃烧。
  可无论诗人的赞美有多么动人,都不能改变现实的残酷。当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步枪的齐射下变成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任谁都不得不承认倭人在手持长刀发起冲锋,面对眼前的长枪毫不畏惧,任身躯在冲锋中被射得千疮百孔的同时,也在摧残着杀戮方的意志。眼前这些中华军士兵并非刚刚入伍的新兵,更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他们也曾像现在这样一批又一批地屠杀朝自己冲来的蒙古骑兵。但那时他们的心情却与此刻有着天壤之别。在中华军绝对的火力优势下,无论是蒙古骑兵,还是从前的满州八旗在发起过一两次自杀式冲锋后最终都会选择逃跑。这样一来在无形中就会激发起中华军士兵更为兴奋的杀戮之心。因为杀戮的乐趣本就是看着猎物露出恐惧之色。一方显得越恐惧越怯懦就越能从感官和心理上刺激杀戮一方的杀气。而面对眼前的倭人这般整个大队整个大队的冲锋,又整个大队整个大队的全军覆没,就算是最冷血的人恐怕也忍不住会头皮一阵发麻。
  不过倒幕军自杀式冲锋虽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中华军士兵们的心理,却并没有影响到中华军上下的士气。杀气固然可以从杀戮的快乐中得到,同样也能由对死亡的恐惧而生。对于眼前的中华军士兵来说这种恐惧是双层的。一层是来源于对面倭人那疯狂得让人无法理解的武士道。另一层则是出于对军法的畏惧。须知中国的军队历来就缺少宗教激励机制,也缺少尚武的传统。虽说孙露自起兵以来就十分重视培养士兵的荣誉感。在军队讲军史,讲传统,抓思想。不过比起欧洲人那深入骨髓的宗教狂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